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冬令进补 —— 让叶多爸爸魂牵梦绕的烧白 (2009-7-6) 老陶 · 来澳一周年记念(打工篇) (2005-7-13) 飞儿
· == 食记 Greasy Zoes :山里有佳肴 == (2022-3-7) 胡须康 · 关于钢笔 (2011-7-2) Yonny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闻木樨香

继续研究和分享--钢琴的教与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30 15:4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ushanjerr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ushanjerr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等楼主来悉尼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3-4-1 21:1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bluebutter 发表于 2013-3-28 14:28
太好了!从freeoz追过来,又见Daisy  太亲切了~~~~
之前看了你的文章,很喜欢啊。LG拿到一个阿德 ...

  谢谢,能认识新朋友,真高兴。

发表于 2013-4-1 21:2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faintzy 发表于 2013-3-30 16:01
这除了手巧,还要心静啊!想象你和母亲茶席边的温馨时刻,
等待,你来悉尼的日子。:loveliness ...

  哈哈,是很温馨,我妈正在给我缝衣服呢。

发表于 2013-4-1 22:2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jlh99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jlh99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闻木樨香 发表于 2013-3-23 17:02
你好,不好意思,我还没有在悉尼settle好,等四月底从阿德莱德搬家后才能确定地址。 ...

好老师很难得,前一段就读过你叫老太太的文章,每想到你要来悉尼了。我2年前从adelaide 搬来。还是怀恋那里的人。朴实,善良。也是家庭原因来了悉尼。

发表于 2013-4-3 00:5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andy522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andy522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夜幕降临时,又发现这好贴!

发表于 2013-4-5 19:0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闻木樨香 于 2013-4-5 20:15 编辑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 ... TGB4jEp&index=2
看纪录片,百年巨匠-齐白石,非常享受。然后看到youtube的齐白石讲座,和大家分享。

常记得我爸看画对那些画得太像的画作不以为然,可见他受齐白石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理论影响很深,之后到我长大,这个理论又在我的审美里深深扎根,似与不似之间的神韵带给我旷达、深远的视觉和心灵享受。与之对应的音乐,在西方,唯有德彪西音乐与之相通。西方音乐几百年来都充满着跃动的节奏,到了德彪西,他大量运用静止的片段,里面充满远近层次、明暗光影,和中国画的疏密与留白很有异曲同工之处。
《道一论艺》一书中,作者说以为德国美学教授问他:在他们看来诗就是诗,画就是画,为什么中国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想浪漫敏感法国人德彪西就不会问这样的问题,因为他的音乐就是诗也是画。  
Michelangeli - Debussy - Le sons et les parfums   米凯兰杰利弹奏德彪西前奏曲:飘荡在晚风中的声音和香味。 米凯兰杰利曾经是飞行员的钢琴家,弹的唱片很少,对自己要求苛刻,所出唱片都是经典。 http://www.youtube.com/watch?v=4 ... e=player_detailpage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3-4-5 19:2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马上要回澳洲了,和大家分享下这里的春天,我也要记住此刻的美丽。
第一个,我的酒坛子变身记。
第二个:别有洞天。从“洞”里望出去,风景特别美,东方的审美。
第三:玉兰、桃花刚过去,日本早樱的季节到了。


[attachimg]775327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zjrlisa + 3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4-8 13:4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zjrlis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jrlis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ee you later...

发表于 2013-4-8 18:4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闻木樨香 于 2013-4-8 19:15 编辑

我这些年来,大部分时间除了弹琴、教琴、读书,也断断续续写了很多关于钢琴的文字,正如“第一名”以前说的,集在一起可以出本书了。几年前,我在不同的论坛看别人的讨论,看的急了就顺便写出大篇的文字来回答其他学琴的人。虽是随意回答,但由于我做老师和研究的习惯,尽量都是说话有所依, 模棱两可和不确定的话不说。结果一直到现在,总无意间看到我写的文章被转得到处都是的,有的还加以编辑配上插图。大家喜欢读,我也没意见。还有一些有心钢琴老师或家长加我qq,拉我入群。但我很少上q和人聊天。一天无意间忽然发现,有一个音乐学院附小群里的家长在转载学习一些文章,我一看觉得怎么那么熟呢,再仔细看,是我写的。我仔细回顾一下以前一时兴起写的文字,觉得自己变老了,专业进步了,眼界宽了,心态也平和了,但是说不出那么犀利的话了。有时觉得话虽犀利,但是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截取一些发到这里和大家分享。

作为钢琴老师,谁敢说会让学生不走弯路?



