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DIY 广告纸变身实用收纳篮 37楼升级版 (2009-1-5) rainny_009 · 做人有多难?逛论坛有感 (2009-12-11) 缓缓
· ❤参加活动❤麻食搓起来~!!!(¯﹃¯) (2013-4-1) 迟到千年@ · 面对09危机征文 - 浅析裁员(更新完毕) (2009-2-19) 老陶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Grange

[其他] 一个人在事业上能走多远最后拼的都是情商和软技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5-22 16:1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ipp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ipp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Pippa 于 2023-5-22 16:13 编辑
大智慧 发表于 2023-5-22 14:45
'混不到圈子'和'玻璃天花板'常被海外华人用来解释职场上的挫折。当无法战胜竞争对手时,华人圈子总是会将 ...


不是缺乏情商,而是华人没有印度人那么悠久的融入历史。不仅仅是职场上的融合,更多的是文化上生活方式上思想上的融合。我记得层主你这方面就很好啊,你太太是白人女性,说明你在融入这方面的灵活度比大部分网友大,你的孩子融入度也会比大部分网友的二代们高。这些因素都很难说出来(政治正确嘛),但是非常重要的客观事实。

话分两面:就我个人,我不在意我孩子能不能飞升,我更希望他能保留一部分中华传统。所以,他未来当不了楼主说的成功人士是合理的,我也会为这个结果给予经济上的补偿。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0k0k + 3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3-5-22 16:2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ipp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ipp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Evo 发表于 2023-5-22 12:11
我觉得应该说:

思维很西化,而且特别有拼劲的,都去美国出人头地了。

有相当多的人更重视家庭工作的平衡以及工作的人文环境。不是所有人愿意为这些方面放价码的。这点在富裕地区和国家明显很多,而人口密集、人才竞争剧烈的地方就会很卷。如果想卷,我觉得还不如回国卷,至少是自己地头有优势啊

发表于 2023-5-22 16:2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Ev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Ev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Pippa 发表于 2023-5-22 16:20
有相当多的人更重视家庭工作的平衡以及工作的人文环境。不是所有人愿意为这些方面放价码的。这点在富裕地 ...

我确实是看重家庭工作的平衡,换句话说就是佛性

痛恨内卷,尤其是不想让孩子在卷的环境中长大。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Pippa + 2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people: those who make things happen, those who watch things happen, and those who wonder what happened.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23-5-22 16:2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0k0k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0k0k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大智慧 发表于 2023-5-22 14:45
'混不到圈子'和'玻璃天花板'常被海外华人用来解释职场上的挫折。当无法战胜竞争对手时,华人圈子总是会将 ...

印度人以融入大英帝国为荣

但很多华人不是

发表于 2023-5-22 17:2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大智慧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大智慧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Pippa 发表于 2023-5-22 16:12
不是缺乏情商,而是华人没有印度人那么悠久的融入历史。不仅仅是职场上的融合,更多的是文化上生活方式上 ...

你的意思是,印度传统文化包容性和可塑性强,可以与西方现代文化结合得很好。中华文化包容性差,与西方现代文化相斥,如果要保留中华文化就不能很好的接受西方现在文化。

发表于 2023-5-22 17:3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子午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子午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分析的有道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3-5-22 17:5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ipp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ipp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大智慧 发表于 2023-5-22 17:27
你的意思是,印度传统文化包容性和可塑性强,可以与西方现代文化结合得很好。中华文化包容性差,与西方现 ...

