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野营指南 (2005-4-11) 江苏小伙子 · 十年前的旧车票 (2009-6-7) astina
· 自制家常菜图片--足迹上第一次发贴 (2008-6-8) simonwang · 黑色途锐150TDI, 提车上图 (MY14),二楼已上米色内饰图 (2013-8-31) bidemytime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2207|回复: 18

写个kindle fire初体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12 18:3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anev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anev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周末拿到了kindle fire,上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初步感受吧。

第一感觉手感不错。底部包括边角是用黑色橡胶覆盖的,和IBM小黑顶盖的材质差不多,摸上去很舒服,吸汗。

设计有点追随ipad的简约理念,没有多余的按键,顶部两个speaker,底部一个mini USB,一个耳机孔,一个开关键。speaker感觉音质一般。而且横屏看youtube的时候声音是从一边出来,有点怪怪的。

买之前就知道很多功能是US only,确实如此,基本上如果要娱乐的话就浏览器勉强能用。但是!我们伟大的同胞们开发了一个强大的软件,叫豌豆荚。

电脑装上豌豆荚之后,用自备的USB连上kindle fire,就能自动识别安装驱动了。安装好驱动,以后再连接可以不需要USB线,直接用无线模式连接fire到电脑。

豌豆荚里面的东东很多,各种国产各种免费app随便装,直接传到fire上,简单好用。

豌豆荚里没有的android market app, 可以通过自己的android手机下载好,通过豌豆荚导出到电脑,再由豌豆荚导入到kindle fire,比如bloomberg等。但是不是保证全部能用,看人品啦。

一个很大的缺点是安装中文输入法目前还比较困难,需要取得root权限。

目前fire还没有出现简易的刷android程序,所以先用着豌豆荚。等以后破解成熟了,再考虑刷机。

先上两张图哈:)





[ 本帖最后由 lanevo 于 2011-12-12 19:55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14 收起 理由
yuba + 6 谢谢奉献
joaquin + 8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11-12-12 18:3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oaqu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oaqu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沙发。话说俺还在考虑中……

发表于 2011-12-12 19:5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rikiw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rikiw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一个很大的缺点是安装中文输入法目前还比较困难,需要取得root权限。
Try google pinyin

发表于 2011-12-12 22:5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zhanglianwe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hanglianwe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闲得发慌,刷机吧。

发表于 2011-12-13 02:3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NO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NO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最最最大的缺点是没有mic,skype都用不成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1-12-13 09:47 |显示全部楼层

skype这么重要吗?我装了一个在我的小平板上,从来没用过,有事直接打电话

此文章由 iam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iam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12-13 11:45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国际电话直接打太贵了。

此文章由 zhanglianwe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hanglianwe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都是直接Skype国内的手机或者固话。

发表于 2011-12-13 11:4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mwbul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mwbul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用Skype打电话。。。180一年。。。。。。

发表于 2011-12-13 12: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zhanglianwe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hanglianwe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打得少,想到就打一下。每次也就几块钱,一年50不到吧。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1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1-12-13 13:25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lanevo 1# 帖子

此文章由 交易人生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交易人生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据说目前只是在美国发布,应当不会邮购到澳洲,请问你从哪里订购的?

发表于 2011-12-13 13:3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ome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ome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还要通过豌豆荚来装APP啊, 不是有个专门的KINDLE STORE吗? 难道是US ONLY?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12-13 13:4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zhanglianwe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hanglianwe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体验 Kindle Fire 内容消费
于 11-12-7 通过 爱范儿 · Beats of Bits 作者:黄俊杰


最近国内数家大型电商都在引进越来越多的原版书,可见国内英文内容消费市场不小。专注内容消费的亚马逊 Kindle Fire 自然也备受关注。收到 Kindle Fire 以后已有好几人问我亚马逊服务在国内的使用情况。简单地说,Kindle Fire 附带的亚马逊服务除了视频以外都不用挂 VPN 即可正常使用。
亚马逊的大部分服务都注明“限制美国地区”字样,但它对用户所在地的判断并不严格。你只要在 amazon.com 注册帐号,填上符合规范的美国地址以及美国信用卡号即可正常使用亚马逊的应用商店、电子书、借书、有声书、杂志、云音乐服务,网上有很多相关教程。
国内付费可以通过亚马逊礼品卡充值完成。亚马逊不会像苹果一样扣款验证信用卡,所以你只要保证下单金额不超过礼品卡余额即可。接下来看看每一项服务在国内的使用体验:
Kindle 电子书电子书是亚马逊的强项,Kindle 书店在过去几年保持着高速扩张,付费书目已从 2007 年发布时的区区 9 万册扩张至今天的 95 万册、免费书目更是不计其数。像其它成熟的在线商店一样,Kindle 书店经常有降价、限时免费活动,官方的每日 Kindle 优惠也很值得关注。
在国内购买 Kindle 图书没有什么限制,只需填写合乎规范的美国地址。如果担心亚马逊发邮件质询,可以挂 VPN 完成注册。在国内付费购书可以通过亚马逊美国的礼品卡(Gift Card)也可以通过国内银行的 VISA 信用卡以美元支付。
Kindle Fire 赠送一个月的 Prime 会员资格,在此期间你可以通过 Kindle 电子图书馆借一本书,在国内同样有效,但每个月只能借一本,而且选择不是很丰富。

