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马丘比丘云中漫步 (2007-12-25) jeru · 美食回忆录 (2009-5-14) 叶多爸爸
· 【班长的中式厨房】菠萝鸡丁|烂糊白菜|青椒土豆丝|黄金南瓜|榄菜四季豆 (2008-9-2) 炊事班长 · 【班长的甜品驿站】炎炎夏日,送上冰镇可口的甜橙果冻~~ (2008-8-27) 炊事班长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5853|回复: 36

88道听途说来的关于中国和澳洲家庭的一点家长里短.... [复制链接]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12-6-3 00:3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飞儿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飞儿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心血来潮,发扬一下偶的8卦精神。。。

我向来觉得人性,不分人种,地域,和文,其实是有很大共性的。特别是在父母偏爱及对待财产分配问题上。

机缘巧合之下,我听到了比较个别的,或许又是典型的中国家庭和澳洲家庭的一点8卦。觉得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我的想法。

先说明一下: 我只是听来的,没有人名和地名,不保证信息的真实和准确。如果有雷同,实属巧合。

会不会先说中国家庭比较有亲切感?听说过几个个案,简单点一个个说吧。

第一个家庭,姐弟俩。父母通常偏爱儿子,可是往往儿子啃父母,女儿博命为娘做贡献。
(真困了,下回分解)。。。。

[ 本帖最后由 飞儿 于 2012-6-3 13:30 编辑 ]
自由的灵魂,懂得自由的珍贵。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2-6-3 01:1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olne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olne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继续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12-6-3 09:5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飞儿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飞儿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太忙了。。。只能一点点写来。。。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12-6-3 13:1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飞儿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飞儿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一家,姐弟两个。
姐姐聪明独立,会经营生意。经常给钱给父母,即使有了自己的家和小孩。

但弟媳也同样,把自己小家其实是老公父母家的钱孝敬自己的娘家。这一点让姐姐非常气愤。

姐姐来到澳洲,妈妈起盖别墅,还有她给钱,弟媳还说他们自己的钱用来投资,让公婆向姑姐“借钱”。多聪明啊,问题是这个房子未来会是谁的哩?"借“的钱又什么时候能还甚至会不会还哩?

人性,太 facinating ....
自由的灵魂,懂得自由的珍贵。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12-6-3 13:2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飞儿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飞儿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另一家,也是姐弟的故事。

弟弟结婚买房,姐姐给了十万左右人民币。

问题是,姐姐在澳洲日子不见得特好,在是华人书报店打份工,所住的区也是低价住宅区。

我时常疑惑,是什么原因让很多女儿比儿子更孝顺父母呢?
一个原因可能是女儿更贴心更疼父母吧。

但一个原因也可能是“父母爱失衡综合症”。
在中国,父母偏爱儿子是常见现象。在成长过程中,女儿被忽略,于是要做额外的努力来获得父母的肯定(假想中的爱)。

在很多家庭中,兄弟姐妹中的一个付出,一个“收获”是多么常见。有的父母更加习惯在子女中“劫富济贫”。他们真诚希望每个子女都平衡发展;亦或,藉此在偏弱的子女面前增加面子,价值感甚至权威感。。。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6 收起 理由
虞宅与美丽 + 6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自由的灵魂,懂得自由的珍贵。

发表于 2012-6-4 14:5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hurma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hurma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咱家乡的的古话:“娘痛背时崽”。
作父母的总希望每个孩子都生活的好。一般总希望过的好的去接济过的不太好的。
古人生三子,总安排一子在家守业,一子去读书作官,一子去经商。都是为家族兴旺发达,相互提携, 进退有据。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2017年度勋章 2018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12-6-4 15:0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虞宅与美丽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虞宅与美丽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家族兴旺也需要经营有方啊!