印度的精英阶层早就大范围接受英国殖民文化,愿意放弃自己文化的很多东西。他们很多人甚至连姓都改成英国习惯了。我们公司好多英国姓的印度本土移民。印度殖民文化有约200年历史,层层过滤,代代传承,传了不止一代两代人了。他们肯定也经历过选择的沉痛和选择,最后才“进化”(文化上)成这样的。另外我发现,印度中产阶级背景的移民就没有精英阶层移民有兼容性。

中国大陆移民大部分是第一代吧,来澳三四十年的算罕有。此外,大陆移民本身接受的教育和成长背景跟西方社会背道而驰。种种的文化屏障,不能期待在一代人身上打破。对比香港人、新加坡马来人,能飞升高管的比例就比中国大陆移民大很多,这些地区也有至少两代殖民历史。

回到印度文化这个话题,并不是全印度的人都有很高的文化兼容度的。我的印度同事还有人必须生火做饭,不愿意用电饭锅的。这些印度人的兼容度比我还低。但也有一些印度人从姓和血统都与英国人结合了,从小就去英国读书,这样的印度人高度被白人圈子接受是不难理解的事情。我国的一些红二代,从小在欧美读书长大,人家18岁还参加欧洲名媛舞会呢,这类人一样跟欧美豪门玩得开,一样的道理。玩得来才有得聊啊。

发表于 2023-5-22 18:3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大智慧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大智慧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在我所在的公司(SP500),我们有许多印度背景的高管,他们大多都是在印度本土长大的,而且并非来自高种姓。他们对印度传统文化的保留尤其突出:过印度新年,穿印度服装,甚至亲自传授我地道的印度咖喱制作方法。

我并未觉得他们需要舍弃印度的传统才能在西方企业提升职位。相反,我看到的是印度裔能够接纳多元文化,并找到最佳的平衡点。在现代的西方跨国企业中,多元化是基本要求,不存在需要去讨好或接纳某一种特定文化才能升职。事实上,在我们公司的vp中,有一半的人的母语并非英语。

如果我们将视线放得更广一些,就会发现在高管位置的印度裔既有草根出身的,也有精英;既有移民的第一代,也有在海外出生的后代。

然而,无论是出身草根还是精英,无论是移民的第一代还是已经不会说中文的华裔美国人,似乎在职场上全面被印度人超越。把这个全面的失败归咎于印度人的殖民历史,实在有些牵强。

我们应该反思一下,是否我们在适应西方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过于强调差异而忽视了共同性。印度人能够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能够保持自我,同时又能在多元文化环境中找到共享的价值和语言。华人更需要的是诚实地面对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寻找解决问题的根本,而不是简单地归咎于历史或文化差异。

评分

参与人数 4积分 +19 收起 理由
K.U.Double-D + 5 感谢分享
gifox + 5 感谢分享
cppbug + 6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3-5-22 18:3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大智慧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大智慧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Pippa 发表于 2023-5-22 17:51
印度的精英阶层早就大范围接受英国殖民文化,愿意放弃自己文化的很多东西。他们很多人甚至连姓都改成英国 ...

回复在上面了,忘记点”回复”了。。。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23-5-22 19:4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0k0k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0k0k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0k0k 于 2023-5-22 19:44 编辑
Pippa 发表于 2023-5-22 17:51
印度的精英阶层早就大范围接受英国殖民文化,愿意放弃自己文化的很多东西。他们很多人甚至连姓都改成英国 ...


确实是这样,为什么新加坡、香港、甚至台湾人,在西方(主要是美国)的高管比例更高呢?

肯定和对西方文化的接受程度,有很大关系。

语言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台湾人在美国职场比较成功的,大多以移民二代为主

中国大陆出来的移民,大多是比较晚移民的(大概从89年之后),面临几个问题:
- 语言的挑战。这些移民大多是从成年之后才真正使用英语。这个那些殖民地环境的成长、从小说英语的人,有很大不同。
- 文化的不同。
- 最近这一二十年,又出来一个更新的挑战。由于政治原因,西方人不敢信任大陆移民,而新加坡、印度人则不存在这个问题。(虽然印度人坑蒙拐骗的其实更多)
- 这几十年中国经济突飞猛进,在西方国家企业谋求高管职位,对很多精力旺盛、有追求的中国人,并非那么有吸引力。中国人在西方企业的,一种是技术宅,另一种是躺平的。