Kindle 电子书阅读界面
Kindle Fire 内置阅读软件界面和 Android 版 Kindle 应用相似。这是亚马逊收购 Stanza 团队之后的作品,阅读界面非常纯粹,只显示文本与书的标题,不显示与作品无关的任何信息。单击屏幕调出的设置界面布局合理,功能全面。全平台同步阅读状态、书签以及笔记也是一大优势。目前 Kindle 应用支持平台包括 Windows、Mac、iOS、Android、Windows Phone、webOS 和黑莓。
Kindle Fire 在文字阅读方面的不足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液晶显示屏的背光不及 E Ink 显示屏那么舒服,这是所有平板都面临的问题。相对的,E Ink 屏设备也对环境光有很高要求。二是重量偏大,Kindle Fire 重 413g,而 Kindle Touch WiFi 仅有 213g。单手拿 Kindle Touch 看书无疑舒服得多。不过由于 E Ink 屏比较脆弱,很多人都把 Kindle 阅读器放在皮套里,而 Kindle Fire 有康宁玻璃保护,可以裸奔,此时重量差距已经很小。
有顾客在亚马逊留言说一本通过 Kindle 2 购买的书无法通过 Kindle Fire 打开。我试了自己之前买的几十本书,都能正常阅读,其他用户也很少有类似反馈,应该只是能够很快解决的个例。
杂志早在三四年前,亚马逊就开始推动 Kindle 电子杂志,不过一直未能推广开。仅 E Ink 屏幕不能显示彩色这一条就足以让很多用户拒绝 Kindle 杂志。Kindle Fire 采用 IPS 显示屏,不论可视角度还是色彩表现都相当出色,甚至好过售价高出一倍多的索尼 S1。
亚马逊也为推广 Kindle Fire 杂志提供了不错的优惠,包括《连线》、《纽约客》在内的十余种杂志订购即增三个月,其它杂志也都有 14 天免费试读。在此期间你若不满,可以退订。多数英文杂志倾向于让读者订阅,因此单价普遍较高,但订阅后单期价格往往低于国内同类杂志,比如在 Kindle Fire 订 15 个月《连线》不过 20 美元。就连向来昂贵的《经济学人》,按月订购一年也不过 120 美元,远低于国内四位数的印刷版定价。
看完几本杂志之后,我感觉 Kindle Fire 的表现虽然好过 Kindle 4,但依然与 iPad 有不小差距。Kindle Fire 杂志大体上可以根据阅读形式分两类,一类基于 Kindle 应用、另一类为独立应用。
基于 Kindle 应用的杂志有《经济学人》、《国家地理》、《新闻周刊》等等,这些杂志都提供了两种阅读界面——“页面视图”(Page View)和“文本视图”(Text View)。前者基本是纸质杂志的扫描版。Kindle Fire 屏幕尺寸有限,大多数时候得双击放大文字区域才能看清文字,而且放大比例无法在翻页后保留,基本不可用。“文本视图”将图片和文字内容区分开来,可以调整文字大小、行距等等,阅读体验比较好。但该模式下排版丧失殆尽,并不是大多数人想要的结果。订购之后这些杂志基本都能够在其它 iOS 和 Android 平板的 Kindle 应用中阅读,不过这些设备目前只能显示文本模式。