学琴者都很怕走弯路,这大多是听了一些老师的言论后觉得:哎呀,以前走弯路了。

那么哪一个老师可以保证不让学生走弯路呢?很多老师就是这么保证的,但是这个保证是无意义的。因为钢琴的技术像任何一个学科,是在不断发展。你如果去不断的找高一级更高一级的大师去学习,就会发现,如果你在一个老师那里学到了更科学更新的技术训练方法,那么就会觉得以前那个也很专业的老师带你走了“弯路”。甚至有些天才,已经在跟德国、美国从名誉上顶级的老师在学琴了,可是也不见得他会全听老师的话。因为这些天才在练习方法上还在不断开发适合自己的路子。所以会见到某些青年才俊的钢琴家在被访问到自己那个大名鼎鼎的老师时,除了对师生感情的强调外,不见他们对老师教学方面极大的肯定。

钢琴的训练,不同于一个技工训练的过程(虽然有相似之处),不是按照一个事先设定好的程序来训练每个小孩。我听到有个小有成就的老师说:教钢琴也就这样了。言外之意是他已经全盘了解这个钢琴教学的程序了。
前面我说过钢琴技术是在不断发展中,你不能拿200年前的技术训练方法来训练现在的学生,因为钢琴制造本身就在大幅度变化。
另外,并不是大多数人认为的好地训练方法就是对的,在中国这样学琴者和专业老师严重不成比例的情况下,“真理”是掌握在极少数人手中的。
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又是不同的,由于自身“胎里带”(和sports一样,有些小孩灵敏度不够好,有些柔韧性不够好,有些爆发力不够好,有些协调性不够好)的特点,也会导致每个学生走不同程度的“弯路”。
况且有些弯路(只是一定程度的,严重的方向性错误除外)本身可以加深学琴的理解。不是有个寓言吗?有个渔翁,自己技术一流,而手把手教出的儿子却技术平庸,问题就在于他帮的太多了,他的儿子们没有得到教训的机会。帮的太多也是很多老师的问题,以后我会再探讨。好的老师要回“留白”,留给学生自己探索的空间。中国画里的留白可以造成空间无限延伸的感觉,弹琴和教琴都要注意留白。

我不敢轻易说:我不会让学生走弯路;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弹琴中的弯路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就是在不断探索中去接近(只能是接近,很难发现)真理的。在这个不断发展的学科中,我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增长见识,以免自己成为“三季人”或不能语冰的夏虫。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胖丫丫 + 4 走弯路也是一道风景和有意义的经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4-8 19:0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闻木樨香 于 2013-4-8 19:22 编辑


谈谈我对弹琴天赋的理解(写于2006年)


下面是一篇我以前写的有关弹琴天赋的文章,虽然我又有了新的体会,但是觉得这篇还是多多少少可以回答一些家长的问题。有点长,不好意思。

经常听到有朋友对我说自己的孩子很有天赋,还有人说自己的孩子如何天才。我是一个很爱小孩的人,听到有这么多天才理应高兴,但事实上我想建议家长不要轻易觉得自己的孩子是天才。首先天赋的判断不是随便就可以下结论的,在钢琴这个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学琴者和真正专业教师不成比例的情况,很多时候“真理”掌握在极少数人手中。另外,即使真的是个天才,也要有良好的心态来对待这个天赋。经常被人说如何天才,很容易让人变得“恃才傲物”,这样的恃才傲物,发生在伟大钢琴家身上大家也许会很宽容的接收;但是一般人如果恃才傲物都会让人觉得是个怪物。要知道走上职业钢琴农家道路哪怕仅仅是学好琴都是有很多因素决定的,不只是有天赋就可以。

很多父母刚送小孩去学钢琴,就想从老师那里得到答案:我的孩子有天赋吗?我想很大一部分都得到了老师给予得满意的答复,所以就义无反顾的继续了下去。或者有些家长在送孩子来学琴时就告诉老师自己的孩子如何如何有天赋,比如听到音乐就会手舞足蹈。我记得一个钢琴家说起这种现象时说听到音乐就有某种情绪的反应是人类的本能,并不能代表更深的意义。更有甚者,一些人认为有一双大手就可以学好钢琴。还有一些家长在一些复杂的原因导致孩子中断学琴后通常说:孩子没有音乐天赋,不学了。

总之,把学琴和不学琴都归结在天赋上。

有一个朋友告诉我,他们身边里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去学琴了,结果每一个去的孩子都被老师作了高度评价,这个评价当然是:有天赋!有些评价我知道出于老师的爱才之心,有些就是出于招生的技巧了。

究竟什么叫有天赋呢?这个有没有天赋究竟谁说了算呢?

