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The Prom 2011 (2011-11-1) 0.01 · 草莓起司蛋糕 (2007-8-17) datou2z
· 魔头的【PRICELINE 】cosmetics 40%off 化妆品6折 推荐 文 -----17/11/2015 更新 (2015-3-24) 魔头 · 酥皮鸡丝火腿汤和马拉盏炒通菜 (2009-9-27) 老陶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1866|回复: 12

今天看了《梨香记》,感觉很好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30 22:0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lyss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lyss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里有同学看过吗?

[ 本帖最后由 alyssa 于 2008-8-30 21:04 编辑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8-8-30 22:0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lyss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lyss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非常情殇──悉尼不相信眼泪
来源:光明日报 | 作者:佚名 | 2007-4-10 11:09:41

——评杨植峰的新作《梨香记》


 滥觞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留学生文学之潮,在经历了那种单纯讲述海外艰辛生活、奋斗历程的传奇性阶段后,已开始转入在异国他乡对于人的生存境遇的追问和人性的不断探索过程。而作家杨植峰的新著长篇小说《梨 香记》,正是这一留学生文学转型期的上乘之作。

  当然,作为小说,尤其是长篇巨著,离不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经历与故事情节。《梨香记》正是通过一宗离奇的华人谋杀案,并以主人公陈家杰作为华文报纸的实习记者参与整个追踪过程为主要线索,层层铺垫,步步推进,最终水落石出,破案成功。《梨香记》刻划的陈家杰这一形象,对他生存境遇的追问和拷打,是通过他与三个不同色彩的女人的不同寻常的生离死别,逐一披露而深化的,从中展示了主人公丰富又立体化的人性美和人情美。陈家杰最先接触的是生活放荡的澳洲叛逆女郎戴芙妮,从和她的交往上凸现了主人公正直且又自私的一面:尽管与她有过感情,但始终保持一定距离,直至发现吃迷幻药的她也参与贩毒后,想保护和帮助她,却又生怕连累自己,最终没有陪戴芙妮进入贩毒场所,而戴遭到了越南帮的枪杀,事后他自责不安,然为时已晚。与台湾富家女秦依芳的分分合合,则张扬了主人公有理想、有追求的一面:即使与她的感情剪不断,理还乱,但陈家杰却不想攀高枝,更不做免费的乘龙快婿,最后拒绝了在别人看来梦寐以求的婚事。陈家杰的真情所向是“头一回见你,就爱上你”的甄俪爱,这说明主人公人生观、爱情观、价值观的基本取向非常传统和根深蒂固。陈家杰与甄俪爱同是普通家庭出身,同是知青子女,同是大学毕业,因此两人的相识、相恋、相爱,是情投意合,但最终却以甄俪爱之死结束了这段感情纠葛,留给了读者无尽的惋惜和感叹。

  在小说中,作者有意识地把澳洲的风土人情,大都市悉尼的光怪陆离,一一介绍展示给读者,无论是街头、公园,还是酒吧、会所,都描绘得有声有色。透过主人公与三个女人的“非常情殇”的惨痛经历和人性关怀的凝重书写,使人震撼的是:悉尼是天堂也是地狱,从天堂到地狱仅有一步之遥,而要从地狱到天堂却难乎其难,即使付出生命也难以达到。作家在小说中描写了许多人的“哭”,主人公陈家杰面对戴芙妮、甄俪爱的死,嚎啕大哭,哭得死去活来;秦依芳为了得不到婚姻而哭;从不烦恼、我行我素的戴芙妮,因遭恐吓也哭了;当然,最深情、最凄美的哭,要数国色天香、风情万种的甄俪爱了,她说哭就哭,又哭又笑,情长意深时,“她的眼泪顿时倾泻而下,像摁到一个电钮,把她眼睛后面那个泪闸,开到了最大”……总之,作者在书中集中了众多人物的情人泪、同事泪、辛酸泪、苦难泪、死别泪……这让我忽然想起前苏联电影《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同样,“悉尼也不相信眼泪”!因此,《梨香记》这个书名,与其说是离乡背井、求学打工的“离乡记”,不如说是叶落归根的“回乡记”:主人公陈家杰在悉尼经历一番血与火的折腾,最后还是回到祖国。

