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你们真的都认为打孩子是理所应当的吗? (2009-10-16) 第一名 · 夏日记忆,家乡的味道(62楼更新) (2011-1-2) 明河素月
· 《生死河》 – 蔡骏 (2014-3-2) 大成若缺 · 儿子成长日记——小迈四岁 (2009-7-7) 风再起时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bluesky

[医药资讯] 有焦虑症,抑郁症以及情绪管理问题的网友看过来(不定期添加心理健康普及知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5-13 22:4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大智慧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大智慧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bluesky 发表于 2023-5-13 19:23
同意你的大部分观点。

心理治疗方面存在两种主要的模式: 医疗模式,这种模式认为心理问题和身体的其他 ...

感谢悉心回复,很有共鸣

我所知道的许多焦虑和抑郁症患者,他们的疾病往往源于家族遗传,或者可以说他们具有家族遗传的易感性。即使面对和普通人相同的压力,他们也可能会产生焦虑反应。

我个人认为,如果心理问题是由环境因素引发的,除非是严重的创伤、创伤后压力障碍(PTSD)或者长期压力,那些由正常工作生活压力引发的心理问题多数可能是没有涉及生理病变的心理疾病,这种情况下认知行为疗法(CBT)效果显著。然而,如果问题源于遗传或严重创伤引发的生理病变,药物治疗往往比CBT更为有效,当然,CBT作为预后方案仍是必要的。

例如,如果父母都患有广泛性焦虑症(GAD),孩子患GAD的概率可能超过50%。这类非环境因素引起的GAD患者,很多情况下他们理解这些道理,但是脑中反复出现自我对话(self talking或想法(thoughts),产生精神内耗。虽然有时通过反驳自我对话(countering self talking)或者CBT能找到解决办法,但我觉得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是治标不治本。真正的解决方案可能还是需要依赖药物治疗或冥想放松。

我提到的冥想主要是指正念冥想,它的核心是将思考(thoughts)/感觉(feeling)与自我进行分离。一旦我们将思考和感觉抽离出来,我们会发现自我本身其实是纯洁和无焦虑的。我们可以将抽离出来的思想重新打包,通过自我观察来处理,这样,焦虑自然就会消解。这种方法可能需要上千小时甚至上万的正念训练,但一旦掌握了这种技能,就能终生受益。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bluesky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3-5-14 11:4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luesk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luesk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bluesky 于 2023-5-14 11:48 编辑
大智慧 发表于 2023-5-13 22:48
感谢悉心回复,很有共鸣

我所知道的许多焦虑和抑郁症患者,他们的疾病往往源于家族遗传,或者可以说他们 ...


说的有道理,的确很多患者都是有家族遗传背景,这些人的抗压能力比普通人要低很多,
就好像有癌症家族遗传背景的人更容易得癌症一样,
感觉你如果不是这个方面的专业人员,应该也是对这个方面颇有见解,
受教了,多谢分享,希望你继续赐教,我还是在慢慢学习成长成熟的过程中。
这个帖子算是抛砖引玉。

说到正念练习,我也正在自我实践当中,感觉的确需要很多很多的练习,
我就是那种动不动就是天马行空的人,就是心理学术语说的racing thoughts
,我是每天睡前十来分钟进行联系,对睡眠又帮助,但是就是很难持之以恒,
因为有时候忙了就忘记了,或者不够有恒心,还要进行历练。

发表于 2023-5-14 12: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luesk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luesk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大智慧 发表于 2023-5-13 22:48
感谢悉心回复,很有共鸣

我所知道的许多焦虑和抑郁症患者,他们的疾病往往源于家族遗传,或者可以说他们 ...

