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还是阿拉老公好 - 爱了昏了14年了,庆祝一下! (2008-12-24) 缓缓 · Soverign Hill, Ballarat (2013-4-27) luyeevilan
· 关爱自己——姐妹们的私房话 (2004-12-15) NT · 接着聊 S 的故事 II – 职场风云 (更新在第7页 #183 楼) (2011-6-10) 甜螺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Grange

[其他] 一个人在事业上能走多远最后拼的都是情商和软技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5-22 22:2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大智慧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大智慧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Pippa 发表于 2023-5-22 22:01
看了一下你举例的这几个印度人。我想了一下,同样的职业道路,如果给予足够的时间,我们国内的华人高管也 ...

上面例子全部是一代印度移民中在传统企业中的CEO例子。

而大陆改革开放到现在50年了。这50年来出国的华人,加上非大陆的华人(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基数应该是超过印度一代移民的数量。。

但是即使把所以海外华人全算上,也没有印度一代移民(只占印度海外移民很小一部分)的CEO多。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3-5-22 22:2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elinan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elinan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还有再强调一下我自己从我这个team里看到的印度人的优点吧,语言不必说。然后这俩来澳洲时间都不久,一个印度本科IT专业,在印度就做IT,另一个一个印度硕士毕业,英文专业,来澳洲之前在印度大学做英文老师。她们对西方社会非常认可,言之有物,绝不是那种幼稚英文或者夸夸其谈,看起来也是有素质有修养的样子。因为语言和价值观的原因确实令她们融入更快。

还有我感觉比较不一样的就是,从她们身上看到的论坛里经常抱怨的印度人的迷之自信,当时我们搞个新的活动,已经基本上安排好人做了,但肯定都会说如果其他人有兴趣也可以贡献自己的想法。其中一个印度人(她那时其实刚入职)就说,这个部分我可以做。然后经理就问:你有自信可以独立完成这部分吗?印度人说:我当然有自信,只要你愿意相信我!然后她就做啦。
就是跟国人的相对内敛真的不一样。
认真做事 潇洒做人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23-5-22 22:2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0k0k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0k0k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melinana 发表于 2023-5-22 22:14
对,她们就是她俩,无论其中一个做了什么事情,感谢另外一个印度人总是第一个,而且是有事实有根据有具体 ...

这个要看个人了

我做出主要成绩,开会的时候,一般我也会提到另一个华人同事。当然,私交很好也是原因。他也跟着领取奖励。

印度人之间互踩的很严重的我也见过

发表于 2023-5-22 22:2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rang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rang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谙旎 发表于 2023-5-22 22:19
好像都行。能搞技术是个优点,人缘好也是个优点。

都可以做得很好。人缘好可能做管理更适合点,但是技术派 ...

我不知道是不是自己表达能力有待提高,我说的升职完全没有说要技术转管理。技术岗到了一定程度就不是只拼技术了。

问题就在于很多搞技术的不注意软实力的提升,太专注于技术,忽略了人际关系等方面。

发表于 2023-5-22 22:4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uali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uali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可能我所在的行业没啥吸引力吧,公司里没几个印度人,华人倒是不少。升迁上也没什么你多我少之类的,感觉还挺平均。做领导其实这样看,和你同事对换思考,看看你同事是不是喜欢与你共事,外加点专业素质,智商在线,工作经验,人格魅力,性格稳定,有有效的交流能力,有向上攀爬的意愿,年终总结的时候和老板表下态,基本上就能升了。如果公司竞争比较激烈,那以上几种素质缺一不可。原生家庭决定了你在职场起步的性格特质,如果自己能领悟到自己的性格短板,愿意克服心理惰性改进的话是可以翻盘的,当然这个过程可能比较长且痛苦,总比郁郁不得志好吧。

发表于 2023-5-22 22:4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谙旎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谙旎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Grange 发表于 2023-5-22 22:29
我不知道是不是自己表达能力有待提高,我说的升职完全没有说要技术转管理。技术岗到了一定程度就不是只拼 ...

哈哈没有啦。我知道你的出发点在哪里。

我认识非常多这种0情商的技术派了,就是想帮他们说说话。

像trading team的就有些特别技术从不与他人交往的人。

有没有软实力不重要,能赚钱就行。可别说有的成绩还蛮好的。因为专注。

我觉得根本就也一定非要拼啥情商,软实力,把精力分散了反倒可能成绩就没那么好了。

也许也看行业吧,有很多极其依赖人际的行业,比如房产中介,各类咨询啥的,不会和人交往直接就可以影响业务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3-5-22 23:1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ifox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ifox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Pippa 发表于 2023-5-22 07:31
盲猜楼主二十几三十出头?以后职场呆久了就会发现:职场上上下下很正常的。我们组现在有三四个同事(澳洲 ...

