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我在澳洲这几年 (2012-1-26) Goofy · 酱酱相传--四川红油辣椒酱--椒麻鸡 (2011-6-3) 飞跑的猪
· 美食接龙-山药木耳 - LJ2008到你啦~ (2008-8-7) cctang · 澳洲护士工作学习--初步解答 (2006-8-18) draco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老豇豆

老年新移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2-25 11:2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ampton4012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ampton4012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老豇豆 发表于 2024-2-24 21:18
需要改变以前在国内看病的观念。

这里的药物质量,就医环境,医生的服务态度,用药规范,安全用药指导… ...

说的很有道理,国内是过度治疗,一切以机器为准,无论什么病搞一大串的检查,好像是采取排除法的样子,医生的临床经验不到位,就全靠机器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4-2-25 12:0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newbiew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newbiew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gongxd 发表于 2024-2-24 11:13
看各人打算,我认为最好留一套房子以备不时之需(以后的事谁也无法预料),这样来去自如、出得来 ...

确实!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24-2-27 00:5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ang5637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ang5637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老人家是姥姥姥爷?还是爷爷奶奶?我猜大概率是姥姥姥爷?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9 收起 理由
tina50 + 5 感谢分享
gongxd + 4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4-2-27 01:1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ang5637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ang5637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tina50 发表于 2024-2-23 13:18
70多岁时移民,我都不知道自己是否会有这个勇气。

父母移民年龄跨度挺大的,最年轻的,极个别的有小到未 ...

斑竹是知音啊!真是说到俺的心里面了,我从五十多岁就来探亲,一直到现在年近古稀啦。五六十岁还整天前后院子忙乎,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种树种花种菜,开车接送孙女孙子去幼儿园,买个菜,打个酱油,整天瞎忙。可是这快七十岁了,就开始腰酸腿疼,顶不住了。咱在国内看病多方便呀,拿药小病去楼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分钟搞定。大点的毛病手机APP挂号看病拿药一条龙服务齐了!比澳洲方便太多了。所以老年人移民澳洲生活真的要慎之又慎,真的需要慢慢适应,千万不能太捉急。

评分

参与人数 4积分 +18 收起 理由
limuc1 + 5 感谢分享
john-2204 + 3 感谢分享
tina50 + 6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老老实实做人,老老实实做事。

发表于 2024-2-27 09:3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ongxd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ongxd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条件和基本的生活能力,移民过来全要依赖子女的父母移民还是要慎之又慎(尤其是儿子的),对自己的晚年一定要有非常清晰的评估和判断(当然意外事件是天意)……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tina50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4-2-27 09:4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ongxd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ongxd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gongxd 发表于 2024-2-27 10:38
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条件和基本的生活能力,移民过来全要依赖子女的父母移民还是要慎之又慎(尤其是 ...

       国内再贫困和无助也甚过陌生环境下的压抑和无奈。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tina50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4-2-27 09:5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om409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om409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不来很容易,但在国内如已无法自理,去医院也要人陪,你有这样靠得住的随叫随到的人吗?去养老院也不成,也得有个人愿意做你的监护人,万一有个意外这个人也得随叫随到。对于年迈父母,两难啊!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6 收起 理由
老豇豆 + 1 我很赞同
tina50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4-2-27 10:3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ldsh905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ldsh905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嗯,尊重选择,慢慢适应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tina50 + 2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4-2-27 10:3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ina5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ina5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yang5637 发表于 2024-2-27 02:14
斑竹是知音啊!真是说到俺的心里面了,我从五十多岁就来探亲,一直到现在年近古稀啦。五六十岁还整天前后 ...

岁月不饶人啊,虽然精神上也许有可能越活越“年轻”,但体力和身体机能上基本没有这个可能性,返老还童只存在梦中

我们也别跟年龄较劲儿,多大年龄就做多大年龄的事儿,护腰,护腕,护指都备上,需要哪个上哪个,别跟身体过不去,否则遭罪的是自己。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yang5637 + 5 偶对你的景仰如滔滔江水,知音啊!.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4-2-27 10:5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ina5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ina5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gongxd 发表于 2024-2-27 10:38
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条件和基本的生活能力,移民过来全要依赖子女的父母移民还是要慎之又慎(尤其是 ...


赞同这个,把困难想足点,做最坏的打算之后还愿意移民的,可能来了之后会发现还可以啊,情况没有想象的那么糟




发表于 2024-2-27 11:0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ina5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ina5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gongxd 发表于 2024-2-27 10:44
国内再贫困和无助也甚过陌生环境下的压抑和无奈。

您能稍稍展开点说一下关于“陌生环境下的压抑和无奈”吗?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4-2-27 11:0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ina5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ina5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tina50 于 2024-2-27 12:10 编辑
tom409 发表于 2024-2-27 10:59
不来很容易,但在国内如已无法自理,去医院也要人陪,你有这样靠得住的随叫随到的人吗?去养老院也不成,也 ...