发表于 2012-6-4 15:1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12e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12e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ounds good

发表于 2012-6-5 16:0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芭乐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芭乐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就是这个姐姐,我姐姐就是这个弟弟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12-6-5 22:3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飞儿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飞儿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安慰一下楼上的。。。。

再说个西人例子吧。

一位女士高龄了,可是讲起母亲对弟弟的偏爱和对自己的不公,仍然非常失落和遗憾。。。。她妈妈亲口说过,就是喜欢弟弟些。。。

她在母亲生前悉心照顾病榻上的母亲,然而母亲永不对她满意。。。

失落的或说不充分的母爱,让她一生都不安心,她的自尊心底,害怕被批评,不大愿面对他人。。。。

人间充满失落和遗憾,圆满难求。。。。

可是如果拥有完整,均衡的父母之爱,已算得上抽了上上签。。。。因为有这个打底,旅途中的挑战和困难,都会显得容易些。。。。

[ 本帖最后由 飞儿 于 2012-6-5 21:38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graceguo0609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自由的灵魂,懂得自由的珍贵。

发表于 2012-6-6 01:1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65120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65120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干干净净一个娃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2-6-6 02:29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飞儿 1# 帖子

此文章由 yuzhenme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uzhenme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楼主太有才了!讲的真实家庭里存在的故事,每个父母都有偏心,而且都是付出多的老人不待见,嘴巴会说不出力的老人基本都喜欢。  哎。。。这可能就是中国式的家庭吧!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12-6-6 21:5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飞儿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飞儿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从最大量或是最均衡分享父母之爱和财产的角度,的确“只生一个好”哇。。。

下面会主要讲讲两三个与父母财产分配相关的案例。。。同胞的和西人的都有。。。
自由的灵魂,懂得自由的珍贵。

发表于 2012-6-8 17:4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weetex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weetex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支持一对夫妻一个娃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12-6-9 23:5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飞儿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飞儿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是土生 aussie, 兄妹四个。

中文有句话“一样米养百样人”,有时候简直好讲做“一样娘养几样人”。

这四人,有两个姐妹比较上进和能干,哥哥可能因为是唯一的男孩,比较受母亲偏爱,也比较自私。

他们的父亲去世后,哥哥仍然赖在父母家,终于有一天母亲把房子改成儿子的名字,成本只有印花税等转让成本。其他姐妹心照不争,当然也没得争。

父亲的家庭印刷生意,让二姐和哥哥继承了。哥哥名义上是老板,但没有老板的责任心和担当,倒象是给姐妹打工,每周的工资是少不了的,至于公司的支出,姐姐操心就对了。生意要怎么维持和发展?他不关心。。。

最小的妹妹,能力不错的,有比较好的工作,有自己的房子,把父母手下的度假屋也买下来了免得被卖掉,但众人的家庭仍然可以免费去度假。。。  即使是这样,做大姐的还带有怨气地说“希望当初是我买下房子。。。”云云。。。拜托,占了便宜还抱怨哦,永远也买不起,又何必气愤不平。。最可怜是心比天高命比。。。。

西人大家庭,大概更多的是看不见的暗涌?大家表现上客客气气的,到底好些。。。
自由的灵魂,懂得自由的珍贵。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12-7-8 22:4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飞儿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飞儿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篇美国人写的文章,说明各国的家长里短还是有共性:


http://finance.wenxuecity.com/BB ... =wsj&MsgID=5066

亲兄弟如何明算账?   
来源: 华尔街日报 于 12-07-05 11:33:53 本文已被阅读:17136次   


在抛下电信工程师的舒适生活、准备在国外从事传教工作时,格雷格•德特林(Greig Detering)的心中有一股强烈的使命感,但是他并不具备雄厚的财力。他说,虽然自己在亚利桑那州凤凰城有一处住宅,但他在2002年其所在公司的股票从每股83美元跌至两美元时损失了大半的储蓄金。幸运的是,在自己山穷水尽之后,他新成立的传教团找到了一位铁杆赞助人,这位赞助人在关键的几年时间里每年捐助了5,000至20,000美元支持德特林在十余个国家的传教工作。当德特林(现已54岁)开始为在南美的传教工作物色一个“交通及通讯中心”时,这位赞助人又捐出120,000美元为他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买了一套公寓,该套公寓所处的豪华住宅楼配备有一个泳池、一个健身中心和数个会议室。虽然它并不是德特林最初有意买下的那套楼层更高、面积更大的公寓,但是──就算是妹妹,帮忙也得设定一些限度吧。






