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新西兰南岛,美景以外的人与事 (2015-4-3) GG · 该收手时就收手 – 第一次购房经历 (2006-8-25) HNREN
· 老婆上海腐败回来晒一晒 - 有模特真人兽 (2008-9-28) 老陶 · 【40楼更新】2015年看过的英文书 (2015-9-14) elena_sokolova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4599|回复: 26

[评书论文] 纪念一下余光中先生,说一说你喜欢的他的诗/句 [复制链接]

2017年度勋章 2018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17-12-15 09:0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虞宅与美丽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虞宅与美丽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虞宅与美丽 于 2017-12-15 10:01 编辑

知道余光中先生是因为《乡愁》,但是真正有那种“击中”的感觉的,是这两句: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

——余光中《寻李白》


你呢?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5 收起 理由
linegar + 3 Merry Christmas
icicle + 2 我也想到了这句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7-12-15 09:0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angar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angar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惭愧,没读过

发表于 2017-12-15 09: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家有肥猫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家有肥猫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乡愁

2017年度勋章 2018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17-12-15 09:0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虞宅与美丽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虞宅与美丽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虞宅与美丽 于 2017-12-15 10:01 编辑

还有关于旅行:

旅行会改变人的气质,让人的目光变得更加长远。在旅途中,你会看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习惯,你才能了解到,并不是每个人都按照你的生活方式在生活。这样,人的心胸才会变得更加宽广。——余光中《何以解忧》

这是我看到的关于旅行最好的描述。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8 收起 理由
tingnishuo + 8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7-12-15 09:0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金牌打手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金牌打手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人品不评论,因为构陷陈映真这事洗不清,但是乡愁的确是好,光凭这个就足以进名人堂。

2017年度勋章 2018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17-12-15 09:3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虞宅与美丽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虞宅与美丽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金牌打手 发表于 2017-12-15 09:08
人品不评论,因为构陷陈映真这事洗不清,但是乡愁的确是好,光凭这个就足以进名人堂。 ...

我们这里就讨论“文”吧。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7-12-15 09:4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icicl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icicl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最怕是春归了秣陵树. 人老了偏在建康城。

引用了李清照‧《庭院深深》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虞宅与美丽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7-12-15 10:4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alaso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alaso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比起诗,更喜欢他的散文
当年看我的四个假想敌的时候笑喷了,然后心里就酸酸的
后来看写生活的那些散文,更加觉得他有人生智慧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虞宅与美丽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7-12-15 19:4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icicl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icicl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alasong 发表于 2017-12-15 11:46
比起诗,更喜欢他的散文
当年看我的四个假想敌的时候笑喷了,然后心里就酸酸的
后来看写生活的那些散文,更 ...

对,记得《开卷如开芝麻门》里的一段话:

有时新买了一部漂亮的贵书回来,得意摩挲之余,不免也有一点犯罪感,好像是又娶了一个妾,不但对不起原有的满架藏书,也有点对不起太太。书房里一架架的藏书,有许多本我非但不曾精读,甚至略读也说不上,辜负了众美,却又带了一位回来,岂不成了阿拉伯的油王? ”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虞宅与美丽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生命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7-12-15 19:4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abydoll8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abydoll8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只记得《乡愁》

发表于 2017-12-15 20:1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nega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nega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As imperceptibly as Grief by Emily Dickinson
余光中译得非常好,到底是优秀的诗人,学贯中西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7-12-15 20:1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铭宝妈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铭宝妈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乡愁

发表于 2017-12-15 22:0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ninaca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ninaca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喜欢郑愁予。余光中太蓝色了……

发表于 2017-12-15 22:3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商务车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商务车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719373


