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白胖子toyota prado拿回来了,交个作业吧,虽然满街跑的到处都是了,不过今天贴的是属于咱足迹的~呵呵~更新照片~ (2013-9-30) 使用方法 · 关于儿子上初中的诸多问题求助 (2010-1-7) 三颗纽扣
· 【~from 58 to 47~】 分享我的瘦身体验 --- “我与FitBit的亲密接触" (285#添加瘦身低卡美食~) (2012-12-18) 黑芝麻狐儿 · 征文活动: 我的成功之路 - "曲线救国" (2008-4-30) 小气鬼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2448|回复: 26

[评书论文] 澳洲钢琴女孩的成长经历——《钢琴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15 22:0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春来草自青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春来草自青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Piano Lessons“,澳洲年轻钢琴家 ANNA GOLDSWORTHY 的自传。

虽然是她的自传,倒有一多半是在写她的钢琴老师讲的课。作为一个琴童的家长,我特别感兴趣澳洲本地的琴童是怎样炼成的。

这位安娜小姑娘住在阿德莱德,6岁跟一位玩爵士乐的老师学钢琴,9岁时遇到她最重要的钢琴老师,一位苏联出来的老太太,原先任教列宁格勒音乐学院的老师,是“李斯特谱系”的传人。  老太太像典型的俄国艺术家,视艺术为和生命一样深广和庄严的事,因此一开讲就陈义甚高。 她告诉9岁的安娜弹钢琴不是游戏(跟好多教儿童的音乐老师不同)。 书里记载了这位老师的大量言论,我会在下面慢慢抄出来。

安娜是个好孩子,读书也很好,中学还考上了私立学校奖学金。她的学校经历也是我所感兴趣的。她写了她竞赛带给她的冲击和老师怎样引导她对待外在评价,写了她试图通过迎合私立学校同学品味而进入圈子的努力和尴尬,写了学业成功和获奖带来的麻烦。

安娜的文笔很成熟,完全没有自传容易有的矫情和自我吹嘘,很真实地记录了作为青少年的体验。

我觉得这本书对于音乐老师、音乐爱好者、家长、青少年都是一本不错的读物。

这里有安娜的网页,也有她的照片和书及CD的介绍。
http://www.annagoldsworthy.com/

评分

参与人数 5积分 +53 收起 理由
daffodil + 8 感谢分享
粉猪妈妈 + 3 感谢分享
老猫晒太阳 + 16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退役斑竹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1-4-15 22: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旋木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旋木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感谢推荐
琴妈狠感兴趣的说,这个周末就去买

发表于 2011-4-16 00:2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no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no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谢谢LZ的介绍,我刚才在网上买了这本书了,买的是美国的版本,硬皮版的. 在deepdiscount.com上买的, 加运费14块,从美国运来,要10-20天左右到, 不过好像比澳洲卖的便宜一半多, 旋版可以上去看看哦, 顺便享受一下现在的汇率,哈哈哈

发表于 2011-4-17 17:3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春来草自青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春来草自青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你们太有行动力了!

发表于 2011-4-17 17:4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春来草自青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春来草自青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书里的老师谈到:

“People talk about talent. What is this talent? Talent does not play itself. Talent is money in the bank,only. How you spend it, this is up to you."

(人们谈论天才。这天才是什么?天才本身不会自己起作用。天才只是银行里的钱。你怎么用它,取决于你。)

退役斑竹 2011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1-4-17 19:2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老猫晒太阳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老猫晒太阳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大版,自传来了。-__-b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春来草自青 + 4 呵呵,感谢你让我赶上这拨征文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4-17 21:2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春来草自青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春来草自青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位老师经常说:
“Never just playing but hearing INSIDE!”

发表于 2011-4-17 21:2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春来草自青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春来草自青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ood and great musician?

Little bits.

Little bits more hearing, little bits more freedom."

(好音乐家和大音乐家的区别是什么?  是点点滴滴细微的地方。 听得多一点点,自由多一点点。)

[ 本帖最后由 春来草自青 于 2011-4-17 20:27 编辑 ]

发表于 2011-4-17 21:5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春来草自青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春来草自青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作者和她的老师都非常厌恶把音乐变成体育运动一样争强好胜的活动,或以获取赞美和奖项为目的。她的老师视音乐为完全不同的活动:

”Music is arts of generosity. Must also be that 'I want to share my enjoyment,my discoveries,my incredible vision with,I want to share it with audience and I want to give it. ‘That is what for you play concert.

