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第十次的日本行:横断九州之旅 - 全文完 - 长崎, 看水豚泡澡,东京站的早餐 (2022-12-7) 胡须康 · 迟到的新西兰南岛八日自驾经济游攻略 19/07/2013更新完毕 (2013-7-3) kajidzz
· 猫之伤心~第四页更新pp和领养联系方式 (2011-3-17) 空瓶子 · 良辰美景之澳洲野蛮女警图片故事 (2005-4-1) jimmy-sun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4092|回复: 9

[往事如烟] 昆都仑往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31 16:0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harpeni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harpeni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Sharpening 于 2016-10-31 23:48 编辑

“撇了”是个土称,学名苤蓝,为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其食用部分为肉质球茎,质脆嫩,可鲜食及腌制。苤蓝是甘蓝中能形成肉质茎的一个变种,与结球甘蓝相比,其食用部位不同。

对于北方餐桌而言,撇了是个不登大雅之堂的玩意儿,但凡家里还过得去的,一般都不吃这东西,典型的贫民菜。

2016年入秋的一天,年近八旬的老马一个人在家看电视,女儿照常周末回家探望,手里拎着一袋撇了。
老马:“整些那玩意儿干啥?!”
女儿:“吃呗!撇了插成丝拌凉菜可好吃了。”
老马一脸的凝重,仿佛若有所思,女儿却是一头雾水…

时间追溯到1960年,那年老马22岁,是当时包钢的年轻技术骨干,刚从哈尔滨毕业分配到包头不久,和妻子一起携手来到包钢,一腔热血,建设祖国。

在中专学习期间,他们赶上了大跃进,被迫停止学习,跑去参加大炼钢铁,他们是“社会主义的草”,算是为“赶英超美”做出过自己的贡献。

英美还没赶上,谁知道紧跟着来的却是大饥荒,上面说是“三年自然灾害”,不管是几分天灾几分人祸,反正粮食是越来越少,肚子是越来越饿。

其实中国并不缺粮食,当时中国国家进出口贸易可查,1959-1961年间,中国始终有粮食不断出口,而且给很多友邦兄弟国提供援助,这哪里是缺粮食,多得吃不完才会出口,提饥荒的人,简直就是“造谣”。

既然大量粮食都用于出口了,本国使用必然是捉襟见肘,全国吃一锅饭必然是不行的,所以上面让农村吃小锅,城市吃大锅,所谓“舍农村,保城市”,毕竟四川山区饿死一个人的影响要比北京饿死一个人的影响小得多。虽比不上北京,天津,但是包头也算是个城市。

那年三十儿晚上,领导指派老马(当时还是小马)守夜看厂房,与他作伴的还有隔壁科室的两位同事。小马是个有志青年,虽然自身是土木工程专业,但是为了建设包钢,自学了与钢铁冶炼相关一系列技术知识。那天晚上,小马一个人在打更室读一本关于耐火材料的书,看了不到半小时,肚子就开始叽里咕噜地叫,按照老规矩,小马喝了一大口酱油水,肚子算是暂时消停了。
什么是酱油水?赶上“自然灾害”,钱都得掰成八瓣花。没东西吃,那就得多喝水,白水喝多了也实在是喝不进,活人不能叫尿憋死,兑酱油,一瓶酱油兑上十几碗水,这就是酱油水,饿了就喝上几大口,顶事儿,酱油水有鲜味,虽然比不上汤,但比白水是强多了。要知道,那时候直接吃酱油实在太奢侈。

当年小马技术出色,领导同事都很赏识他,是未来骨干的苗子,所以厂子上上下下都很给面子,不管什么事,只要他出面,都好办。

一大碗酱油水下肚,不到一会儿,两泡尿出去,肚子又开始叫了,饿得人心发慌,坐都坐不住,更不要说去读书,酱油水都快喝吐了。小马思前想后,放下手中的书,决定去隔壁科室和同时聊聊天,分散一下注意力。

到了隔壁科,看见两个同事,都是抓心挠肝的样,三人相视一笑,是苦笑。看来聊天是解决不了问题了,还得想个好法子。
斟酌了一会,小马说:“我看见今天上午保卫科拉了两马车的撇了到食堂,咱要点撇了吃去。”
同事小李怕犯错误,唯唯诺诺地说道:“这行吗…”
小马:“什么行不行的?!跟我走!”

