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参加活动——情浓中秋 今夕何夕 (2011-8-28) amon54 · 小儿女记事系列1----为什么老外那么爱跑步? (2009-6-24) 清凉
· 南瓜二食(1) -- 南瓜饼 (2008-1-19) cctang · 外汇,股票,赌场,赌球,实业--我投资过的不同领域 (2016-2-22) philguo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娇娃

翼之下--------所闻所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14 14:2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娇娃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娇娃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娇娃 于 2021-8-14 14:28 编辑

365天,365次约会

Tamil actor, professional dancer, and photographer Sunder Ramu has dated 335 women in the past few years. But he says he is still 30 short of his target - 365 dates. 印度一演员,职业舞蹈家和摄影师 Sunder Ramu于2015年开启了他用“Dating App"每天约会一个女人的旅程。他说还差30天就完成他的目标了。令人吃惊的是,这位离婚的帅哥,每日约会女生的目的竟然是”追求妇女的平等权力“。"I'm an absolute romantic. I'm looking for love every day, but the idea behind 365 dates is not to find women," he told the BBC from his home in the southern Indian city of Chennai.

在他看来妇女一生地位低下,没人倾听他们的心声,他每天与约会对象们一起聊天吃饭,可以站在对方的角度,多了解她们的感受But I told them I'm putting it together for others to see. The idea is to start a conversation, ask questions, get another person's perspective. My final objective is achieving gender equality."

他每天约会的要求也特别,要女人主动约她,女人买单一份午饭,而他可省下一年的饭钱来捐给慈善机构。他的想法在社交媒体上一传,几分钟内就得到了回应。几年下来他深受女人们的欢迎。他与印度各地的女人们约会吃饭,其中还包括自己109岁的祖母以及从未与男人约会过的90几岁的修道院嬷嬷。约会对象甚至蔓延到Since the project started, the actor has dated women from several countries and met his dates in different Indian cities, as well as in Vietnam, Spain, France, US, Thailand, and Sri Lanka.
当他这一约会长跑接近尾声时,记者问他是否觉得女性权力有所进步了呢?他回答我与无数美丽的女人约会,这似乎成了我生活的目标,一个社会要改变一些固有成见不是那么容易,也许要几代人的努力,但总要有一个开始并坚持下去。

这男人的举动还真有趣,推动社会进步的方式很多元,只要有心去做,就可脑洞打开,花样百出。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6 收起 理由
tina50 + 6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1-8-14 19:5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ina5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ina5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发表于 2021-9-21 11:4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娇娃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娇娃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老爱出门幼爱宅

长达数月的锁国封门,让偶一类游走族郁闷要疯。无奈网上闲逛又寻得一旧闻。日本2017年曾做过一次调查,发现老年人比起年轻人更爱出门。出门次数的计算方法是,如果1次都不离开自家算0次,如果在自家和目的地之间往返就算2次,如果途中顺道去其他地方就算3次。本来随着年龄段提高而不断减少出门次数是理所当然的,但结果却相反,以一个月计70多岁达到40.8次,而20多岁却是更少的37.3次。
也就是说,日本的20多岁年轻人比70多岁老年人更少外出。
白天走在街上,周围都是老年人。乘坐电车,都是背着帆布包的老年人。去超市,都是拄着拐杖的老年人。去健身房,运动的大多是老年人。
记者问年轻人为何喜欢宅家?回答是因工作而非常疲惫。节假日希望整天躺着”(20多岁·男性)
  “即使获得邀请,也避免没有明确目的的外出。希望仅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花钱”
  “外出就是太麻烦”(30多岁·女性)
“家里是最棒的!因为什么东西都有”

大概是生活习惯的养成吧,国内也是公园里,广场上大妈多,红歌亮-----老年人爱出门,年轻人更爱宅家。老年人恋旧情,尤喜见面话家常。也许,偶也到年纪了,日日宅家还真不习惯。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6 收起 理由
tina50 + 6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1-9-22 06:1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ina5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ina5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 家里是最棒的!因为什么东西都有”
怎么做到的?

发表于 2021-9-23 12:5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娇娃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娇娃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tina50 发表于 2021-9-22 06:16
怎么做到的?

年轻人吃穿玩皆网上解决哈!

发表于 2021-9-23 13: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ina5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ina5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tina50 于 2021-9-23 13:08 编辑
娇娃 发表于 2021-9-23 12:54
年轻人吃穿玩皆网上解决哈!


看来日本的网购比澳洲的好。

Costco老给我发促销广告,可是那些吃的东西又不给你网购

我也不敢去,超过5公里的地方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1-9-23 13:1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ina5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ina5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YouTube上看过一期日本人回国隔离酒店不提供饭食,他就每天买外卖,最多的是从Seven-Eleven买的,每天换着样吃,视频上看起来,每样都很好吃

发表于 2021-9-27 15:0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娇娃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娇娃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tina50 发表于 2021-9-23 13:12
YouTube上看过一期日本人回国隔离酒店不提供饭食,他就每天买外卖,最多的是从Seven-Eleven买的,每天换着 ...