《国家地理》“页面视图”(左)、“文本视图”(右)
也有一些出版社通过独立应用提供内容。比如康泰纳什旗下的《连线》、《纽约客》、《名利场》。这些杂志的界面针对平板设备优化,和 iPad 版几乎完全相同,阅读体验比 Kindle 版更好。但很明显这些内容首先还是针对 iPad。Kindle Fire 版的图片和文字细节明显不及 iPad 版清晰,且不支持横屏模式。此外通过独立应用订购的杂志不会出现在 Newsstand 中,在桌面也只显示应用图标而不是像 iOS 5 一样显示杂志缩略图,看起来很别扭。Kindle Fire 杂志还需精心优化。
漫画美式漫画基本都是彩色,Kindle Fire 是亚马逊第一款能够满足这方面需求的设备。亚马逊也很看重漫画市场,和 DC Comics 签约推出了上百册从未数字化的漫画。
漫画在 Kindle Fire 上同样有多个渠道,除了在 Kindle 商店直接购买以外,也可以通过 ComiXology 的应用购买。后者目前最大的数字漫画服务,iOS 上的 DC Comics 等漫画应用也基于 ComiXology,连帐号都通用。

纸质版《守望者》与 Kindle Fire 电子版对比
以美漫的页面尺寸,iPad 基本可以正常阅读,但字比较小。而 Kindle Fire 的屏幕已经无法保证阅读。所以 Kindle 漫画和 ComiXology 的漫画都对放大操作进行优化,双击操作即自动放大文字区域,此时翻页会自动切换至下一个需要放大的区域。区别在于 Kindle 漫画的放大比率较低,而 ComiXology 可以做到全屏,体验更好。就个人体验来说,Kindle Fire 可以用来看漫画,但需要频繁进行翻页操作,体验不及 iPad。不过现在也有每次只显示一格漫画的尝试,反响不错,可见进一步从软件层面优化也有望提升 Kindle Fire 漫画阅读体验。
在通用性方面,很多 Kindle 漫画购买后只能在 Kindle Fire 上阅读,目前还不能在其它平台的 Kindle 应用中打开。ComiXology 在这方面要好得多,不但支持所有 iOS、Android、Windows Phone 手机与平板,而且可以用电脑在线观看。
有声书Kindle Fire 通过 Audible 提供有声书,我之前在 ifanr 介绍过 Audible,它是亚马逊收购来的服务,主推订阅服务,每月支付一定费用获得《纽约时报》或《华尔街日报》有声版文摘以及一个点数。每个点能换取一本书,相对于现金购买单本来说更为划算,而且初次注册有不少优惠。Audible 对用户所属国家和信用卡所在地没有任何限制,只要能付美元即可。
Kindle Fire 对 Audible 的集成一般,只是预装 Audible 应用。有声书的下载、播放都通过应用完成,不会在书架上显示一堆漂亮的封面。有声书的体验与硬件相关,Kindle Fire 内置的扬声器声音不算太大,但对于听书来说已经非常足够,而且音量最大也不会有爆音。以前我在家习惯用 iPod Classic 加 MD-11 小音箱听书,现在直接用 Kindle Fire 外放,也免去 iTunes 下载同步的麻烦。
云音乐和很多人猜想的不一样,亚马逊的云音乐服务可以在国内正常使用。你可以将现有的 mp3 文件上传至亚马逊的网盘,也可以在亚马逊音乐商店购买音乐。所购音乐不会计入网盘容量限制。存储在云端的音乐可以通过在线客户端、Kindle Fire 或其它 Android 设备直接播放。用户最多可以在云端免费存储 5G 音乐,通过亚马逊音乐商店购买的音乐不计入此限制。

根据我在多个不同地点的测试,亚马逊云音乐上传速度很一般,但在线播放速度很理想。只有播放第一首歌的时候需要缓冲,而且时间不会超过 7 秒。Kindle Fire 内置闪存容量有限,云音乐是很好的补充,适合在室内 WiFi 覆盖环境下使用。
在线视频亚马逊今年开始涉足在线视频业务,直接与 Hulu 和 Netflex 竞争。由于视频版权敏感,所以亚马逊在这方面管的也特别严。不但需要有效美国地址和信用卡号,而且必须在 IP 地址为美国时才能进行购买。购买后的播放和下载也需要保证 IP 地址在美国。
Kindle Fire 目前不支持 VPN,我试过支持全局模式的 SSH,但依然没法播放或下载已经购买的视频。这可能是因为亚马逊禁止所有取得 Root 权限的设备使用在线视频服务——其它服务都可以在 Root 后正常使用。而全局 SSH 只能在 Root 后的设备上使用。所以 Kindle Fire 在国内只能通过 WiFi 分享而来的 VPN 网络观看亚马逊在线视频服务,非常麻烦。提醒一下,很多付费的 VPN 服务不支持 WiFi 再次分享。

