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SK 怀旧经典动画片之三 今天好运气,老狼请吃鸡,请呀请吃鸡~~ (2011-8-6) steveking · 酸辣酥鱼--为了墨尔本那些钓来的大鲤鱼~~ (2007-12-21) hattie
· 参加活动-性格决定命运 (2011-10-30) pinkdreamer · 一个人日本旅行的碎碎念 (2012-4-14) shintaku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999|回复: 1

[评书论文] 参加活动-读《史记·公孙弘列传》有感现代人职场技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8 13:2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inna0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inna0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winna01 于 2013-3-8 13:25 编辑

大器晚成的公孙弘是汉武帝在位期间所任命的十几位丞相中少有的善始善终者,直到八十多岁老死在丞相位置上。汉武帝是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一般有作为的皇帝大都不太好伺候,公孙弘是凭借什么做的这么成功的呢?

先说公孙弘的出身: 公孙弘出身比较低微,齐菑川国薛县人也, 早年只是个小狱卒,这个工作还因为他犯了个罪而被罢免了(史记未提他究竟犯了什么罪)。公务员当不成,公孙弘就去放猪,在他四十岁的时候他不甘心当猪倌,决定以读书改变命运,开始研读《春秋》。

在60岁高龄,迎来人生第一个机会的到来,结果却不理想:

由于汉朝以孝治天下, 所有的皇帝最后谥号都有一个孝,孝文帝,孝景帝,孝武帝,所以大孝子在这个年代极被看重。公孙弘非常孝顺他的后妈,并且是远近闻名的大孝子。这个名声帮助他得到了人生第一个机会。

建元元年,17岁的汉武帝刚即位,让全国举荐人才。这时候公孙弘已经60岁了,由于他是本地闻名的大孝子,因品格高尚而被当地政府举荐,并被任命为博士。汉武帝派他出使匈奴,公孙弘回来报告汉武帝,不合少年汉武帝的意,结果龙颜大怒,认为他没能力,不料公孙弘在汉武帝辞他之前,就看出皇帝不喜欢他来了,主动炒了皇帝鱿鱼,借故说自己年迈,身体不好,辞官回家了,在和汉武帝打交道的第一个回合还是保住了自己的主动权。

在70岁的高龄,成功的抓住了第二个机会

元光五年,青年汉武帝又一次让全国各地推荐人才,公孙弘所在的菑川国又因为他的大孝子名气而推荐公孙弘。公孙弘以皇帝不欣赏他为借口推辞了两次,最后还是同意去做官了。做官要先参加考试,百余名被各地推举的贤士都各自递上自己的文章,结果公孙弘的文章排名非常靠后。不料,把这些贤士的文章给青年汉武帝看,汉武帝把公孙弘的文章排名第一!没白读了30年《春秋》啊。。。于是乎,汉武帝就召见了这个他最欣赏的文章的作者,见到公孙弘原来是个70岁的老帅哥噢~~~(原文描述其外表用的词是:状貌甚丽),很欣赏,就拜他为博士。


老帅哥公孙弘的职场技巧

1,摸清boss的心思,投其所好。

公孙弘非常会看人,他看出汉武帝是外推崇儒家,内实际要的是法家。他便迎其所好,把各种实为法家一套的policy都包装上儒家的外衣。深得汉武帝喜欢。

2, 会察言观色,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制与人,把选择权留给boss。

打个比方,汉武帝问他,你觉得×××这件事应该怎么办? 公孙弘从来不会说:我觉得应该怎么怎么办。。。他往往会给皇帝选择的权利,他的回答方式是这样的:“我认为这个事情有三种策略,第一种,balabala,第二种,balabala,第三种,balabala。请皇上裁决。”  这种方式给皇帝留足了面子,不会让皇帝觉得自己比下属笨。

3,从容应对信任危机,以巧妙的答案展示其智慧

当然他这个特点也会得罪一些人。有时候几个大臣约好公孙弘一起向汉武帝进谏,公孙弘也同意了。结果到了皇帝那里,总是几个心眼比较直的大臣先放炮,公孙弘在那揣测boss心意。如果皇帝对这个建议比较满意,他再补充几句;如果皇帝很不满意,他就说几句相反的。这样公孙弘的建议总是对的。但是也导致他得罪了另外几个大臣。

