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E&E -- 家常烤鱼 (2009-11-8) 闲夏采薇 · 房地产投资 - 之一:基础知识 (2006-11-13) 黑山老妖
· 上海---我的弄堂情结 (2011-7-31) JerryWu · 谈谈澳洲公立和私立医院的区别,私保的作用,急诊的分类和流程,以及墨尔本几个主要公立私立医院的特点 (2011-8-20) 宝屁屁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7466|回复: 94

[人生百味] 没有耐心的澳洲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2 10:5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喜欢苹果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喜欢苹果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喜欢苹果 于 2013-9-2 10:09 编辑

来澳洲尚短,经过找工作,看房子,看车跟一些澳洲人,或者已经在澳洲很多年的
人打交道,普遍感觉,没有耐性,更缺乏长性。
大多是一锤子买卖,不过好处是很干脆,行就行,不行没有废话。

--看房
刚来时想买一个近CBD的楼房,跟两个agent联系,一个说可以进去看(还在施工),
另一个开始说不行,当我告诉他其他agent安排以后,马上说不可能,
然后说他跟施工方关系多么的好,结果因为另一个agent时间没安排开,
跟他去看了,房子比想象中差的太远,我回来告诉他不行。
马上说,怎么联系让我进去看,多辛苦。。。。
以后再联系了一次,态度非常不好。
我是真心买房,他一点都不考虑长远关系,只一次就完全没有耐心了。
谁家买房能一次决定。(是个在澳洲很久的国人。)
--买车
a. 一个马来西亚老头,开始时态度很好,因为我家离他车行不远,主动
把车开来让我看,谈价格时,一点谈不拢,马上脸色非常难看,
跟教育小学生似的说我给的价格多么的。。。
我是真心买车,价格不对可以商量,搞得我当时就心里非常不爽,
演成这个样子。发誓以后就算在他们车行看车,
也绝对不找这个表演帝。
b. 另一个dealer是个俄国人,真心的觉得有点对不住他,
我们谈价格的时候他老板杀出来,一口价不留余地,而且态度
非常强硬,也不耐烦,因为不舒服就没有松口。其实如果只是跟他谈,我
肯定是让了的。很想跟他说声对不起。
c.因为很想赶快搞定车,网上约了个国人,前一天说好第二天4点以后联系,
按约定我给他发了短信,没有回音,想可能当时忙,就先过去约的地点,
再给他电话。结果一直没有出现,到第二天连个回音都没有。
其实如果不想卖了,说一声就可以,哪怕回信说当时忙都算
长情,我没有砍价,没说别的,
只不过约着看车而已,这样的态度真的让人不解。

可能自己OUT了 ,澳洲的文化就是,没兴趣或者不高兴,就是
这个态度,别管前一秒如何,态度可以突变;别管约定如何,
不高兴就是理由,而且不认为这个态度是没有礼貌和没有道理,
文化如此吧。
可能我是秀才遇上兵,呵呵,既来之则安之,
只能慢慢适应啦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3-9-2 11:0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来来往往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来来往往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不是没有耐心的问题,在这边呆久了,你就会发现“一分钱一分货”在澳洲是比较适合的。

国内一双鞋子,60卖不掉了,直接挂600很快卖掉;所以有很多讨价还价,很多挑来比去;

这边就是明码实价,东西在那里摆着,价格就是那样波动范围不大,买就直接,不买就不浪费时间。这边的生意真是这样的,你看老外自己买东西也是一个干脆的。

我在这边还没卖过东西,都是买,时间久了就习惯了;毕竟是信誉社会Credit,所以不存在来回侃价之类的空间,一般侃了几次两边就都不玩了,呵呵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bmatt + 2 我很赞同,一分钱一分货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9-2 11:0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阿翔12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阿翔12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所以大部分鬼佬没国内会做生意,他们不懂以和为贵,和气生财的道理。

发表于 2013-9-2 11:1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来来往往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来来往往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边有些国人,相对是有些让人难受,偶尔碰到几个不要太生气。

反正感觉这边买卖就是干脆,没太多空间;象Harvey Norman这样的,也是售货员直接给你个一口折扣,反正感觉跟国内买卖习惯的确是差别太大。。。

发表于 2013-9-2 11:1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喜欢苹果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喜欢苹果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来来往往 发表于 2013-9-2 10:07
不是没有耐心的问题,在这边呆久了,你就会发现“一分钱一分货”在澳洲是比较适合的。

国内一双鞋子,60卖 ...

如果不准讲价是最好的,大家都省得麻烦。怀念不讲价的日子。

发表于 2013-9-2 11:1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ilkzha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ilkzha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商人都是这样,觉得你不是他的潜在客户时,就不在你身上费时间了。这个跟人种文化无关,到哪都如此。

我倒觉得澳洲人真有耐性,排队交钱时排那么长的队都没有人抱怨,这要在国内,经理早被骂死了。打个服务电话通常要等一个小时才有人接,当地人都觉得很正常。如果家里电话不通了,跟电话公司联系,他们两周后才会派人修。。。我都被这的耐性磨得没脾气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3-9-2 11:1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喜欢苹果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喜欢苹果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来来往往 发表于 2013-9-2 10:10
这边有些国人,相对是有些让人难受,偶尔碰到几个不要太生气。

反正感觉这边买卖就是干脆,没太多空间;象 ...