当然,每一个家长和老师都有权利给孩子做有关于天赋的评价,但是那个评价的可信度有多高呢?

我以前的学生里面,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质,不同的优缺点,不同程度的感悟能力。我从不敢轻易说哪个学生有弹钢琴的天赋(我并不是不表扬学生,我会用别的表扬方式)。首先,我总是对自己的观点抱有可修正的看法,因为我的认识不断提高后,经常会否定自己以前的一些见解。其次,在我有限的认识水平下,我也认为弹钢琴很有天赋的人真的很少。我说的天赋是要比较全面的,不能因为某一点突出就可以评价这个孩子有天赋。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老师的评价很可能会影响家长对小孩的职业规划。

这里我用一些学生的例子来说说我对天赋的认识。

学生小A,理解能力很好,讲那些大孩子都经常糊涂的节奏、音程等知识,她总是一下就明白,并且识谱很快,因此进度也很快,小学之内轻松的考过了国内的十级。但是我不认为我可以用“有天赋”三个字评价她,她弹得曲子尽管音符和节奏都基本对,但是我不知道她要表达什么,我通常觉得我只是在听她弹琴而不是在听音乐。所以在她欠缺的方面我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这个并不是立时明显见效的。我想起我大学老师赵晓生教授说过:有些东西会永远教不会的,该有的就有,没有的怎么教都教不会。但我知道我在这方面做的工作在这类学生身上的效果会慢慢地到某种程度地显现。

学生小B,看起来说话很有表现力,情感很丰富,但是你可能会发现这个学生在一些具体的乐理或识谱方面比别的学生困难很多,她非常欠缺逻辑推理的能力,面对复杂的乐谱信息,她一下子脑子就僵住了,她不善于分清条理、一步一步看清谱子,所以看起来一个很有艺术细胞的孩子经常把谱子认得面目全非,这样的情况学会一首曲子需要很长的时间和非常多的耐心。可是她有自身的优点,一旦她把这个曲子弹下来了,她确实弹的会有一些意思,像个音乐的样子,可以用很musical,meaningful来形容她的演奏了。对于这个小孩我付出了很大的耐心,给了足够的鼓励,但是私下里我充分的跟家长解释了这个小孩的特点,我猜得出她文学一定很好,但是数学不一定,结果证实我的猜测是对的。

学生小C,具有绝对音高辨别能力,这对于一个学音乐的人来说很重要也是非常难得的,但是我没有因为他有固定听觉,就判定他是个有天赋的孩子。因为音高在音乐里是一个重要的元素但是也只是其中一个部分而已。后来发现这个小C的身体协调能力不是很好,经常有一些动作练习很多遍都做不好,从而导致速度、音色等方面的问题。据我看他弹琴的样子,我准确的断定他有一些体育项目不会很擅长。

学生小D,比起上面的几位来说算是在各方面都比较突出的乐甚至在一些方面尤其突出,并且我送她去参加过相对专业的比赛,比赛的评委大都是我知道的活跃在国际上的演奏家,在这个比赛中这个小D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这样的情况下我开始跟小D家长探讨起小D的尚算不差的天赋以及弹琴对于小D的意义等问题。

我举了这些学生的例子是想说,弹钢琴的天赋需要很多方面,需要好的音高、节奏概念、需要好的身体协调能力、充沛的体力,好的逻辑能力(特别是弹精密的复调音乐需要冷静的有逻辑的头脑),丰富的敏锐的情感和同时处理复杂信息的能力等等。我记得我的老师赵晓生教授在他著名的一本书《钢琴演奏之道》中曾说过好的演奏者应具有的素质:1、“运动员”的素质,也就是速度、灵敏、力量与持久。2、“诗人”的气质、灵感、想象、梦幻。这些都是发自与内心深处的、自我血肉的一部分。一个真正的钢琴家,他所必须掌握的不仅仅是高超的技术,更主要的是他对音乐的理解和演示,而这就来自于对哲学、美术,文学,历史,戏剧等各种知识的积累和修养的凝聚。3、“建筑师”的形态、层次、线条、色彩。4、数与哲的抽象与升华。这些是赵先生对钢琴家所要具备的素质的最准确和最精辟的总结。
并且还要再加上朗朗所说的对音乐的热情。