这就导致后来有大臣把公孙弘临阵变卦,见风使舵的特性报告给了汉武帝,汉武帝当面问公孙弘,公孙弘这个时候的回答也非常巧妙。他说“了解我的人自然会知道我的忠诚,不了解我的人才会认为我不忠。” 并没有和其他告状者针锋相对,很巧妙的回避了问题,并且指出你们认为我不忠那只是不了解我罢了。他的回答让汉武帝更觉得他的大度。从那以后谁再说公孙弘的坏话,汉武帝都不再信了。

话说他这个见风使舵也是我有点受不了的,但是这样的人在职场上却大都是最顺风顺水的。



又有一次,一个经常被他坑的直肠子大臣汲黯,报告给汉武帝说公孙弘明明俸禄很高,却非得在家盖布被子,都不用丝绸的。假惺惺的装穷作秀。

这次公孙弘的回答更是巧妙,可以看出他摸透了人性。

他是这么答的:“第一,我承认我确实是作秀了,想得到一个清廉的好名声,这一点汲黯大人批评的非常对。然后以春秋战国时期的管仲和晏婴为例,说明私人生活奢简和对国家做贡献多少没什么直接关系。  第二, 汲黯大人是个直言上谏的大忠臣,没有他皇上您也听不到这样的话”。

这个答案让boss觉得公孙弘无比的厚道哇~他的答案让人觉得他无比的真诚,不反击对手,反倒赞扬对手!表面承认错误,实际也让boss觉得其实他没有错,是告状的人事太多了。同时他的答案也没有得罪告状者。

总结

以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价值观,人们更推崇的是关羽这样的大忠大勇之人,所以公孙弘这样的特性很容易被人评价为小人。我却认为我们可以取其精华,弃之糟粕。和人沟通的时候多多照顾别人的感受,但也不要完全的见风使舵。做个内方外圆之人!





参考资料:《王立群读史记》


管理人员评分

dootbear  在2013-3-8 20:40  +80分  并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3-3-8 13:2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inna0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inna0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在此把原文贴上来供大家欣赏:

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少时为薛狱吏,有罪,免。家贫,牧豕海上。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养后母孝谨。

建元元年,天子初即位,招贤良文学之士。是时弘年六十,征以贤良为博士。使匈奴,还报,不合上意,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病免归。

元光五年,有诏征文学,菑川国复推上公孙弘。弘让谢国人曰:“臣已尝西应命,以不能罢归。愿更推选。”国人固推弘,弘至太常。太常令所征儒士各对策,百余人,弘第居下。策奏,天子擢弘对为第一。召入见,状貌甚丽,拜为博士。是时通西南夷道,置郡,巴蜀民苦之,诏使弘视之。还奏事,盛毁西南夷无所用,上不听。

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肉。后母死,服丧三年。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于是天子察其行敦厚,辩论有余,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上大说之。二岁中,至左内史。弘奏事,有不可,不庭辩之。尝与主爵都尉汲黯请间,汲黯先发之,弘推其后,天子常说,所言皆听,以此日益亲贵。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汲黯庭诘弘曰:“齐人多诈而无情实,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倍之,不忠。”上问弘。弘谢曰:“夫知臣者以臣的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上然弘言。左右幸臣每毁弘,上益厚遇之。

元朔三年,张欧免,以弘为御史大夫。是时通西南夷,东置沧海,北筑朔方之郡。弘数谏,以为罢敝中国以奉无用之地,愿罢之。于是天子乃使朱买臣等难弘置朔方之便。发十策,弘不得一。弘乃谢曰:“山东鄙人,不知其便若是,愿罢西南夷、沧海而专奉朔方。”上乃许之。

汲黯曰:“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然为布被,此诈也。”上问弘。弘谢曰:“有之。夫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夫以三公为布被,诚饰诈欲以钓名。且臣闻管仲相齐,有三归,侈拟于君,桓公以霸,亦上僭于君。晏婴相景公,食不重肉,妾不衣丝,齐国亦治,此下比于民。今臣弘位为御史大夫,而为布被,自九卿以下至于小吏,无差,诚如汲黯言。且无汲黯忠,陛下安得闻此言!”天子以为谦让,愈益厚之。卒以弘为丞相,封平津侯。

弘为人意忌,外宽内深。诸尝与弘有郤者,虽详与善,阴报其祸。杀主父偃,徙董仲舒于胶西,皆弘之力也。食一肉脱粟之饭。故人所善宾客,仰衣食,弘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士亦以此贤之。

元狩二年,弘病,竟以丞相终。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