狼來了
余光中
回國半個月,見到許多來友:大家最驚心的一個話題是:「工農兵的文藝,台灣已經有人在公然提倡了!」工人、農人、軍人,同為社會的支柱,正如公務員、教師、商人、自由業者等等,亦為社會的支柱一樣,工農兵的生活應該關懷,工農兵的形象應該描繪,其理至顯,誰也不會反對,誰都應該贊成,然則社會百業,何以獨舉工農兵而排其他?何以排列的次序是工農兵而不是農工兵或兵農工?條條大路皆為報國之途,何以獨要突出這三個「階級」?如果說,所謂工農兵,不過是代表大眾的意思,那麼逕用涵蓋面更大的「大眾文學」或「國民文學」好了。所謂「工農兵文藝」,有其特定的歷史背景與政治用心,民國三十一年五月,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曾經明確宣佈:「我們的文藝,第一是為工人的,這是領導革命的階級,第二是為農民的,他們是革命中最廣大最堅決的同盟軍,第三是為武裝起來了的工人農民即八路軍、新四軍和其他人民武裝隊伍的,這這是革命戰爭的主力。」當然,毛澤東並沒有放過知識份子,因為他接著又說:「第四是為城市小資產階級勞動群眾和知識份子的,他們也是革命的同盟者,他們是能夠長期地和我們合作的。」從前引的毛語看來,所謂「工農兵文藝」正是配合階級鬥爭的一種文藝:政治才是目的,文藝云云不過是一種手段,在這個大前提之下,毛澤東分配給知識份子的邊緣任務,是「長期地合作」,「合作」二字用得很妙:如果知識份子起來響應工農兵的「革命」和「工農兵文藝」,當然便是「合作」,否則便是「反革命」。那麼,該怎麼「合作」法呢?毛澤東也有具體的說明:「文藝界的主要的鬥爭方法之一,是文藝批評。」原來在「工農兵文藝」政策下的所謂文藝批評,乃是一種鬥爭方法,然則鬥爭的目的何在呢?毛澤東也說得很清楚:在於「使不適合廣大群眾鬥爭要求的藝術改變到適合廣大群眾鬥爭要求的藝術。」在同一篇「講話」裡,毛澤東又說:「那末,馬克思主義就不破壞創作情緒了嗎?要破壞的,它決定地要破壞那些封建的、資產階級的、小資產階級的、自由主義的、個人主義的、虛無主義的、為藝術而藝術的、貴族式的、頹廢的、悲觀的以及其他種種非人民大眾非無產階級的創作情緒,對於無產階級文藝家,這些情緒應不應該破壞呢?我以為是應該的,應該徹底地破壞它們,而在破壞的同時,就可以建設起新東西來。」也就是說,把中國的古典文學和現代文學徹底破壞之後,就可以建設起「工農兵文藝」了。以上引證的幾段毛語,說明了所謂「工農兵文藝」是個什麼樣的「新東西」,其中的若干觀點,和近年來國內的某些「文藝批評」,竟似有些暗合之處,目前國內提倡「工農兵文藝」的人,如果竟然不明白它背後的意義,是為天真無知;如果明白了它背後的意義而竟然公開提倡,就不僅是天真無知了。我國軍人的知識水準,近年來提高了許多,文藝在軍中更遍受重視。文壇上知名的詩人和小說家,不少位出於軍中,各大學更經常邀請這些軍中作家去演講或座談,大學生畢業後,都要入軍中服役,所以柳營與學府之間亦難以區分,如果把後備軍人也算在裡面,則從我服役的那一屆(民國四十一年)起,更不知有多少作家,既然如此,則「兵的文學」又何須再加提倡呢?所謂「工農兵文藝」,至少有三分之一早已盛行於台灣,但其用意和毛澤東所強調的卻大不相同,民國六十四年第二屆現代詩獎的兩位得獎人,管管出身於軍中,吳晟出身於農民,這是眾人皆知的事實,然而兩位詩人之所以得獎,是因為他們的藝術成就,不是因為他們的出身,「階級成分」不是台灣文藝批評的標準。那些「工農兵文藝工作者」也許會說:「台灣是開放的社會嘛,什麼東西都可以提倡的。」中共的「憲法」不是載明人民有言論的自由嗎?至少在理論上,中國大陸也是一個開放的社會,然則那些喜歡開放的所謂文藝工作者,何以不去北京提倡「三民主義文學」,「商公教文學」,或是「存在主義文學」呢?北京未聞有「三民主義文學」,台北街頭卻可見「工農兵文藝」,台灣的文化界真夠「大方」,說不定,有一天「工農兵文藝」還會在台北得獎呢,正當我國外遭逆境之際,竟然有人內倡「工農兵文藝」,未免太巧合了,這些「工農兵文藝工作者」強調文藝要寫實,但對於「秧歌」,「尹縣長」,「敢有歌吟動地哀」,「古拉格群島」等所寫之「實」卻似乎視而不睹,對於天安門、四人幫等事件所演之「實」卻似乎避而不談,此時此地,卻興致勃勃地來提倡「工農兵文藝」,這樣的作風,不能令人無疑。那些「工農兵文藝工作者」立刻會嚷起來:「這是戴帽子!」卻忘了這幾年來,他們拋給國內廣大作家的帽子,一共有多少頂了,「奴性」、「清客」、「買辦」、「偽善」、「野狐禪」、「貴公子」、「大騙子」、「優越感」、「劣根性」、「崇洋媚外」、「殖民地文學」……等等大帽子,大概凡「不適合廣大群眾鬥爭要求的藝術」,每位作家都分到了一頂。說真話的時候已經來到,不見狼而叫「狼來了」,是自擾,見狼而不叫「狼來了」,是膽怯,問題不在帽子,在頭,如果帽子合頭,就不叫「戴帽子」,叫「抓頭」,在大嚷「戴帽子」之前,那些「工農兵文藝工作者」,還是先檢查檢查自己的頭吧。六十六年八月於香港。
【1977-08-20/聯合報/12版/聯合副刊】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虞宅与美丽 + 4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2017年度勋章 2018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17-12-16 08:1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虞宅与美丽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虞宅与美丽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商务车 发表于 2017-12-15 22:34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719373