谢谢,可能对方真的忙,或者家里有事,或者已经买了。
只能说跟那两车没有缘分。

发表于 2013-9-2 11:1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ishleg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ishleg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Z也没看看自己接触的都是些什么人。。。。。

发表于 2013-9-2 11:1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喜欢苹果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喜欢苹果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fishlegs 发表于 2013-9-2 10:15
LZ也没看看自己接触的都是些什么人。。。。。

生意人和陌生人

发表于 2013-9-2 11:1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喜欢苹果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喜欢苹果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milkzhan 发表于 2013-9-2 10:13
商人都是这样,觉得你不是他的潜在客户时,就不在你身上费时间了。这个跟人种文化无关,到哪都如此。

我倒 ...

嗯,有道理。可俺是200%真心买车买房啊。

发表于 2013-9-2 11:2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喜欢苹果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喜欢苹果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阿翔123 发表于 2013-9-2 10:08
所以大部分鬼佬没国内会做生意,他们不懂以和为贵,和气生财的道理。

确实感觉这里做生意没有耐心。不过不只是鬼佬。。。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3-9-2 11:5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ishleg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ishleg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Z来的时间尚短,匆忙给澳洲戴个“没有耐心”的帽子似乎有点武断了。

我个人感觉澳洲人的的耐心比国内不知道好了多少倍了。。。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3-9-2 11:5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abbo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abbo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中国人说澳洲人没耐心?去北京坐下公交地铁就知道啦

发表于 2013-9-2 12:0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江北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江北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文化差异。

国人觉得买家是上帝,卖家必须低声下气才对。澳洲人觉得人人平等,你有钱就买,没钱就别罗嗦,浪费别人时间。

发表于 2013-9-2 12:1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EOZ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EOZ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澳洲的确不流行,来回侃价,100,50,80,65,75,70, 这种买卖方式,无聊死了,浪费生命!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 收起 理由
lydiaqq1985 + 1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9-2 12:1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usox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usox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culture shock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3-9-2 12:1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EOZ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EOZ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觉得这不是澳洲文化没有耐心的问题。我倒是很讨厌有些商家,明明100块的东西,虚标200,你反复还价,最后120卖给你,你还觉得赚了。还不如直接标100,爱买不买。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灭故彼灭。

发表于 2013-9-2 12:1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hristy_BJ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hristy_BJ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EOZHU 发表于 2013-9-2 11:12
澳洲的确不流行,来回侃价,100,50,80,65,75,70, 这种买卖方式,无聊死了,浪费生命! ...

我老公在国内跟人砍价都快把卖东西的砍哭了,那叫一耐心。我从来都比他买的贵。所以分人。经常去外贸市场的老外都贼精

发表于 2013-9-2 12:2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EOZ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EOZ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LEOZHU 于 2013-9-2 11:24 编辑
Christy_BJ 发表于 2013-9-2 11:16
我老公在国内跟人砍价都快把卖东西的砍哭了,那叫一耐心。我从来都比他买的贵。所以分人。经常去外贸市场 ...


有句行话叫:买的没有卖的精。卖东西的即使哭,也是假哭,让买家觉得心里舒服点罢了。因为他知道进货价的,没人做亏本的买卖。少赚你一点倒是可能的。国人习惯了这种方式,认为过日子,就是要耐心讨价还价。但这真的是不同的文化造成的,在澳洲,大部分都是明码标价,爱买不买,我觉着这也没啥不好。原因很简单,买的没有卖的精,100块的东西,如果他标200,你浪费一个小时的生命,最后他110块卖给你,你还是觉得赚了,其实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在商言商,他岂会做亏本生意吗?而且大部分的例子,当价格虚标的时候,很多人没有一个小时去还到110,还是150买的。那还不如澳洲的这种明码标价的好,就100,你爱买不买,省事。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灭故彼灭。

发表于 2013-9-2 12:2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hay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hay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小声问一句,似乎都是移民。。。有本地人么?不是说觉得本地人就多么好,只不过楼主根据移民来判断澳洲的culture似乎有点逻辑不通,本地四十岁左右的大妈都是相当有耐心的,每次买东西都被她们不紧不慢的聊天加收款搞的不耐烦

话说回来,侃价确实不太流行,尤其是差价太大的侃价,楼主如果真的想买车,看看red book之类,给个差不多的价格,配置之类可以谈
至于买房子,没办法,现在是卖方市场,一年前试试看,agent要耐心的多

发表于 2013-9-2 12:2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hristy_BJ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hristy_BJ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EOZHU 发表于 2013-9-2 11:20
有句行话叫:买的没有卖的精。卖东西的即使哭,也是假哭,让买家觉得心里舒服点罢了。因为他知道进货价的 ...