日本的确方便。2019年在日本旅游时,深有体会。一般大城市的日本人家,厨房小小,多不做饭。小饭馆,居酒屋就是他们每天的食堂。进门有自动售票机,自选菜单自付款。像seven-11之类的便利店做好的“定食”有1-20种,店里有桌,有微波炉,大家吃完后才离开。日本人认为天下只有日本生活最方便,最宜居。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tina50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1-9-27 15:2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ina5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ina5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娇娃 发表于 2021-9-27 15:00
日本的确方便。2019年在日本旅游时,深有体会。一般大城市的日本人家,厨房小小,多不做饭。小饭馆,居酒 ...

听你这么一说,那确实挺宜居啊

我没去过日本,不过很多去过日本的人好像都很喜欢那里

发表于 2021-10-2 14: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娇娃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娇娃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tina50 发表于 2021-9-27 15:25
听你这么一说,那确实挺宜居啊

我没去过日本,不过很多去过日本的人好像都很喜欢那里 ...

也有许多让人不喜欢的地方。比如,日人自律冷漠,每个人都以不打扰别人为做人的基本。在大城市,表面上熙熙攘攘,但人与人互动很少,目不斜视,让人不太舒服。另外生活太精细,人不放松,住宅狭小,活着局促。当然乡野,环境人情则大不同------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tina50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1-10-2 14:3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娇娃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娇娃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看来最毒的时刻过去了

一位住在米国德州的老同学传来消息。周围的人今年已经有十几个得病的了,都是不打疫苗的人。那里许多人就是不打。年纪大的得病了就去医院住几天。抗的住的人就在家休息,吃5天那个抗疟疾药羟氯喹,锌和维生素D,十天左右也就恢复了。还没有听说谁打了疫苗得病的。
似乎是个好消息,看来病毒最毒的时刻过去了。人类也只能与病毒共存了。尽管仍在封城,但每天还是感染上千,封城策略已失效。只有放开了,生命是自己的,自己不负责,社会也无力哎。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6 收起 理由
tina50 + 6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1-10-2 15:4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ina5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ina5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那里许多人就是不打。年纪大的得病了就去医院住几天。抗的住的人就在家休息,吃5天那个抗疟疾药羟氯喹,锌和维生素D,十天左右也就恢复了。


这么简单啊?太意外了,那不打疫苗真的无所谓了,喜欢的就去打,不喜欢的就不打,得一场病后照样获得抗体,而且据说这样获得的抗体还更多

发表于 2021-10-2 15:5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ina5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ina5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娇娃 发表于 2021-10-2 14:06
也有许多让人不喜欢的地方。比如,日人自律冷漠,每个人都以不打扰别人为做人的基本。在大城市,表面上熙 ...

目不斜视。。。那是不是游客走在街上的时候更自在,如入无人之境,不用担心自己是否被注意,是否被打扰了

发表于 2022-1-8 13:1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娇娃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娇娃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福祸相依

近日病例确诊人数成倍翻番,这要在一两年前,那还不把人吓死。可是面对几万的确诊数,心态变了。专家说,病例确诊大增预示着福音:2022年澳洲可实现“群体免疫”。米国每天百万的确诊也不再困扰大家。该出门出门,只要没症状,就不管啦! 甚至流传着“If you don't have friends who have covid that means you have no friends", If you are in NY don't even bother testing, you are positive." 想想也是,困扰两年的病毒终将不再让大家害怕,疫苗虽不能保证不感染,但却避免了上医院。病毒如风雨,风雨袭来难免湿衣湿鞋----------躲也躲不过去,索性不再惧怕,该干啥干啥。
病毒肆虐扩散为祸,而今却在其中蕴含着希望的福音,终结的消息。

评分

参与人数 3积分 +15 收起 理由
大连银在墨尔本 + 5 感谢分享
john-2204 + 4 感谢分享
tina50 + 6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2-1-8 20:3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ina5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ina5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娇娃 发表于 2022-1-8 14:11
福祸相依

近日病例确诊人数成倍翻番,这要在一两年前,那还不把人吓死。可是面对几万的确诊数,心态变了。 ...

确实不那么害怕,木然了,每天忙忙呼呼的,顾不上管疫情了

发表于 2022-1-9 09:5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ohn-2204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ohn-2204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娇娃 发表于 2022-1-8 14:11
福祸相依

近日病例确诊人数成倍翻番,这要在一两年前,那还不把人吓死。可是面对几万的确诊数,心态变了。 ...