可搭配随想录一起看。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商务车 + 5

查看全部评分

2011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4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7-12-16 08:1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明河素月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明河素月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得知他离世的消息,心头闪过的是这一句,“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2011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4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7-12-16 08:2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明河素月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明河素月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诗人读些什么书呢?看看他的收藏
我的藏书
余光中

大半的时间,我总是与书为伍。大半的时间,总是把自己关在六叠之上,四壁之中,制造氮气,做白日梦。我的书斋,既不像华波尔(Horace Walpole)中世纪的哥特式城堡那么豪华,也不像格力拔街(Grub Street)的阁楼那么寒酸。我的藏书不多,也没有统计,大约在二千册左右。“书到用时方恨少”,花了那么多钱买书,要查点什么仍然不够应付。有用的时候,往往发现某本书给朋友借去了没还来。没用的时候,它们简直满坑,满谷;书架上排列得整整齐齐之外,案头,椅子上,唱机上,窗台上,床上,床下,到处都是。由于为杂志写稿,也编过刊物,我的书城之中,除了居民之外,还有许多来来往往的流动户口,例如《文学杂志》、《现代文学》、《中外》、《蓝星》、《作品》、《文坛》、《自由青年》等等,自然,更有数以百计的《文星》。

“腹有诗书气自华”。奈何那些诗书大半不在腹中,而在架上,架下,墙隅,甚至书桌脚下。我的书斋经常在闹书灾,令我的太太、岳母和擦地板的下女顾而绝望。下女每逢擦地板,总把架后或床底的书一股脑儿堆在我床上。我的岳母甚至几度提议,用秦始皇的方法来解决。有一次,在台风期间,中和乡大闹水灾,夏菁家里数千份《蓝星》随波逐流,待风息水退,乃发现地板上,厨房里,厕所中,狗屋顶,甚至院中的树上,或正或反,举目皆是《蓝星》。如果厦门街也有这么一次水灾,则在我家,水灾过后,必有更严重的书灾。

你会说,既然怕铅字为祸,为什么不好好整理一下,使各就其位,取之即来呢?不可能,不可能!我的答复是不可能。凡有几本书的人,大概都会了解,理书是多么麻烦,同时也是多么消耗时间的一件事。对于一个书呆子,理书是带一点回忆的哀愁的。喏,这本书的扉页上写着:“一九五二年四月购于台北”(那时你还没有大学毕业哪)。那本书的封底里页,记着一个女友可爱的通信地址(现在不必记了,她的地址就是我的。可叹,可叹!这是幸福,还是迷惘)。有一本书上写着:“赠余光中,一九五九年于爱荷华城”(作者已经死了,他巍峨的背景已步入文学史。将来,我的女儿们在文学史里读到他时,有什么感觉呢)。另一本书令我想起一位好朋友,他正在太平洋彼岸的一个小镇上穷泡,好久不写诗了。翻开这本红面烫金古色古香的诗集,不料一张叶脉毕呈枯脆欲断的橡树叶子,翩翩地飘落在地上。这是哪一个秋天的幽灵呢?那么多书,那么多束信,那么多叠的手稿!我来过,我爱过,我失去——该是每块墓碑上都适用的墓志铭。而这,也是每位作家整理旧书时必有的感想。谁能把自己的回忆整理清楚呢?

