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章由 tinti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inti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tinting 于 2014-7-11 19:01 编辑
对于12年级的孩子们来说,今年要面对的不仅仅是一堆考试,选择哪所大学、就读哪个专业也是孩子和家长们都非常烦恼的一件事。
个人一些小意见,供大家参考。
1. 暂定一个大方向
一部分孩子从小就有明确的职业目标,比如,有些人喜欢小动物,立志要成为一名兽医;有些人喜欢画画,所以一心想成为一名画家等等。然而,对于大部分的孩子来说,在这个阶段还没有非常明确的职业选择,这是很正常的。建议学生先给自己定一个大方向,你可以想一想自己平时的兴趣爱好,在学校里最喜欢的科目,再问问自己的内心以后的几十年希望自己过上怎么样的生活等等。通过这些可以给自己暂时定一个大方向,例如Science, Commerce,Engineering还是Arts。
2. 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更多课程信息
当你给自己定了一个大方向之后,要关注一下各个大学在你所喜爱的领域里都有哪些课。你可以选择参加大学的Open day, 或者向高中里的职业顾问老师咨询,在这里我向大家推荐一个手机app “directory undergraduate 2014”, 里面有很多最新的咨询。总之要让自己知道的越多越好,这意味着你给了自己更多的选择。
当你了解了一系列课程后,把你感兴趣的课程写下来,并依据自己的兴趣程度给它们排名。这个排名单对大家来说也是一种激励,鼓励自己在接下去的几个月更加努力地学习,达到自己的目标。
如果在了解了一系列的课程后,有些孩子还是没有明确的目标,那么就可以先选择一些比较综合性的课程,例如Bachelor of Science, Bachelor of Arts等。这些课程有较多的选修课,你可以借此尝试不同的课程,发现自己的兴趣和天赋。其实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本科的学习内容变得非常广泛,都是很general的课程,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发现和认识自己,然后在master的时候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课程。
3. 寻找一个mentor
如果有机会,去认识一些在你所感兴趣的领域已经工作或者在读的人,让他们成为你的mentor, 和你讨论与分享他们的经历。有时候你会觉得大学介绍手册上的描述还是让你很迷茫,一些真实的感受和经历会帮助你更深入了解某个职业。
特别是关于这个行业真正的前景、薪资水平和就业难易,只有在圈子里的人,才能告诉你实情,这和大学宣传手册上写的有时候会截然不同。
也不要盲目地听别人说哪个职业好就拼命往里钻。我觉得一份合适自己的工作,意味着它符合你想追求的lifestyle, 在收入和时间上都满足你的要求。比如很多华人家长觉得律师、医生这样的职业赚钱多,社会地位高,就希望孩子往这些领域发展。首先,所谓的“赚钱多”,究竟是普遍都高,还是只有那么个别几个精英而已?其实这些职业的收入很多时候是被社会言论夸大了。再者,这些职业意味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和风险,孩子能承受吗? 他们的收入多也意味着更多的时间投入,那么家庭怎么办?这些都是被高收入三个字所蒙蔽的潜在问题。
4. 不要让自己陷入ATAR高分的怪圈
大部分的同学会按照大学对ATAR分数的要求高低来填报志愿,这很正常,但前提是靠前的志愿必须是你真正想要学习的课程。大部分的学生和家长会认为对ATAR分数要求越高,肯定专业越好。其实所谓的好与坏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定义。当然,我们不可否认,ATAR分数高的课程说明专业性更强,入学要求人数少,以后的竞争压力也相对会小一些,如医生、牙医这些行业,然而真正的专业“好不好”,要看学生自己的兴趣与天赋。
更有一些家长,因为孩子成绩不错,就觉得应该选ATAR特别高的专业,否则就觉得像是“浪费”了高分,而忽略了孩子自己真正擅长的领域,这是非常不理智的作法。
5. 实际+灵活
ATAR是一个全国性的分数系统,所以千万别忘记了其他州的好大学!千万不要只着眼于自己所在的城市。只要是你真正喜欢的课程,并且对那个城市也有些了解,就应该大胆地去尝试。而家长们也应该鼓励孩子尽量走出去,锻炼自己。
同时,千万不要在填preference form的时候留空白。无论你多自信,毕竟大学的入学审核是受很多因素影响的,要给自己留一个备选方案。
最后,不管结果如何,我觉得这都只是小小的开始,以后的机会和选择多着呢。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