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我最喜爱的 TOP5 (6男6女+超级电影音乐,已经更新) (2008-2-19) steveking · 电力工程师(高压输变电专业)墨尔本找工经验谈 (2010-3-21) Septem
· 四季花事(更新至二月) (2010-8-12) melbear · 三个月的努力终成正果[第五篇之大结局,不容错过] (2005-2-1) wilson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3663|回复: 0

[评书论文] 影片《高尚的人》?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6-2-20 15:4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ooper-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ooper-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导演: Vanessa  Lapa
    编剧: Vanessa Lapa / Ori Weisbrod
    类型: 纪录片
    语言: 德语 /  英语
    上映日期: 2014-02-09(柏林电影节)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 ... serids=&action=

    在纳粹的众多高官之中,希姆莱是个让人闻名即胆寒之人。纳粹各有各的邪恶法,希姆莱却让人印象尤深,其所做所为堪称恶魔。他是秘密警察盖世太保的首脑,并一手缔造了党卫军,且是希特勒最为忠诚的部下。他对犹太人的迫害,则更是登峰造极,战后被人称为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刽子手。
   
    我们心目中的希姆莱,就是穿着党卫军服,戴着无边眼镜的那张照片里的形象,其冷酷的目光,相信会让很多人害怕。称之为最邪恶的人,应该是没有异议。
   
    不过,影片《高尚的人》,却给我们讲述了另外一个故事。
   
    这是一部由奥地利与德国于2014年合拍的纪录片,它通过新希姆莱的信件日记与当时所拍摄的录相,未加任何评论地剪辑在了一起,让这些陈旧的文字与影像,非常客观地再现了希姆莱的一生。从巴伐利亚山区中的那个无邪男孩,到最后背叛希特勒吞服氰化物自杀,希姆莱的一生倒真是显得跌荡起伏,充满了故事性。
   
    看这样的纪录片,就像看一部情节精彩的故事片一样,让观众在导演混合着影像与文字的叙事之中,被深深地吸引着。
   
    但《高尚的人》给人印象最深的还不在于此,影片中所刻画的恶魔希姆莱,却是对其既往形象的一个颠覆。依大多数人的看法,邪恶之徒肯定也是道德上充满罪恶的人。其恶魔的行为,恰恰是其低下道德的真实反映。像希姆莱这样的刽子手,必然会充满了对于人类的仇视,也不会懂得爱与生活,与普通人的情感有着极大的差异。在纪录片中出现的希姆莱,却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男人,甚至是个非常正派的人,就如影片名称所形容的那样。他在其女儿眼里是个完美的父亲,也是其妻子相当信赖的丈夫。
   
    他出生在德国巴伐利亚一个正常家庭之中,有着幸福的童年,十七岁就进入德国国防军,退伍之后又进入了慕尼黑大学学习。他爱上一个比自己大七岁的女人,并且娶了她。从他不断写给她的信中,他一直称呼他为“我的小女人”,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妻子的那份绵绵爱意。他们有一个可爱的女儿,那是希姆莱最为珍视的。他们还收养了一个男孩,这个家庭在一般人的眼里,是个完美的家庭。
   
    德国人是一个喜欢记录的民族,他们会将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书写下来,都留下影像。在今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影片《缄默的迷宫》之中,美军的档案库里即收藏了浩如烟海的纳粹档案,分门别类,巨细糜遗。管档案的美军军官嘲讽到,“这些白痴,把自己的罪行都一一记录下来。”
   
    不过,这样的结果,确实让对纳粹罪行的追究,省了不少事。当然也为这样一部影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高尚的人》在反映希姆莱青少年时期生活时,基本上是以其日记,再配上当时的照片与录像,还原出处于青涩时期希姆莱的形象。他有着自己的思想,同时也有很大的抱负。也像一个普通青年一样,总是不停地检讨着自己的言行。
   
    而电影的后面,则差不多是以希姆莱的家信加上影像构成。即使到了战争最严酷的阶段,希姆莱还坚持着给妻子与女儿写信。信中充满了对家庭的眷恋与父亲的慈爱,谈及生活之美好及对未来的期盼,偶尔也谈到自己的辛苦工作。如果我们不知道信的作者是个杀人恶魔,我们会认为他只是因工作与家庭分开,却又思念着家人的普通人,也许会为信中的话语而感动。
   
    希姆莱的正派不仅表现在家庭方面,在其工作上亦是如此。从影片的叙述中我们可以得知,这是一个相当自律的人,甚至有时到了刻板的地步。他对其国家与民族充满着热爱,对于工作也是非常狂热,经常远离家庭夜以继日地工作,因此才会有那么多给家人的信件。
   