我有一个疑问或者说设想,就是关于遗传背景的人更容易得抑郁或者癌症的问题,
我觉得这是不是还是因为生存环境对个体的影响的结果,因为抑郁的父母,他们的
抑郁对孩子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有时候甚至对孩子是一种心理暗示,或者说是
行为榜样,毕竟研究资料也证明,一个人的生活环境对个体的影响是很重大的,
记得有一个心理学家做过实验,就是把有遗传因素的孩子转移到正常的人家抚养,
因为环境的因素,这个孩子长大后并没有出现抑郁的症状。(我不记得是哪里看到的了)


我没有研究数据,就是怀疑,如果一个有肺癌家族史的孩子,如果把他放到毫无环境污染的
地方生存,比如没有空气的污染或者其他引起呼吸道疾病的地方,这个孩子以后会不会就不得
肺癌了?如果这个设想成立的话,说明遗传对个体的影响是可以通过后天的改善而消失。。。。

比如我就有一个同事她有胃癌家族史,然后她就做手术把自己的胃割掉了,
那么没有了胃,还会有胃癌吗?

“精神家族遗传史对个体的影响到底是因为遗传基因,还是因为环境和行为榜样对孩子的影响”,
这是一个我很感兴趣的课题,以后有机会我可能想试试做个调查。。。

发表于 2023-5-14 20:4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大智慧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大智慧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bluesky 发表于 2023-5-14 12:01
我有一个疑问或者说设想,就是关于遗传背景的人更容易得抑郁或者癌症的问题,
我觉得这是不是还是因为生 ...

生理遗传因素对癌症和心理疾病的影响非常显著的。

根据不同研究机构的数据,癌症遗传因子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大约有10-30%的癌症主要由遗传因素引发。此外,对于癌症易感人群而言,他们对致癌物质的敏感性要高于普通人,例如,他们在抽烟10年后就可能患上癌症,而有些人在抽烟50年后才患上癌症。

同样地,心理疾病的遗传情况也相似。许多患者从父母那里遗传到了易感基因。这些基因可能影响大脑中的一些神经递质系统,如血清素、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这些神经递质在调节情绪和应对压力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携带这类遗传因素的人,在面对创伤事件(如虐待或丧失亲人)或长期压力(触发因子)时,比一般人更容易产生抑郁或焦虑症。因此,许多与遗传相关的心理疾病通常需要药物治疗来调整大脑中的化学物质。

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人类的性情(temperament,basic character, for example their tendency to be happy, angry,性情)的遗传因素占据很大比例。这是因为性情与大脑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反应之间存在关联。

不知道你是否读过《Human Development》一书,这是一本关于发展心理学的著作,非常值得一读。

发表于 2023-5-14 21:0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luesk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luesk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大智慧 发表于 2023-5-14 20:44
生理遗传因素对癌症和心理疾病的影响非常显著的。

根据不同研究机构的数据,癌症遗传因子的研究已经相当 ...

human development 方面我学过一个学期的内容,不过是很笼统的学,就是学习了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的发展特征和不同的需求等等,
这本身我没有看过,有机会一定好好看一看,谢谢分享。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大智慧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3-5-22 13:2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luesk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luesk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bluesky 于 2023-5-22 13:52 编辑

今天分享一个知识,那就是-------那些人容易抑郁呢?
1. 持“非黑即白的观点”的人,这些人一般认为这个上的是和非只有两面,就是黑和白。比如,对一个人不是恨就是爱。没有中间灰色地带,就是不恨也不爱的那种境界。

2.认为这是世界必须是公平的人,如果遇到不公平的待遇,这些人就耿耿于怀,愤愤不平。其实这个世界很多时候并不公平。处理比公平的原则是:要么忍,要么想办法解决,解决不了,那还好走人。

3. 认为或者期待别人必须对自己好的人,如果别人对自己不好就会很生气,很郁闷。其实,没有任何一个人必须对我们好,哪怕是父母,我们无法要求别人对我们好,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我们的反应,比如远离那些我们不好的人,降低期待值,就会少失望。

4喜好.以偏概全的人。因为自己做错了一件事,就全盘否定自己,或者因为某个对自己不好的人,就全盘否定和那个人有相同背景的人, 那就是一棍子打死一船人的观点。

5.孤僻的不和别人打交道的人。

6.持完美观点的人,这些人会以很挑剔的眼光和标准要求自己,自己所处的环境和别人,
那样的人注定处处碰壁,能不抑郁吗?比如强迫症。。。。学会善待自己,爱惜自己,
要知道有时候原谅别人就是放过自己。