著名的小提琴教授张士翔说过:看一个学生的天赋好比挖矿,有些表面上没有,后来越挖越多,有些表面上看起来很多,其实挖挖没有。所以要判断一个学生是需要时间综合判断的。
我为什么说老师判断学生要谨慎呢?也是讲讲我身边的例子。我知道有一个8岁男孩的家长在疯狂的执着的给孩子找专业老师,想让孩子走职业演奏道路,并且在家拳打脚踢的逼孩子练琴。这个家长何以如此执着呢?起因是这个小孩在从幼儿园开始跟随一个在某琴行里著名的老师学琴,学了一年老师就觉得他可以考五级,孩子妈妈马上觉得不得了了,并且带去给这个琴行的领导鉴定,领导也对他的天赋大加赞扬。这个妈妈在大受鼓舞之下,到处去寻找名师,想把儿子打造成一代钢琴大师。我后来得知,一年多以后,这一对母子已经放弃弹琴了。他们找过几个非常好的演奏家或教授,有的因为听到他一年打算考五级马上婉言谢绝(大多数音乐学院的老师不太赞成一年考五级这样的学法);有的是见了面发现完全不是所说的有天赋那么回事,他弹琴的声音在专家的耳朵里竟是那么刺耳;有的是尝试教了一段时间但进展很慢,完全激发不了他对音乐的兴趣并且要想纠正他以前的不良习惯并没有想象的容易。
还有些孩子从小就参加大大小小的比赛,拿过很多大奖,由此越来越认定这种天赋一定要走专业道路。这个情况,08年的《钢琴艺术》杂志上,上音的唐哲老师写过相关的文章。他说:有些小孩拿着大大小小的奖杯,到了真正专业的大赛上第一轮就被淘汰了,才发现原来那些比赛只不过是一个摆设。要知道,比赛是各种各样的,有世界级的大赛,评委都是世界一流的演奏间,都是有着优秀的审美能力的耳朵在评判;也有一些为了某些经济或人气利益举办的大赛,尽管挂着全国的头衔,也还是不专业的,当然这种比赛结果是不可信的。

当然真的有天赋的小孩肯定是有的,并且权威的专家也不会否认他的天赋,我如果听到这样的小孩家长说定走职业道路,我会很欣慰。但同时我会告诉他:想走职业道路,尤其在中国,不是小孩有天赋就够了,还要有整个家庭庞大的经济支持、父母良好的文化素养背景(有良好素养的家长可以很好的跟老师沟通,老师层次越高对家长的要求也越高),更重要的是选择了这个道路小孩也要舍弃很多东西,因为弹琴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如果你的孩子只是业余学学,仅仅是for pleasure,那么我说的这些可以不那么在意,有人说你的孩子很有天赋也尽管可以乐在其中。但是如果因为自己的孩子总被人说有天赋,就决定要走专业道路的家长,就要好好判断一下,评价孩子的人是否有一双有着优秀审美能力的专业的耳朵.
最后重申:我的意思不是真正有天赋的小孩很少就代表大部分小孩都不要学,我想说有手指的都可以去学钢琴,只要你能乐在其中而不是因为跟风或者谁谁说你有天赋,并且要快乐的学,不要因为学个钢琴搞的陪练妈妈紧紧张张,学琴孩子愁眉苦脸。

评分

参与人数 3积分 +11 收起 理由
a2zhehe + 3 谢谢,感触很深,
may263263 + 3 你太有才了
meigui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2014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3-4-8 19:0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aniell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aniell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闻木樨香 发表于 2013-4-8 20:03
写于2006年

谈谈我对弹琴天赋的理解

您不在Mel吗?可惜了
黑夜给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他寻找光明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3-4-10 00:5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hjhjhjhj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hjhjhjhj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归根到底还是我们这些做父母自身的音乐乃至艺术修养不够。也正是有这个遗憾所以希望孩子们能有所提高。中国过去几代人对这方面的教育都没有真正重视,虽然口号一套套,才导致现今这个人人奔钱的浮躁社会。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3-4-10 00:5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T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T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很深

发表于 2013-4-12 17:0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马二小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马二小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最近刚刚开始听古典音乐,感觉像进了一个宝藏,有莫大的乐趣。楼主学音乐出身,文笔又非常之好,写专业者耳朵中的音乐世界,妙趣横生。请一定要写下去啊。

发表于 2013-4-12 22:2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al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al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Z来悉尼安定好了告诉我一声, 送我儿子去跟你学钢琴. 刚才他还问我什么时候去买琴呢,我觉得这应该是他准备好学琴的信号了.
不知道闻木樨香要在那个区定居,希望是北区...