希望2022年,疫情能接近尾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2-1-9 11:2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大连银在墨尔本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大连银在墨尔本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顺其大自然吧。。。。

发表于 2022-1-12 13:3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娇娃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娇娃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大连银在墨尔本 发表于 2022-1-9 12:26
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顺其大自然吧。。。。

是啊,只有顺应自然,方能与病毒共存。“人定胜天”不过一梦。

发表于 2022-1-12 13:3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娇娃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娇娃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john-2204 发表于 2022-1-9 10:51
希望2022年,疫情能接近尾声!!

希望噩运终止,恢复正常。

发表于 2022-1-17 14: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娇娃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娇娃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何以解压

日本最近进行了一项调查:面对压力,何以解压?排列前三的答案集中于三项:吃,聊天与旅游。依据年龄这三项的顺序有不同。在51~60岁的“经济泡沫期一代”中,回答“旅行”的人最多,在被称为“Z世代”的16~25岁人群当中,回答“吃”的人最多。在就业冰河期一代中,回答“饮酒”的男性最多,排在第1位,在经济泡沫期一代中,该选项排在第2位,而在Z世代和千禧一代中,该选项未进入前五。

聊天,吃与旅行并列前三并不奇怪。差异是物质丰富的一代反而更把”吃“作为解压的第一选项,而生于匮乏时代的人更能忍受辛苦与不合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6 收起 理由
tina50 + 6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2-1-18 07:4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ina5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ina5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娇娃 发表于 2022-1-17 15:01
何以解压

日本最近进行了一项调查:面对压力,何以解压?排列前三的答案集中于三项:吃,聊天与旅游。依据 ...

聊天最省钱,吃实惠,

旅游。。。那得先问问病毒啥时候低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2-1-18 07:4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ina5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ina5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娇娃 发表于 2022-1-17 15:01
何以解压

日本最近进行了一项调查:面对压力,何以解压?排列前三的答案集中于三项:吃,聊天与旅游。依据 ...

日币很贵那时候,中国的名胜古迹到处可见日本旅游团,团里清一色都是老头老太太,我当时想大概年轻人都在忙于工作吧。

发表于 2022-1-18 15:0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娇娃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娇娃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tina50 发表于 2022-1-18 08:41
聊天最省钱,吃实惠,

旅游。。。那得先问问病毒啥时候低头

看来得与病毒共存了,只有人低头了-----

发表于 2022-1-19 08:5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ina5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ina5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娇娃 发表于 2022-1-18 16:02
看来得与病毒共存了,只有人低头了-----

我是早就服了,可是病毒不依不饶的,不愿和解

发表于 2022-1-23 12:4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娇娃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娇娃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笑到老年

“laugh at old age"是法国一位老人常常挂在嘴边的话。Jean-Jacques Savin , 75岁的探险家本周五被发现死于单人独木舟横渡大西洋的航行中。Savin had planned to spend some three months in his 8m (26ft) canoe, which he referred to as his "friend".他计划花三个月的时间待在他称为”朋友“的独木舟上横渡大西洋。
2019年他曾在一个筒状的橙色”胶囊“122天,利用洋流成功横渡大西洋。He used ocean currents alone to propel the capsule across the Atlantic. 那次他在122天的旅行中,吃干粮,下海捕鱼维生,完成壮举。令人吃惊的是还利用空闲时间写了一本关于此行的书。

怎样度过老年生活?人与人确实天差地别。有人唉声叹气,有人养生不疲。而这位探险家,应该从未想过老吧?笑到老年,勇到老年。没时间闲扯,没时间哀愁,专心一事,心无旁骛,无畏生死,也就快乐。-----这就是”正念“吧。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14 收起 理由
john-2204 + 6 感谢分享
tina50 + 8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2-1-23 14:0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ina5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ina5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娇娃 发表于 2022-1-23 13:42
笑到老年

“laugh at old age"是法国一位老人常常挂在嘴边的话。Jean-Jacques Savin , 75岁的探险家本周五 ...

可见有一个伴随终身的爱好是多么重要!!!

我跑题没?

一定要有一个能让自己痴迷的爱好,这样其他的事情就都不重要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2-1-24 09:3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ohn-2204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ohn-2204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娇娃 发表于 2022-1-23 13:42
笑到老年

“laugh at old age"是法国一位老人常常挂在嘴边的话。Jean-Jacques Savin , 75岁的探险家本周五 ...


有道理!有意思!

发表于 2022-1-24 11:5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娇娃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娇娃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tina50 发表于 2022-1-23 15:00
可见有一个伴随终身的爱好是多么重要!!!

我跑题没?

完全对,“有一个陪伴终身的爱好是多么重要”。中国古人早就这样,虽不能驾船航海,但”琴棋书画“,这些都是古人滋养人生的法宝也。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tina50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2-1-25 11:1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ina5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ina5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娇娃 发表于 2022-1-24 12:58
完全对,“有一个陪伴终身的爱好是多么重要”。中国古人早就这样,虽不能驾船航海,但”琴棋书画“,这些 ...

琴棋书画都是好爱好,可惜我一样也没沾边,如果可能的话,我觉得画画挺好的,可惜我现在没时间学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