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一个Handy woman 亲手打造的 wicking bed (2019-9-25) Rayy · 参加活动:从买房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2015-5-10) daniello
· 喜欢周杰伦的看过来 (2008-4-27) chermside · 因缘际会水陆道场 (2005-9-16) bizi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7267|回复: 37

[往事如烟] 旧上海的工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5 17:0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xiaoshiz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xiaoshiz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xiaoshizi 于 2016-11-5 18:29 编辑

大家还记得小时候念过的语文课本吗?包身工,貌似是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辛苦劳作却吃不饱穿不暖,还受到虐待。
解放前的工人到底是怎么样的存在呢?
我的老外婆如果活着应该有104岁了。她是家里的老二,十几岁的时候和哥哥一起从乡下来到大上海。应该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因为外婆没有裹小脚;却是识得字,好象太外公是个私塾的老师。
到了上海之后,外婆进纺织厂做了女工,她的哥哥则在另外的工厂。外婆说当时工人的收入相当好,熟练工人更是各大工厂争抢的。他们的弟弟妹妹们后来也都从乡下到的上海,还供了他们念书。这些应该都是靠哥哥姐姐,也就是靠的是我的大舅公,外婆的薪水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小雪初晴 + 4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6-11-5 17:1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xiaoshiz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xiaoshiz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xiaoshizi 于 2016-11-5 18:30 编辑

外婆是个相貌相当平平的女子。相反,我的外公却是浓眉大眼高鼻挺直,相貌极佳。
据说他们也算父母之命,估计外婆在大上海自食其力的赚钱能力很得老人家的认可。而外公当时只是乡下的一个小伙子,家里倒是供了他念书识字,却也再也拿不出钱了。小时候外婆还说过,因为她长得不好看,外公曾经还反对过这桩婚事,不过反对无效啦

发表于 2016-11-5 17:1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先锋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先锋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记得一位老码头工人忆苦思甜.称解放前辛辛苦苦为资本家干活还养不活一家8口人.
嗯,没错,是八口人.台下一片哗然.

发表于 2016-11-5 17:1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xiaoshiz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xiaoshiz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他们结婚之后没多久就解放了,不知道为什么外婆就没有工作了,外公也整整失业两年。他原来做的是所谓的“跑街先生”,我一直不知道具体是什么,估计是类似中介,掮客之类的活吧。

发表于 2016-11-5 17:1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先锋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先锋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听老一辈讲以前工人午餐是免费的,所谓的圆台面.

发表于 2016-11-5 17:2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xiaoshiz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xiaoshiz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xiaoshizi 于 2016-11-5 18:27 编辑

估计外婆不算什么进步女工,所以她就没有工作了;而外公的掮客工作也是被新社会取缔的职业之一吧。
解放后失业双方都失业的两年间,外婆逐渐变卖了自己积攒下来的金子,戒子,耳环,贵重衣物之类的,来维持生活。晚年她念念不忘的是自己的一件貂皮大衣。她说是自己当女工攒了一年半年的钱才买的,当时的小姐妹都很羡慕,其实她也不是第一个买的,应该是跟风吧。
没有想到,旧上海的纺织女工能够凭自己的劳动买下这些家当。除了外婆比较勤俭节约之外,女工们当年的收入待遇也是可见一斑的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6-11-5 17:4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ickinclayt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ickinclayt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拉黄包车的可以娶两房,有力气就能养活一大家。其实大家都想一夜回到解放前。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5 收起 理由
alyssa + 2 好可爱啊
先锋 + 3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6-11-5 17:5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esktop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esktop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那会儿房子便宜,都吃健康食品,空气也好,北京没有雾霾

发表于 2016-11-7 08:2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ummerrain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ummerrain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难道解放前更容易生活?

发表于 2016-11-7 08:3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惊天战神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惊天战神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那会人思想简单,经济结构也简单,物价也低,有点脑子的又勤快的就发财了,哪象现在,要拼爹拼老婆的。

发表于 2016-11-7 08:3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xiaoshiz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xiaoshiz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ummerrainn 发表于 2016-11-7 09:29
难道解放前更容易生活?

谁知道呢, 我也就是奇怪而已。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6-11-7 08:4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ummerrain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ummerrain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xiaoshizi 发表于 2016-11-7 09:35
谁知道呢, 我也就是奇怪而已。

不过,看以前的一些资料,电视节目什么的,好像20世纪初期,中国发展的还不错,大城市经济文化都很发达。尤其是上海,基础设施建的很好,好像3几年?反正就是解放前,电话已经很普及了。

大概那时侯两极分化?小地方会穷一点?还真不知道

发表于 2016-11-7 08:5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xiaoshiz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xiaoshiz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估计旧中国的情况, 其实是和现在的澳洲差不多呢。

发表于 2016-11-7 09:0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XUGANG1996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XUGANG1996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当时确实是这样的,大城市劳动力值钱,物价低,房子便宜。最底层的劳动人民一个打工,养活一大家的比比皆是。