我移民之前了解到的国内情况和您说的一样,所以我评估了一下,在国内我们老两口到那时候搞不定自己,乖乖移民吧

现在国内的情况我不太了解,但据说零零星星听来的,感觉比当初有改进,比如社区饭桌。。。

发表于 2024-2-27 11:1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ina5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ina5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mldsh905 发表于 2024-2-27 11:32
嗯,尊重选择,慢慢适应

嗯,适应需要时间

发表于 2024-2-27 12:1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老豇豆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老豇豆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yang5637 发表于 2024-2-27 01:53
老人家是姥姥姥爷?还是爷爷奶奶?我猜大概率是姥姥姥爷?

姥姥姥爷,爷爷奶奶都刚过来。哈哈。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yang5637 + 5 偶对你的景仰如滔滔江水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4-2-27 12:4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老豇豆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老豇豆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tina50 发表于 2024-2-27 12:03
您能稍稍展开点说一下关于“陌生环境下的压抑和无奈”吗?

我想应该是———走出去英文听不懂说不来,身处异国他乡,有很大的文化障碍,要学习的规矩很多。其实有很多刚移民过来的年轻人或者留学生也会有相同的感受。
有时想想中国70+老年人是挺不幸的一批人。大多数年轻时没有受到很好的教育,英文不行,不会开车。独生子女移民国外后,做父母的两头煎熬。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9 收起 理由
tina50 + 5 感谢分享
gongxd + 4 谢谢????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4-2-27 12:4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ohn-2204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ohn-2204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yang5637 发表于 2024-2-27 02:14
斑竹是知音啊!真是说到俺的心里面了,我从五十多岁就来探亲,一直到现在年近古稀啦。五六十岁还整天前后 ...

没有退休就来澳大帮忙了,不简单。

记得国内女50 -55退休,男55 -60退休。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tina50 + 2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4-2-27 12:5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ohn-2204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ohn-2204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老豇豆 发表于 2024-2-27 13:12
姥姥姥爷,爷爷奶奶都刚过来。哈哈。

如果大家处得好,肯定是幸福大家庭。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tina50 + 2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4-2-27 13:1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老豇豆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老豇豆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yang5637 发表于 2024-2-27 02:14
斑竹是知音啊!真是说到俺的心里面了,我从五十多岁就来探亲,一直到现在年近古稀啦。五六十岁还整天前后 ...

我在国内一线城市,哪有那么美的事啊。网上预约后,第二天,照样还得去医院排长队挂号啊!

澳洲的GP可以把一年需要的高血压药方开给你,没有其它疾病或特殊情况你可以拿着重复的药方两个月去药房拿一次药,这不更方便吗?

国内看病和这里看病的差异。我想在60楼里应该是讲清楚了。我也知道很多老年人习惯看中医,吃中药。这个就是仁者见仁的事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john-2204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4-2-27 13:1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老豇豆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老豇豆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john-2204 发表于 2024-2-27 13:50
如果大家处得好,肯定是幸福大家庭。

是滴。大家都要有各自的空间,子女关心父母,父母体谅子女。我作为子女,更希望老年父母能发展好自己的兴趣爱好,愉快地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好好享受美好又平静的晚年时光。

发表于 2024-2-27 13:2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格美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格美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yang5637 发表于 2024-2-27 02:14
斑竹是知音啊!真是说到俺的心里面了,我从五十多岁就来探亲,一直到现在年近古稀啦。五六十岁还整天前后 ...

身体很好啊,赞一个,精神精力都非常棒。

疫情以后,可以打电话给常去的GP ,口述病情,电话问诊,然后GP会开出药单二维码,发到手机上,直接去家附近的药房扫码拿药,也算方便。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10 收起 理由
tina50 + 5 感谢分享
yang5637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加分欢迎通知,可以开心一小会,嘿嘿。

发表于 2024-2-27 15:2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ongxd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ongxd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tina50 发表于 2024-2-27 11:36
岁月不饶人啊,虽然精神上也许有可能越活越“年轻”,但体力和身体机能上基本没有这个可能性,返老还童只 ...

       是这样的。我至今都非常抗拒退休办组织的任何活动,总觉得怎么就老了——-不服归不服,但身体本身会提醒你自己的真实状况。所以去年从国内回来第一件事情就是乘着整理园子把井盖上的菜槽给撤了,实在没有精力也没有兴趣去弄了,薰衣草半死不活拔了、绣球也拔了,仅有的几盆花就看它的生命力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tina50 + 5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4-2-27 15:2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ongxd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ongxd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老豇豆 发表于 2024-2-27 13:12
姥姥姥爷,爷爷奶奶都刚过来。哈哈。

      你们夫妇是年轻一代中的极少数,为你们点赞:thumbup!不过经济条件能解决和掩盖很多矛盾。

发表于 2024-2-27 15:2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ongxd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ongxd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老豇豆 发表于 2024-2-27 13:45
我想应该是———走出去英文听不懂说不来,身处异国他乡,有很大的文化障碍,要学习的规矩很多。其实有很 ...