我买了一部纪录片,最后不得不通过电脑上的 Amazon Unbox 软件下载。而且 Amazon Unbox 下载的视频分别是 DRM 保护的 WMV 和 AMZN 文件,前者用于桌面播放,后者是移动版。这两种格式拷入 Kindle Fire 后毫无反映。
应用商店相对官方 Android 市场,亚马逊应用商店为开发者设置了一定门槛,起到过滤作用。每天赠送一款应用是它的特色,完全版 Documents To Go、Drawing Pad、IM+ Pro 等出色应用都曾在这里免费放出。
亚马逊应用商店目前限定地区为美国,但它只要求格式正确的美国地址和信用卡号,国内可以通过礼品卡支付。
用 Kindle Fire 会发现,商店里很多之前能够通过手机下载的应用消失了。一开始我以为是兼容性问题,后来将 News 360 等应用的 apk 文件从手机里取出,安装到 Kindle Fire 之后发现一切正常。这些应用显示不兼容 Kindle Fire 或许是因为图标的缘故。所有通过 Kindle Fire 在亚马逊应用商店下载的应用图标分辨率都比较高,目测应该有横向 300 像素。高分辨率保证了应用在 Kindle Fire 主屏的显示效果。亚马逊逼开发者升级对其它 Android 设备,特别是偏向高分的 Android 4.0 来说也是好事。
重复 Kindle 模式?很显然 Kindle Fire 并不完美,小 bug 很多、不少界面也会卡顿,我完全理解很多媒体作者和设计师的失望。不过 2007 年的初代 Kindle 一样谈不上完美,甚至可以说是简陋。在随后四年时间里,亚马逊平均每年一次硬件改版、软件升级不计其数,最终真正激活电子书产业,并且成功让很多国家用户养成为数字内容付费的习惯。
作为一款售价与低配 iPod Touch 相同的平板,Kindle Fire 目前的表现对我来说可以接受。而且从 Kindle 阅读器进化史就能看出亚马逊非常关注产品细节。例如亚马逊 Kindle 总监 Jay Marine 在 Kindle 3 开发阶段就把降低翻页键声响视为重要改进,这是真正的 Kindle 2 用户才会想到的小细节。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因此我对亚马逊持续改进 Kindle Fire 持乐观态度。
2007 年初代 Kindle 阅读器发售时,内容销售和硬件销售都局限在美国。电子书消费模式被大众接受以后,亚马逊开始向其它地区扩张,2010 年进军英国,今年又覆盖法、德、西、意四国。有很多迹象表明 Kindle 商店将很快进军南美洲,第一个目标就是巴西。
Kindle Fire 现在的情况也很类似,它在美国的销售已经取得成功,如果内容补贴硬件的模式被证明可行,进一步覆盖其它国家也只是时间问题。比 07 年好的地方在于电子书消费模式已经被推广开,亚马逊不需要去说服用户接受付费杂志。但不利因素也很多,特别是电子杂志、视频、音乐服务已经有了多家比较成熟的竞争对手。
至于国内,百度文库的搜索、一些小团队的尝试以及苹果应用商店开放人民币支付之后获得的积极响应也让人看到一丝希望。或许中国特色真的能够改变。

发表于 2011-12-13 22:1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hcnec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hcnec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放弃了

发表于 2011-12-14 11:31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pomer 11# 帖子

此文章由 lanev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anev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kindle fire也有app store  但是种类少

发表于 2011-12-14 11:33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zhanglianwei 12# 帖子

此文章由 lanev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anev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感谢分享

发表于 2011-12-14 17:41 |显示全部楼层

Amazon算是开了个先例,谷歌同学郁闷了

此文章由 salesma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alesma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把android os彻头彻尾的改的没谷歌啥事情了。

三星现在也在搞自己的service和app store. Sony也有不少content,哪天这些厂商都模仿amazon的做法,用android做core,所有的service , content , apps的portal都改成自己的,这就好玩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12-15 08:2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zhanglianwe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hanglianwe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salesman 于 2011-12-14 18:41 发表
把android os彻头彻尾的改的没谷歌啥事情了。

三星现在也在搞自己的service和app store. Sony也有不少content,哪天这些厂商都模仿amazon的做法,用android做core,所有的service , content , apps的portal都改成自己的,这就好玩了。


几乎肯定会这么做。不过亚马逊玩内容的,其他厂商会有心无力。就像造PC的厂商看着Mac的高利润无从下嘴一样:我们也能造Mac,我们能造出更便宜(质量也更烂)的Mac,但是我们没法造。

发表于 2012-12-19 12:5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vivianjek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vivianjek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发表于 2012-12-19 20:2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oSeb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oSeb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上个月出了HD  跟ios比 还是有点卡  不过现在可以刷4.1了  情况应该会好点吧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