发表于 2013-4-14 13:0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马二小 发表于 2013-4-12 17:02
最近刚刚开始听古典音乐,感觉像进了一个宝藏,有莫大的乐趣。楼主学音乐出身,文笔又非常之好,写专业者耳 ...

谢谢,我会写的。太好了,又多了一个爱音乐的朋友。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3-4-14 13:0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dali 发表于 2013-4-12 22:24
LZ来悉尼安定好了告诉我一声, 送我儿子去跟你学钢琴. 刚才他还问我什么时候去买琴呢,我觉得这应该是他准备 ...

谢谢,很快了, 安顿好告诉你。

发表于 2013-4-14 13:1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闻木樨香 于 2013-4-21 19:15 编辑

Becoming a confident performer



看到二十世纪伟大作曲家Stravinsky说的一句话:“I have learned throughout my life as a composer chiefly through my mistakes and pursuits of false assumptions, not by my exposure to the fonts of wisdom and knowledge.”
感触很深。我曾经的一位老师每次都鼓励我去各种forum或者concerts表演。我以前总觉得对于表演来说,有一种永远没有练够的感觉。她平常极其严厉,但对于表演她每次鼓励我说如果表演不好,so what? 这句so what经常在我耳边响起,给了我无边的勇气。舞台经验就来自于当众多出错。事实就是这样,几乎所有音乐家都会在表演时紧张, 由于各种原因,但是经过训练,所有这些心理的障碍都是可以克服的。回忆我自己的漫长的各种的经历,从在green room(back stage供表演者出场准备的房间)里面颤抖着出来,到观众评论说看起来我在舞台上很自信,到后来音乐会之前自己可以控制的淡定,还有一段时间没有公开演奏后需要新一轮的适应和调整, 我一直觉得给我的学生们机会去公开表演非常有必要。要不怎么说,老师和学生会共同进步呢?如果老师没开过音乐会就无法想象在公众之前弹琴的心理状况,如果老师自己不练琴就不能真正和学生分享练琴的技巧和心得(怎样练琴也是一门艺术啊)。

在我以前给学生组织的大大小小音乐会里,也是各种状况频出,但是学生们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慢慢长大的。其实公开锻炼的目的不是想培养演奏家,而是作为学习音乐的人一个share的过程。把这些机会用好,有利于小孩自信的培养。我们是常年磨出来的,我有时即使自己在舞台上颤抖,但是下面的人基本没人能发现问题的。但是学生们就不一样了,在我给他们组织的音乐会里,临阵脱逃的和弹得忘谱下不来的各种情况都有。我作为老师,帮他们建立良好的表演习惯和自信是必须的。我有时会组织小范围的小组观摩,气氛相对轻松。那也需要给他们见过一些大阵仗啊,所以我也会组织较大型的学生音乐会(其实也不算很大,通常是我的四十几个学生加上家长亲友团),一切都尽量正式,包括邀请信、节目单等等,在这种音乐会里临阵肚子疼的、曲子练好了可是来了藏在妈妈身后流眼泪的、悄然溜走的个别情况就出现了。

这个不能强求,一定要等他们真正的ready. 没有ready的就观摩别的同学表演。不管是考试还是表演,之前的训练都是要面面俱到,从舞台走路、微笑、服装到page turner的培训,从上台怎样introduce和announce自己的节目,再到如果表演中出错了怎么做的叮咛。学生们就在这一次次交流和share的过程中进步和enjoy。