何况一面理书,一面还要看书。书是看不完的,尤其是自己的藏书。谁要能把自己的藏书读完,一定成为大学者。有的人看书必借,借书必不还。有的人看书必买,买了必不看完。我属于后者。我的不少朋友属于前者。这种分类法当然纯粹是主观的。有一度,发现自己的一些好书,甚至是绝版的好书,被朋友们久借不还,甚至于久催不理,我愤怒地考虑写一篇文章,声讨这批雅贼,不,“雅盗”,因为他们的罪行是公开的。不久我就打消这念头了,因为发现自己也未能尽免“雅盗”的作风。架上正摆着的,就有几本向朋友久借未还的书——有一本论诗的大著是向淡江某同事借的,已经半年多没还了,他也没来催。当然这么短的“侨居”还不到“归化”的程度。有一本《美国文学的传统》下卷,原是朱立民先生处借来,后来他料我毫无还意,绝望了,索性声明是送给我,而且附赠了上卷。在十几册因久借而“归化”了的书中,大部分是台大外文系的财产。它们的“侨龄”都已逾十一年。据说系图书馆的管理员仍是当年那位女士,吓得我十年来不敢跨进她的辖区。借钱不还,是不道德的事。书也是钱买的,但在“文艺无国界”的心理下,似乎借书不还是一件不值一提的事了。

除了久借不还的以外,还有不少书——简直有三四十册——是欠账买来的。它们都是向某家书店“买”来的,“买”是买来了,但几年来一直未曾付账。当然我也有抵押品——那家书店为我销售了百多本的《万圣节》和《钟乳石》,也始终未曾结算。不过我必须立刻声明,到目前为止,那家书店欠我的远少于我欠书店的。我想我没有记错,或者可以说,没有估计错,否则我不会一直任其发展而保持缄默。大概书店老板也以为他欠我较多,而容忍了这么久。

除了上述两种来历不太光荣的书外,一部分的藏书是作家朋友的赠书。其中绝大多数是中文的新诗集,其次是小说、散文、批评和翻译,自然也有少数英文,乃至法文、韩文和土耳其文的著作。这些赠书当然是来历光明的,因为扉页上都有原作者或译者的亲笔题字,更加可贵。可是,坦白地说,这一类的书,我也很少全部详细拜读完的。我敢说,没有一位作家会把别的作家的赠书一一览尽。英国作家贝洛克(Hilaire Belloc)有两行谐诗:

When I am dead, I hope it may be said:
“His sins were scarlet, but his books
were read.”

勉强译成中文,就成为:

当我死时,我希望人们会说:

“他的罪深红,但他的书都读过。”

此地的read是双关的,它既是“读”的过去分词,又和“红”(red)同音,因此不可能译得传神。贝洛克的意思,无论一个人如何罪孽深重,只要他的藏书尽皆认真读过,也就算难能可贵了。一个人,尤其是一位作家之无法遍读他人的赠书,由此可以想见。每个月平均要收到三四十种赠书(包括刊物),我必须坦白承认,我既无时间逐一拜读,也无全部拜读的欲望。事实上,太多的大著,只要一瞥封面上作者的名字,或是多么庸俗可笑的书名,你就没有胃口开卷饕餮了。世界上只有两种作家——好的和坏的。除了一些奇迹式的例外,坏的作家从来不会变成好的作家。我写上面这段话,也许会莫须有地得罪不少赠书的作家朋友。不过我可以立刻反问他们:“不要动怒。你们可以反省一下,曾经读完,甚至部分读过我的赠书没有?”我想,他们大半不敢遽作肯定的回答的。那些“难懂”的现代诗,那些“嚼饭喂人”的译诗,谁能够强人拜读呢?十九世纪牛津大学教授达巨生(C. L. Dodgson,笔名Lewis Carroll)曾将他著的童话小说《爱丽丝漫游奇境记》(Alice in Wonderland),呈献一册给维多利亚女皇。女皇很喜欢那本书,要达巨生教授将他以后的作品见赠。不久她果然收到他的第二本大著——一本厚厚的数学论文。我想女皇该不会读完第一页的。

