|
此文章由 曲韵Melod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曲韵Melod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曲韵Melody 于 2017-8-13 17:24 编辑
算起来,第一代独生子女现在已经三十多岁了,很多都做了父母。
我这里接手的案例中,“独生子女”爹妈来咨询的越来越多,常常让我有“孩子生了孩子”的感觉。下面总结这类爹妈常见的八大问题,以供参考,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 有独立之觉醒,无独立之能力
案例一:儿媳住在公婆家,当初买房时买的复式,写的儿子的名。老两口住楼下,儿子儿媳住楼上,四口人过得非常融洽,儿媳自称有女儿的感觉。
孩子出生后,四个大人对孩子都是一样的宠爱,儿媳开始有“婆婆跟我抢夺孩子”的感觉,但是又不忍心拂了孩子奶奶的好意,非常纠结痛苦。
案例二:女儿一直是家里的骄傲,长得好,学习好,工作好。妈妈一直跟女儿住,照顾女儿女婿的饮食起居,其乐融融。
孩子出生后,女儿看妈妈怎么都不顺眼,尿布包得不对,辅食调得不对,什么都不对。妈妈一气之下,让她雇月嫂,自己辞职不干了。女儿对月嫂不放心,又不让妈妈走,结果是两人天天怄气。
当一个人有了自己的孩子,尤其是当女人做了母亲,天性会让她对孩子有“独占”之心,对孩子的一切都要亲自控制。很多人也是在此时,才有了“独立”“自主”的觉醒。
可惜的是,很多独生子女长期没扑腾过翅膀,现在想飞也飞不好,甚至飞不起。
解决:该补的课现在补上。觉醒之后自己努力吧!如果上一辈能够配合,能够放手,而且不是赌气式的放任不管,而是关心地站在一边当顾问、当助手,就更好了。其实,这是上一辈父母早该做的。
2. 积怨大爆发
父母与独生子女之间,一直互相对对方都有不同的期待,因此会有不同的失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度和立场,因此会有异见和冲突。
大多数时候,都是孩子忍了父母、从了父母。但是,孩子的抱怨、失望、愤怒、责备却在心里积存了下来。
现在,借着如何养育孩子这个事件,积怨大爆发!这一次,孩子不忍了,不从了,因为“这是我的孩子,我要做主”。
我听过最厉害的一句话是一个来访者说的:“他们已经毁了我,我不能让他们再毁了我的孩子!”
解决:既然独立自主了,在空间上,或者心理上,试着超然于父母,超脱于过去,把积怨和现在发生的矛盾隔离开,把自己的过去和现实隔离开。准备好了的时候,专门去解决积怨。
父母需要注意的是,放手、放手、放手,不要再干预。
很多时候,这也是一个好事,因为这是一个解决过去问题的契机,让独生子女和他们的家长都学会认识新环境、适应新时代。
很多时候,这种情况要进行家庭心理治疗,需要一家人的参与,因为单凭子女个人的力量,还不足以抗衡长期积累的、强烈的情绪。
3. 自己想要的,都要给孩子
这是我常遇到的例子。家长并不真的了解孩子的需求,只是把自己小时候的愿望,强加到了孩子身上。自己小时候喜欢旅游,不管孩子喜不喜欢,拉着孩子去旅游;自己小时候羡慕别人弹古筝,现在让孩子谈古筝。自己小时候被批评得太多,渴望被认可、被表扬、被爱,于是,就不断地夸孩子、宠溺孩子,矫枉过正。
所以,有些独生子女不是在养育孩子,是在养育他们心中没长大的、仍然饥渴的那部分自己。
解决:如果是自己有很多未完成的愿望,希望你为了满足自己去做事,不要打着“为了孩子”的旗号,更不要投射性地认为“孩子需要”,替代了孩子自己的需要,剥夺了孩子尝试各种各样的生活的权利。
生了孩子真的是我们难得的成长机会,独生子女需要利用这个机会,去了解人的一生的成长,既能指导自己养育孩子,又能自我发现和提升。
4. 缺乏母性/父性
案例:一个已经生了两个孩子的母亲亲口告诉我:“我母性低。生完孩子我只想赶快把她交给我妈。我不想给她喂奶,不想带她睡觉。我有那么多事要做,我要逛街、看话剧、和闺蜜喝咖啡、练瑜伽、旅游……”
这个母亲非常坦诚。我认识太多明明是自己贪玩忽略了孩子的父母,还死不承认,还美其名曰“散养”什么的,给自己博“好父母”的名声。
有些当父亲的也是同样,自己还没玩够呢,事情一大堆,哪儿顾得上孩子?工作了一天,下了班还想和哥们儿喝酒、吹牛,这些都不宜带着孩子,于是找借口说忙,把孩子撂一边儿。
解决:养育孩子,尤其是孩子出生后的头三年,需要家长长时间、高质量的陪伴,家长确实要放弃很多自己的事,把时间给孩子。如果您感觉自己没有准备好的话,千万别要孩子。养育孩子需要负责任,不是过家家!