如果只看终点,人人都有一死

7老80比的是是谁先不用纸尿片。

爬过高峰,看过风光,归于平淡挺好的

一直在山下,不试试去爬高山。什么理由都听着是借口啊

发表于 2023-5-22 23:2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ifox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ifox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Pippa 发表于 2023-5-22 10:37
印度人突破天花板而有所闻,但也要看所在行业和企业文化吧。个人感觉:印度人跃升发生在全球经济膨胀的年 ...

现在在位的几个科技企业印度CEO都是中兴之主,不是人家蛋糕吃不完给他们分的哦

微软和Adobe 当时没换上现在的2位CEO,他们前任的政策继续执行下去,如今豆没这两公司什么事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 收起 理由
大智慧 + 1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3-5-22 23:2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ifox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ifox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gifox 于 2023-5-22 23:49 编辑
多难兴邦 发表于 2023-5-22 08:21
有没有想过,小明也许本来计划就是,在贵司干几年,然后通过跳槽来加薪?华一代,技术好的多,沟通本来就 ...


跳槽加薪,如果停留在同一层面。如果不能够成为Multiplier都是有限的。你能够影响10个人,每人对产出11%,比你自己做到死都要有成果

因为是一个人的影响力和生产力,是有极限的。这点不是说一定要做管理,技术岗也一样

沟通是可以通过训练大幅度提高的。你不可能成为NBA巨星,但是通过训练让罚球不是短板是可行的

发表于 2023-5-22 23:4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ifox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ifox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其实西方职场潜规则较少。

这里说的潜规则,不是什么裙带关系,讨好上司。而是真的是说一些规则是潜的,没有在一个文化长期浸泡是不会懂的。 日本这方面就很多,中国也不少。

西方的规则,大部分都比较明确。大部分都有play book可以遵循,能够做到的人,机会多很多。愿不愿意主动去学习和改变。自己问自己,花了多少时间去在情商,沟通等软技能上训练?都没花过什么时间的,那拿不到结果不是很正常的结果么?既没有特别不走运(付出没结果),也没特幸运(天上掉馅饼)。


发表于 2023-5-23 01:2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rang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rang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achilles 发表于 2023-5-22 21:11
什么事情都要看比例, 澳洲10000个打工的和10000个自己做生意的, 哪怕是限定在华人范围之内, 看看是前者赚 ...

看过一个数据很大一部分小生意9个月之内关门,风险和投入也是很大的。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生意。而且做生意也需要和人打交到。

老实说,做生意或者炒股买房实现经济自由不是这个贴想讨论的,而且炒股买房和职场发展也没有必然的冲突。这里想讨论的是怎么能更好的发展事业。就好像有人想研究怎么能跑步更快,另外的人说干嘛练跑步去当演员不好吗,来钱更快?然后还有人说干嘛练跑步,赢了又有什么意思,那么卷干嘛,老夫已经看破红尘。当然说的都没错,也欢迎发言,只不过不是这个贴想讨论的,呵呵。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3-5-23 05:4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q9900110719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q9900110719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技术决定下限 性格 情商 运势决定上限

发表于 2023-5-23 06:5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ipp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ipp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gifox 发表于 2023-5-22 23:18
如果只看终点,人人都有一死

7老80比的是是谁先不用纸尿片。

但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去爬山啊,也有人喜欢一辈子在家不出门呢。我的意思是很多时候我们不理解的事情/行为背后可能有想象不到的原因和动机。比如我有一个同事很能干但在一个岗位工作十几年,熟悉多年后才知道他家里有个需要高度看护的人,他需要花很多时间去照顾家人。

发表于 2023-5-23 07:0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ipp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ipp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melinana 发表于 2023-5-22 22:14
对,她们就是她俩,无论其中一个做了什么事情,感谢另外一个印度人总是第一个,而且是有事实有根据有具体 ...