第三类的书该是自己的作品了。它们包括四本诗集,三本译诗集,一本翻译小说,一本翻译传记。这些书中,有的尚存三四百册,有的仅余十数本,有的甚至已经绝版。到现在我仍清晰地记得,印第一本书时患得患失的心情。出版的那一晚,我曾经兴奋得终宵失眠,幻想着第二天那本小书该如何震撼整个文坛,如何再版三版,像拜伦那样传奇式地成名。为那本书写书评的梁实秋先生,并不那么乐观。他预计“顶多销三百本。你就印五百本好了”。结果我印了一千册,在半年之内销了三百四十多册。不久我因参加第一届大专毕业生的预官受训,未再继续委托书店销售。现在早给周梦蝶先生销光了。目前我业已发表而迄今未印行成集的,有五种诗集,一本《现代诗选译》,一本《蔡斯德菲尔家书》,一本画家保罗•克利的评传和两种散文集。如果我不夭亡——当然,买半票,充“神童”的年代早已逝去——到五十岁时,希望自己已是拥有五十本作品(包括翻译)的作家,其中至少应有二十种诗集。对九缪斯许的这个愿,恐怕是太大了一点。然而照目前写作的“产量”看来,打个六折,有三十本是绝对不成问题的。

最后一类藏书,远超过上述三类的总和。它们是我付现钱买来,集少成多的中英文书籍。惭愧得很,中文书和英文书的比例,十多年来,愈来愈悬殊了。目前大概是三比七。大多数的书呆子,既读书,亦玩书。读书是读书的内容,玩书则是玩书的外表。书确是可以“玩”的。一本印刷精美,封面华丽的书,其物质的本身就是一种美的存在。我所以买了那么多的英文书,尤其是缤纷绚烂的袖珍版丛书,对那些七色鲜明设计潇洒的封面一见倾心,往往是重大的原因。“企鹅丛书”的典雅,“现代丛书”的端庄,“袖珍丛书”的活泼,“人人丛书”的古拙,“花园城丛书”的豪华,瑞士“史基拉艺术丛书”的堂皇富丽,尽善尽美……这些都是使蠹鱼们神游书斋的乐事。资深的书呆子通常有一种不可救药的毛病:他们爱坐在书桌前,并不一定要读哪一本书,或研究哪一个问题,只是喜欢这本摸摸,那本翻翻,相相封面,看看插图和目录,并且嗅嗅(尤其是新的书)怪好闻的纸香和油墨味。就这样,一个昂贵的下午用完了。

约翰生博士曾经说,既然我们不能读完一切应读的书,则我们何不任性而读?我的读书便是如此。在大学时代,出于一种攀龙附凤,进香朝圣的心情,我曾经遵循文学史的指点,自勉自励地读完八百多页的《汤姆•琼斯》,七百页左右的《虚荣市》,甚至咬牙切齿,边读边骂地咽下了《自我主义者》。自从毕业后,这种啃劲愈来愈差了。到目前忙着写诗、译诗、编诗、教诗、论诗,五马分尸之余,几乎毫无时间读诗,甚至无时间读书了。架上的书,永远多于腹中的书;读完的藏书,恐怕不到十分之三。尽管如此,“玩”书的毛病始终没有痊愈。由于常“玩”,我相当熟悉许多并未读完的书,要参考某一意见,或引用某段文字,很容易就能翻到那一页。事实上,有些书是非玩它一个时期不能欣赏的。例如凡•高的画集,康明思的诗集,就需要久玩才能玩熟。