  小说《梨香记》与作者以往的作品一样,非常注重结构安排,构思亦相当巧妙。由于是“第一人称”的写法,又涉及一、二起谋杀案,故采用了线型带网状、放射性结构的交叉结合,文中由“我”娓娓道来,不紧不慢,插叙、补叙接连不断,虽使情节有所中断,但补插之中又亮出新的蛛丝马迹,又将剧情向前发展,如被害人余庆旗与“我”和甄俪爱、刘金胜、阮方、“学兄”的关系是逐步揭开的,人物一个个登台亮相,社会面一层层拓宽,让主人公始终处于广阔的背景中得以尽情刻画描写。

  毋庸讳言,作为留学生文学转型期的作品,《梨香记》在表现人物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有待开掘,这与书中出场人物过多也有关:旁枝侧叶不少,造成笔力分散,势难入木三分。有些人物属于全景式的“摇镜头处理”,一晃而过,甚至写一个扔一个。还有,作为谋杀案的题材作品,剧情理当危机四伏,惊险万分,但由于情节进展缓慢,几度冲淡了小说的惊险性和刺激性。再说秦依芳这个人物,有些设想很好,如怀孕的伏笔含而不露,直到最后谜底揭开,令人一惊。但吃惊感叹之余,又觉得回味不足。但瑕不掩玉,《梨香记》是近年来描写留学生生活的一部难得的成功之作。

2007 年度奖章获得者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飞天奖章

发表于 2008-8-30 22:0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stin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stin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有链接可看吗?

发表于 2008-8-30 22:0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lyss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lyss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图书馆借的,暂时没找到有电子书。

发表于 2008-8-30 22:1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lyss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lyss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金羊网上搜索到部分连载。
http://www.ycwb.com/xkb/2007-03/22/content_1422853.htm
http://www.ycwb.com/xkb/2007-03/26/content_1426980.htm
梨香记•我在悉尼的非常情殇(2)
■杨植峰


我跟受害人其实只打过一次交道。但对于采写独家新闻来说,这已经足矣。由于上午的采访迫在眉睫,谋杀案的事,只好推后再说。

刚踏上花园皇家酒店的弧形车道,就有一辆黑色的最新款奔驰500SEL从后面赶上,停到正门口。早有海军上将打扮的门侍趋前,殷勤拉开车门。前排乘客座钻出一位着黑色晚
礼服的华裔男子,站定后抖抖外套,摸下镜子般油亮的头发,转身从后排扶出一位女士来。他抽出一张钞票,塞在门侍手里,后者连声感谢,他只略略点头,正眼也没瞧一眼,伸胳膊让女伴挽着,挺胸冲大堂而去。

我紧跟两人身后,顾不上看那男的,因为视线全被那女士吸走了。她穿一身悉尼少见的无袖旗袍,牙白色的缎子,闪出低亮,衣领和袖口都滚一圈鹅黄,高跟鞋没有鞋面,只有几条鞋带粗细的精致皮条,搭来搭去。鞋和手里捏的软包一个颜色,都是银的。我进出过几家卡素雷街的名牌店,认出鞋和包是某个大牌的货色,价钱够我交几个月的房租。她发如乌云,向上盘成一个大髻,柔白颀长的后颈见到了天日。一双长腿步摇款款,带动腰臀微摆,不经意的诱惑,便一圈一圈荡了开来。她一路留下的暖香,全吸进了我的鼻子,便微微有些发晕。

却说那一男一女在我前面,进了酒店大门,穿过大堂,朝电梯厅走去。两人进电梯后转过身来,同后面跟进的我打个照面。活动是在酒店二楼的大舞厅,我顺手按了个2,两人看了,也就没动,估计是去同一层。

电梯门刚关严,女士手里有东西啪一声掉在我脚面。电梯内空间有限,她又穿紧身旗袍,不好弯腰,那男士着晚礼服,行动也不便,我忙自告奋勇,帮她去捡。一蹲下身去,见请柬砸到我的皮鞋后,又弹到她脚旁,一角还架在她的脚趾上。她的脚细腻剔透,几乎不见血管,指甲油是淡藕色的。我不敢多看,移开视线,却碰到她一双粉白的裸腿,忙捡了请柬,直起身来。我是代表传媒赴会,没有请柬,只有一张传真通知,所以手中捏着那张东西,不免顺势扫一眼,见请柬印制精美、纸质厚重,已看到上面用英文大字写着“恭请刘金胜先生暨伴侣出席民族商业成就奖颁奖仪式”的字样。