I told you: what you give is yours. Music is arts of love and of giving.
Based on incredible respect and understanding to piece you are coming through."

(音乐是慷慨的艺术。必需是“我想要与观众分享我的乐趣、我的发现、我看到的惊人的图景,而且我愿意给予这些。这是你在音乐会上演奏的目的。

我告诉你: 你所给予的才是你的。音乐是爱和给予的艺术。其基础是你对所演奏的作品的极大尊重和理解。)

退役斑竹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1-4-17 21:56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LZ分享

此文章由 daffodi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affodi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也读过Anna的这本书,读了2遍,第一遍读完很想写读后感,所以又读了一遍,结果读了第二遍不想写了,

Anna第一次遇见这位苏联老师,Mrs Sivan,老师才40岁出头正当年。Anna书中虽然提到“李斯特谱系”,但她们这个流派其实奉贝多芬为祖师爷,因为李斯特是车尔尼的学生,车尔尼是贝多芬的学生。

最让我感动的是,Anna小时候并不是老师的得意弟子,也不被看好有天份(在自传里没有提过),但她热爱音乐,直面失败,坚持追求,最终成了一位职业音乐人。她获得音乐博士学位后在墨大音乐系任教。我们听过Anna的现场演出,一个很沉静的音乐家。

Mrs Sivan在60多岁莫名昏迷3周多,醒来后一度瘫痪一段时间,但在其他肢体尚不听大脑指挥阶段,她已经能神奇地演奏肖邦的钢琴曲。Mrs Sivan完全康复后(医生认为是钢琴带来的奇迹),继续在阿德教钢琴至今。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12 收起 理由
旋木 + 8 感谢分享
春来草自青 + 4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Faith Hope Love

退役斑竹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1-4-17 22:0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affodi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affodi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春来草自青 于 2011-4-17 20:53 发表
作者和她的老师都非常厌恶把音乐变成体育运动一样争强好胜的活动,或以获取赞美和奖项为目的。她的老师视音乐为完全不同的活动:


Mrs Sivan反对的是过份追求名次而忽略了音乐的本质,但她并不排斥音乐比赛,Anna对这个问题的态度比她老师要极端一些,可能和她自身的经历有关。
Faith Hope Love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4-17 22:27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daffodil 10# 帖子

此文章由 春来草自青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春来草自青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MS SIVAN 还能教课,阿德莱德的小孩幸运啊。

书里写了MS SIVAN 当初说:安娜不可能成为一个concert pianist,安娜太保守了....
我看到这句话都觉得当着小孩老师这样会说太让孩子失望了,老师怎么能这么说学生呢!安娜也的确很伤心,回去就哭了。她爸爸也很生气,后来问老师什么是“talent".  老师的回答也很精彩。既让安娜恢复了信心,又指明音乐生活中比夸奖更重要的事情。

她说,你问我什么是天赋,有人认为是音调, 有人说是节奏、协调.  但这些都比不上智能(intelligence), 我说这个女孩的智能非常高。

.“We need to respect our self , and not our ego.
Our aim must never be thanks and prizes and praise.
For me, compliment is not praise.Not 'excellent' or that is very 'nice'. Compliment is to sit and work."

发表于 2011-4-17 22:4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春来草自青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春来草自青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daffodil 于 2011-4-17 21:03 发表


Mrs Sivan反对的是过份追求名次而忽略了音乐的本质,但她并不排斥音乐比赛,Anna对这个问题的态度比她老师要极端一些,可能和她自身的经历有关。


可能。Mrs Sivan 在苏俄还专门辅导学生参加国际竞赛。她告诉安娜要利用竞赛,“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但不要被意见和结果所左右。

有功夫我把那段找出来抄上。

发表于 2011-4-17 22:4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iddyzhe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iddyzhe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最近比较关注“天才”杀亲人或者杀老师的案例,我觉得人们普遍地对这方面的事情缺乏兴趣。

刚才又找到了一些文章关于科大少年班的。《26年前的“神童”今何处》 http://www.360doc.com/content/05/0722/13/267_2967.shtml

我觉得如何处理孩子的心理问题,才是重中之重。不管他们是不是天才,他们都deserve一个更加健全的人格。即使他们很“平庸”。

退役斑竹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1-4-17 22:44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春来草自青 12# 帖子