我们组也有两个这样的印度人。开始我不习惯这种互吹,后来我干脆加入他们的互吹,现在一吹都把其他两个人吹出来(也是有理有据那种),大家共赢、老板高兴,挺好啊。他们还把我介绍给it部的印度群,现在有it问题可以走后门。对印度人,我觉得谨慎相处,融会贯通吧,就当是不一样的沟通方式理解好了。

发表于 2023-5-23 07:0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ipp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ipp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大智慧 发表于 2023-5-22 22:20
上面例子全部是一代印度移民中在传统企业中的CEO例子。

而大陆改革开放到现在50年了。这50年来出国的华 ...

中国是1978年才提出改革开放的。大型外资企业真正走进中国不到三十年,之前都是摸着石头慢慢来,也就这后面二十年左右才蓬勃发展。这说的是中国人第一次去学习跟西方企业打交道。印度跟西方企业的接触可以追朔到两百年前那个殖民皮包公司,历史悠远啊,真的不一样。我的印度同事的爸妈就已经在西方企业打工了,至少差了一代人的智慧啊。

发表于 2023-5-23 07:1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ipp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ipp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Grange 发表于 2023-5-23 01:28
看过一个数据很大一部分小生意9个月之内关门,风险和投入也是很大的。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生意。而且做生 ...

楼主如果真的对软技能有兴趣,建议参加一对一培训。导师可以按照你的需求定制培训内容。公司送我参加过这样的培训,为期一年,一个月碰面一次,中间多次视频跟进。我学到好多不能拿到群体培训讲的沟通技巧和策略,对我个人提高帮助很大。建议所有希望往上爬的网友考虑一下,这个出血值得的。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3-5-23 07:1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ack9889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ack9889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如果只想着在公司里面升值加薪,格局还是太小了!你以为你很聪明,其实小丑是你自己!

我也是做技术的,职业生涯前六年在一家公司拼命努力工作搞好关系升职,当了小经理之后每天开各种Meeting回复一大堆Email,还要各种完成KPI,活的像只狗(打工人以为所谓的成功人士,老板眼里的狗)

后来觉得太苦逼了,就跳槽到政府部门做技术,工资涨了一些,关键关键是工作量是原来的三分之一,又可以在家工作,照顾家庭。原来的的那家私企又找到我,帮他们做一些Outsource工资,所以大概收入翻倍,总体工作量不变。

虽然只是业余时间做第二份工作,私企还是那一副压丑恶嘴脸,不停对我压榨增加我的工作量,另外由于我的各种创业项目开启,所以把私企的工作辞掉,并且政府的工作直接躺平,把80%时间花在自己的创业项目上。

现在以前过去三年,我自己开小公司税后净收入是以前的5倍,并且年增长率100%。说实话,我是老板却感觉自己像半退休状态,每天回复一些Email每周几个Meeting,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玩自己的爱好和陪伴家人。

我现在才恍然大悟,原来老板很忙是假象,其实是需要让别人觉得自己很忙。在澳洲的公司架构下,底层可以摸鱼但收入太少,中间管理层最苦逼赚得是卖命钱,其实得不偿失!

最后总结一下:

拿固定工资从早忙到晚那些人其实就是被压榨的工具人,把你的人生时间低价卖给其他人或者组织,换取廉价的金钱,你的生命价值也就是每小时XX钱。

有些上班族会像打了鸡血一样拼命工作,加薪升职给你当个GM,让你心里舒服一点,心甘情愿的保持一直忙碌的状态Keep Busy,从而成就了别人去享受度假。

既然拿了固定工资,那何必用全部的时间投入进去,还不如用最少最经济的方法完成份内的工作,不求干得最好,但求干得最快,其他时间,用来提高自己,学习,寻找创业机会,跟家人天伦之乐。

评分

参与人数 4积分 +17 收起 理由
rainy118 + 4 你太有才了
thh100 + 4 感谢分享
Goodkeep + 4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3-5-23 08:0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大智慧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大智慧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大智慧 于 2023-5-23 08:28 编辑
Pippa 发表于 2023-5-23 07:07
中国是1978年才提出改革开放的。大型外资企业真正走进中国不到三十年,之前都是摸着石头慢慢来,也就这后 ...