       谢谢你说出了我想说的话。

发表于 2024-2-27 15:3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ongxd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ongxd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tom409 发表于 2024-2-27 10:59
不来很容易,但在国内如已无法自理,去医院也要人陪,你有这样靠得住的随叫随到的人吗?去养老院也不成,也 ...

         首先国内环境是熟悉的,语言表达不会有任何问题。我们这一代人的好处是基本都有兄弟姐妹、侄子侄女外甥等下一代,确有困难大家还是会伸手帮一把的。一般小的毛病社康就解决了,相对还是比较方便的。当然如你所说的生活不能自理那就要一起坐下来商量解决办法。不管怎么样总比在这里全部依赖子女强。

发表于 2024-2-27 16:1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ongxd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ongxd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tina50 发表于 2024-2-27 11:57
赞同这个,把困难想足点,做最坏的打算之后还愿意移民的,可能来了之后会发现还可以啊,情况没有想象的那 ...

       我这是看隐匿版有感而发,里面有诉说着父母公婆的种种看法和相处的不舒服等种种矛盾。不可否认、各人有各人的生活习惯、对同一件事情的不同看法、不同的观点等等。但问题千万种,归根结底就二点:一、钱;二、父母到异国他乡的自理能力。这两样东西能解决不少问题、同时也能掩盖不少问题。如果来之前就把这些因素作个评估,对父母、对子女都是一件好事。人生不长,生活不易、尽量让自己愉快地享受每一天。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 收起 理由
老豇豆 + 1 有共鸣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4-2-27 16:2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ongxd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ongxd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老豇豆 发表于 2024-2-27 14:10
我在国内一线城市,哪有那么美的事啊。网上预约后,第二天,照样还得去医院排长队挂号啊!

澳洲的GP可以 ...

       非常赞同!小毛小病去社康解决还算方便,大病就难了,我也是一线城市。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4-2-27 16:3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老豇豆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老豇豆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gongxd 发表于 2024-2-27 17:21
非常赞同!小毛小病去社康解决还算方便,大病就难了,我也是一线城市。 ...

小毛小病只能指那种让医生量个血压,听诊器听个肺部,做个尿路感染尿检类似这种的。其他的还得去大医院就诊,整个过程非常麻烦。叫个车还得手机网上操作,老人更是叫苦连天。

发表于 2024-2-27 17:4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ongxd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ongxd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老豇豆 发表于 2024-2-27 17:35
小毛小病只能指那种让医生量个血压,听诊器听个肺部,做个尿路感染尿检类似这种的。其他的还得去大医院就 ...

      社康以前就跟这里的GP差不多,开药(不过慢性病一次也只能开一个月的量、不像这里能开半年的量)、测血压、查血常规尿常规、胸透等。现在社康根据居民需求扩展了一些业务如B超、中医针灸及理疗按摩、对60岁及以上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对有需要的老人上门抽血、做心电图,每周一次的血脂血糖检测、每周派不同专业的专家到社康坐诊(每月初会公布一个月的专家门诊信息),比以前要方便不少。这是我去年回去看到的。

发表于 2024-2-27 18:0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ongxd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ongxd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gongxd 于 2024-2-27 19:28 编辑
tina50 发表于 2024-2-27 12:03
您能稍稍展开点说一下关于“陌生环境下的压抑和无奈”吗?


        如果经济上要依赖子女、生活上也要依赖子女,这不是一般能力的年轻一代所能承受之重,时间长了难免矛盾重重(经济上、自由空间和生活习性上等等)与其说费神费力来到这里后过得一地鸡毛,不如就在自己熟悉的地方生活,至少语言表达不会有问题,经济方面自己有多大脚就穿多大鞋,这样对自己对子女都不失为一件好事。年轻一代容易感性化、老一辈则不能听之任之,要理性一点。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tina50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4-2-27 18:1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om409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om409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tom409 于 2024-2-27 19:20 编辑
gongxd 发表于 2024-2-27 16:38
首先国内环境是熟悉的,语言表达不会有任何问题。我们这一代人的好处是基本都有兄弟姐妹、侄子 ...


在国内有侄子女、外甥帮忙,短期可以,次数多了,时间长了就难说了。各家都有各自的事情,你都不愿意全依赖子女,能全依赖其他亲戚吗?显然不现实。如能移民,最后终究会来,就看你能坚持到哪一天。现在吵着回去的,说不定哪天又回来了。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6 收起 理由
tina50 + 5 感谢分享
老豇豆 + 1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