Patrick James Miller for SmartMone

比尔•罗杰斯与弟弟吉姆•罗杰斯通过签订合同将兄弟间的贷款交易正式确定下来。


刚才提到的德特林的这个妹妹──现年53岁的戴安娜•派迪森(Diane Paddison)──以前曾担任两家财富500强公司的首席运营长,这并没有让德特林感到受伤,而且他也承认妹妹比自己更擅长于管理储蓄金(即实现投资的多元化)。派迪森和她的管理咨询师丈夫克里斯(Chris)觉得德特林的传教工作与他们主要以宗教信仰为主的慈善事业相符,这也促成了他们对德特林的捐助。此外,戴安娜说他们兄妹二人在家里的农场成长时“学会了照顾彼此”。尽管德特林说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那套公寓自2007年以来已经升值了25%,但事实证明在海外置业在管理上是一个巨大的麻烦。实际上,将这套房子的所有权正式转到其传教团名下所花费的20,000美元就抵消了房产的多数升值收益。德特林说,最终“实际上就是他们在帮我走出困境。”

“呃,兄弟,你能借给我……几千块钱吗?”我们大家都听说过所谓的“三明治一代”,一边是逐渐老去的父母、一边是啃老的孩子,两边的需求一点点地耗掉了他们的养老钱,但他们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不仅如此,理财规划师还说极少有人会把其他家庭成员的影响考虑在内,比如财务紧张的兄弟姐妹,他们可能会在帮你擦干节日晚餐的碗盘时不好意思地悄悄提出借钱要求。在有些情况下,比如说被借钱的兄弟姐妹有能力施以援手(如同德特林与派迪森的情况),这种安排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如果借钱一方的需要与出钱一方愿意借出的数额一致、而且借钱的一方没有沉迷于赌博、管制物或者日间电视节目的话,情况就会更好一些。不过,理财专家认为,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特别是“婴儿潮”一代(他们中的许多人成长于人口众多的大家庭)会发现丢了工作、离了婚或者陷入房地产泡沫困局(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的近亲的借钱要求正在增加。大都会人寿保险(MetLife)最近一项调查显示,近半美国人称他们在过去一年中曾为家庭成员出钱帮助其支付生活开销。

此外,理财专家还表示,由于“婴儿潮”一代已过了挣钱的黄金时期,借钱要求可能还会增加。美国退休人员协会(AARP)公共政策研究所(Public Policy Institute)发布报告称,对“婴儿潮”一代在未来几年的过往财产让渡意外所得(即“继承”)的预测被夸大了。美国雇员福利研究中心(Employee Benefit Research Institute)还预计,36岁至62岁的美国人中,有近半数的人在退休期间或许连基本的生活开销都将无力承担。这意味着在感恩节家庭聚会上的餐桌上你也许就能看到一个处境不佳的兄弟姐妹。他/她或许是那个丧失了配偶或父母庇护的长期未充分就业的人(一位财富管理师将此类人戏称为“家中的文科生”),或许是不断增加的可能会患上费用高昂的健康疾病、无医疗保险的美国“婴儿潮”一代中的一员(2010年此类人群占45岁至54岁人口的近五分之一)。由于50岁以上人群的离婚率在过去20年提高了一倍,因此婚姻破裂或许是幼时曾与你共享一张双层床的那个人现在又躺在你孩子的上铺睡觉的原因所在──同时这个人还会向你讨要从汽油费到孩子的大学学费等各种事项的费用。

在嘉信理财(Charles Schwab)最近对退休问题进行的调查中,有多达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担心未来还不得不为自己的兄弟姐妹提供资助。咨询公司Rehmann Financial的理财规划总监盖里•吉尔根(Gary Gilgen)说,由于在二战后出生的这一代人开始努力将自己的人生之舟驶入一个安全的港口停泊,他们最不需要的就是额外的负担,“他们中的一些人确实无力承担。”Rehmann Financial公司管理着约20亿美元的资产。