不同意把海外华人职场窘境完全归咎于“中国开放晚,接触外企少”。

1. 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开放更晚于中国,但他们的海外移民在职场上并不逊色,这说明开放晚不是成为阻碍职场成功的障碍。

2. 即使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海外华人的数量在解放前就已经达到了1300万,现在的数量则更是达到了4000-5000万。如果把港澳台地区也算进去,这个数量就已经超过了7000-8000万,远远大于印度海外移民的3000万人口。即便是这么大的一个基数,有充足的机会接触西方企业,但华人仍然在职场上被印度人完全超越。

这样的现象更多的是源于华人和印度人在面对职场挑战时的不同应对方式:当面临困境时,华人更有可能寻找客观原因,他们往往难以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缺乏西方式的‘情商’,并会将问题归咎于“歧视”、“文化差异”、“时间不够”和“玻璃天花板”。而相比之下,印度人更倾向于深入研究并适应西方企业的升职模式,他们通过自身的改变和努力,逐渐改善了这个族群在职场中的弱势地位。

发表于 2023-5-23 08:1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ifox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ifox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gifox 于 2023-5-23 08:37 编辑
Pippa 发表于 2023-5-23 06:54
但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去爬山啊,也有人喜欢一辈子在家不出门呢。我的意思是很多时候我们不理解的事情/行为 ...


你认为是大部分人都不喜欢爬山的么?

有特殊需求的人占人群比例多少?

发表于 2023-5-23 08:5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ifox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ifox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谙旎 发表于 2023-5-22 22:48
哈哈没有啦。我知道你的出发点在哪里。

我认识非常多这种0情商的技术派了,就是想帮他们说说话。

很多改善的方法不需要付出什么特别的精力嘛

比如有人给意见,甚至很难听,。举个例子,直接就告诉你的你的presentation 词不达意。

你 完全有100%自主权作下面的决定

1 是否接受意见完全在自己。对人家每一句话都上心,那得抑郁了。
2 要抛开对方说话的语气用词分析其内容。有道理就接受了
3 只要不是辱骂,种族歧视,之类的。保持情绪稳定,不要立刻反驳,大哭,暴怒等。情绪激动,很多人就选择避免冲突不说话。不用听不合理批评,也听不到好的建议了。

做到以上只需要一个观念上的转变,并不消耗精力啊。

把这些不需要花费额外时间的地方修好了。就已经改善很多了。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23-5-23 09:2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0k0k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0k0k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Pippa 发表于 2023-5-23 07:02
我们组也有两个这样的印度人。开始我不习惯这种互吹,后来我干脆加入他们的互吹,现在一吹都把其他两个人 ...

老板喜欢team里互吹的这种氛围,而不喜欢team里互踩的氛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3-5-23 09:2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elinan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elinan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0k0k 发表于 2023-5-23 09:24
老板喜欢team里互吹的这种氛围,而不喜欢team里互踩的氛围。

没错。
这也就是之前我为啥举例互吹超级抱团儿的俩印度人。
至于你说的踩,那太正常了,肯定哪里都有踩的。中国人彼此踩的更厉害,稀松平常不值得提。
认真做事 潇洒做人

发表于 2023-5-23 09:3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谙旎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谙旎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gifox 发表于 2023-5-23 08:52
很多改善的方法不需要付出什么特别的精力嘛

比如有人给意见,甚至很难听,。举个例子,直接就告诉你的你 ...

技术派那几个我觉得也就是木呐,不爱交际。但是分内事还是能干好的。

我觉得他们就挺好了。

你说的这三点倒也算不上善交际和软实力,就是一般工作技能。

属职场基本配备。

他们人还是很好的,就是除了工作需要,平常都不大说话而已。

发表于 2023-5-23 10:0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rang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rang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谙旎 发表于 2023-5-23 09:32
技术派那几个我觉得也就是木呐,不爱交际。但是分内事还是能干好的。

我觉得他们就挺好了。

像你这么说,如果这几个人是0情商,那我认识的几个搞技术的就是负情商了。lol

有时候搞技术的也是需要和人打交到的,可能不是你想象的只需要一个人默默的写代码。尤其到了比较高的职位的时候,更需要和其它人或团队合作,这时候soft skills就派上用场了。但如果没人愿意加他们玩儿不免限制了职业的发展。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23-5-23 10: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0k0k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0k0k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0k0k 于 2023-5-23 10:08 编辑
大智慧 发表于 2023-5-23 08:01
不同意把海外华人职场窘境完全归咎于“中国开放晚,接触外企少”。

1. 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开放更晚于中 ...