三个人很快来到食堂大门口,小马砸门,“哐”“哐”“哐”,那破铁门震天响。三十儿晚上本来应该是喧闹的,可是那年却是格外寂静,那破铁门传出的噪声,仿佛整个包头都能听得见。
保卫科小王被从睡梦中砸起来,气急败坏,“谁呀!?”,嗓门比那砸门声还响。
小马:“我。”
小王开门一见是小马,立刻愁云转晴天,笑着问:“啥事啊?嘿嘿”
小马:“上午见你们拉了两车撇了进院儿,我们几个饿得不行了,给我们整点。”
小王:“这事啊,好说,你们进去挑吧!”一边说着,小王一边把门敞开了,让进了这三人。

三人几步赶到马车边上,开始挑起撇了,两个同事看着小马,嘿嘿傻笑一通。他俩知道,凭自己的能力,是吃不上这撇了的。他们挑的哪里是撇了,简直就像捡到金子一样。

不到两分钟,三人每人选了两个又大又漂亮的撇了,两个同事抱着撇了就冲出了大门外,小王却把小马留在大门口,对着他耳朵说起了悄悄话。
小王:“食堂里面还有点肉,还热乎着呢,我给你拿点,刚才你们三个,我不好开口。”
小马:“这不行,我们吃这几个撇了就够了” 话毕,小马转身离去。
回到科室,三个人把6个大撇了削了皮,切成块,沾着酱油水狼吞虎咽地享用这得来不易的美食,仿佛比吃饺子都香…

回到2016年,女儿刚走,家里的电话就响了,老马一接,是孙子从大洋彼岸打过来的,他最近正在研究大跃进以及大饥荒时期的历史,就和老爷子在电话里聊个不停,谈到60年三十儿晚上吃撇了喝酱油水的事,孙子和老爷子都是笑个不停,孙子是无心的笑,老马是苦笑,笑着笑着,老马哽咽了,老泪纵横… 这种痛,长在肉里,穿透心扉, 永远挥之不去。

评分

参与人数 5积分 +23 收起 理由
sarafruit + 4
虞宅与美丽 + 8 感谢分享
yuxuanlin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6-10-31 17:1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armerzhe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armerzhe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也是来了这边之后才知道苤蓝的名字巨难念——kohlrabi

发表于 2016-10-31 17:2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ancamm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ancamm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以为楼主吃撑了,自身文化还是太低

发表于 2016-10-31 18:5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af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af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好文

发表于 2016-11-1 08:4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lyss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lyss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过去的历史都是人生财富。:)

发表于 2016-11-1 10:5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uxuanl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uxuanl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alyssa 发表于 2016-11-1 08:41
过去的历史都是人生财富。:)

什么都不是你的, 只有经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alyssa + 3 说的好悲伤。。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6-11-3 09:4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肥龙猫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肥龙猫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没吃过

发表于 2016-11-3 10: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arafrui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arafrui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还真没吃过新鲜的,都是酱成咸菜的,配粥最好了

发表于 2016-11-3 10:1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arafrui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arafrui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看完楼主的故事直接微信我妈让她买点我过年回去吃

发表于 2016-11-3 10:2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OHC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OHC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其实中国并不缺粮食,当时中国国家进出口贸易可查,1959-1961年间,中国始终有粮食不断出口,而且给很多友邦兄弟国提供援助,这哪里是缺粮食,多得吃不完才会出口,提饥荒的人,简直就是“造谣”。"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