原来这两人便是刘金胜伉俪。我把请柬递还给刘金胜的“伴侣”,她含笑轻轻道声谢,视线同我一碰,便又垂低一排睫毛,半秒都不到。我见她的眸子一闪就走,也不好盯着看,但只这一瞥,已见她眼下有隐隐青痕,似乎心中有结,郁郁寡欢,与今日的场合,并不合拍。她虽然没有喜色,一脸的清秀却盖不住。那倒不是少女浑然天成的稚嫩清秀,而是成熟洗练的那种。嘴、鼻与下颌的线条流畅,又不会过分纤细而小家气,皮肤纯净,拿了放大镜也难找瑕疵。我跟她挨近后,她那身香,更能辨微了。我还她一笑说不用谢,不禁猜想起她的身份来,因为单凭“伴侣”一词,说明不了是何种关系。这词在澳洲用得太滥了,适合所有住在一起的两个人:同性或异性,已婚或未婚,临时或长久。

脑子里在想,已转眼问那位男士道:“是刘先生吗?我叫陈家杰,《观察家报》来的,恭喜你拿奖啊。”刘金胜脸上放出光彩,伸过手来说:“最近在报上常读到陈先生的报道,今天有缘,幸会幸会。”

发表于 2008-8-30 22:2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lyss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lyss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内容简介  
  一个现代上海男子,如果有着张爱玲的精致和幽微,再加一点冒险精神,那么,在异国的天空下,一场短暂而致命的爱情也会飘出缕缕沉香么……  这是一宗离奇的华人命案。  主人公作为华文报纸的实习记者,俨然福尔摩斯探幽索微、深究不放,当他愈接近真实,危险更离他愈近……激情与慵懒角逐,阴谋与欲望结盟,冒险与侥幸交织,惟有短暂而致命的爱情,才让迷蒙的天空豁然明丽,洋溢着人性的光芒
  全书弥漫着张爱玲式的精致和幽微,散发出迷离而优雅的清香
作者简介:  杨植峰,男,汉族,1962年生。祖籍福建,上海长大。1984年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分配到中国新闻社北京总社工作四年半。1989年1月赴澳大利亚悉尼自费学习英语,后获得居留,在澳从事多种平凡职业。2000年6月被当时所任职的公司CEAC派驻北京,负责ERP系统本地化项目,次年调往上海。2003年因公司收缩中国业务被裁员,进入无业状态,并开始尝试写作。发表过若干中短篇小说,散见各文学刊物。目前以上海为主要居住地,研究19世纪的上海外侨生活。



 作者简介  
  杨植峰,男,汉族,1962年生。祖籍福建,上海长大。1984年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分配到中国新闻社北京总社工作四年半。1989年1月赴澳大利亚悉尼自费学习英语,后获得居留,在澳从事多种平凡职业。2000年6月被当时所任职的公司CEAC派驻北京,负责ERP系统本地化项目,次年调往上海。2003年因公司收缩中国业务被裁员,进入无业状态,并开始尝试写作。发表过若干中短篇小说,散见各文学刊物。目前以上海为主要居住地,研究19世纪的上海外侨生活。

[ 本帖最后由 alyssa 于 2008-8-30 21:27 编辑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8-8-30 22:5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lyss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lyss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刚才忽然中了病毒。。。
准备抄短结尾,我不觉的张爱玲,我觉得更像安妮宝贝。

发表于 2008-8-30 23:0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lyss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lyss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最后一个学期终于如期读完。我顺利获得学位,未几便回到中国。
最近几年,我一直在上海的一家外资公关公司上班,职位普通,薪水一般,主要工作是替客户写些英文的新闻发布稿,也做些翻译。回国不久,我经人介绍,与以为比我小两岁的上海女孩结婚。他性情平和,相貌中上,在一家小银行上班,对我在澳洲的历史一无所知,更不知道我在美国有个女儿。
我像许多上海人一样,每天骑量助动车,经过交大门前的华山路,到位于徐家汇的公司上班。偶尔下班时心血来潮,我会把车停在交大对面的人行道,在小店里买瓶饮料,站着喝,眼睛望着交大的门口,看学生进进出出。许多年前甄俪爱就在这里上学,而现在,她永远地躺在悉尼的一个公墓里。
然后我扔掉瓶子,骑车回家。

退役斑竹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发表于 2008-9-3 05:5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孔武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孔武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谢谢分享,好像很好看的,有机会找来看看。

