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今天在childcare 看到一幕有感 (2008-11-11) chinara · 煮夫手记三十九 歌乐山辣子鸡(山寨版处女作 欢迎行家指正) (2011-12-7) amon54
· 才情尽为烟花放 - 忆柳永 (2010-12-6) 征途归来 · 孩子语言发育延迟问题(非自闭症的一个非典案例) (2013-3-9) H妈妈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1295|回复: 3

阅读如何影响我们的生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21 00:1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l2007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l2007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脑子里一直记得并赞同meigui说的“孩子们读什么无关紧要,只要他在阅读就行。对于这种说法我不敢苟同。”转载一篇文章来呼应:看阅读如何影响我们情感哲学、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美学趣味、对生命价值的内在判断、对健康的观念、对孩子讲话的语气等。


十年阅读汪丁丁——《汪丁丁·青年对话录》编后记2

作者:赵婕 标签:生活2012-11-20 10:46 星期二 晴


编后记2•十年阅读汪丁丁

   赵婕


  1.“汪丁丁”这个关键词
  汪丁丁这个名字,我初次见到,是在《读书》杂志上。
  汪丁丁夫妇,我初次见到,是在2003 年秋天,可怕的北京“非典”
  终于被遏制住了,社会交往恢复了。
  那一年在我人生中很特别。我在做了两年全职母亲之后,重返职
  场并且由时尚媒体转入出版行业,当时风头劲猛的中信出版社的宗旨
  是“提供知识和技能,以应对变化的世界”,希望“以商业思想改变
  商业时代”。
  “知识”、“技能”、“变化”、“商业思想”、“改变”这几
  个词语,也是当时我的人生关键词。做了母亲,我的世界已经改变了,
  职业变化让我必须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必须了解商业思想。我在中
  信出版社的工作要点之一是联络专家名人,此时,我生命里一个关键
  词“汪丁丁”出现了。
  他的书《海的寓言》《知识印象》《寻找麦田》《麦田里的歌》
  先后在中信出版社以“经济学家随笔”的方式出版,这也是我最早读
  到的汪氏著作。
  2004 年,我离开中信出版社,回到母校的北大出版社工作。我要
  打开新的工作局面,也希望实现自己一些小小的愿望。比如亲自编辑
  出版汪丁丁、梁小民等老师的著作。我与他们都是在中信出版社工作
  时结下师生缘分的。梁小民老师说他喜欢读陈平原的书,他和我的导
  师温儒敏先生在北大曾经是室友,种种机缘吧,梁老师把他的书稿《寓
  言中的经济学》给了我,这对北大出版社当时向市场转轨,对我的新
  工作帮助很大。我至今对梁老师仍很感激。接着我又编辑了陈平原先
  生的《大学何为》等书。但到了汪丁丁老师的书《市场经济与道德基础》
  时,却出了一点波折,这本书最终由世纪文景出版了。

  2. 阅读汪丁丁
  但,对于我来说,这是最好的波折。
  当时编辑汪丁丁老师的《市场经济与道德基础》,我依赖的是经
  济学专业出身的陈莉博士,再加上转移出版社,有些环节我无法亲自
  把关,最后,汪老师专门为这本书的每篇文章写的按语被删除了。这
  成了我心中深深的遗憾。那时,我们根本无法想象十多年后中国会面
  临“毒奶粉”这样的“食品安全”问题,汪丁丁就开始呼吁“市场经
  济与道德基础”。但这个问题,没有引起更多人的警觉,甚至汪老师
  20 世纪90 年代那本小书也可能被遗忘了,因此,当他在十年后为中
  国社会的市场经济“治已病”时,对照当初“治未病”那些文字写下
  按语,是非常重要的。
  由这件事我想到,作为编辑,要编好一位作者的书,要做到对某
  段文字的增减得当,甚至对某个措辞的选择,除编辑技能外,必须结
  合为特定作者“定制”的知识背景、交往经验甚至情感倾向。
  因此,那个时候,我就决定要读完能够找到的全部汪丁丁著作,
  为将来编他的某一本书做最充分的准备。
  我去万圣书园,让工作人员把汪丁丁名下的所有著作都替我找出
  来。他们甚至到库房去寻找,最后我得到了十几本,包括汪老师签名
  送我的其他书,我的书架上就占据了一排汪丁丁的著作。看这些书,
  以及追踪他的阅读地图看相关的书,我当时还不知道,它们不只是在
  养成一个在未来更妥帖的编辑,而是将要塑造我的人生,包括我的心性、
  情感哲学、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美学趣味、对生命价值的内在判断、
  对健康的观念、对孩子讲话的语气……甚至是一种从此可以安身立命
  的稳定持久的状态。