    他对希特勒充满忠诚,希特勒对他也信赖有加,他总是随侍在他身边,会细致入微安排着一切事宜。从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出,希姆莱的个人与家庭生活也很简朴。尽管他早已是纳粹的高官,但一直只是靠着自己与妻子的工作供养着家庭。电影中列出了其家庭的一份账目:“家庭支出。发工资:90马克;捐款:5马克;文具:1.25马克;给女儿花销:2.25马克;买花:5.40马克;其他:1.40 马克。”从中可大致看出其收支情况。
   
    阅读《纳粹德国的腐败与反腐》一书时,里面关于海因里希·希姆莱的一些记述,让人印象深刻。按照该书作者研究,在纳粹德国时期,因制度高度权力化,同时官员工资标准过低,腐败相当盛行。基本所有的纳粹高官都很腐败,包括希特勒、戈林等在内。
   
    只有希姆莱,虽然身居高位,却异常的清廉,坚决拒绝对他的特殊照顾,并对其他高官的腐败行为嫉恶如仇,要求给予坚决的查处。
   
    影片使用文献及影像,未加任何评论,就树立起希姆莱这个“高尚的人”。但影片的高明之处亦在于,导演也同样只是用镜头,迅速地摧毁了这个“高尚的人”形象。
   
    纪录片有一个镜头是他去视察集中营,他非常仔细地检查了毒气杀人机器。然后很满意地说,这样就能又快又干净地处理犹太人了。这样的话语与其对于女儿的温情,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还有一个镜头是,当他在信中向家人表达着无尽爱意的同时,却正是他亲手下令枪杀犹太人之时。他信中那些温情软语的话外音,配上一个个赤裸倒地的犹太人尸体,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反讽。
   
    一个最高尚之人,一个极邪恶之徒,就在希姆莱身上完美地融合于一体。他的所有高尚或正派,并非是伪装出来的,而确实是其内心的体现。其实,在整个纳粹党的内部,在其众多高官之中,除了戈林是个追求口腹之欲的花花公子,其他人包括希特勒之内,在生活之中表现得都比较克己,有着一定的道德标准。
   
    与希姆莱一样,他们并未意识到他们在犯罪,在犯下滔天的罪行。反而认为自己是在为德意志民族献身,是在为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而努力。就如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受审时,面对着那些令人心悸的当时的影像,却显得异常的镇静,称自己只是在执行任务,尽到一个德国公职人员的责任。
   
    一群并非邪恶之徒所构成的纳粹,而且也是抱持着崇高理想的人,何以在组成一个强权集团之时,会变得如此的邪恶如此的残忍如此的不通人性?何以能够不受限制地杀人如麻视生命如草芥?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从希姆莱一生的经历中,也许可以寻找到一些线索。
   
    在中西历史上,如希姆莱这样的政治人物还能数出很多。他们与希姆莱一样,在个人道德上堪称完美,相当的自律与克己。如当时苏联契卡创始人捷尔任斯基,他有着坚定的信仰,也有着“自制、善良而仁慈”的名声,然而其领导之下的契卡,杀起人来却不眨眼,在苏联垮台之后他的雕像亦作为恐怖的象征而推倒。红色高棉的波尔布特,出生于富人之家,但一生过着清教徒式的生活,从不为已及家庭谋私利,死亡之前仍自称自己一生良心都是清白的。但他却在柬埔寨掀起红色恐怖风暴,屠杀了二百万人。
   
    自古以来,人们总是希望从事国家管理的,是一些能力超群道德高尚之人。因此,总是期盼着能有明君与青天出现,救民于水火之中,然而现实却总是让人失望。以救星出现的人,却给民众带来最大的灾难。在实际的政治运作之中,政治家个人的道德其实是没有用的。相反,具有高尚道德品质之人,在一个极权的体制之中,往往会比一个邪恶之徒更具破坏力。因为他们具有坚定的意志,对于自己所奉行的意识形态深信不疑,由衷地相信自己是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并无一丝私心。因此他们总是刻板地制定执行着各项政策,绝不允许有丝毫怀疑及通融。在一个正常的体制中,各方面的权力制约,会让这些人在正轨之中运行。但一旦失去控制,则会一意孤行,最后酿成苦果。
   
    电影在最后引用了希姆莱给其他纳粹所说的一段话,他说,你们“应该知道我不是个嗜杀成性的人,也不是靠完成艰巨任务取乐的人。但从另一方面来讲,我意志坚定,充满责任感。我想说,当我认识到有些事必须完成时,我会毫不妥协地执行。”但他恰恰是以杀人恶魔之名被历史定义的,个人的期许与历史的定论存在着如此大的差异。而且,回顾一下历史,像这样的事例并非罕见。历史不问动机只问结果,个人所做的一切得自己去承担。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11 收起 理由
虞宅与美丽 + 8 感谢分享
Andy234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