Matthew Mahon for SmartMoney

戴安娜•派迪森是位成功的首席运营长,这让她有能力每年给她哥哥格雷格•德特林的传教项目捐款成千上万美元。


将血缘亲情与金钱往来混在一起原本就是一个艰难、同时还往往令人烦恼的决定,财务压力会使这个决定更要艰难得多。马萨诸塞州北安普顿(Northampton)专门研究家庭财产变动对人们心理影响的心理治疗师苏珊娜•斯莱特(Suzanne Slater)说,金钱往往是导致兄弟姐妹间成年后关系出现问题的诱发因素。专业人士称,在这种对等关系中,对于开口要钱的一方来说,风险不仅包括兄弟姐妹之间的竞争所引发的羞耻感和受人恩惠的忿恨,还包括爱管事的兄弟姐妹可能会因为自己出了钱而在发表大通建议时觉得理直气壮。此外还有“隐形的束缚”因素的影响,受到帮助的一方会不得已做些事,比如在周末期间清理兄弟家的排水沟以表达自己的感激。

对于出钱的一方来说,问题始于家庭“借款”、特别是没有实际凭证的借款可能实际上就等于让钱打了水漂的这一很容易成为事实的可能性。马萨诸塞州以协助亲属间贷款为主要业务的全美家庭抵押贷款公司(National Family Mortgage)的首席执行长蒂莫西•伯克(Timothy Burke)说,“正是因为兄弟姐妹关爱和信任你,当还款出现困难时,他们可能会希望获得你的理解。”确实,财务问题心理医生──帮助人们了解自己与金钱相关的行为的新型心理医生──表示,有同情心与提供实际帮助之间的界线常常都很模糊。此外,借钱给兄弟姐妹可能还容易引发出借人配偶的不满,他/她可能更不愿意将辛辛苦苦挣来的夫妻共有财产用来救助配偶的兄弟姐妹。然而,由于当今的经济状况使得许多美国人在支付住房、医疗和大学学费这样的基本费用时都存在困难,将有更多的人面临他们愿意帮助谁以及给予多大程度的帮助这些问题。达拉斯的理财顾问、《退休生活的巨大风险》(The Big Retirement Risk)一书的作者艾琳•博茨福德(Erin Botsford)说,“我发现关于兄弟姐妹的议论和讨论明显多了起来,忽视这些问题会对客户造成损害。”她还说,在过去几年的执业过程中,她发现兄弟姐妹间的借款要求上升了20%至30%。

美林(Merrill Lynch)每年会邀请几十名富豪客户参加在沃顿(Wharton)或斯坦福(Stanford)这样的名牌商学院举办的训练营,为他们进行为期数天的关于更好地管理财富的集中培训,这样的培训每年会举办数次。除了常见的关于投资组合结构和资产分配的PPT展示之外,该公司私人银行及投资部门主管史黛西•艾尔瑞德(Stacy Allred)说培训还涉及许多关于更温和的话题的讨论(比如婚前协议和家庭海滩度假房中的争吵)。艾尔瑞德透露,每当主题转向伸手求助的家人和朋友时,谈话往往会变得特别活跃。现如今,不论你是生意做得好、投资有道还是婚姻成功,又或者你只是没有把继承的财产挥霍一空,只要你被认为是家族中的有钱人可能就会使你成为大家求助的目标。她说,由于有非常多的客户抱怨令人不快的谈话或者是奇怪的要求(一对夫妇曾收到一张要求他们在半夜时分把钱放在信箱中的匿名字条),她的团队想出了一个从商界借用而来的战略手段──“电梯演说”。