  3. 进去容易出来难
  汪丁丁的书,因为关心的是“人生问题”和“中国问题”,都是
  切身相关的议题,且无论巨细都有涉及,所以,很容易进入。他的写
  作方式也是很发散的写法,行云流水,性之所至,所以也觉得有趣味,
  有平易近人的表象。但是,他所有文字背后的支撑,却是深厚的学养,
  包罗万象的学识,思维高度训练之后不露痕迹的严密逻辑,以及严肃
  的思想出发点,庄重的价值追求。因此,汪氏著作进去容易出来难。
  与此相反的情况是,对汪丁丁的作品浅尝辄止的话,可能会被其
  表面的“容易”迷惑,以为这样的一流学者,不必写某些“琐碎”“散”
  的东西,误以为大学者都是体系的建构者,殊不知汪丁丁很多年前就说,
  他不会为了空洞的体系浪费生命。也许,这样的段落更有益于理解汪
  丁丁:“说到通才,我总要联想到顾炎武。他的学生在《日知录》序
  言里写过:有通儒之学,有俗儒之学。……其术足以……其言足以……,
  是谓通儒。相比而言,俗儒的特点是不懂得如何从细节通达天下和人
  生的根本问题。”所以,汪丁丁的书,最受有自我完善动力、有思维
  消化能力的青年人喜欢,这样的青年心胸敞开,没有想当然的成见,
  不屑于不懂装懂。
  我是中文专业出身的,再加上,我早年思维训练的缺失,对于汪
  丁丁的著作阅读就是进去容易出来难的那一组。
  但直觉又告诉我,宝山已入,不能空手而归。于是,那种“外行
  看热闹”的阅读起点,不知不觉变成了一种“内行看门道”的渴望。
  就像从未见过海的小孩,把一片蔚蓝当成家门前的池塘,为了奇异的
  贝壳跳进去,忽然被一个浪头卷走,又有幸游回了岸边。这大海带来
  的新鲜吸引,就让这小孩,一次次蹈海,并不断寻求生还的刺激感。
  对于我来说,这每次的“蹈海”,每次的“生还”,都是某种意
  义上的自我雕刻,甚至是某种顿悟带来的一次次局部生命脱胎换骨之
  感。
  在汪氏著作和思想的汪洋里,我至今还在不断“呛水”,还是出不来。
  汪丁丁,谈的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中国问题”与“人生问题”,但,
  他惊人的知识更新能力,惊人的思想常新的动力,还有他一直遥遥前
  瞻的习惯,让勤奋的追随者仅靠勤奋是很难跨越彼此之间的素养鸿沟
  的。因此,我常常羡慕那些更为聪明的脑袋,更加敏锐的心灵,以及
  训练优良的思维者,他们在阅读汪丁丁的时候,那种从容与深邃的共
  鸣该是多么壮丽酣畅。另一方面,在阅读汪丁丁的岁月里,即使我获
  得的只是一知半解的好处,我知道,我的人生状态,因此得到的跃迁,
  那种“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感觉,实在是让我感激难言,我有了一种“不
  分享就是罪过”的意识。

