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章由 liyuef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yuef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幸福锦囊集》连载
教育子女应从哪里下手
蔡礼旭老师讲述
至要莫若教子
人生也要抉择轻、重、缓、急,什么事情要先做,什么事情后做。我们常说:“至要莫若教子”,人生第一件大事就是把孩子教好。假如孩子没有教好,你这一生会不会幸福?一个人有没有福报,人生能否过得自在,他的中、晚年取决于孩子是否懂事、孝顺。假如养育出来的孩子不懂事,我们后半辈子将会如何?很难熬!不知道孩子今天又会给我上演哪一出戏,来让我收拾残局。要教育好孩子,就要把教育放在前面,放在重要的位置上,那你的轻重缓急就抉择对了。
只重分数 弊端太多
我在马来西亚演讲的时候,我问孩子们的家长,什么叫教育?有位家长非常老实,他说考一百分。他值得鼓励,因为一点都不虚伪,他把自己心里所想的讲出来。我带学生也很注重跟家长沟通,每次跟家长座谈,我会问家长说:“诸位家长,您觉得教育孩子一辈子最重要的是做人、做事的态度?还是把他的分数从九十八分提升到一百分?是前者重要、还是后者重要?”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家长说后者重要,你看家长是否明智?听起来很明智!我又问:“那大部分的家长在做前者的工作,还是后者的工作?”后者!“你这次考几分了?拿来给我看看!”脑子里都是分数。
我们要反思,我们告诉孩子,做人要言行一致,为什么我们明明觉得做人做事的态度重要,结果重点都摆在分数上?其实不能怪家长,因为他还体认不到做人做事对孩子一生长远的影响有多大。而一百分是马上就能看得到,而且还可以拿出去说:“我的儿子三科、四科都一百分。”我们要冷静去思考,今天我们把孩子都往分数这条路上推,请问他会走出什么样的人生,能看得到吗?我们把孩子推向了何处?名利。
我也是升学主义之下的产物,你们是否看出来了?记得我在读初中的时候,考试得了九十八分,害我哭了半天,为什么?因为那时要编特优班,差了两分,假如我没有编进去怎么办?我的人生不就毁了!有这么严重吗?为什么我会觉得这么严重?我才上初中,患得患失的心就如此严重!一个孩子患得患失,这一生会不会幸福?常常要被烦恼所困扰。升学主义就是只想到自己的分数要提上来,要把别人踩下去。所以,本来我应该有范仲淹的心胸,“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结果受升学主义影响,只想到要击败别人。
我回想起高中的时候,一发考卷都要瞄一瞄别人得几分,假如比我的分数高,我的内心就很不舒服。小鼻子小眼睛,这样的人格会幸福吗?我们要深思。记得我大学毕业后,有一天在商店遇到了初中时的同学,在我的印象中,他每次考试都是好班里的第一名。当他大学毕业后,因为长期埋在书堆里,所以他跟人相处的能力特别差。一谈到出社会工作的经验,他就会发抖,他说人为什么这么恐怖?他很怕跟人相处。他与人相处的能力极低,相同的,包容别人的胸襟也没有形成,当然这样的人生不可能得到幸福。
学历高肯定就有用吗
我们把孩子往升学主义上推,现在很多孩子有博士、硕士的学位,请问现在失业率最高的是什么学历?现在高中毕业的都不会失业,为什么?劳动、洗碗、扫地,他愿意做,所以不会失业。反而是大学、研究所毕业的,觉得那个薪水太低了,不愿意做。请问大学、硕士给了孩子什么启发?现在每年大学以上的毕业生非常多,由于他们不能屈身礼下,所以很多人都失业。我们来思考,从教育体系中培养了十多年的人才,出来用不上,实在很可惜,这也是教育资源的浪费。假如你有朋友是企业主,或是公家机关的主管,你去问问他:“现在年轻人中有没有好人才?”他会告诉你:“找不到人才!”教育的机器一直在出产,结果企业家觉得用不上。