发表于 2016-11-7 09:1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ubo_ho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ubo_ho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改革开放前,谁家不都是一大家子的小孩。

发表于 2016-11-7 09:1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harpeni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harpeni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根据你的描述,比较像美国早期的状况,解放前那段生活还算很不错的。解放后农村实行土地改革,城市实行工商业改革。作为小市民的家庭,虽不是改革针对的目标,但是无人能幸免这波折动荡,能活下来已经是幸事。三反五反,反右,大跃进,大饥荒,能扛过去的都不简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6-11-7 09:2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孤独马夫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孤独马夫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解放前,上海是远东第一大城市。说明上海的工资水平应该是相当高的,另外,那个时候的生活需求和质量和现在不可同日而语。那个时候,一般工人不可能住公寓的,养孩子也是不会考虑到处上补习班,更不可能吃穿用都追求名牌。其实,那个上海近郊的农民也很富裕的,根本不屑去城市打工。但是,这仅仅是中国的一个非常小的区域。
信公知,变白痴。Never argue with stupid

发表于 2016-11-7 09:2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孤独马夫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孤独马夫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记得老家说,解放前的工人不用几个月就能攒出一个金戒子,但是,赁一套公寓要十几二十两黄金,还要每月支付房租。这个开销,一般工人绝对是不考虑的。
信公知,变白痴。Never argue with stupid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6-11-16 17:5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ooper-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ooper-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xiaoshizi 发表于 2016-11-5 18:18
他们结婚之后没多久就解放了,不知道为什么外婆就没有工作了,外公也整整失业两年。他原来做的是所谓的“跑 ...

跑街先生=销售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6-11-16 18:0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ooper-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ooper-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孤独马夫 发表于 2016-11-7 10:26
记得老家说,解放前的工人不用几个月就能攒出一个金戒子,但是,赁一套公寓要十几二十两黄金,还要每月支付 ...

不考虑是因为,当时人的想法还是,赚了钱去老家买地。

这样的地主很多,最悲催。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6-11-16 18:2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ooper-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ooper-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胡星斗
http://bbs.tianya.cn/post-worldlook-588840-1.shtml
  民国时期中国工人的工资比今天高得多
  武汉的纺织女工一月30多块大洋

  这两本回忆录对大革命时代的记述,主要是工人运动,那我们便沿着他们的记述往下看吧:张金保曾经担任过第六届中央委员、中央妇委书记。上世纪二十年代中期,她从鄂城乡下来汉口第一纱厂做工,一个月后,“领到半个月的工资——七块大洋,另外半个月的工资被厂里当作押金扣下了。我拿着钱心里高兴极了,因为这意味着我每个月可以挣十四块钱,可以勉强糊口养家。”第二年,张金保一人看管两台织布机,月薪30多块钱。“这样,我的生活好些了,开始有了点积蓄。”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6 收起 理由
先锋 + 6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6-11-26 20:2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孤独马夫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孤独马夫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cooper-1 发表于 2016-11-16 19:02
不考虑是因为,当时人的想法还是,赚了钱去老家买地。

这样的地主很多,最悲催。 ...

算术不好啊
信公知,变白痴。Never argue with stupid

发表于 2016-11-27 18:0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开心宝贝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开心宝贝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先锋 发表于 2016-11-5 18:16
记得一位老码头工人忆苦思甜.称解放前辛辛苦苦为资本家干活还养不活一家8口人.
嗯,没错,是八口人.台下一片 ...

估计他现在的工资养一家四口都费劲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先锋 + 2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6-11-30 18:4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ooper-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ooper-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解放前后,那些沒有田地耕种的农民,为了生存,只得到地主老财家打长工、短工。有的在农村耕田、养畜物,有的在小作坊做手工劳动者,有的做商铺伙计(售货员)……。雇工的吃食住处皆由雇主免费提供。雇工一般均与雇主家同台吃食。另外,每月支取工钱一担谷,工钱高者毎年可达12至14担谷。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 ... serids=&action=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6-11-30 18:5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白小纯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白小纯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上海工人支持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各占一半。

发表于 2016-12-1 10:1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xiaoshiz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xiaoshiz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blue_maomao 发表于 2016-11-30 19:50
上海工人支持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各占一半。

估计更多的人是无所谓的吧。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6-12-3 09:4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ombhuaut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ombhuaut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家里老人是“小业主”,当年也是被批斗的不行。

发表于 2018-8-10 13:1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ector727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ector727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楼主有没有时间 把故事详细地说一说啊

发表于 2018-8-10 13:1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eslie1207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eslie1207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leslie1207 于 2018-8-10 13:18 编辑

你们把解放改为沦陷就想得通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jenny69 + 2 嘘.......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8-8-10 13:2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atellite2019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atellite2019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包身工是被工头骗了。其实工厂付的工资不低。

以前老人回忆,日本入侵前普通工人收入确实不错的。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