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章由 dootbea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ootbea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澳洲金融时报周末超长篇报道:OpenAI的奥特曼建议你这样做 才能保住工作
---------- Part 1 --------------
在打造能够超越人类思维的机器的竞赛中,这位科技创始人表示,只有一件事会让他停下脚步。
为庆祝《澳洲金融时报》杂志创刊30周年,本刊技术编辑前往旧金山,采访了掌舵ChatGPT的这位人物。
2023年11月,萨姆·奥特曼(Sam Altman)被解除了OpenAI首席执行官的职务。他是该公司的联合创始人,而这家公司可以说处于开发自互联网以来最具影响力技术的领先地位。
奥特曼回忆这段时间时,称其为一段“疯狂至极的混乱时期”,在他脑海中如同一连串梦幻般的片段。
在其中一个片段里,他与澳洲出生的丈夫奥利·穆勒林(Ollie Mulherin)出现在机场停机坪上。奥特曼整个下午都在打电话,但当他们走上飞机的舷梯时,他们终于有机会交谈。“[奥利]把手放在我肩上说:‘无论如何我都会百分之百支持你。但你到底干了什么鬼事?’”
奥特曼至今仍对此事心存愤怒,这件事曾登上全球头条,特别是因为它让他错过了感恩节,而感恩节对他的母亲来说意义重大。“即便在疫情期间,我也会回家隔着窗户跟母亲挥手。”最后,他和穆勒林去了他们在纳帕的农场。意识到到了农场会没东西吃,他们便在奥特曼喜欢的一家路边餐馆Gott’s停下。为了好好慰藉自己,奥特曼点了四道不同的菜和一大杯奶昔。
“于是我们坐在那里等着食物;我一直讨厌等吃的,饿的时候大家都会这样。我环顾四周,发现餐馆里的人都在用手机看相关新闻。大家都在谈论这件事。我就坐在那里,人们开始指着我看。于是我把连帽衫的帽子拉起来,戴上太阳镜,尽管已是深夜。人们过来跟我搭话,那一刻真像一场模拟,好像非常不真实,但我只能试着吃饭,而周围是一片混乱。”
仅仅几天之后,他又被复职;当微软宣布聘用奥特曼时,OpenAI的770多名员工几乎全部联名写信威胁辞职并追随他。由于事件发展极其迅速,这次风波在科技界被称为“闪断”(the blip)。但这场“闪断”让人们重新审视:
到底是谁有权掌控那些站在改变时代前沿的人工智能企业。
数十亿美元正涌入OpenAI以及其美国竞争对手,如谷歌、亚马逊、Meta和Anthropic,以竞相打造能像最聪明的人类一样推理、学习、完成各种智力任务的通用人工智能(AGI)。在中国,DeepSeek、智谱AI(Zhipu AI)和Moonshot AI等公司也希望率先实现这一目标。谁掌控这项技术,谁将拥有巨大的经济、战略和文化权力。在本文发稿之时,Meta正在试图挖走OpenAI的员工,而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这个社交媒体时代的标志性人物正拼命追赶,力图登上AI竞赛的顶峰。
正如社交媒体早期的理想主义已经让位于假新闻、信息茧房、恶意攻击和有害内容,人工智能的领军人物也担心这种新技术对人类造成的伤害可能更大。AGI及其预计出现的继任者,比最聪明的人类还要智能的“超级智能”,可能会带来诸如解决气候变化和治愈疾病等奇迹。
但它也可能引发大规模失业、开发出难以想象的生化武器,并最终脱离人类控制,将人类在进化链中降至毁灭的边缘。
当奥特曼和OpenAI在2022年11月发布ChatGPT时,引发的全球轰动相比未来可能出现的景象根本不值一提。
2023年,奥特曼曾短暂被解职,因为OpenAI的董事会认为他不值得托付如此强大的技术。
公司声明称:“他在与董事会的沟通中并非始终坦诚,这妨碍了董事会履行其职责。”
员工起义与奥特曼复职后,新董事会上任,但质疑仍未平息