那肯定,赔本就不卖了。老外很多适应能力超强,在另一国家马上学会适应本地文化

不过这里买房和买车等大件还是要讨价还价的。aution其实就是一种讨价还价的手段,还有ebay拍卖。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3-9-2 12:2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zzhus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zhus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呆久了,我还挺喜欢澳洲这种明码实价的方式,反正我在国内就不太会还价,常常买贵东西

发表于 2013-9-2 12:3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EOZ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EOZ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Christy_BJ 发表于 2013-9-2 11:25
那肯定,赔本就不卖了。老外很多适应能力超强,在另一国家马上学会适应本地文化

不过这里买房和买车等大 ...

这边大宗的买卖还是多少有些商量,但是大部分老百姓生活用品就别想了,中国则不然,大到宅子企业,小到针头线脑,这两个国家的国情还是有根本区别的。当然,也有交集的部分,澳洲小部分可以讲价,中国也有明码标价,死活不让的。主要还是讨论大多数情况吧。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灭故彼灭。

发表于 2013-9-2 12:3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EOZ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EOZ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zzhuse 发表于 2013-9-2 11:27
呆久了,我还挺喜欢澳洲这种明码实价的方式,反正我在国内就不太会还价,常常买贵东西 ...

正是这个道理,国内别看你能讨价还价,其实浪费了你很多时间,你还是买贵了,常常是这样的。

如果算一笔帐的话,你不但多花了钱,还多花了还价的时间,最后你还买贵了,所以我很不喜欢这种方式。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灭故彼灭。

发表于 2013-9-2 12:3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hristy_BJ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hristy_BJ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EOZHU 发表于 2013-9-2 11:20
有句行话叫:买的没有卖的精。卖东西的即使哭,也是假哭,让买家觉得心里舒服点罢了。因为他知道进货价的 ...

我有个朋友做杂货店的,他门清这里面的猫腻啊

比如同样的薯条,厂家不涨价,他和包装还跟以前一样大,但里面内容减少,150克变130
克,虽然会表明,谁每次购物都仔细看,更别说某些数学极差的老外了

所以我觉得这里卖家玩的更高明。

发表于 2013-9-2 12:3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EOZ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EOZ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Christy_BJ 发表于 2013-9-2 11:32
我有个朋友做杂货店的,他门清这里面的猫腻啊

比如同样的薯条,厂家不涨价,他和包装还跟以前一样大,但 ...

这种的商家,就要看了,上次澳洲新闻爆料,一家好像是果汁厂家,少了多少毫升,结果被爆出来,你信誉也完蛋了。你要敢冒这个险,也可以做,但澳洲基本上来讲还是信誉社会,不被发觉则好,一旦被发觉,你绝对得不偿失的。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灭故彼灭。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3-9-2 12:3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hristy_BJ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hristy_BJ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EOZHU 发表于 2013-9-2 11:30
这边大宗的买卖还是多少有些商量,但是大部分老百姓生活用品就别想了,中国则不然,大到宅子企业,小到针 ...

国内超市大商场觉对不可以讨价还价的,跟这里一样

菜市场都不太容易,一般是不上班的老大娘有时间去砍
能砍的是外贸,农贸,集市,小店
国内这些占很大部分,所以讨价还价的多
都市是白领现在一般没空逛,都在淘宝买或者去超市

国内商业多样化,面对的人群也不一样

发表于 2013-9-2 12:3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lyss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lyss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不觉得澳洲人没有耐心阿, 相反,他们是超级有耐心阿。
楼主只是觉得没有砍价这一步,买卖不成功是吧。
你多失落几次,就适应这里的买卖过程了。 哈哈。。

发表于 2013-9-2 12:4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EOZ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EOZ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Christy_BJ 发表于 2013-9-2 11:36
国内超市大商场觉对不可以讨价还价的,跟这里一样

菜市场都不太容易,一般是不上班的老大娘有时间去砍

总体而言,我们假设同样100项的交易,澳洲能让你讲价的不会超过百分之三十,中国呢,恐怕百分之八十都能讲价。
这的确是文化的不同,楼主入乡随俗吧,慢慢就习惯了。你改变不了的时候,也只剩下适应了,没有太多的选择。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灭故彼灭。

发表于 2013-9-2 12:4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hristy_BJ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hristy_BJ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EOZHU 发表于 2013-9-2 11:34
这种的商家,就要看了,上次澳洲新闻爆料,一家好像是果汁厂家,少了多少毫升,结果被爆出来,你信誉也完 ...

这不叫欺骗,人家上面标明130克,谁让你不看,问题是,谁看?

朋友说出了最明显的是timtam,盒子还一样大价格也一样,里面块数越来越少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