假如家长都对孩子讲:“你就是考试就对了,其他的家事都不用做,你就一直给我考试考上去,大学毕业保证你有个幸福美满的人生。”有没有家长敢给孩子这样打包票?现在没有,以前没有,将来也肯定不会有。
今天他大学毕业了,若不会做人,不会与人相处,再好的机会也会当面错过,为什么?没有责任心,怎么做人做事,怎么与人相处,没有能力担当,机会再好、再多也会错过。家长们确实要反思,如果孩子没有德行,就是大学毕业或是硕士、博士的学位,那也不代表孩子有真才实学。我们去了解一下,真正成功的主管跟企业家,学历都不是顶尖的。
社会需要什么人才
企业家觉得找不到人才,请问企业家需要什么人才?这个问题不一定要去问博士,每个人心中都有答案,因为我们走过人生,也看了不少人的成功与失败。成功的人应具备哪些特质?诚实、责任心、谦虚、信用、耐心。既然知道具备这样特质的是真正的人才,请问我们教育孩子诚实了吗?很多家长觉得诚实重要,但心里却想,假如太诚实了,孩子出去被人家欺负怎么办?假如很谦虚,孩子都被人家压下去怎么办?信心是根本,你一定要真正相信,具备这些特质的人,他的人生才会真正成功!
我们再思考,在家庭、在事业中很有成就的人,他们还具备了哪些特质?孝顺、勤俭、尊师、兄弟和睦、尊敬长辈、礼让、谦虚。
现在很多世界连锁性的大企业,他把员工招进来,要先培训一段时间。教员工什么?教做人、做事的态度,教好之后要观察一个时期,可以了才录用,所以未来的企业要的是真正会做人做事的人才。假如我们从小教孩子这些德行的根基,其实已经让孩子的一生立于不败之地了。我们规划孩子的人生,应该要深谋远虑,若一味的只是让他在学业中努力,而忽略了做人做事的学习,终究他无法把人生经营圆满,这是我们要注意的。
症状解能不能解决问题
西方过去几十年的管理,注重在品质管理,即物品、产品的品质,称为“全面品质管制”。譬如今天要做这支麦克风,我只要把麦克风做好,让它很有竞争力,就可以高枕无忧,专注点都在把东西做好。结果近一、二十年发生了一些事情,在一九九五年,英国的霸菱银行因为一个新加坡的期货员挪用公款,两百多年的基业化为乌有。
西方人的思惟是出现问题就赶快解决,这叫做“症状解”。症状解是否好解?不好解,就像今天身体得了癌症,好不好处理?不好处理。中国的学问是不治已病,治未病,还没有生病就要去预防。而西方科学虽然科技很发达,但是他专门处理症状,譬如得了胃癌,就马上把胃切了;肝癌,马上把肝切了。切了就没事了吗?过一、两年,癌细胞扩散了,人也就到了死期。其实你不要仇视癌细胞,每个人身上都有癌细胞,因为你把它宠坏了,它才这么嚣张。怎么宠坏了?你的身体状态,已经在十年、十五年前,就开始被自己糟蹋了。
要毁坏这个身体还真不容易,因为它非常精密。所以,把癌症肿瘤割掉并没有根本解决问题,不只没有根本解决问题,同时还产生副作用。很多癌症病人去接受一些治疗以后,后面的日子都会很难熬。要处理癌细胞,打个比喻,就好像拿了一包垃圾放在地上,很多苍蝇都来了,你非常生气,怎么来那么多苍蝇?立刻拿杀虫剂把它们喷死,问题解决了,你离开了。过了十分钟,苍蝇又来了。人现在的思惟就是把症状解除,这个男朋友不好,换了;这个女朋友不好,换了。有没有解决问题?不是男朋友不好,也不是女朋友不好,是谁不好?自己没有学会包容,没有学会爱护他人,这个根本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再换几个也没有用。所以,解决问题要从根本解决,不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因为“症状”是没完没了的。
道德伦理教育光靠钱不行