一般来说,紧张来自三个方面:个性方面的,表演准备情况和表演性质与当时状况。一般我的学生不管是去考试还是上台表演,我都确认我觉得他们ready了,可以去了,才会让他们去,而不是草率去比个赛或考个试。虽说,多出错会锻炼人,但是无备而战只会挫伤学生的自信。我曾经在一个韩国人学校教琴,校长说让你的某某学生下星期去比赛吧,他弹得很好了。我一听就懵了,下星期?鉴于那个学生当时曲子练得青黄不接的并且没有充足时间准备,我坚决不同意。我告诉学生,等你准备好了,有更多的机会等着你。所以准备好是解决紧张很关键的一条,准备好,自信就由内而外散发出来了,比我们说无数遍:别紧张,就当下面都是玉米…这样的话有用得多。另一个像废话但又管用且必要的办法是:表演时focus在你的音乐上,focus在你的expression上。这个养成习惯后,我个人很神奇地发现,我在舞台上时通常比自己练琴时弹得更加expressive。

我会在学生准备考试或表演前要求很多,确认他们ready, 但考试表演到来之际就enjoy他们的弹奏,从而让他们自己enjoy自己的音乐。考完或表演完我的comments通常都是positive的。我就是要告诉他们,弹错音?每个钢琴家都会,你们进步就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8 收起 理由
zjrlisa + 6 耐心地等孩子Ready也是我希望他的钢琴老师.
马二小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4-14 18:0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闻木樨香 发表于 2013-4-8 18:49
我这些年来,大部分时间除了弹琴、教琴、读书,也断断续续写了很多关于钢琴的文字,正如“第一名”以前说的 ...

“走弯路也是一道风景和有意义的经历.”,胖丫丫说的很好。正如老子说的“曲则全”。

发表于 2013-4-16 13:3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hines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hines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请教lz,小孩子几岁开始学琴比较好?学琴之前,要多听古典音乐是吗?

发表于 2013-4-17 10:2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jgwx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jgwx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也想请教LZ,女儿长了一双小手,对学钢琴有没有影响。谢谢。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3-4-17 19:3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andy522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andy522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闻木樨香 发表于 2013-1-23 19:29
我在教学时发现很多young pianists 很难做出Chopin曲子的委婉细腻歌唱性。当然老师是需要教歌唱性触键的。 ...

thanks

发表于 2013-4-19 13:5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忆旧游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忆旧游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Z 是一个很有品位很纯的艺术家, 字里行间那种认真又不古板,精致又不造作,智慧又不说教的风格很吸人。 快来悉尼吧。别忘了告诉大家你的住址。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jhjhjhjhjh + 3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4-20 23:3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xiaol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xiaol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欢迎来悉尼。 很想让我的女儿拜您为师!

发表于 2013-4-21 01:0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xiaol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xiaol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sxiaoli 于 2013-4-21 01:04 编辑

女儿七岁,学琴一年了,是在学校和老师学的。芬兰籍的老师并不是严厉型的,也不太在意手型,教学风格宽松而温柔。每当我问起女儿的学习,她很少像闻木老师那样具体的讲评学生的特点。只是笼统地说我女儿学习能力比较强。在我听来呢,她可能是报喜不报忧,和大部分澳洲老师一样吧。

由于工作繁忙,我没有时间陪练。基本是放羊式的。每周只要女儿弹三到四次,每次就十五分钟左右。叫女儿练琴也是哄着她。譬如我会说“妈妈上班累了,你弹个曲子让妈妈放松一下吧。 ”  或者 “练了琴后你可以看会动画片。”每次这样说,都很管用,她会乐颠颠地弹琴去了。有一次,因一件琐事被我批评后,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哭,不一会,我听到她的房间传来琴声。事后她告诉我,当她感到难过的时候,就去弹琴。弹完琴,心情就平静了。我非常讶异她居然开始把弹琴作为抒发心情的手段了。然而这难道不是我希望她学琴的目的吗?不为考级,只为培养一个能够得益终生的爱好。我希望等哪天空闲了,和女儿一起去学琴。共同享受音乐的美好。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hollysn + 2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4-21 01:3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hjhjhjhj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hjhjhjhj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俺之前有个贴请LZ帮看看,您有什么好推荐,给琴妈帮们一点福利吧!

http://www.oursteps.com.au/bbs/f ... read&tid=636592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3-4-21 17:3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闻木樨香 于 2013-4-21 18:08 编辑
jhjhjhjhjh 发表于 2013-4-21 01:39
俺之前有个贴请LZ帮看看,您有什么好推荐,给琴妈帮们一点福利吧!

http://www.oursteps.com.au/bbs/forum ...