发表于 2023-5-22 20:1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xsh200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xsh200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其实说到底,就是文化背景和习惯的不同,大大的影响了职业的发展。

东亚文化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那是几千年以来了。顺应的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走的是遇到了机会和领导赏识,那么可以“士为知己者死”;然而如果没有机会,那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由于一直以来威权社会,领导的权威性,使得即使再如何努力,如果没有机会,那么也不会有什么成功结果的可能,往往退而求之重视修身。如果不停的争取,甚至还有可能在古代封建社会时,受到打击。

西方文化我之前说过,走的是执政官以及长老院的体系。执政官通过建立远景,需要在和其他有机会的竞争者中不停的努力和兜售自己的执政路线,于是在各种机会中大家都在不停的让自己处于优势地位,然后获得长老院和人民代表的授权。然而这种领导的权威性,却并没有那么强大,因为随时可能被替换的。于是文化体系里面,鼓励的是坚持不懈,各个小团体通过不断的努力最后掌握主动权推动远景和路线。

很多人理解不了,总觉得那么改变就是了。然而人的三观,价值观等,往往决定了在做这些改变的过程中,能不能说服自己接受新的价值。而我的经验是,这个几乎不可能,“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对于那些自认为能够改变的人,其实本身就已经具备了改变的思想和对原本文化的不认同或者不了解,于是有了机会,就会有所改变。而对于大部分人,内里并不认可或者真正的认同需要改变,往往是觉得需要做出改变才能有更好的机会,然而基本的意识没有认同,结果这些改变并无法持久的坚持。

评分

参与人数 3积分 +10 收起 理由
thh100 + 3 感谢分享
sherply1024 + 3 我很赞同
Pippa + 4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3-5-22 20:2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xsh200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xsh200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大智慧 发表于 2023-5-22 18:32
在我所在的公司(SP500),我们有许多印度背景的高管,他们大多都是在印度本土长大的,而且并非来自高种姓。 ...

我不觉得需要“我们应该反思一下,是否我们在适应西方企业文化的过程中……”

对于大部分人,真没有必要去适应西方企业文化,去为了职业上升的机会而放弃自己的认同感,做出改变。做着与自己价值观不同的事情,即使最后成功了,也只能通过成功带来的喜悦来获得认同,而争取的过程中的付出,却并无法带来快乐。对于大部分本地人,其实也是这样,所以这些人都很舒服或者很舒适的在基础职位中待着,享受着工作或者生活带来的喜悦,也许在某些人看来,她/他们无法获得升职,肯定是有那些不足。然而对于她/他们自己,只要能够快乐的生活,或者舒适的按着自己的方式,升不升职到底有那么重要吗?除非自我的价值观就是以升职为目标的,那么在争取的过程中也可以得到满足,收获快乐且痛并快乐着,这也就适合个人的自我了。

说到底,努力不努力,升职不升职,都并不需要有统一的价值取向。只要在这个过程中,认可和认同自己做的,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并且能在此过程中获取快乐和舒适,就是最大的成功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sherply1024 + 3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3-5-22 20:3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ipp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ipp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大智慧 发表于 2023-5-22 18:32
在我所在的公司(SP500),我们有许多印度背景的高管,他们大多都是在印度本土长大的,而且并非来自高种姓。 ...

那是因为你们企业对多元文化的兼容性较高,愿意让出一部分蛋糕共利。这种情况大多出现在新兴行业,为了吸引人才愿意接纳各方广贤。我上面也说过这点:要找到与自己价值观融洽的企业才有发展的可能。

有没有想过,你们企业这些印度高管如果换个行业换个企业,他们的机遇可能完全不一样?从足迹也能看到,华人从事科技产业、科研领域的发展空间相对大些好些,也是同理。

另外还有圈子效应。如果只有一个印度高管,可能没有什么波澜。但有了几个印度高管之后,形成的影响力就不一样了。像美国那样,有了一大片印度高管,那人家就有了自己的人脉资源,有了提携更多印度人入圈的可能性。现在美国好莱坞越来越多华裔做主角的电视电影作品了,也是圈子效应。

发表于 2023-5-22 20:3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大智慧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大智慧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xsh2000 发表于 2023-5-22 20:24
我不觉得需要“我们应该反思一下,是否我们在适应西方企业文化的过程中……”

对于大部分人,真没有必要 ...