它可能就是这么一段话──“谢谢你告诉我你的担忧。我们夫妻二人有一个规矩,对于像这样的请求我们要仔细考虑48小时。”(这么做的目的是留出一段冷静期。)它也可能是这么一段话──“我们有一个规矩──不把金钱往来与友情/亲情混在一起。它们太重要了,我们不敢冒这个险。”(如同在搭电梯的时候说“请在下一层离开”。)艾尔瑞德说,这一主旨有多种表达方式。至于其中的基本思想,那就是话要足够简短,能在乘电梯的短短时间内说完。要加入一种谈生意般的正式感,而且你还要在谈话演变为花言巧语的劝诱、眼泪攻势或者大打感情牌的让人为难的恳求之前掌握谈话的控制权。

专业人士指出,因为一旦你打开了钱包,借钱一方的要求就会像滚雪球般越来越多,而且多得还不只是一点点。纽约理财规划师凯文•考茨曼(Kevin Kautzmann)的一位客户是曼哈顿一名56岁的单身律师,当初她一个妹妹在离婚不久之后来问姐姐,她和两个十几岁的孩子能否在她重新稳定下来之前搬进姐姐家住,做姐姐的接纳了他们。考茨曼说,这位姐姐现在应该在想,当初自己准备要是好了一段“电梯演说”就好了。两年过去了,这名律师发现自己依然靠自己一人的收入养着这三名常住客人,承担着从饮食、穿衣到攒大学学费的所有事项的费用。(另外,我们刚才是否提到了高昂的私立学校学费?考茨曼说客户的妹妹指出孩子们转校会造成学业中断。)考茨曼指出,问题在于所有这些新增日常开销拖慢了他的客户偿还自己读法学院时的助学贷款的速度,而且还增加了信用卡的负债。他说,“如果再这样继续下去,她就永无退休之日了。”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调查数据显示,在上有年迈家长的成年人中,有40%的人曾在过去一年向父母提供资助。另外一项调查的数据显示,有近四分之一的“婴儿潮”一代表示他们在为已成年儿女提供资助。“婴儿潮”一代或多或少都预见到了这些压力,但是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后来发现看似富足的兄弟姐妹实际上负债累累,或者是他们的父亲多年来都在为他们的妹妹贴补房租──当父母住进养老院或者去世时,这种至少这个妹妹认为是理所应当的依赖会以某种方式转移。新泽西州雷德班克(Red Bank)的理财规划师蒂莫西•诺茨(Timothy Knotts)指出,“人们会对额外的补贴习以为常,它就像财务问题上的海洛因。”确实,理财规划师们总能说出一个又一个客户出其不意地被陷入各种财务困境的兄弟姐妹所拖累的故事。然而,德保尔大学(DePaul University)商学教授、执业财务问题心理医生马蒂•马丁(Marty Martin)认为,亲人间的责任与帮助患病的父母并不相同。他说,“涉及到兄弟姐妹时,一方面存在是否有能力帮助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存在是否愿意帮助的问题。”

金柏莉•弗斯(Kimberly Foss)有五个兄弟姐妹,以上这两个问题她都有。作为加州罗斯维尔市(Roseville)Empyrion Wealth Management公司的总裁,这位资深理财规划师监管着逾两亿美元的资产,她建议客户不要让情感影响自己的理财决策。但是,这些客户在弗斯的办公室会发现接待他们的也许是一个63岁有些喋喋不休的接待员,而且她的长相还与一个人非常相像,对,就是和弗斯非常像。弗斯以20美元的时薪聘用姐姐乔吉特•伯克特(Georgette Burkett)为自己工作,工作内容包括从接电话、订购办公用品到为来访的客户买寿司等各类事情。这显然是一个不甚妥当的安排,但是弗斯称这个安排已经有九年时间了,目的是为了帮助姐姐积攒退休金。

事情并非总是那么一帆风顺。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期间,50岁的弗斯最终不得不将自己的工资降低了30%,但依然让伯克特全职工作并且付全薪。她说,现如今虽然客户挺喜欢这个总是颇为风趣的接待员,但是她真的希望伯克特能够更乐意接受自己全部的工作职责。她说,“每当我让她扫描些东西时,她就会说‘我真的不想做’。”伯克特以往曾从事过医费结算和开酒吧等工作,她说有时候妹妹的私事也会掺和进她的工作中,“她是一个好老板,但她自己也有些问题。”