  4. 如果我更早读到汪丁丁
  读汪丁丁的书,往往是事半功倍的,就像有人说的“买物有所值
  的贵重物品才是最便宜的”;读汪丁丁的书,不仅仅是读汪丁丁的书,
  他还让你站在他的肩膀上看见古往今来那些值得阅读的心灵和头脑;
  读汪丁丁的书,不只是纸面上的思想和常识,他还让你拿这些常识与
  思想来雕刻你自己的人生;读汪丁丁的书,你便知道这个时代最新的
  变化与最恒定的价值是什么……
  如果我更早些读到汪丁丁先生的书,如果我更早地思考明白汪丁
  丁究竟在说什么……
  那么,我的人生……
  ——这是很容易出现在我脑子里的假设句。
  比如,读汪丁丁的书,我逐渐知道了批判性思考的意义。比如,
  读他的书,我解决了人生的情感困惑问题。
  记得很多年前,我的初中同学就说“情感泛滥的人终究会被情感
  所伤。”朋友们喜欢我,但也不得不担待我的纠结内耗。我的家人一
  方面知道我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但往往也要躲开我某些时刻的锋利,
  我先生多次提醒我,你明明把自己的心都掏出来了,但有时候还变成
  了恶人,一种不智慧的,太“真”而不“美”的“善”伤害了“善良”
  本身。
  这样的状况,成了我生命的气候。我的生活质量、人生状态都被
  其笼罩。无论看多少心理书、励志书,在现实中碰多少壁,都无法解
  决这个问题,是因为一个根本问题解决不了:我相信感情至上,我蔑
  视智力、误解智力对于“纯粹情感”的“亵渎”。比如童年时代在乡下,
  堂弟掉下悬崖,十岁的我不假思索不顾性命,也跟着滑下悬崖去救他。
  幸好我们都掉在了石头缝隙之间的草丛中。这就是我生命中典型的象
  征事件。
  阅读汪丁丁,我逐渐懂得汪丁丁夫妇身上所有的一种深赋激情与
  仁的中道精神、精致自然的行为方式,让自己和他人都各得其所地美好。
  当然,背后自有看不见的对人世间悲欣交集的担待。
  我对汪丁丁的文字很“信”。我信,汪氏的文字是经过他的生命
  实践的。而他的生命呈现出来的元素是如此丰富。汪丁丁读的书,他
  愿意推荐出来的书与文字,也是他的一种表达,也是过了他的心,穿
  越了他的生命的。
  所以,有一天,汪老师引用的一个简单的句子:“除非我们以智
  慧面对生活,而非仅以智力或情感来处理它……”,犹如小小的钥匙
  打开了我尘封的思维之门。
  克里希那穆提的书,我是有很多本的,但不能解决我的问题。汪老
  师在一个恰当的情景中,把这句话引用出来,让我瞬间推倒了自己的“盲
  目情感”哲学,釜底抽薪,我的困境迎刃而解。
  同一件事情,在不同的情况下就是一座山与一层纸的区别;同一
  件事情,对于不同的人,也是一座山与一层纸的区别。我只是举这个
  简单的例子。旁人可以类推,却不必简单对应。因为我的问题,在有
  些人那里就不是问题。
  因为汪丁丁的述与作,是“问题导向”与“方法旨归”的。而我,
  带着“问题”到他的书中寻找答案,尤其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阅
  读的结果,就是水穿石一般的塑造,日积月累,一种趋向清明的内在开
  始成为日常生活的灵魂,一种不卑不亢的力量带来俯仰自如,懂得尊重
  自己与尊重他人是浑然一体的,知道了内在与表达之间的紧密关联。精
  神上这些根本问题的解决,就像从风雨不定的春天热烈潮湿的夏天,进
  入了秋高气爽的季节。体会到自我解放之后如释重负的轻松,并且在人
  生的限度与潜力之间找到了恰当的自知之明,然后,觉得安妥自在。

