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柬埔寨暹粒金边 9日 从吴哥王朝到红色高棉 (更新完毕) (2017-6-13) monica612 · SK世界流行音乐系列之澳洲音乐 (2008-2-22) steveking
· 开个帖,聊聊徒步野营。 (2009-12-11) kimi · 由世界边缘 (not quite) 到地之尽头——2016年初秋英国游记(完) (2018-5-29) shine_on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2631|回复: 18

华人新移民和他们的孩子—LITERATUREREVIEW (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8 10:2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hatcha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hatcha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这学期的学习都是围绕这个主题,现编译部分内容同大家分享,为省力就不REFERENCE了,重要的我会指明出处。不知道这个应该算哪个栏目,接下来的主要内容其实是关于孩子教育的。

概况
06年起,中国超过了英国和新西兰成为澳洲第一移民来源国。06-07年度共有23,000 中国人移民来澳州,根据国家统计局2008报告,目前澳洲人口普查结果有206,588出生在中国的人,其中39%的人是在2000-2006年间移民澳洲的。
中国人移民人数的增加同澳洲的移民政策是分不开的,同时也是中国大陆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根据调查,占移民人数大头的技术移民和商业移民主要出于以下原因移民澳洲:生意机会,职业发展,孩子教育,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此调查在中文媒体发布,其中第一项和最后一项颇为隐晦,个人认为,随着中国贫富分化,中产阶层的财富积聚,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会因为这两项所包含的理由考虑移民。)
由于移民政策的选择性,华人新移民同英国,新西兰移民相比,有很大的不同。虽然足迹很多人不喜欢“阿三”,但显然移民局认为华人和印度移民一样是他们用移民增加劳力,带动经济的政策的战略目标。移民局在07年发布了专门针对两国移民的情况报告。两国移民同样有高学历,身体健康,年富力强等特征,但相对印度移民,华人移民由于英文水平关系,社会参与度和就业程度都略差一些。
澳洲主流社会是鼓吹多元文化的,政府层面也有各种法律法规和相关措施保障各种族能平等参与社会生活。根据OECD的统计,移民在澳洲劳动力市场的表现强于其他国家,移民的孩子们在学业和职业上不差于(ASGOODAS, IFNOTBETTERTHAN)非移民的孩子。(这句话很有趣,我读着就觉得是BETTER)。但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政府也认识到,各种族平等参与社会生活这个目标的实现,还需全社会共同努力。
由于华人安居乐业的民族性,华人在哪里都不是问题种族,华人的政治参与度较低,所以,华人移民的利益在澳美加等移民国家都不能得到充分的代表。甚至学术界也很少以华人移民为研究对象,相反,浏览移民局网站,可以看到由相当大比例的关于穆斯林的研究报告。
澳洲关于华人新移民和孩子的研究几乎没有,以下关于华人家庭和孩子教育方面的一些特点都总结自美国,加拿大的相关研究。

评分

参与人数 13积分 +65 收起 理由
清凉 + 6 你太有才了
chermside + 2 感谢分享
第一名 + 10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退役斑竹 2007 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4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5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0-12-8 10:3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atrickz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atrickz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请阿丝或者休版把这个帖子移动到小学教育板块吧,谢谢。

发表于 2010-12-8 10:5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hinar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hinar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坐地板上等好文。。

发表于 2010-12-8 13:13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华人=模范少数族裔

此文章由 chatcha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hatcha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美加的移民研究重点也在所谓的“问题人口”,美国的研究集中在拉丁裔,说西班牙语的。但最近有趋势开始探究为什么华人孩子在学业和职业表现上都超乎寻常。

关于华人孩子的学业优势的研究从大学到中学,到小学都有涉及,总结起来,就是说,华人孩子读书好!很多研究者试图探讨华人孩子成绩的根源。 主要有以下几点:1)华人/蒙古人种同西人在智力上的差异(这个是敏感话题,很多人不相信或不愿意相信智力差异,教授特意指出,THIS IS TOO STRONG A STATEMENT.而指出这个差异的研究人员里,全是西人);2)选择性移民政策;3)教育是移民家庭能够利用的提高社会地位的资源;4)中国传统思想对教育的重视(这个角度的研究,往往有很多华人参与);

第二点很好理解,我以前也说过,除了留学生移民,大部分新移民除了学历高以外,更是爱折腾得人,他们做出移民的决定本身是说明什么的。

展开说一下第三点,(这个同隔壁正在讨论的富人成绩好等主题很相关)研究表明,新移民往往在社会生活中被剥夺了很多权利和机会,处于弱势,由于经济,语言和文化的原因,他们谋求社会地位提升的很多渠道都被堵塞,对新移民来讲,教育是最容易得到和利用的渠道。同时,新移民在看到接收社会提供了很多原居住国没有的机会的同时,也认识到自己在接受社会的地位以及在提升社会地位方面的局限性,他们很自然地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希望下一代能“通过教育改变命运”-至少改善他们目前的弱点:语言和文化方面的缺陷,以便下一代能获得更好的职业前途改善家庭经济条件。