7.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没有自省自己纠错能力的人,觉得全世界都是错的( 就是自恋的人)。不懂得设身处地的人,这样的人很难和人沟通,也会处处碰壁。

除尺之外,下列的人群也容易抑郁:

1.有边缘人格障碍或者其他人格障碍的人。

2..独居没有社交的人。

3.同性恋或者变性人,因为他们很多时候得不到家人或者社会的接纳。

4.怀孕的妇女。

5.处于人生关键阶段的青少年。

6. 处于经济,工作或者其他生活困境或者被歧视的人等等。

如果你的抑郁是因为有这些极端的观念,那么有效的方法就是找出自己那些偏激的观念,用比较中庸的观点替代他们,你会有可能好起来。。。。

因为信念,观点影响我们的感觉,进而影响我们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反应。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6 收起 理由
flyingcat + 6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3-6-21 20:4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luesk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luesk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很久没有更新了,美国旅游两个星期,生病了一周,然后回来倒时差,痛苦。
今天分享一些处理愤怒情绪的一些技巧。
一般来说,身体活动是宣泄负面情绪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要管理好愤怒情绪,首先自己要懂得自己愤怒的临界点在哪里,比如呼吸急促,脉搏加快,体温升高等,然后在自己到达临界点之前采取如下的措施:
1.抽身离场,然后到没人的地方冷静下来(可以做深呼吸知道自己平静)
2.立马冲冷水澡,或者是不那么热的澡。
3.或者可以甩枕头,搏击运动比如打沙包什么的
4.出去跑步
5.到野外散步,让新鲜空气脆醒自己的理智。
6.播放轻音乐,配合深呼吸练习
等等

事后:
和当时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对事不对人,理性表达自己发怒的原因。
找出处理问题的答案,求同存异。
如果自己是过错方的话,表达歉意,做出改变的承诺,修复关系。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10 收起 理由
华丽转身 + 5 感谢分享
flora885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3-8-2 17:2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luesk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luesk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bluesky 于 2023-8-2 17:52 编辑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个认知自己情绪的技巧,这个技巧有以下几个步骤:
1. 客观地描述所发生的时间的细节。
2. 这个事件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3.你的初始情绪(比如震惊,沮丧,难过,失望。。。等)
4.隐藏在初始情绪下面的情绪(比如愤怒,对被别人指挥作产生的耻辱感等)
5.识别当时你心中强烈的冲动。(比如想打人,想哭,想大声地叫喊等)
6.最后在那种冲动情绪的驱使下你做了什么?
7.你的行为所生产的后果。

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冲动,还有自己在这种情形之下所产生的行为和后果,才能够调整自己的想法或者对事件的解读,然后做出更理性的行动,进而改变后果。


这么说可能有些抽象,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举个具体的例子:
事件:
1.比如有一天我去上班,我刚踏进教室,我一个同事马上叫我做事情,我当时正想着和孩子们和其他老师打个招呼,问个候什么的。结果她马上叫我做事,所以我很生气郁闷。
2. 我郁闷的原因是因为她没有让我有一些时间和同事和其他孩子打招呼所以导致我很不爽。

3.所以我当时的情绪是:不高兴,失望,还有难过,为什么那么多人她就叫我?

4.其实隐藏在上面这些情绪后的真正情绪是:这个人喜欢命令人,而她不过是一个临时老师,所以,我不喜欢她指挥我,所以她对我指手画脚让我产生强烈的愤怒和反感。

5.我当时强烈的冲动是:恨不得和她干一架。(但是我知道我不能在孩子们面前发飙)

6.在这个强烈的冲动之下,我给她写了一张纸条,告诉她这是故意针对我,为难我,我非常不喜欢她这种不尊重我的做法。(这个是我的解读,我无法提供证据)