今天早上看到你的这个帖子,我脑海里马上涌出很多好的中国音乐想和你分享,大都是我以前经常听的,和我在研究中国当代音乐时追根溯源找到的。然后我们要出去买菜,不知怎么的,我的脑海里就一直在循环播放《酒狂》,拿了一袋食物,老公说让我看best before,我脑子里边自动播放着《酒狂》,我一边拿着袋子看。看完放回去,老公问best before什么时候,我说:哦,不知道 。然后想到我刚才干什么了,脑子已经不process information了。原来,我一直在默唱《酒狂》旋律。

你这个想法很好,把音乐欣赏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你也给我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我很喜欢历史,所以音乐史都是拿满分的,后来又研究过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所以可以分享的也很多。所以,我有空就想到什么分享什么。


《梁祝》因为背后有个感人的民间故事,关键是旋律动人,所以很容易抓住人的心。同样有故事的还有很多。今天我先举几个例子:可以给孩子听听古琴版的《流水》讲讲“知音”这个词的来历。 也可以给孩子们听听琵琶版的《十面埋伏》来讲讲楚汉战争和霸王别姬。同样具有杀伐气息的还有古琴版的《广陵散》,可以讲讲背后聂政刺韩王的故事,也讲讲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也可以听听琵琶曲《阳春白雪》,想象下春天万物生成的一派生机,讲讲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故事。同时,可以把西方巴洛克作曲家Vivaldi的Four seasons里面的spring听听,再有可以听听古典主义时期Beethoven的violin sonata Spring, 和挪威作曲家Grieg的To Spring,比较一下看中西方音乐里的春天。


有时间我们慢慢听,可以按时期听,也可以按中国传统乐器的种类听,让孩子知道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的来历。还有一个办法,同样的音乐素材,我们可以听听传统乐器演奏的版本,再听听现代西洋乐器改编的版本,比较下不同乐器不同的表现手法。比如,听琵琶的《春江花月夜》和钢琴的《夕阳箫鼓》,一样的旋律,后者是根据前者改编而来。
我慢慢还可以介绍一些当代作曲家,如何把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和西方最前卫的作曲技术结合起来的。

哦,我刚才发现,我随着你听梁祝的思路下去,推荐的都是中国音乐。西方的,更多了,因为我本身弹钢琴教钢琴的嘛。你说的这个办法,我是一直用在我教学里的,我会把学生弹得曲子和整个historical background结合起来,给学生听音乐的。你这样突然一问,太多了,还真不知道推荐些什么。那就听一些具有描绘性的吧,例如Edvard Grieg的Peer Gynt Suite, 因为本来就是Play的背景音乐,所以是有故事的,相信很多孩子也弹过其中的片段,而有些弹了也不知道自己弹的是什么。还有就是像其他朋友说的Russian作曲家们,例如Tchaikovsky的芭蕾舞剧的音乐,也是有情节有描绘性的。说起Russian,他们很多曲子都是可以让你发挥想象力的,都具有一定描绘性。例如:Borodin的In the Steppes of Central Asi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PgbIK002us, 这个音乐本来就是被一个silent film用过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W2aQf8Lb5M

如果大人孩子愿意听,我一有空就推荐给大家音乐听,那么多styles和genre的音乐,总有大人或孩子喜欢的。

发表于 2013-4-21 17:4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hoebe52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hoebe52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等了很久啦 什么时候过来悉尼呢 到时候给我你的地址哦   我很希望我儿子有机会和你学习。

发表于 2013-4-21 17:5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hiskeylullab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hiskeylullab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一早拜讀過老師的文章,有品位有內涵,本想給兒子找鋼琴老師的,想問老師象我這種對音樂一竅不通的成人收不收呀。要是能和兒子一起學會不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发表于 2013-4-21 18:2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phoebe520 发表于 2013-4-21 17:47
等了很久啦 什么时候过来悉尼呢 到时候给我你的地址哦   我很希望我儿子有机会和你学习。 ...

谢谢

我们前天刚到悉尼,暂住Ryde朋友家,这几天千头万绪要settle下来,买车然后四处看看take房子,真是一切从头再来。在悉尼,看到比阿德莱德更多的人种, 很开心的是,也看到更多的花,阿德莱德在刚刚过去的夏季很干燥,所以草地没有这里绿,花也没有这么鲜艳,所以我看到悉尼雨后的花,心情很好。

等我settle好,告诉你地址。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