现代西方人已经发现,也明白了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员工的“德行”。二零零一年,全球第七大企业安隆集团,每年的营业额数千亿美金,因为两个高级主管挪用公司的公款,结果这全球第七大企业也垮了。所以,现在西方人重要的全球连锁企业,都在推行TEM“全面道德伦理管理”,以提高员工的道德素质。
现代人有个错误的认知,觉得金钱是万能的,只要有钱就可以把孩子教好,只要有钱就可以解决问题。外国人很有气魄,二零零二年美国专门强调伦理道德教育,特别拨款从原来的两亿五千万调到七亿五千万,整整高了三倍。有没有用?他们同时做了一个调查,针对八千多个中学生做心理问卷,百分之七十一的孩子做过弊,百分之六十八的孩子打过人,百分之三十五的孩子在商场里偷过东西。这个测试里有一道题说:“请问你觉得自己的道德高尚吗?”回答道德高尚的中学生,竟高达百分之九十六!请问现前这个时代的孩子,他所依循的是谁的标准?他自己的标准。孩子这种态度跟谁学的?假如他的国家领导人很轻易就带着军队去攻打其他国家,打完仗回来说:“诸位小朋友,你们不要跟人家乱打架!”小朋友会不会听?不会听!外国人掌握了教育的核心吗?教育不是钱多了就能起作用,教育也不是你的理论书籍很多就有作用。
从小先要扎德行的根
西方人发现了德行很重要,都是在问题发生之后才清楚,他们现在要去解决。请问他知道德行的根本在哪里吗?要能治其本才能解决问题。所以,现在他们的大企业也花很多钱在作培训,用中国话讲叫“临时抱佛脚”。请问一个人的亲和力,一个人的礼貌行为,是否两个月就能练成?假如他本来很酷都不会笑,马上让他去练两个月要对人家笑,相信客户走进来,看到他的笑容,全身会起鸡皮疙瘩,因为那个笑是很不自然的,他那个微笑的背后所想到的是,你口袋里的钱要到我这里来,而不是从内心中对人的尊敬。
中国圣贤德行的基础在何时开始扎根?从小,从幼小的心灵里才能扎下德行之根。从小不教,就会“苟不教,性乃迁”,长大之后,再想把他拉回来很困难。《易经》里有一句重要的话:“蒙以养正,圣功也”,这个“蒙”是代表天地初开,万物都还很脆弱,这时要好好保护他,好好养育他。所以,这个蒙卦引伸到孩子的教育,就是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要培养他的浩然正气,以及正确的处事待人态度,把他成为圣贤的根基培养好了,这个功德最神圣。假如你养出了一个范仲淹,圣功也!现在要培养出一位范仲淹容不容易?你把孩子培养得很孝顺,他马上就会是万绿丛中一点红。
在深圳有很多孩子都是学圣贤教诲,他们回到家乡去,见到所有的长辈都是鞠躬九十度,让这些长辈肃然起敬,看了很欢喜。有一次有个孩子跟全桌的人一起吃饭,所有的长辈看到菜上来了,立刻动手去夹,突然看到这个孩子头低低的,口中念念有词。本来他们要夹菜的,突然都停下来了。等这个孩子念完以后问他:“你刚刚在念什么?”这个孩子对着全桌的长者说:“我刚刚在念饭前祈祷文,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谢老师辛勤教诲,感谢农夫辛勤劳作,及所有付出的人。”这些长辈拿着筷子听孩子上了一课,不但高兴也心生惭愧,我们只想到要吃,而孩子感恩的心却常常存在心上。这个孩子幸福吗?生活在感恩心中的人特别幸福。你能真正把孩子教善了,他一定会影响很多人,他一定会是当代的范仲淹。所以,当家长的要定位,“蒙以养正,圣功也”。当孩子从小扎根于圣贤人的智慧之中,还要不要担心他出来没工作?假若你还是担心,那就是杞人忧天。心胸大,人生之路会越走越宽广;心胸小,一辈子就会活在患得患失之中。最近我听一个朋友说,有很多大企业都到一个专门推广儒家学说团体来找人才。这些企业家说,现在外面的人不讲诚信,没有责任心,他们用外面的人总是会提心吊胆,就主动到学圣贤学说的团体来找人才。若您的孩子现在已扎根于圣贤思想,懂得如何做人做事,他这一生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