7.后果:她拿着我的纸条到经理那里告状,经理说我这么做有违幼儿园的有效沟通的原则。结果有有理变成没理。

但是如果我能够清楚自己的情绪的话,也许我的处理方式就会不一样:
我可能会认识到其实不是去做事情这件事让我郁闷生气,愤怒,而是她没有给我一分钟喘息就立马叫我去做事让我生气,如果我事先认识到我到那时会产生什么样的冲动欲望,那么我可能会选择离开现场,让自己平静下来,然后对她进行公开的平静的沟通,告诉她我可以做那件事,但是如果她给我几分钟先缓口气再做。。。。。这样我就不至于写字条给她把柄恶人先告状。。。。我们的关系可能也不会闹得那么僵。。。

发表于 2023-9-11 13:3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luesk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luesk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经常有人问到,心理咨询师(counsellor),心理学家(psychologist),心理医生(psychiatrist) 有什么共同点和区别,今天给大家讲讲。
共同点:
这三者都能提供心理咨询,因为他们都要人的意思和行为方面的知识(但是前者没有后两者学的那么高深,只是很基本的知识),都要学习心理治疗方法以及模式。他们都可以为有心理方面问题的患者提供服务,但是前者针对的是问题不是那么严重的患者,后两者专门针对问题比较严重的患者。我打个比方,方便大家理解,平时大家有个头疼脑热的先去看家庭医生,然后有大问题的话就去看专科医生。同样,觉得自己有心理困扰,先去看普通的心理咨询师,然后如果问题严重的话,再去看心理学家和心理治疗医生。

三者的区别:
首先工作环境的区别:心理咨询师一般在学校和非盈利机构上班,但是也有很多心理咨询师是有自己私人工作室的。心理学家和心理医生一般在诊所和医院上班,当然他们也可以自己开诊所。

工作内容的不容,先说心理咨询师:
1.        提供情绪上的支持。比如提供安全的地方让患者倾诉。就是普通的心理咨询。
2.        分析问题和原因。
3.        提供支持,以便患者能寻求到解决心理困扰的方法和措施。
4.        帮助患者学习一些技巧比如交际,应对焦虑或者抑郁的方法和措施。这个要具体看咨询师自己的专长。
5.        评估患者的情感需求。
6.        对处于危机的患者进行紧急干预。比如安排心理医生或者送精神医院等等。

心理学家:
1.        普通心理咨询。
2.        进行心理评估。
3.        制定治疗方案,评估治疗效果。
4.        教授患者一些应对心理问题的技巧和措施。
5.        可以诊治,但是不能开药方。

心理医生:
工作内容和心理学家相似,但是他们对患者病情诊断,并且开药方。
费用方面的差别:
目前普通的心理咨询还不能纳入医保范围,但是心理咨询注册机构正在和政府沟通,听说将来很有可能纳入医保。但是目前还没有正式实施,所以看普通的心理咨询师的话要自费。费用大概在60-80澳币这个范畴,这个要看不同的咨询师的定价。

心理学家和心理医师收费一般在180澳币到两三百不等,也要看不同的医院或者心理医生的定价。但是医保可以报销,但是还是有部分费用要自己掏腰包。如果自己的心理问题不严重的话,很多人先看心理咨询师,至于效果,心理治疗和平时看病治病完全不同,治疗心理毛病,很多时候,治疗效果更多时候取决于医患关系,如果患者非常信任自己的理疗师,那么治疗的效果就很好,而不是治疗师的头衔。

这个是本人对此的了解,如果说得不够完善,欢迎大家补充或者纠正。

发表于 2024-3-6 21:2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ophie1209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ophie1209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bluesky 发表于 2023-5-22 14:23
今天分享一个知识,那就是-------那些人容易抑郁呢?
1. 持“非黑即白的观点”的人,这些人一般认为这个上 ...