发表于 2008-9-5 14:0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ileswei2006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ileswei2006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活动快结束时,想起要通知刘金胜会后多留半小时,接受我的简短采访。但刘金胜还在台上忙着,我想,只能先跟他“伴侣”甄俪爱去打声招呼。在大厅里找了一圈,却不见她的影子。

我不禁诧异。她丈夫正当着总理和一帮名流政要的面侃侃而谈,她倒溜号了。难道有更重要的事,让她非在此时旁骛?这么一想,我就起了好奇之心,准备到外头查找一下,搞个水落石出。

刚走到大厅口,却见甄俪爱迎面走了进来,鞋跟踩在大理石上,橐橐有声。她脸上的表情有些遥远,好像肉身在现场,心思却在九霄云外飘着,以至她虽然迎着我的视线,我却怀疑她是视而未见。一犹豫,没马上招呼。她把持得很是从容,步态节奏得当,下巴微抬,透出些不惹人厌的骄傲,胸挺得高,髋部摆得妖娆,却不放荡,微笑也很自然。但似乎在作人为的努力,掩饰什么。或许她并非看上去那么舒坦?

她那么旁若无人地笔直走来,我忙让到一边,以为她会就此擦身而过。虽说刚才在电梯里照过面,还替她捡过请柬,并不见得就能让她记住。我本想等她走过后才叫住她,可以多琢磨两下,却见她收住了步子,离我两公尺不到。我的身高是一米八二,对照下来,她只比我略矮去一两寸。扣去细高的鞋跟,她应该接近一米七。刚才在电梯里已粗粗打量过她,觉得是个柔媚的女人,现在看得仔细些,发现第一观感并不准确。她固然不泼辣,却也不是胆怯的类型。她眼睛的线条够细柔,瞳人也清澈,看人的目光却很直接,并无任何顾忌畏缩。

我注意到,她手里握着一卷《每日电讯镜报》,心里奇道,难道她不听丈夫的发言,就为了出去拿一份报纸?

“陈先生?”她招呼我。

“你好,甄小姐。我正好在找您。”见她还记得我姓陈,不免有些受宠若惊。

“喔,有事吗?”她从容问。

“有一点小事。呆会儿活动结束后,不知道您和刘先生能不能挤一点时间给我。我想做个简短的采访,好让报道丰富一点。我们的摄影记者也在,要拍几张你们俩的合影,上明天的头版。”我只说头版,没有提头条。明天有两条重头消息,一条是加油站抢劫杀人案,一条是民族商业成就奖,头版头条到底上哪篇,我心里也没底,要等总编定夺。

甄俪爱漫不经心地点头答应,不见有什么欣喜。一般而言,对抛头露面的事,妇女大都有偏好,要是能把玉照登到报纸上,更是如临大敌,要手忙脚乱准备起来。她这种反应,是觉得事不关己呢,还是另有所思?既然她心不在焉,我就不好多纠缠,反正要关照的已经关照了。正准备告退,却听她问:“陈先生,刚才我在车上听电台广播,昨天晚上有个人被枪杀了,好像是在哪个加油站,你听说了吗?”

我一愣。我和她之间并不熟络,她问起这个话题,不会是想瞎聊天,虽然她貌似不经意。再看她手里的报纸,我已断定,她对这宗谋杀案,兴趣不同寻常。她丢下颁奖仪式不顾,独自溜了出去,估计就是为了找份报纸,好细读这条新闻。若真如此,她的想法当然要落空,因为案件发生时,所有的报纸都已经付印了。悉尼又没有晚报,这条消息最早也只能上明天的报纸了。

她不在传媒界工作,倒对一件普通谋杀案有如此的兴趣,费解。但费解之余,又颇感得意,因为她的问题,正好撞到自己熟悉的领域。我说:“我正在采访这件事。”
Tian tian's Dad

发表于 2008-9-5 14:1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ileswei2006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ileswei2006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头像被屏蔽

禁止访问

发表于 2008-9-16 18:4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且听风吟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且听风吟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个题目,让我想到了《玉梨魂》,还是陈玉莲演的电视剧。关于时空和爱情的奇幻故事。一直想看到结尾,在土豆上找到了。
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3377177/
当年只有九岁,没看到结尾,遗憾了快20年,终于要了结了。
头像被屏蔽

禁止访问

发表于 2008-9-16 19:0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且听风吟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且听风吟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怎么是这么个结局,这个《玉梨魂》。难怪我惦记了20年,果然符合我做人要先知先觉的价值观哈。。。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