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此文章由 Poppy12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oppy12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Poppy123 于 2013-1-23 22:25 编辑
今天上网看很多认识的和不认识的人的博客,被别人的故事感动着,也从别人的故事里寻找着自己的影子。
看了安顿博客里的一篇文章《那么多的爱,不给你给谁呢?》,看着看着,眼前一片模糊,我想,天下的母亲都是如此。正如安顿所写:“如果要在母亲和孩子之间做出选择,恐怕所有的母亲都会放弃自己而选择让孩子生存。也许正是因此,人们会赞美母亲伟大,而当我真正做了母亲之后,才明白,这和伟大不伟大根本没有关系——这是做母亲的本能。”
即使现在我还没有孩子,我也已经体会安顿的话:“每一位母亲都有资格怀疑别人不能善待她的孩子,因为除了她之外再没有第二个人曾经与这个孩子有过那种血肉与共的亲密联系,即使父亲,也不例外。这种多疑,这种一厢情愿的担忧,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母亲这个角色与其他人的区别。”
文章里的那个母亲说的一句话让我特别感动:“人都是往下疼的,你好好疼你的孩子,就是报答你的父母。我从没想过让我的儿女报答我什么,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你看生孩子那么苦,可是女人们还是前赴后继地生养孩子,要不你有那么多感情那么多爱,不给孩子,给谁呢?”
是啊,父母对自己的孩子,从来都是不计代价的付出,只为了看着自己的孩子过得好、过得幸福。他们何尝只是为了从自己的孩子那得到什么回报呢?即使是想要得到什么回报,也是应该的,因为任何回报也抵不上他们为了养育自己的孩子所付出的一生的辛劳。不养儿女,不知父母恩。可能也只有等我们自己有了孩子,才能体会父母为我们操劳一生的那份岂止是心血的代价。
其实更多的时候,我希望我的妈妈能做我的朋友,不会让我有事情不敢对她说的那种朋友。只是很多时候,不得不承认,我们两代人之间,除了代沟还有很多对于事情不同的看法和态度。于是,妈妈活在她自己的世界里,我则活在我自己的世界里,我们俩谁也走不进谁的世界,虽然我们是母女。
有时我会想,可能每个人老了,要是写一本回忆录的话,都会有很多一辈子没跟父母说过的话出现在里面。如果那时,我们的父母还活着,看见了这些,会是什么心情呢?会不会觉得我一直在欺骗他们?事实上,我的父母已经觉得我以前一直在欺骗他们了。其实我只是在知道他们对事情的态度的时候,不想跟他们说而已,因为我知道说出来了,他们也会反对。但同时,我还不想放弃,我想去体验,我想自己去验证我的选择是否正确。虽然这种“体验”会付出很多代价。但我想,只有努力了才不会后悔。我相信所有孝顺父母的孩子都和我一样,内心是孤独的,为了孝顺父母,为了让父母觉得自己是最听话的孩子,是他们的骄傲,让父母不为自己着急,隐瞒了自己所有不好的部分,总是把好的部分告诉父母。而父母,有时并未体会到这些,他们只是觉得你欺骗了他们,为什么不实话实说。值得庆幸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和父母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可以和母亲说的话也越来越多,因为我想,我们已经在尝试着更多的去理解对方,体谅对方了。
女人是真不容易,女人是要人疼爱的,可是大部分女人也注定了从丈夫、丈夫家得不到那种真正无微不至的疼爱,这种只能从母亲那儿得到,离开了妈妈的女儿,就是去爱别人了,爱丈夫、爱孩子,爱来爱去委屈了自己。
想想我的母亲,也是一样,哪怕自己苦点累点,只为了我能衣食无忧。每天回家换着样的做饭菜。只因为我觉得自己大了,很多事情都自做主张,可她还是一样的事事怕我受委屈。以前每天我回家衣来张口、饭来伸手。有时她说得多了,嫌她很罗嗦。现在,身在异国他乡,更加远离家,远离父母,不由得后悔,其实父母不需要我们怎么孝敬他们,每天多陪他们说说话,有时间多回去陪陪他们就够了。
还好,我现在已经明白了这些,我会记住这些,让父母都能安度晚年,也谨记他们所需要的,不止是物质上的回报。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