在员工起义、奥特曼复职后,OpenAI由一个新董事会接管,但质疑声依然存在。“我不认为萨姆是那个应该掌控AGI启动按钮的人。”OpenAI联合创始人、时任首席科学家的伊利亚·苏茨凯弗(Ilya Sutskever)在美国记者Karen Hao新书《人工智能帝国:统治竞赛背后的鲁莽之路》中这样说。
但在这个星球上,没有人比奥特曼离那个“按钮”更近。他很难被简单定义。他既是进步派的旧金山之王,被赞誉为美国最具创新性的科技领袖之一,又是鹰派总统特朗普身边的得力干将。那么,对于摆在他面前的重大决定,他到底是怎么想的?因为这个答案将关系到我们所有人。
在旧金山的OpenAI办公室,我们见到了奥特曼。办公室看起来和其他科技公司类似;我们被邀请自取冰箱里的饮料,因为奥特曼本人略微迟到。办公室桌位空置率不高,但在场员工都忙于创造新的数字生命形式。
他出现时,精神饱满,穿着毛衣、牛仔裤和运动鞋,为迟到表示歉意,他说他非常讨厌迟到。他原本希望我们直接坐在开放式办公区聊天,但当我担心背景噪音时,他也愿意换到有四面墙的会议室。他说:“那我们就去这个压抑的会议室吧。”。
“大约两代人内,社会就能适应几乎任何程度的工作变革。这就是资本主义的魔力。”
——萨姆·奥特曼
我们之前在2023年就见过一次,当时奥特曼在为期四周的全球巡回之旅最后一站来到墨尔本,全球各国领导人纷纷争相与他会面。他还勉强记得我们曾在后台一起吃三明治,然后他登台演讲,吸引了众多澳洲初创企业创始人和投资者。
我们刚坐下,他就被我T恤上的图案吸引了注意,那是我小时候用过的Amstrad CPC 464电脑的开机画面,而1985年正是奥特曼出生的那一年。他笑着说“人们居然觉得128k内存已经很厉害,这太神奇了”。这也凸显了计算能力在奥特曼一生中取得的飞跃。如今,OpenAI数据中心中一块英伟达A100图形处理器的计算力,是128k内存的60万倍。
奥特曼何时决定专注于人工智能?他解释说,从小AI就令他着迷,他认为这是人类可以建构的最重要、最具“杠杆效应”的事物。
正是出于这个原因,他在2004年进入斯坦福大学学习计算机科学,并常年活跃在AI实验室。
但由于AI发展迟缓、未能接近他理想中的模样,他中途辍学去创办初创公司。他回忆那段时间自己仿佛活在“AI的黑暗时代”。他转而投身社交媒体浪潮,创建了Loopt,这款类似Snapchat地图的应用能让用户与朋友共享位置。该公司于2012年以4300万美元售出,奥特曼个人获得数百万美元,但他依然认为这个项目是失败的。他真正成名是在2014至2019年期间,担任初创加速器Y Combinator总裁。
Loopt出售后,奥特曼重新将注意力投向AI。2012年,多伦多大学三位学者发布了开创性的神经网络模型“AlexNet”,这是一种可以从数据中学习、并模仿人脑决策方式的程序。AlexNet在图像识别上实现了巨大突破,错误率远低于以往任何系统,奥特曼被深深震撼了。他说:“我当时心想‘哇哦’,那是我第一次觉得……‘也许可以’”。
AlexNet的创作者之一正是后来共同创办OpenAI的苏茨凯弗。AlexNet并未商业化,但其架构和创新成果对AI领域公开,成为推动后续AI发展的基础。奥特曼说:“奇迹不断出现。我还记得当时我觉得自己有点疯了,我对别人说:‘这看起来像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而没人注意到。我们现在有一个能自学、且越做越好的算法。’”这种感觉太令人惊奇了,奥特曼决定全力以赴追求这条路。
2025年,AI变革席卷全球,监管与安全问题引发深忧
在2025年,没人再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视而不见。OpenAI已筹得约580亿美元资金,Anthropic筹资约182亿美元,马斯克的xAI筹资120亿美元。谷歌、Meta、亚马逊等科技巨头也在投入数十亿美元。英伟达凭借其AI芯片,已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市值超过3.8万亿美元。