当然,并非每个人都有实力能够聘用自己的兄弟姐妹工作近十年,这时迅速增长的家庭成员间借款业务便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只有在如今吝于放贷的银行对人们急需的债务整合贷款或抵押贷款再融资予以坚决拒绝时,人们才会想到这最后一招。现如今,对于任何考虑实行亲属间借款、并且希望避开向兄弟姐妹开口要钱这种麻烦事的人来说,有几家由交易方自主操作的借贷公司可供选择。这些公司通过它们自己的账户促成了家人之间、朋友之间乃至找寻适当利率的陌生人之间价值达数亿美元的借贷交易,其中全美家庭抵押贷款公司称该公司承接的兄弟姐妹间的融资交易自2009年以来增加了一倍多。

这些所谓点对点的借贷公司,不论它们只是提供文书和贷款安排服务(如LendingKarma.com和LendFriend.com),还是提供配备筛选和承销服务的更为健全的贷款“交易场所”(如LendingClub.com和Prosper.com),它们全都承诺要帮助出借人将交易正式化、省却庞杂的银行手续费用并避开潜在的赠予税问题。但是,即使是这些公司也提醒道,这些贷款并无抵押品担保,万一借钱的兄弟姐妹出现问题(比如宣布破产),那么有担保的债权人能够优先获得偿款,你借出的钱则会排在他们之后处理。旧金山贷款公司LendFriend的首席执行长及联合创始人吉诺•莫切蒂(Geno Moscetti)说,“没有能让所有事情都万无一失的方法。”

现年62岁的比尔•罗杰斯(Bill Rodgers)是一家全国连锁杂货店的经理,当初他通过私人抵押贷款将自己位于新泽西州韦恩(Wayne)的家宅的一半卖给54岁的弟弟吉姆(Jim)时,他们选择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将这笔120,000美元的贷款交易正式确定下来(可不是碰杯或者拉钩这样的方式)。比尔找了一名收费不到1,000美元的律师拟定了一份为期15年的正式合同并对这笔贷款进行了登记。在交易的相关安排中,吉姆的工资会被直接扣减转到比尔的银行账户中。比尔说,这样一来他们兄弟二人就能尽情地划船游玩、在节日欢聚而无需谈钱了。(比尔还提到妻子对他不收取弟弟利息的决定并不感到惊讶。)

然而,事实证明有一件事情他们谁也没有料到。去年夏季,飓风“艾琳”淹没了房子、冲毁了地基并最终将其变成了一堆废墟。但是,吉姆仍在继续偿还这笔抵押贷款,他们兄弟二人说一旦保险和其他问题完全解决了,这笔贷款最终会转移到新房子上。比尔在谈到这笔要是存在银行能挣不少利息的六位数的借款时说,“我认为它不是什么问题,我这么做是帮一把我的弟弟。”

MISSY SULLIVAN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hohoho + 2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自由的灵魂,懂得自由的珍贵。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2-7-9 23:1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ohoh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ohoh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thanks for sharing

发表于 2012-7-24 12:3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el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el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飞儿 于 2012-6-3 12:26 发表
另一家,也是姐弟的故事。

弟弟结婚买房,姐姐给了十万左右人民币。

问题是,姐姐在澳洲日子不见得特好,在是华人书报店打份工,所住的区也是低价住宅区。

我时常疑惑,是什么原因让很多女儿比儿子更孝顺父母呢?
一个原因可能 ...


现在身边有不少这样的例子. 自己是独生子女子女, 以前并不了解这些.不能公平的对待子女对孩子产生的影响太大了,是一生的.只能叹气.