人类学者着重研究新移民的归化问题,而教育学者则看到了由于新移民在社会中的特殊地位,使得他们对孩子的未来会有独特的期望,针对华人移民,很多研究发现,华人对孩子未来职业的期望主要集中在医生,会计等收入较高的 “专业人士”方面,他们甚至很早就为孩子规划了未来。

以上这些,足迹的网友大概是深有同感吧,虽然针对性的研究完全没有,朱版倒是提供很多主流媒体对华人/亚裔在OC, SELECTIVE比例等方面的报道。当我们孩子们的成绩感到骄傲的时候,应该注意到两点:1)我们的孩子是否被贴上NERD的标签在学校被别的孩子BULLY; 2)如果稍微研究考试历史,就会发现,考试越来越侧重英语而非华人孩子擅长的数学,虽然我们的孩子总是能顺应改变,但这个改变深刻地说明了主流社会对移民背景孩子的一种排斥。

评分

参与人数 5积分 +46 收起 理由
第一名 + 12
旋木 + 15 感谢分享
jimqiu + 3 谢谢奉献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12-15 13:03 |显示全部楼层

(三) 华人家长的特性

此文章由 chatcha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hatcha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一直以来研究表明,无论哪个种族,家长的参与和期望值是影响孩子学业成绩的最重要的家庭因素。美加的研究更进一步表明在学业上领先的华人孩子的家长尤其独特的思想和做法:
1)华人家长以教养孩子为己任,大部分家长认为在孩子成长中,家长需要起很大的作用,负很大的责任,对一些家长来说,孩子的前途是他们生活的主要目的;
2)很多华人家长对孩子的行为“管”得多,家庭有很多i约束和惩戒(做规矩);这些规矩不光限于学业,而且包括日常行为,甚至有的孩子很小就进行如厕训练;
3)华人家长往往对孩子的学业成绩期望很高,但同时他们又存在同学校沟通较少,对学校的交流不理解,不满意等情况;
4)也许因为上面的原因,很多华人家长花很多时间和精力,金钱在课外的家庭学习活动和补习上;他们比一般西人更多地花钱在语言和音乐补习上;
5)虽然大部分研究对象都是学龄儿童,也有一些研究表明,甚至在学龄儿童中,华人家长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里,更侧重于数字,语言,电脑等方面的活动和游戏,更重视建构而不是像西人家长一样有很多假想游戏;
6)华人家长更愿意并且有很多正在为孩子的学业牺牲自己的生活质量,比如,搬家,打多份工,等等。
国外的研究报告,陈述事实的多,做价值判断的少,接下来,我写一下我自己的对这些所谓华人家长的特性的看法。

评分

参与人数 4积分 +27 收起 理由
第一名 + 10
缓缓 + 6 感谢分享
zuozuo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12-15 14:2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飘啊飘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飘啊飘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搬来板凳坐着看。谢谢!!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0-12-15 14:5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imqi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imqi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明天的分,白条先。

发表于 2010-12-15 19:5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洋子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洋子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谢谢!

退役斑竹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0-12-15 20:1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缓缓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缓缓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chatchat 于 2010-12-15 14:03 发表
一直以来研究表明,无论哪个种族,家长的参与和期望值是影响孩子学业成绩的最重要的家庭因素。美加的研究更进一步表明在学业上领先的华人孩子的家长尤其独特的思想和做法:
1)华人家长以教养孩子为己任,大部分家长认为在孩子 ...


这个事实陈述很客观

发表于 2010-12-15 21:5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zsunnyba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zsunnyba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很不错,静待下文

发表于 2010-12-16 13:2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ianl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ianl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Mark一下,静等LZ好建议。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0-12-17 21: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海边小妹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海边小妹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期待下文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0-12-20 06:2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第一名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第一名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chatchat 于 2010-12-15 14:03 发表
5)虽然大部分研究对象都是学龄儿童,也有一些研究表明,甚至在学龄儿童中,华人家长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里,更侧重于数字,语言,电脑等方面的活动和游戏,更重视建构而不是像西人家长一样有很多假想游戏;

假想游戏是什么

发表于 2010-12-20 11:41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的帖子

此文章由 lilyzhu5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lyzhu5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同问,是不是 imaginary game ? 适合什么年龄段的玩呀?  大家有点什么好的构思可以分享的?

我家那个7岁的,已经不感兴趣了。  3-4岁的还是很有兴趣的, 游戏内容就是谈论假想的好朋友小熊,吃饭时,小熊坐在墙上看你呢,小熊正在。。。。呢。

发表于 2010-12-20 13:01 |显示全部楼层

pretend play

此文章由 chatcha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hatcha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是IMAGINARY的,几岁都可以玩,能保持到年纪大,说明孩子CREATIVE

发表于 2010-12-20 19:3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lyzhu5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lyzhu5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谢谢,学习了。对孩子的语言能力,交际方面也有好处的。 我本来以为只是幼儿园玩的呢。

不好意思,歪楼了。  期待下文。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0-12-29 12:1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边走边唱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边走边唱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好文章,期待ing

发表于 2010-12-29 20:4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卡落琳000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卡落琳000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谢谢分享 请继续

发表于 2011-1-6 21:4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dele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dele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留记号,期待下文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