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章由 john-2204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ohn-2204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tina50 于 2011-9-18 22:51 发表 ![](http://www.oursteps.com.au/bbs/images/common/back.gif)
努力学习,珍惜时光,那绝对是真的。
不光77届,78届也是一样的。
这两届之间,只差半年。
77年恢复高考时,是当年年底的冬天考试。
半年后,78年的夏天,第二次高考,这一届是78届。
这两届大学的班上,很多是文革前的老三届和小三 ...
为对这段过程有更深了解,转载一文.
1977年6月29日至7月15日,教育部在山西太原晋祠召开了粉碎“四人帮”后的第一次全国招生工作座谈会。然而1977年,“四人帮”虽然被粉碎了,但极左思潮还远远没有被肃清。饱受十年动乱之苦后,许多人对推荐选拔的大学招生制度,从私下怨愤到公开表示不满。
7月9日,座谈会小结,原教育部李琦副部长对1977年的招生工作归纳成几点意见:(1)坚决执行毛泽东“七二一”指示,保证新生质量;(2)招收学生必须具有相当于初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理工科、外语、师范一般要有相当于高中毕业文化程度;(3)在少数高校试行招收少数高中毕业生直接上大学;(4)认真做好文化考查,文化考查实行“开卷考试”,采取口试、笔试等多种形式. 对这样的小结,与会同志都感到非常失望,感觉当头泼了盆冷水。
1977年7月21日,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闭幕,会议正式通过了《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职务的决议》。复出后的邓小平主动提出分管教育和科技。
1977年8月4日,邓小平主持召开了全国教育和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在这个学者和教授参加的会议上批驳了“两个估计”(编者注:“两个估计”指的是,“文化大革命前17年教育战线是资产阶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是黑线专政”;“知识分子的大多数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当科教界专家提出恢复高考时,得到了邓小平的肯定。邓小平问,今年是不是来不及改了?专家们答:今年改还来得及,最多晚一点。邓小平说,既然大家要求,那就改过来。
会上他(邓小平)指出‘今年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不要再搞推荐’。
8月13日,教育部根据邓小平的指示,全国招生会议继续在北京召开。而这场会议一开就是40多天.
由于不少人对“两个估计”仍心有余悸,在恢复高考的问题上,会议陷入胶着。终于,人民日报社记者穆扬打破了僵局。9月3日下午,穆扬邀请参加过197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6位代表座谈,决定向中央反映“两个估计”出台的经过。15日,人民日报社将穆扬署名的内参以《情况汇编》(特刊)报送中央,很快引起邓小平的重视。
9月19日,邓小平同教育部负责人谈话,提到这份材料“说明了问题的真相”,并明确表态,“两个估计”不符合实际,对《纪要》要进行批判。他说:“《纪要》是毛泽东同志画了圈的。毛泽东同志画了圈,不等于说里面就没有是非问题了。我们要准确地完整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体系。”在谈话中,邓小平还说,“你们管教育的不为广大知识分子说话,还背着‘两个估计’的包袱,将来要摔筋斗的。”
邓小平的讲话传达后,教育部很快制定了《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经政治局常委讨论后通过。
9月25日,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全国招生工作会议代表,同时被接见的还有全国科学大会预备会议代表。这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给予高考招生工作者的最高荣誉,是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首先从招生开始。
1977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从1977年起,恢复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制度,应届高中毕业生可以直接报考高等学校,对考生的政治审查,重在本人表现,不再追查祖宗三代的历史。
关于1977考试的经费问题就不要增加群众负担了,每个考生收5角钱即可,其余由国家负担;印考卷没纸,就先调印《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纸!
10月21日,中国各大媒体公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并透露本年度的高考将于一个月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顿时,全国都沸腾了!
文件规定: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包括按政策留城而尚未分配工作的)、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符合条件的均可报考,成绩特别优良的在校学生可自己申请,学校介绍,参加报考。
招生条件改为“政治历史清楚,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守纪律,决心为革命而学”。
招生办法改为“根据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的原则”,实行“自愿报名,统一考试,地、市初选,学校录取,省、市、自治区批准”的办法。
统一考试分文、理两类,由省、市命题,县统一组织考试,地、市招生委员会组织评卷。根据考试成绩,由地、市提出参加政审、体检的名单,公社或厂矿、机关、学校的党组织负责政审,主要看本人的政治表现。
1977年的高考,由各省自行命题。当统考消息公布以后,书店里的教材立即销售一空,购书、借书之风盛行,形成“家家忙教育,户户谈招生”的热烈气氛。
1977年冬,高考制度恢复,570万人从车间里、从军队里、从农田中,走进了改变命运的考场,招生比例29∶1.
这批大学生后来有了一个历史色彩浓烈的特定称谓“七七级”。
对我们这个国家来说,77年高考,是新时期的一个起点,是国家从大乱开始走向大治的一个标志,这就像大病初愈的孩子迈出的第一步.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