作为海外华人,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在一个被东亚儒家思想主导,具有严格等级机制和强调领导权威的威权环境中工作。

我们更倾向于选择那些领导权威不那么强大,鼓励坚韧不拔,通过不懈努力最终掌握主动权的工作环境。

既然我们已经做出这样的选择,那就不能因为自己无法改变行为或文化模式,缺乏所谓的西式'情商',而在升职路上遇到困难时感到抱怨。

正如老子所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我们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认清自身的弱点,然后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来改善。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yx.zhang + 4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3-5-22 20:4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xsh200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xsh200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大智慧 发表于 2023-5-22 20:34
作为海外华人,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在一个被东亚儒家思想主导,具有严格等级机制和强调领导权威的威权环 ...

至少我不是“作为海外华人,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在一个被东亚儒家思想主导”,这里最好说自己,不要代表其他人,或者理所当然的把自己认为的,当作大部分人也这样

并且“不愿意在一个被东亚儒家思想主导,具有严格等级机制和强调领导权威”,这里面有一个程度的问题,选择并不是要么愿意,要么不愿意。一代移民中的一些人,更愿意在这个体系里面,吸收西方文化的一些优点,打上补丁,进行一定限度的优化;而非推到重来,一味的认同西方的文化,通盘接收。这也是很多家庭在做的事情,底部的价值认同并没有改变,只是需要优化而已。这和你说的改变底部的价值认同,程度相距是非常大的

发表于 2023-5-22 20:4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大智慧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大智慧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Pippa 发表于 2023-5-22 20:32
那是因为你们企业对多元文化的兼容性较高,愿意让出一部分蛋糕共利。这种情况大多出现在新兴行业,为了吸 ...

我所在的公司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当今商界,大部分大企业都是上市公司,CEO和副总裁的位置频繁更替,甚至有的公司五年便会全面更换领导团队。CEO和高管们也只不过是高级雇员,对于他们来说,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分蛋糕”。

我们公司(以及大多数跨国企业)的印度高管,并非是在同一家公司中逐步晋升的,他们大部分都是通过在各种公司甚至领域间跳槽,逐渐升至高位。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都具有精准的职业规划,并且基本都有顶级MBA或投行的经历。许多高管之前并非来自我们的领域,这与传统意义上的“圈子”逻辑有着本质区别。

如果非要谈及“圈子”的话,那可能在基层和中层的确存在这样的现象。但在这一点上,印度裔还是做得比华人更好,他们紧密团结,形成了强大的社区支持力量。而华人社区中,更常见的情况却是内部倾轧。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3-5-22 20:5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x.zh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x.zh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Grange 发表于 2023-5-22 06:01
我只是有感而发身边同事的职场发展,总结出我个人的观察,可能这些话得罪了一些人吧。不过这个版块一个功 ...


"可能这些话得罪了一些人吧" 也不必想太多 人各有命
说句老实话我有三四个朋友 弄三五年财务自由的也不少 有些三十出头就退休了 都是正途
随便扯两句而已了 分享心得还是感谢的

发表于 2023-5-22 21:0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大智慧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大智慧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xsh2000 发表于 2023-5-22 20:42
至少我不是“作为海外华人,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在一个被东亚儒家思想主导”,这里最好说自己,不要代表 ...