你现在的抉择不只会影响自己,还会影响家人;不只是你的家人,你世世代代的子孙都会受到影响。人生就好像下一盘棋,假如我们思考的都是下一步怎么走,那每一步都会走得举棋不定;假如我们看到三步以后如何走,十步以后怎样规划,那人生会走得非常从容,孩子的人生也会走得高瞻远瞩。他会思考到,我的抉择将影响世世代代,相信他教育这一代会非常谨慎,非常用心。现在有这样考虑的人不多,古人有没有这样的考虑?很多!中国古代的家训应该是全世界最多的,比如《了凡四训》、《朱子治家格言》、《颜氏家训》,还有诸葛亮的《诫子书》等等,很多圣哲人都有这样的态度,要把人生的智慧传承下去。
教也者 长善而救其失
父母时时想着要把孩子教育好,但是教育孩子一定要有好方法。中国有一篇很重要的教育哲学是《礼记·学记》,里面说:“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这句话把教育的两大主轴掌握到了。我们今天要把孩子教好,一定要清楚,要长他什么善,要防止、导正他的哪些过失。“苟不教,性乃迁”,孩子有些不好的习惯,我们要赶快把他纠正过来,什么时候纠正?当下!刻不容缓,因为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就是退。
孩子哪些过失急须改
现在的孩子有哪些习惯、行为要赶快修正?主要是要赶快修正孩子的顶撞父母、懒惰、叛逆、自私、敷衍、生活没有规律等这六个方面的过失行为。孩子过失行为的形成,是父母对孩子没有好好地教育而形成的,所以要修正孩子的过失行为,首先要从父母的过失行为开始修正,这样上行下效才能收到教育的效果。
救失如救火
孩子被宠坏之后,就会形成很多过失与坏习惯。“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很多家长说:“我的孩子没有学坏,也没有学好”,有这样的事?绝对没有。一个人的学问就像逆水行舟,当你任何事都不做的时候,一定会往后退。
有个老师有深刻的体会,他觉得一天没有好好教导他的孩子,就会感觉到这一天在退步。他体会到:孩子的寒暑假,绝对不让他放假,每一天都要教他。这是明白的家长,明白的老师,他已经洞察到这个社会是一个大染缸,孩子做人做事的判断能力不赶快深深扎根下去,这个社会的大染缸一袭卷而来,就会被污染。他有这一分警觉性,那是他教育孩子的敏感度。所以,长孩子的善,救孩子的过失,是刻不容缓的工作。
过失是结果 原因在哪里
我们在海口有一个国学启蒙中心,是针对孩子的教育举办一些课程,家长对于孩子存在的一些状况,会到中心跟我们讨论。这些家长每次来到中心,我们都从门口把他引进来,有个家长一路上就讲:“我儿子不但自私,而且脾气又大…”,一直讲了大约五分钟。我怕他口太渴,就赶快倒一杯水给他喝,“来来来,先喝一杯水,我们坐下来慢慢聊。”他讲完了孩子的问题之后,接着我就开始问了,我说:“你孩子现在很自私是结果,原因出在哪?你孩子现在脾气很大是结果,原因又出在哪?”家长是一脸瞠目结舌,很惊讶!然后我又问他:“孩子没有礼貌是结果,原因出在哪?孩子不孝、懒惰是结果,原因出在哪?”你知道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世间医生有两种,一种是医人的身体,一种是医人的思想观念,而老师与为人父母就是医治孩子的思想观念的医生。你都不知道孩子思想观念错误的根源在哪里,每天只能看着结果着急、烦恼而已,这样的父母和老师就是不合格的医治孩子思想观念的医生。补救孩子的过失,纠正孩子的坏习惯,一定要把所种下去的错误种子除掉,然后再将好的种子种下去,过两年、三年,好种子就会发芽,好结果自然就有了。教育孩子欲速则不达,要用理智把原因找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