AI带来的变革无处不在,美国和亚洲部分城市已经出现无人驾驶出租车。一代学生毕业时,手边便拥有如同百万博士助手般的AI写作工具。有人与AI平台建立了亲密关系,甚至寻求影响人生决策的建议。
企业董事会和CEO则在思考:未来要因AI裁掉多少员工。
欧盟已制定全球最严格的AI监管法律,明确AI公司的目标与方法,但美国采取自由放任态度。奥特曼在国会的证词,加上他与其他科技巨头造访华盛顿的行动,已使特朗普,以及在他之前的拜登相信AI监管就是对美国创新精神的打压。结果,这些公司正在自行制定规则,掌控游戏走向。
澳洲学者海伦·托纳(Helen Toner)曾在OpenAI解雇奥特曼时担任董事会成员。她告诉《澳洲金融时报》杂志,自己仍然坚持在去年9月向美国参议院提交的AI安全立场。她认为,若AGI在未来十到二十年内可能实现,必须现在就采取重大准备措施。
一些业内顶尖人士也深感担忧。被称为“AI教父”的计算机科学家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曾指导过苏茨凯弗(Sutskever),如今也积极发声警告AI失控带来的威胁。去年12月,他对英国电台表示,AI在未来三十年内导致人类灭绝的概率有10%至20%。
今年6月,他在播客中称,白领阶层将遭到毁灭性打击。他说,以前像ATM机这样的技术让员工可以从事更有趣的工作,而AI不同。“我认为,对于那些枯燥的智力劳动,AI会彻底取代所有人。”
OpenAI的起点始于2015年,当时奥特曼写信给马斯克,提议设立一个“AI版曼哈顿计划”。他写道:“我一直在想,是否有办法阻止人类开发AI,我认为答案几乎肯定是不能。如果它无可避免,那最好不是谷歌先做出来。”
马斯克回信表示“值得讨论”,奥特曼随后阐述了OpenAI的使命:以个人赋能为目标,安全性优先。OpenAI于2015年12月作为非营利组织正式成立,获得10亿美元初始资金。在一篇博客中,该组织写道:“我们的目标是以最有可能造福全人类的方式推进数字智能,不受盈利目标的约束。”
八年后的“闪断”事件揭示了公司内部对“对齐”(即让AI与人类价值观一致)实现难度的担忧。随着公司商业化步伐加快,而CEO对不同人说着不同的话,“对齐”变得更加困难。OpenAI最主要的几家竞争对手,都是奥特曼的前同事创办的,他们对公司在安全与速度之间的优先顺序感到不安。
苏茨凯弗在去年5月离职,并在三个月内筹得10亿美元,成立名为“安全超级智能”(Safe Superintelligence)的新公司。达里奥·阿莫迪(Dario Amodei)和妹妹丹妮拉(Daniela)早在2021年就离开,创立了Anthropic。米拉·穆拉蒂(Mira Murati)曾在奥特曼被解雇后短暂接任CEO,如今则在打造一家神秘且资金雄厚的新创企业“Thinking Machines Lab”。
两本新书揭示奥特曼领导风格争议,他回应称选择信任而非多疑
两本关于奥特曼及其领导风格的新书揭示了他多次失去同侪信任、引发外界对OpenAI治理结构担忧的时刻。奥特曼在接受《澳洲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他没读过这些书,称通读针对自己性格的批评“既奇怪又有点自虐”。
奥特曼坐在办公室的椅子上,盘腿而坐——每当谈到抽象问题时他都会这样。他谈到自己的工作哲学:“我相信‘一步一脚印’的策略。”当被问及是否有长期规划时,他回应:“当然啦,有时晚上喝了点酒,我会想象以后我们在太阳系外建戴森球的场景(这是一个结合物理与科幻的理论巨构)。但真正的进步方式就是:先做眼前的事,然后再做下一个,再下一个。”
他认为自己的工作大约只有5%是宏观构想,其余95%都在确保下一个项目落地执行。“我们确实有一些原则和核心信仰,比如对深度学习的坚持,但我们真正取得巨大进展,靠的就是不断去解决一个个眼前的小奇迹。”他表示,自己一直尝试用“第一性原理”来思考问题——这是一种把复杂问题拆解成最基本要素的解题方法,马斯克是其最知名的倡导者。