我一直有一个疑问:改变自己对一件事的看法是不是在自我欺骗呢?比如我对一个人对我的伤害耿耿于怀,不断回想,通过比较其他人的事例或者通过其他人旁观者的看法(比如别人会很同情)我更加认识到这件事确实是一个伤害,这反而让我更加愤怒悲伤。后来会自我怀疑是不是把事情想偏激了,但不想自己欺骗自己以达到放下的目的,虽然知道放下对自己心理健康更好。是不是很无解?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6 收起 理由
bluesky + 6 安慰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4-3-7 07:4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luesk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luesk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bluesky 于 2024-3-7 08:49 编辑
sophie1209 发表于 2024-3-6 22:21
我一直有一个疑问:改变自己对一件事的看法是不是在自我欺骗呢?比如我对一个人对我的伤害耿耿于怀,不断 ...


嗯,改变自己对一件事的看法不是自我欺骗。
比如你这种情形,改变看法不是让你否认那个人的行为对你造成伤害的事实。
而是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让自己那么纠结,因为那样对你的伤害更大,比如你现在似乎就是被困在里面,甚至造成长远的伤害。
这么说吧,换个角度,你可以这么想:

这个世界上没有法律规定每个人都必须对我好,如果别人对我好,那是我的运气。如果他们对我不好,那 我也没有办法要求别人对我好,
但是我可以选择对哪些对我不好的人做出我的反应, 来减少他对我的伤害,比如远离那个人。或者在由于一些原因必须和他接触的时候和他设立底线以降低他对我的伤害等等。。。另外,你也可以这么想:别人对我不好,那不是我的错,我可以选自自己爱自己,比如去寻求不再纠结的方法。

就算你证明那个人的确是伤害了你,别人也同情你了,但是如果你执着着这件事,耿耿于怀,不断回想,对你来说又有什么好处呢?你需要的到底是证明你是对的,还是需要自己不再受困于其中不能自拔呢?不断去追溯那件事重要呢还是你自己的身心更重要?
看的出来你是一个比较容易纠结的人,这个要从你的背景进行了解,甚至要追溯到孩童时代的遭遇来找寻根源。三言两语说不完。也可以有一些对策来减轻自己纠结的心态。。。。我不知道您的情形,不能妄下结论。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4-3-7 09:5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nn@2209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nn@2209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ophie1209 发表于 2024-3-6 22:21
我一直有一个疑问:改变自己对一件事的看法是不是在自我欺骗呢?比如我对一个人对我的伤害耿耿于怀,不断 ...

非常理解MM。就这么说吧,你因为受伤害非常的伤心难过气愤种种的负面情绪,一旦你因此气病了,严重点儿住个院,做个手术。伤害你的人会内疚吗?会同情你吗?大概率不会。就算是会,我们也不希望这样。
不知道MM,是不是还年轻,还不至于生气伤心会有健康方面的反应。不过任何伤心生气都是伤身体的,年轻人不明显,对稍有年纪的人来说就更明显。

别人已经伤害了我们,我们放下怨恨是保护自己,停止顺着别人给我们的伤害继续伤害自己。这不是自我欺骗。而是我们很强大,可以保护自己的表现。

发表于 2024-3-7 11:1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ipp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ipp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bluesky 发表于 2023-5-14 13:01
我有一个疑问或者说设想,就是关于遗传背景的人更容易得抑郁或者癌症的问题,
我觉得这是不是还是因为生 ...

身边有真实例子,不吸烟一辈子很健康的人也能得肺癌,基因问题

发表于 2024-3-7 11:2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ipp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ipp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bluesky 发表于 2023-8-2 18:28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个认知自己情绪的技巧,这个技巧有以下几个步骤:
1. 客观地描述所发生的时间的细节。
2.  ...

很多时候困扰我们的情绪来自我们的思维模式。基因和原生家庭塑造了我们最原始的思维模式,但我们自己也可以通过有意识的改变形成新的模式。这个觉醒过程我觉得越早越好。我小学的时候爸爸经常拿一些科学杂志回家给我看(免费嘛),里面就有不少心理学方面的论文。因为很早接触心理学这些知识,我开始有意识把自己带入对方的角度去思考他的行为。比如,一个平时很抠的人,他分糖果的时候只给了我一个很小的,我从他角度来看,就觉得很正常,那我就不会因此不高兴。形成这个的思考模式之后,基本上很少有人能让我生气郁闷。即使对我很不好的人,只要我想到从对方角度这样对我是合理的,那我就不会感到不甘心(当然,不代表我不会反击)。

发表于 2024-3-7 11:2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ipp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ipp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bluesky 发表于 2023-5-22 14:23
今天分享一个知识,那就是-------那些人容易抑郁呢?
1. 持“非黑即白的观点”的人,这些人一般认为这个上 ...