5. 把孩子当宠物、当玩具
案例:这是初看非常喜感、细想很让人心酸的一个案例。
孩子的父母真心喜欢孩子,下了班都立刻回家看孩子。妈妈给买玩具、买衣服,爸爸给拍照片、拍视频。微博、微信、相册什么的,常常上传更新孩子的动态。
可是,孩子却得了神经抽动症,转到了我们心理科。因为父母把孩子当成小宠物一样,不是尊重孩子的需要,引导他成长,而是让孩子满足自己的开心或炫耀的需要,让孩子陪自己玩。孩子如果言行符合自己的心意,就各种喜欢、给买东西、给笑脸;孩子如果稍有自己的想法,违拗了家长的意愿,就训斥、威胁、冷脸子,还美其名曰“教育孩子”。
解决:孩子是真实的孩子。TA萌萌的,是为了得到你倾心的关爱,让你以他的需要为目标,为他服务,而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需要,“玩”孩子。
父母需要觉醒长大,承担责任。否则,还不如养只宠物,别养孩子!
6. “科学“育儿
父母从小就是上各种各样的课,被教育长大的,所以,养育孩子就是给孩子设置各种科目。
当然不只是学习文化知识,他们给孩子上的是培养兴趣爱好、让孩子更快乐、更有创造力的课!文有美术、陶泥、绣花、棋类、朗诵、主持、国画、书法等等,武有骑马、击剑、游泳、跆拳道、冰球、轮滑等等。
父母还经常带孩子去博物馆、植物园参观。孩子该吃什么、穿什么,该怎么跟孩子说话,全都有育儿书籍做指南……
可惜的是,生活是点点滴滴的、落在实处的细节。孩子跟妈妈一起擀面条、包饺子,比去做陶艺更开心,能学习到更多的东西。孩子跟爸爸一起擦车,比去玩汽车模型体会到更多的乐趣。孩子自己随便的涂涂画画,比去美术班正规的素描水彩有意思。
解决:生活是柴米油盐,吃喝拉撒。曾经有一个病人告诉我,见到春天的美景,他也感到欣喜,但是,若不念上一句“二月春风似剪刀”或者“清明时节雨纷纷”,他就无法感受、无法表达。与其给孩子上课,不如跟他一起玩泥巴、捉迷藏、滑野冰、嬉水。你陪孩子玩耍带给孩子的,要远比上课带给孩子的更多。
7. 我小时候就是这么长大的
有的家长常常说,养个孩子至于的吗?“我小时候就是这样的,现在也挺好” “我妈就是这样管我的”等等。
你和你的配偶与你的父母一样吗?你们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以及生活的时代一样吗?你孩子和你一样吗?如果忽略了这些巨大的变化,一味模糊现实处境,就无法根据实际情况去引导和保护孩子。
解决:承担责任,该学的学,该问的问,该自己摸索的自己摸索,不要给自己的懒或者无能找借口。
8. 真的不会!
这是最常见的问题。爱心也有,家庭条件也不错,两个人也都负责,可是,真的不会养孩子啊!过去的农村,或者城市里的胡同、大院,大家的闲暇时间多,孩子也多,聚在一起玩耍,家长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做横向比较,对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比有哪些特点、孩子不同年龄段长什么样以及有哪些需要,都看在眼里,有个概念。现在的社区环境和独生子女政策,让我们不知道面前的孩子到底怎么回事,而我们自己已经忘了小时候的细节。所以,很多家长是真的面对孩子束手无策,有时用6、7岁的标准来衡量3、4岁的孩子,有时又对10岁孩子的不当言行视而不见,认为孩子还小。
解决:既然已经丧失了社区的、环境的影响,现在的父母就要更加努力,不仅补上理论知识,还要勤于思考,在现实生活中与孩子磨合。另外,还要学会分辨市面上太多的亲子育儿理论,尽信书不如无书,更何况还有太多鱼龙混杂、似是而非的说教。当父母不容易,但是,只要用心,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还是快乐、美好的。
曲韵老师介绍:
Also known as Melody Qu, Australia registered Counsellor, MACA Level 4
德国认证积极心理治疗师,十余年家庭治疗经验
澳大利亚注册四级(最高级)心理咨询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曾任北京新世纪儿童医院心理咨询专家
第五届世界积极心理治疗大会创新奖获得者
独创的“家长角色”模型获得广泛认可
著作书籍:
《父母这样做,就是在毁掉孩子》
《父母这样做,就能够成就孩子》
《积极心理疗法简明手册》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