当我说“作为海外华人,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在一个被东亚儒家思想主导,具有严格等级机制和强调领导权威的威权环境中工作。”的时候,我的出发点在于海外华人移民的选择,本质上就是在某种程度上接受或认同西方现代文明。如果不是这样,我们就不会主动选择迁移到与东亚儒家忠君威权思想完全不同的西方民主国家生活。就如同尽管沙特和迪拜也很富有,但大多数华人还是不会选择移民这些国家,因为文化冲突过大。

既然我们已经选择了生活在西方现代文明主导的环境中,那么我们应该积极地像印度人那样,接纳和拥抱西方的文化元素。在保留自身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寻找与当地文化的平衡点。这是一条我们华人社区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去探索和走向成熟的道路。

发表于 2023-5-22 21:1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chille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chille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Grange 发表于 2023-5-22 12:44
不要太小瞧打工的。在我们公司,如果能做到director级别或相同的技术岗,40万+很正常。VP,SVP,C suite ...

什么事情都要看比例, 澳洲10000个打工的和10000个自己做生意的, 哪怕是限定在华人范围之内, 看看是前者赚40万+的比例大, 还是后者大. 在大型公司能不能在45做到C*O, 人在35就应该能看出路子来了.
更何况, 同样是40万, 打工的只能拿回家23万, 做生意的有的是办法拿30万+, 不是一个事情. 做生意也不是只能做小饭店小生意而已, 整体来说上限更高. 不管澳洲还是国内都适用.

自己走什么路是自己的选择自己的喜好, 我的意思是当遇到所谓的瓶颈的时候, 不妨跳出所在环境来综合审视, 毕竟不是只有一个坑可以挖, 每个坑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同, 同样是挖坑, 干什么不找个大坑挖.

发表于 2023-5-22 21:1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大智慧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大智慧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xsh2000 发表于 2023-5-22 20:24
我不觉得需要“我们应该反思一下,是否我们在适应西方企业文化的过程中……”

对于大部分人,真没有必要 ...

本帖的核心在于探讨华人在西方企业职场中升职的难题,因此,我选择印度人在职场上的成功经历作为对比,旨在讨论华人如何摆脱现有的困境,以及我们华人需要做出何种改变和努力。

我完全尊重那些选择坚守自己的原始文化认同,不过于在意职场升迁,而更注重保持自我、追求快乐的人们。这无疑是一种成功的生活态度,我个人对此抱有深深的敬意。

然而,尴尬的现象在于有一些人希望能够在西方现代文化主导的企业中取得成就,却又不愿意降低自身与西方文化的冲突。最终把失败归咎于”天花板”和”歧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6 收起 理由
cppbug + 6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3-5-22 21:2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hiltiger3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hiltiger3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philtiger30 于 2023-5-22 21:30 编辑
Grange 发表于 2023-5-22 12:44
不要太小瞧打工的。在我们公司,如果能做到director级别或相同的技术岗,40万+很正常。VP,SVP,C suite ...


我以前也这么想,但是超过20万以后,税实在太高了。很不划算。基本上打工50万年薪拿到手等于做生意的30万年薪。最好的职位还是医生,因为医生都是自雇小老板,好朋友是医生,年收入40万等于我们公司的70万打工director的年薪。哎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3-5-22 21:3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ipp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ipp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大智慧 发表于 2023-5-22 20:49
我所在的公司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当今商界,大部分大企业都是上市公司,CEO和副总裁的位置频繁更替,甚 ...

越往上,圈子人脉越重要。所谓全球招聘的高管流程,很多都需要人脉关系的。进百年历史的企业不等于就不是新兴产业啊。比如药剂行业,一直都是新兴产业,因为不断研发,这类企业的文化兼容就会高很多。科技企业也是类似。

发表于 2023-5-22 21:4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大智慧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大智慧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大智慧 于 2023-5-22 21:50 编辑
Pippa 发表于 2023-5-22 21:32
越往上,圈子人脉越重要。所谓全球招聘的高管流程,很多都需要人脉关系的。进百年历史的企业不等于就不是 ...