  5. 如果更多的人更早读到汪丁丁
  如果更多的人更早地读汪丁丁先生的书,如果更多的人更早地思
  考明白汪丁丁究竟在说什么……
  那么,我们的国家……
  ——这也是很容易出现在我脑子里的假设句。
  是的,我们的时代,不再习惯像胡适那一代人那样忍辱负重又意
  气风发地说“我们回来了,从此不一样了”,也不再习惯像梁漱溟那
  样慷慨激昂地说“吾曹不出苍生何”,虽然,我们的时代也不乏“麦
  田的守望者”,但,乐观者会说他们是杞人忧天,悲观者会说他们是
  夸父追日精卫填海,聪明者会嘲笑他们是愚公移山……
  “这个世界会好吗?”
  梁漱溟的父亲梁济在自杀前留给梁漱溟这句话。梁漱溟追问了长
  长的一生。
  这个世界怎样才能更好一些或者不要加速度地坏下去?人的幸福
  是什么?
  这是汪丁丁一直在追问的问题。他也是在用“知行合一”的方式
  既言传又身教,诲人不倦言说不断。这样的问题,既是“人生问题”
  也是“中国问题”。
  有人说,汪丁丁是先知先觉者,是文艺复兴式的人物,是百科全书
  式的人物;有人说他有见识,有情怀。在很多人眼中,他的知识过程与
  人生体悟水乳交融。他在上层社会与底层社会之间,在流连象牙塔与走
  出玻璃轿子之间,在王元化那样的老一辈与最年轻的孩子之间,在古今、
  中西、文理之间,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在气魄与分寸之间,在小骂与大
  帮忙之间,在知与行之间,在教学与著述之间,他海纳百川的气象已成。
  汪丁丁自己会说:这是为己之学。
  让我们感谢这样的为己之学。当我们的世界上,有巨大的蔚蓝,
  有水之王者存在,我们还满足于自己的狭小和停滞,不求上善,不信
  水滴石穿,那只是我们自己的遗憾。
  我该如何行动,翻开哪一页书?


  6. 出版者的责任
  钱穆的母亲曾说,要为钱家留下读书的种子。中国这个曾经的诗
  书大国,耕读传家的文化,有天然的生态力量保护民族的读书种子,
  何况生生不息的新生者,每一个都是干净的种子。
  并非我们没有种子,我们需要改善的是土壤和播种者的责任心,
  还要影响人文气候。
  “种子们”的手是会翻书的。但是,要让他们翻开什么样的书?
  这,就是著述者和出版者责无旁贷的责任。
  像汪丁丁这样的著述者,他的责任是尽到了。接下来就是出版者
  的事情了,最后是读者的事情。
  我十分感谢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这个一直致力于协助电大
  帮助全国350 万以上的年轻人,实现继续学习梦想的教材出版社,在
  衣食丰足的情况下,进入社科图书出版领域,由“普及终身教育”到“传
  播文化精品”,自觉担当更广泛的文化责任。出版社决策者用实际行
  动支持独立策划人出好书出精品,以良好的政策为无言鼓舞。我和马
  浩楠因此才有幸,能在《汪丁丁•青年对话录》这样的好书上用心用力,
  能为有幸的读者尽一份我们的心意。
  这篇编后记够长了,但无论如何不能略去我对以下人士和机构的
  深深感谢:
  感谢李维莲女士、马浩楠女士、刘臣社长、任岩总编、吴力超主任、
  韩新生主任、雷宁先生、江单女士、王思飞女士、邹怡茜女士、王菊
  萍先生、孙勃先生、刘震先生、舒展先生等对于“汪丁丁•青年对话”
  第一辑和第二辑出版与发行所做的各方面的支持工作。最后还要感谢
  当当网社科总监王华伟先生经销好书的慧眼和魄力,使得《汪丁丁•青
  年对话录》第一辑很快进入门类畅销书前三名,还有在著名的万圣书园,
  本丛书也进入了畅销排行榜。
  2012年8月
陈老师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2-11-24 08:4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NZhele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NZhele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支持

发表于 2012-11-24 09:0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江北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江北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好长,可不可提炼一下,弄个summary在最前面?

发表于 2012-12-5 21:2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ay26326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ay26326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mark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