谈及被解职,奥特曼坦言自己完全没料到。他表示这次事件促使他进行自我反思,但他说,尽管一些创业圈的朋友认为这种“背叛”会让人变得不再一样,但他本人并没有这种感觉。“当然,这件事之后我确实做了一些改变,我也希望经历这种事情的人能有所成长,成为更好的领导者。”
“但我不想变成一个愤怒、愤世嫉俗、满腹猜忌的人。我希望尽可能保持原样。我觉得做个愿意信任别人的人更好,即使偶尔被骗一点,也比活在怀疑中强。”
如今,围绕奥特曼的“分析产业”已悄然兴起。非营利科技监督组织The Midas Project的执行董事约翰斯顿(Tyler Johnston)在过去一年里编撰了一份名为《OpenAI档案》的在线资源,专门收集有关OpenAI治理问题及奥特曼行为的报告。
约翰斯顿告诉《澳洲金融时报》“他当然不是邪恶的,也不是那种马基雅维利式的人物,尽管他最激烈的批评者这么说。我认为他只是一个有缺点的人,恰好掌管着世界上最重要的机构之一。但我们必须试图理解他和他所带领的组织,因为他们对我和我们所有人未来生活的影响,正变得非常明确。”
关于奥特曼的一句被频繁引用、反映他擅于魅惑甚至操控他人的话,最早可追溯到2008年他还在创业做Loopt时。雇佣他加入Y Combinator的保罗·格雷厄姆(Paul Graham)曾说:“你可以把他空投到一个食人族岛上,五年后再去看,他已经成了国王。”
奥特曼谈“奇点”临近,强调AI变革将是渐进式的
OpenAI首席战略官Jason Kwon是奥特曼最长期的合作伙伴之一,两人曾在Y Combinator共事。他对外界认为奥特曼“难以理解或信任”的说法感到困惑。尽管有时会有分歧,权表示从未见过奥特曼发火。“他相当冷静,从不大起大落……我几乎没见过他偏离这种稳定的思考方式,这是他最突出的特质之一。”
当被问及格雷厄姆那句“把他空投到食人族岛上,五年后他会成国王”的名言时,奥特曼翻了个白眼。“那是句恭维,我希望他没说,但确实是夸人的话,”他说,“我不觉得我会当上国王,我可能会被吃掉。”
“奇点”(Singularity)这一概念长期吸引着科幻作家,它指的是人工智能超越人类智慧、脱离控制、并开始自主改进自身的时刻,正如《2001太空漫游》中所描绘的。如今在AI圈,预估AGI或奇点何时到来,已成一种“饭后游戏”。奥特曼在今年1月曾表示OpenAI“知道如何打造AGI”,并预测AGI或将在2025年实现。
但近期,他似乎刻意淡化重大突破即将到来的可能性,或者说降低其意义。这种转变可能是对社会近期对AI潜在危害的担忧作出的回应,也可能是出于对近期有关他性格的负面报道的反应。
就在接受采访的前一天,奥特曼发布了一篇题为《温和的奇点》(The Gentle Singularity)的博客。
他在文中写道,这一进程“已经越过事件视界”,“起飞已经开始”。他认为,人类距离打造出数字超级智能已经不远,而这种变化不会像某些人担心的那样突然爆发。“从相对论角度看,奇点是一点一点发生的,融合也是缓慢进行的。我们正在攀登技术指数增长的长弧;向前看是陡峭的直线,向后看是平坦的曲线,但其实它始终是一条平滑的曲线。”
但他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追问:如果机器能突然自主思考,世界岂不是很快就会失控?奥特曼重新盘腿坐着,沉默良久,眉头紧锁,沉思得仿佛打算不回答了。
最后,他回答说,人类技术发展的历史就是一条指数增长曲线。
然后,他站起身,走到我们这个“压抑”的会议室里的白板前。
他画了一条向上的大曲线,并在图上标出重大技术进展,比如石斧的发明、取火方法的发现、农业革命、工业革命、计算机的发明,以及互联网的出现。他画到2012年时还自责没把曲线画得更陡。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