传统企业:

Indra Nooyi:印度出生,曾在2006年至2018年间担任百事可乐公司的首席执行官。

Ivan Menezes:印度出生,百富集团(Diageo plc)的首席执行官(酒精饮料公司)。

Rakesh Kapoor:印度出生,曾任全球最大的消费品公司之一 Reckitt Benckiser(RB)的首席执行官

Piyush Gupta:印度出生,星展银行(DBS Bank)的首席执行官。

我不同意圈子论。但是就按你说的圈子论来说,那为什么无论是高层还是中层,印度人都可以建立圈子,而华人为无法建立或加入圈子?

发表于 2023-5-22 21:5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elinan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elinan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大智慧 发表于 2023-5-22 21:46
传统企业:

Indra Nooyi:印度出生,曾在2006年至2018年间担任百事可乐公司的首席执行官。

纯粹说句,就我工作的地方来说,我们部门就俩印度人,其团结程度真的超乎我想象。就是无论其中一个人做了什么,都会提到另外一个人的优秀以及给与的帮助,真是佩服。
认真做事 潇洒做人

发表于 2023-5-22 21:5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大智慧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大智慧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melinana 发表于 2023-5-22 21:52
纯粹说句,就我工作的地方来说,我们部门就俩印度人,其团结程度真的超乎我想象。就是无论其中一个人做了 ...


感谢分享

想象一下,如果是两个华人呢?

发表于 2023-5-22 21:5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elinan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elinan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大智慧 发表于 2023-5-22 21:55
感谢分享

想象一下,如果是两个华人呢?

不存在
认真做事 潇洒做人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3-5-22 22: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ipp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ipp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大智慧 发表于 2023-5-22 21:46
传统企业:

Indra Nooyi:印度出生,曾在2006年至2018年间担任百事可乐公司的首席执行官。

看了一下你举例的这几个印度人。我想了一下,同样的职业道路,如果给予足够的时间,我们国内的华人高管也有机会实现。可惜的是,中国与西方社会并轨只有二十年,现在又开始走分叉路。不然,再过个十年二十年,我相信会出现不少跨国企业也会出现华人高管。为什么美籍华裔没有那么多高管。这跟华人文化里面“书中自有黄金屋”,重文轻商的传统思维有关。

发表于 2023-5-22 22:0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ipp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ipp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melinana 发表于 2023-5-22 21:52
纯粹说句,就我工作的地方来说,我们部门就俩印度人,其团结程度真的超乎我想象。就是无论其中一个人做了 ...

难道你就不会提及其他同事的帮助和工作?这只说明他们素质高吧。我一般都会提及其他同事的参与和帮助,给大家都分一杯羹,不管人家是啥种族。

发表于 2023-5-22 22:1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elinan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elinan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melinana 于 2023-5-22 22:15 编辑
Pippa 发表于 2023-5-22 22:03
难道你就不会提及其他同事的帮助和工作?这只说明他们素质高吧。我一般都会提及其他同事的参与和帮助,给 ...


对,她们就是她俩,无论其中一个做了什么事情,感谢另外一个印度人总是第一个,而且是有事实有根据有具体事情的那种感谢。
然后才是感谢team里的人,或者其他team给的帮助,一笔带过的那种。

我从未见过这样的俩中国人互相团结的吹捧。
包括我自己。

我做了工作,当然也会各种感谢支持,跟你一样不限人种。更不会特意感谢另外一个中国人。当然也从来没有其他中国人这么对我。

我这里强调的就是她们的团结,我是真的看到了才明白啥是抱团。
认真做事 潇洒做人

发表于 2023-5-22 22:1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谙旎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谙旎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好像都行。能搞技术是个优点,人缘好也是个优点。

都可以做得很好。人缘好可能做管理更适合点,但是技术派也是可以找到自己位置的。技术派也不是非得焦虑去做管理呀。

人各有所长,找到自己最突出的地方,然后做到极致,肯定有收获的。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