楼主,你列出来这几点,我觉得很有参考意思:作为父母,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怎样的生活环境?

活在温室里假装世界美好 VS 早点让他们明白世界就是黑白不分、善恶不报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bluesky + 4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4-3-7 11:3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ipp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ipp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ophie1209 发表于 2024-3-6 22:21
我一直有一个疑问:改变自己对一件事的看法是不是在自我欺骗呢?比如我对一个人对我的伤害耿耿于怀,不断 ...

看我74楼。有解的,换一个模式去考虑就会觉得这个黑白不分的世界其实挺合理的。改变思维模式就能改变保护自己的方式。我是这么想,所有负面情绪其实都是对自己的伤害。比如你恨一个人,对方毫无感觉,但你身体已经开始分泌毒素。学会善待自己就要学会减少、避免负面情绪。

另外,人跟人之间的缘分不是那么简单能看清楚的。为什么他对其他人就那么好,偏偏对你不好?看你不顺眼呗。为什么看你不顺眼?很多时候原因根本不在你身上。也许你长得像小时候打他的幼儿园阿姨,谁知道呢。所以不要逼自己去想明白别人的行为(因为你做不到,他自己也许也不知道),你就负责对自己好就行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8 收起 理由
bluesky + 8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4-3-7 18:4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luesk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luesk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bluesky 于 2024-3-7 20:43 编辑
Pippa 发表于 2024-3-7 12:34
看我74楼。有解的,换一个模式去考虑就会觉得这个黑白不分的世界其实挺合理的。改变思维模式就能改变保护 ...


分析得很有正确。就是这个理。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很奇怪,有些人和某些人就是不能和睦相处,很复杂,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解析。
所以老话说:放过别人就是放过自己。
为什么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感受却完全不一样,有些人觉得无所谓,有些人觉得有丢丢不舒服,
有些觉得自己被深深的伤害了?那就是因为每个人的经历和成长环境不一样,所以对事件的解读和感受都不一样,所以反应和处理方法也不一样。
除了个人经历和成长环境以外,这和个人的抗压能力息息相关。

一般来说,童年时代经受过创伤的孩子,长大后很容易太敏感,一些对于其他人来说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对于那些孩子来有可能是引发童年创伤的导火线。因为,童年创伤会让大脑结构甚至功能都有所改变,
大脑对外部刺激过于敏感。所以为了自我保护,把一些毫无威胁的情景统统归类为威胁性事件。这就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症。
这些孩子长大后为了应对生活中的压力,也更容易消费烟酒,甚至毒品,甚至产生对这些物质的依赖。

刚好我最近写两篇文献综述,一个是论童年创伤和物质依赖的辩证关系。
另一个是探讨冥想和瑜伽对物质依赖的治疗和干预与预防。。。。。所谓对这方面有一丢丢了解。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9 收起 理由
Pippa + 9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4-3-7 18:4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ipp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ipp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bluesky 发表于 2024-3-7 19:44
分析得很有道理。就是这个理。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很奇怪,有些人和某些人就是不能和睦相处,很复杂,不是 ...

楼主分析得太专业了。我觉得越早意识到自己有过伤害并愿意去面对和解决这些伤害就越有机会治愈创伤。面对的过程是会痛苦的,但克服之后就是一次重生,也能锻炼了自己的抗压能力。有些人去催眠应该也是想寻找过去创伤的根源吧。

退役斑竹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24-3-7 18:5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缓缓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缓缓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bluesky 发表于 2024-3-7 19:44
分析得很有道理。就是这个理。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很奇怪,有些人和某些人就是不能和睦相处,很复杂,不是 ...