发表于 2012-8-9 23:5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annys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annys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个很正常。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12-8-10 08:0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飞儿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飞儿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最近与几个西人朋友聊起 big family politics , 他们也深以为然。。。。

人的共性大于差异性。。。
头像被屏蔽

禁止访问

发表于 2012-8-10 10:0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artw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artw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国内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了,我媳妇的大嫂,经常给家里送钱, 连家里盖房都出了一半的钱, 结果, 分家产, 一分钱没有。两个弟弟分, 分就分吧, 他妈对小弟弟比大弟弟好, 结果小弟弟要求要财产的70%,结果可想而知,两个不上进的弟弟 打成了一锅粥, 到现在也没解决完。姐姐看着也是无奈, 能说什么呢。曾经有一次他妈还埋怨姐姐, 你怎么不多挣点钱, 这样弟弟们就不会打架了。姐姐搓火中。这事我们只能边上看着 ,能说什么呢, 这样的妈, 这样的传统。(他们在农村,没有任何歧视农村的意思, 只是说明一下),庆幸自己是个独生子女,少了这样的烦恼。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头像被屏蔽

禁止访问

发表于 2012-8-10 11:4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artw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artw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国内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了,我媳妇的大嫂,经常给家里送钱, 连家里盖房都出了一半的钱, 结果, 分家产, 一分钱没有。两个弟弟分, 分就分吧, 他妈对小弟弟比大弟弟好, 结果小弟弟要求要财产的70%,结果可想而知,两个不上进的弟弟 打成了一锅粥, 到现在也没解决完。姐姐看着也是无奈, 能说什么呢。曾经有一次他妈还埋怨姐姐, 你怎么不多挣点钱, 这样弟弟们就不会打架了。姐姐搓火中。这事我们只能边上看着 ,能说什么呢, 这样的妈, 这样的传统。(他们在农村,没有任何歧视农村的意思, 只是说明一下),庆幸自己是个独生子女,少了这样的烦恼。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12-8-10 23:3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飞儿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飞儿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一般来说,经济越发展,人们的文明程度就高些,离原始社会下的“共产”模式就远些,人们的思想感情经济的独立程度就越高。。。

这就是为什么西方工业革命后,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在引领全球物质和精神文明。。。

也就是为什么,相对来说中国城市的文明程度比农村的文明程度高。。。尤其是思想文明。。。
自由的灵魂,懂得自由的珍贵。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12-8-10 23:3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飞儿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飞儿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一个人,要对家人或族人的 “共产”期望说不,TA自身的思想感情必须独立。。。否则就会成为被动奉献的人,一定程度上也就是牺牲品。。。

作为一个自以为思想精神非常独立的人,偶觉得偶就不怕说不,也就是不怕被记恨、被否定。。。然而看到很多人不自觉地活在他人的期望和评判中,也是很遗憾的事情。。。。

要掌握分寸,平衡得当,多么fascinating...
自由的灵魂,懂得自由的珍贵。

发表于 2012-8-11 00:1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raceguo0609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raceguo0609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谢谢楼主分享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12-8-11 12:4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飞儿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飞儿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一个西人朋友的五兄弟,一起继承和运营父亲的超大农场,朋友说,他们那几亲兄弟永远不能达成一致。。。家人合作做生意,很难没有问题。。。

不知道他们怎么合作的。。。大概农场运营不似公司那么精密?
自由的灵魂,懂得自由的珍贵。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2-8-12 21:4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ingjingyi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ingjingyi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爷爷奶奶就很偏心我老姑,老姑是最小的女儿,比我爸小13岁,比我二叔小12岁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12-8-13 22:3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飞儿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飞儿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有一个女士,明知父母偏心弟弟,可是她心理上没有断奶。。。。自己的小家简直物质缺乏。。。但拼命七天工作,攒假期回国。。。即父母家。。。。给家人钱做这个那个用途。。。。不知是不是需要这样来实现自我价值?
自由的灵魂,懂得自由的珍贵。

发表于 2012-8-13 22:5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豆狗蛋儿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豆狗蛋儿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说的不敢要二胎了==|||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12-8-13 23:5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飞儿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飞儿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楼上的不要担心哈。。。。

有个西人家庭,子女七个,母亲去世前平分了遗产。。。。

相信华人家庭和睦公平的多。。。。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