然而,十年玩下来了,我仍然不满意自己这书斋。由于太小,书斋之中一直闹着书灾。那些漫山遍野、满坑满谷、汗人而不充栋的洋装书,就像一批批永远取缔不了的流氓一样,没法加以安置。由于是日式,它嫌矮,而且像一朵“背日葵”那样,永远朝北,绝对晒不到太阳。如果中国多了一个阴郁的作家,这间北向的书房应该负责。坐在这扇北向之窗的阴影里,我好像冷藏在冰箱中一只满孕着南方的水果。白昼,我似乎沉浸在海底,岑寂的幽暗奏着灰色的音乐。夜间,我似乎听得见爱斯基摩人雪橇滑行之声,而北极星的长髯垂下来,铮铮然,敲响串串的白钟乳。

可是,在这间艺术的冷宫中,有许多回忆仍是炽热的。朋友来访,我常爱请他们来这里坐谈,而不去客厅,似乎这里是我的“文化背景”,不来这里,友情的铅锤落不到我的心底。弗罗斯特的凝视悬在壁上,我的缪斯是男性的。在这里,我曾经听吴望尧,现代诗一位失踪的王子,为我讲一些猩红热和翡翠冷的鬼故事。在这里,黄用给我看到几乎是他全部的作品,并且磨利了他那柄冰冷的批评。在这里,王敬羲第一次遭遇黄用,但是,使我们大失所望,并没有吵架。在这里,陈立峰,一个风骨凛然的编辑,也曾遗下一朵黑色的回忆……比起这些回忆,零乱的书籍显得整齐多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8 收起 理由
虞宅与美丽 + 8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C'est la vie.

2014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5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7-12-16 08:4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蚝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蚝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用秦始皇的方法来解决

好有意思的人啊

女友的通信地址就是我的,多幸福啊外人看来,不过搬到女方家住也许本人会迷惘吧。。。

发表于 2017-12-16 09:1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ulaod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ulaod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乡愁》的确是好!

发表于 2017-12-16 09:2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静好如初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静好如初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最广为流传的可能还属《乡愁》。。


发表于 2017-12-16 15:2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革命接班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革命接班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大陆人说到余肯定会怀念他的《乡愁》。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国族一体,台湾人的乡愿,仿佛也成了大陆人的乡愁。

台湾人往往会念叨于“今夜的天空很希腊。”

小葉和聰聰

撥開你長睫上重重的夜

就發現神話很守時

星空,非常希臘。

诗人的乡愁,如同希腊的形容。

优美,困扰。

真的是大陆在这头,台湾在那头。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6 收起 理由
chychychy + 6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7-12-16 18:4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encodi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encodi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

——余光中《欢呼哈雷》



发表于 2017-12-16 19:4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春来草自青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春来草自青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酒一樣的長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鄉愁的滋味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給我一張海棠紅啊海棠紅
血一樣的海棠紅
沸血的燒痛
是鄉愁的燒痛
給我一張海棠紅啊海棠紅

給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樣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鄉愁的等待
給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給我一朵臘梅香啊臘梅香
母親一樣的臘梅香
母親的芬芳
是鄉土的芬芳
給我一朵臘梅香啊臘梅香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8 收起 理由
greatplateau + 3 感谢分享
虞宅与美丽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7-12-18 09:4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八月飞雪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八月飞雪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春来草自青 发表于 2017-12-16 19:42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酒一樣的長江水
醉酒的滋味

太多的啊..语气词,比较古板的象歌词的现代诗。
爱好颇多的IT直男:blueseasky6699

发表于 2017-12-18 12:5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春来草自青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春来草自青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春来草自青 于 2017-12-18 13:52 编辑
八月飞雪 发表于 2017-12-18 10:41
太多的啊..语气词,比较古板的象歌词的现代诗。


歌词也可以是诗啊
配上罗大佑的歌唱,让人久久难忘


2017年度勋章 2018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17-12-19 12:3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虞宅与美丽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虞宅与美丽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春来草自青 发表于 2017-12-18 12:50
歌词也可以是诗啊
配上罗大佑的歌唱,让人久久难忘

赞同,我觉得配乐很美啊,加上罗大佑哀而不伤的演唱,很值得一听。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7-12-21 19:4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ElsaAnn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ElsaAnn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乡愁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