总有刁民要害朕,这句名言可能就是这么来的

发表于 2024-3-7 19:4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luesk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luesk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bluesky 于 2024-3-7 21:02 编辑
缓缓 发表于 2024-3-7 19:55
总有刁民要害朕,这句名言可能就是这么来的


有一点那么意思。更严重的就是迫害幻想症。好觉得有人要毒害自己。
有些人还能幻听幻视。似乎是真的一样,其实是自己的幻觉。

发表于 2024-3-7 20: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luesk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luesk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Pippa 发表于 2024-3-7 19:48
楼主分析得太专业了。我觉得越早意识到自己有过伤害并愿意去面对和解决这些伤害就越有机会治愈创伤。面对 ...

我可以负责任的说,过去很多中国的孩子尤其是农村出生的孩子都经历过童年创伤经历。有些家长对孩子造成的创伤是无意识的,
比如情感上的忽略,语言上的重伤,这些都是对孩子造成心灵上的创伤。更不用说毒打那些了。
可以说很多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他们都是经历了那样的痛苦,然后更了解那样的痛苦,然后成为这方面的专业人员。
我个人感觉,如果没有经历过那样经历的心理医生,很难真正的了解病人的痛苦。令人惊叹的是,很多知名的心理学家,有些甚至在这个方面有很深的造诣的心理专家,他们当中有好些人本身就是有ADHD, Autism, 甚至曾经是精神分裂患者。所以说,精神方面的问题是可以经过自己的努力大大改善的。
但是遗憾的是很多人都是等到问题很严重了,才找心理医生。其实刚开始有焦虑的时候,普通的心理咨询可以解决。
就好像有些病,普通家庭医生可以解决,但是如果拖得太久了,那就得好专科医生,有时候甚至专科医生都回天乏力了。

我不是危言耸听,每天世界上都很多人因为心理问题自杀,或者毒品过量死去。因此,大家不要以为心理问题危害不大。须知,残疾分为身体残疾和心理残疾,身体残疾不会死人,但是心理问题严重的人会自杀,会杀人,轻视不得。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4-3-7 20:5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lora885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lora885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bluesky 发表于 2024-3-7 08:42
嗯,改变自己对一件事的看法不是自我欺骗。
比如你这种情形,改变看法不是让你否认那个人的行为对你造成 ...

分析的很到位,我也经历过类似情况, 看了你的话,释然了一点,因为有一些人躲不掉还是要见几面。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bluesky + 4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4-3-7 20:5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ipp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ipp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bluesky 发表于 2024-3-7 21:01
我可以负责任的说,过去很多中国的孩子尤其是农村出生的孩子都经历过童年创伤经历。有些家长对孩子造成的 ...

完美的父母很少,父母自己可能也有创伤,所以这个问题真的很难。但是不是现在的人抗压能力比以前低一些呢?

发表于 2024-3-7 22:5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violot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violot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看了一些
谢谢分享
主题不错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bluesky + 4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4-3-8 17:0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luesk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luesk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Pippa 发表于 2024-3-7 21:53
完美的父母很少,父母自己可能也有创伤,所以这个问题真的很难。但是不是现在的人抗压能力比以前低一些呢 ...

现在的压力也比以前大,加上现在的人真的抗压力也比较小。
综合的原因吧。

发表于 2024-3-8 19:1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华丽转身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华丽转身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感谢楼主的分享,很受益。
我目前正在经历‘当更年期遭遇上青春期’的阶段,一不留心就会怒发冲冠、河东狮吼。除了运动健身以外,有什么可以服用的保健品,可以麻木神经、抑制情绪激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4-3-8 19:5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luesk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luesk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华丽转身 发表于 2024-3-8 20:17
感谢楼主的分享,很受益。
我目前正在经历‘当更年期遭遇上青春期’的阶段,一不留心就会怒发冲冠、河东狮 ...

维生素B.
meditation or mindfulness exercise ---瑜伽什么的。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