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章由 Au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u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Aus 于 2025-1-11 22:13 编辑
首先 我不是专业 搞金融的 虽然年轻的时候 有段时间 梦想是去做 金融交易员 但是 没有机缘 虽然后来 几年后工作之于也混了个金融 投资的postgraduate 没去成国际大鳄 做交易员 自己后来也有小小的Portfolio 一般的金融产品基本也都交易过 也有很多不堪回首的经验 但是 PE 这块 我是外行 内行看到 请多指教
第2个小公司 人数不多 记得 是 几十 个人 几个partner 比较强 都是 能够 亲自上阵 seal the deal, and get problem resolved 那种 所以感觉 业务做的很不错 是某个 agency niche 领域的 前二 很多全国有名 的项目在做 包括做过 coca cola 的market campaign 我现在回头看看 公司 应该 战略一般 但是落地的领导力不错 文化是agreesive startup 资产负债表 不错 利润不错 cost control 应该也很好 因为 没加班费 一般员工没bonus (Partner 估计有分红 ) ROI不错 有核心竞争力 (特别是某个特别细分的领域) 当然还要看市场前景 是不是朝阳产业( 答案是positive) 有没有战略发展的空间 ( 答案是Positive)
PE 的名字我就不说了 当时的战略是把 有竞争力的小公司 买下来 整合 竞争优势 市场 人力 整合 cost base (shared service)争取在比较大的市场领域 做一个相对垄断的规模和能力 和比较漂亮的资产负债表 现金流 盈利能力 然后卖个 好价钱 ( 也有很小的机会自己上市) 比如 当时 公司搬家 大厨系统管理员出事 就是因为把 各个公司的办公 集中 一起 到circular quay 附近一个 非常好的地点 20年后我 跳槽到一个国际金融服务公司做澳洲本地IT 运营director居然回到同一 幢楼 有时候 感叹 命运真的很奇妙
当时那个PE 雄心勃勃 一口气买了10来个公司 起步不错 07年底达到了顶峰 但是 08 年GFC 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 我06年初离开 ) 有时候系统风险 黑天鹅 也好 灰犀牛 也好 不是个体玩家公司 能够控制的 国际金融市场血洗后 PE没有找到 很好的买家 接下来 新闻 好像是2010年 被迫割肉 2012 年倒闭
想起 公司刚刚被买下来的时候 PE集团老总 开全员大会 激情澎湃 意气风发 指点江山 10 多年后回头看看 公司也好 人也好 个体放在
亿万的芸芸众生
或者 历史长河
不过一滴水罢了
古人把 这个感触 描写的淋漓尽致 -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