"海外华人的数量在解放前就已经达到了1300万,现在的数量则更是达到了4000-5000万。如果把港澳台地区也算进去,这个数量就已经超过了7000-8000万,远远大于印度海外移民的3000万人口。即便是这么大的一个基数,有充足的机会接触西方企业,但华人仍然在职场上被印度人完全超越。"

不知道你的数据来源是哪里,让我们看看下面的数据:

中国:
https://www.migrationpolicy.org/ ... rants-united-states

印度:
https://www.migrationpolicy.org/ ... rants-united-states


在美国人口:
- 中国: 238万
- 印度: 271万

印度略高。


年龄分布,65岁以上:
- 中国: 20%
- 印度: 13%

印度移民年轻人更多。


管理、经济、科学、艺术行业比例:
- 中国: 60%
- 印度:79%


移民类型(雇主类):
- 中国: 44%
- 印度: 81%


中位数工资:
- 中国: 7.8万
- 印度: 15万


英语流利程度:
- 中国:Chinese immigrants are less likely to be proficient in English
- 印度:Indian immigrants are much more likely to be proficient in English


所以,很明显可以看出,印度移民大多是青壮年,在科学方面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而中国移民中青壮年比例、受过科学方面良好教育的比例要低得多。

再加上其他方面的原因,比如英语非母语,西方的对华政策,对西方文化的接受程度低等原因,华人在美国职场不如印度人,就不奇怪了。


发表于 2023-5-23 10:2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ifox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ifox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谙旎 发表于 2023-5-23 09:32
技术派那几个我觉得也就是木呐,不爱交际。但是分内事还是能干好的。

我觉得他们就挺好了。

你把它归类到软技能好,基本技能也好。

技能本身并不改变。

这只是一个例子,零零碎碎很多的,做到8成就打败大部分人了

都不是高科技,就是要压抑住自己本能反应。做最有利的事。自己愿意改变的人就比不愿意的有优势

到了内化的阶段,连压抑都不需要了。随心所欲不逾矩。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谙旎 + 3 最后一句靠谱哈哈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3-5-23 10:2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ifox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ifox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0k0k 发表于 2023-5-23 10:06
"海外华人的数量在解放前就已经达到了1300万,现在的数量则更是达到了4000-5000万。如果把港澳台地区也算 ...

对西方文化接受程度低,这个可以一秒内改变的嘛

就是意识到,我要玩这个人家建立的服务器,难免要按人家的规矩。何况东方文化里面不少东西也不值得留着。比如东方企业文化里面后辈服从前辈,下属服从上司本来就是糟粕


在科技时代英文的障碍也大幅度降低了。只要肯开放持续学习,这是一个一年内可以解决的问题。天赋好的可以更短

别人是否开放管不着,自己可以决定的。族群整体怎么样,和个人做选择没关系。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 收起 理由
大智慧 + 1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3-5-23 11:0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谙旎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谙旎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Grange 发表于 2023-5-23 10:04
像你这么说,如果这几个人是0情商,那我认识的几个搞技术的就是负情商了。lol

有时候搞技术的也是需要和 ...

我看看是不是觉得金融行业的0情商和IT行业的0情商,也不是一回事。我可能也不觉得他们不能,就是没必要,可能也没那种时间。脑子都转得很快。

有的部门上升的方向跟高职位也没什么关系。做得更好,那可管理资金更多,回报更丰厚。资金规模更大大,工作模式也不需要做出改变。比如说管理100m的资金上升到1b的资金,这就是上升了,也许需要技术上的调整。但其他也不会有多少改变。不需要和谁玩的,Results, track record就是招牌了。和客户沟通的,也有专门的团队的了,好像也不需要他们上。

当然有情商有智商大家都喜欢肯定是更好,大家都觉得这样才能走更远,但只有智商的也不是没希望。看行业的。有的行业或许需要人改变,有的也不是必须的。但是前提是需要有那种掩盖大多不足的技术,不容易的。

发表于 2023-5-23 12:3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ipp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ipp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大智慧 发表于 2023-5-23 08:01
不同意把海外华人职场窘境完全归咎于“中国开放晚,接触外企少”。

1. 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开放更晚于中 ...

哥啊,你在第一句话加完“完全”两个字之后,没有人敢跟你辩了。这两个字我从来没有说过哦。

发表于 2023-5-23 13:0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大智慧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大智慧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大智慧 于 2023-5-23 13:09 编辑
0k0k 发表于 2023-5-23 10:06
"海外华人的数量在解放前就已经达到了1300万,现在的数量则更是达到了4000-5000万。如果把港澳台地区也算 ...


数据维基百科。

海外移民又不是只有美国。

新加坡马来西亚就有1000多万华裔了。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