此文章由 daffodi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affodi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的体会和你的一样,Anna的EQ很高。我看了Concert Pianist这段时,反思了天赋这个问题,天赋是天赋予的,人是看不出来的。即使天赋差一点的人,只要够坚持够自信,最终也会取得成功。我想,小时候Anna的天赋肯定比不上Evelyn Chua,但Evelyn长大后应该在音乐上不了了之,反而Anna倒是成就了一番音乐事业。虽说她不是世界顶级高手,但音乐博士,大学教师,独奏钢琴家,比一般人的成绩大得多了。Anna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地做事业这一点,是很令我敬佩的。
Faith Hope Love

退役斑竹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1-4-17 22:4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affodi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affodi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春来草自青 于 2011-4-17 21:44 发表


可能。Mrs Sivan 在苏俄还专门辅导学生参加国际竞赛。她告诉安娜要利用竞赛,“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但不要被意见和结果所左右。

有功夫我把那段找出来抄上。


Anna在书中多次提到,比赛考试,在Mrs Sivan的眼里,是“by the way”。我的理解是水到渠成,学了一个阶段,考个试或比个赛,检验一下学习的情况,而不是为考级或为比赛而学习。考得不好或比赛没获名次是不重要的。
Faith Hope Love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4-17 22:5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春来草自青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春来草自青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kiddyzheng 于 2011-4-17 21:44 发表
我觉得如何处理孩子的心理问题,才是重中之重。不管他们是不是天才,他们都deserve一个更加健全的人格。即使他们很“平庸”。


没错。我觉得这本书里的老师特别可贵的地方就是在授课中把很多做人的道理教给孩子。

本来,艺术教育是可以在培养健全人格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我小时候遇到的好老师多少都会把“真、善、美”融合在一起。 但现在的艺术教育可能太偏重技术本身了,艺术缩减成了才艺。

发表于 2011-4-17 23: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EXCE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EXCE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好帖子,收藏了

发表于 2011-4-17 23:12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daffodil 15# 帖子

此文章由 春来草自青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春来草自青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Evelyn Chua 这个名字像个亚洲人的名字,让我敏感地疑心是否亚洲琴童的形象成了一种sterotype,抑或是她本人的想法而已。

我也想到了广大的中国琴童群体。安娜9岁才考三级,我认识的中国小孩没上小学就过了三级的都有。有天赋的孩子是不少的。

可是有天赋的小孩后来渐渐放弃了的也很多。我亲戚的儿子已经过了钢琴十级。可是他对钢琴已经厌烦透了,自己在家也从来不听音乐。能考过纯粹是反复练那几个考试曲目练出来的,之所以要考级则是为了在简历上多一项成就。这样的学琴,我觉得,即使作为业余音乐教育也不成功。
头像被屏蔽

禁止访问

发表于 2011-4-17 23:2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herub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herub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monkey08) 还好,我学的是文学。文学这个东西有个好处:它涵盖了美学到心理学几乎所有关于人的学科,在文学的范畴里,一个人想要偏于一隅都是不可能的。
签名被屏蔽

退役斑竹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1-4-17 23:29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春来草自青 19# 帖子

此文章由 daffodi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affodi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读书的体会,Anna是带着这种变色眼镜的,这也是后来我不会想写读后感的原因之一。

很多亚洲人聪明勤奋,但这些都不代表天赋。真正的音乐天赋,除了身体条件以外,还有对音乐的狂热和执着,这点Anna不缺的。
Faith Hope Love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退役斑竹 2011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1-4-17 23:36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daffodil 21# 帖子

此文章由 老猫晒太阳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老猫晒太阳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让我想起了一句话,世界是由偏执狂创造的。 -__-b

退役斑竹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1-4-17 23:41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老猫晒太阳 22# 帖子

此文章由 daffodi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affodi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你还有一句名言,天才都是疯子,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老猫晒太阳 + 2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头像被屏蔽

禁止访问

发表于 2011-4-17 23:4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herub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herub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说来奇怪,搞艺术这件事古来有之,算是一种职业而已。但是最近这10年,突然就很受关注了。郎朗是打出来的,虎妈是管出来的,中国鞋底子鸡毛掸子抽,外国是狠命立规矩上家法。其实这样真不好,让家长们趋之若鹜,给孩子们过大压力。
签名被屏蔽

发表于 2011-4-17 23:51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daffodil 21# 帖子

此文章由 春来草自青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春来草自青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狂热和执着, 是自己的内心动力。好的教育就是能激发学生自己的动力的教育,我觉得这是一件很难、很奥妙的事。能激发人的内心动力的人作老师会是个好老师,作企业家会是个成功的管理者。这样的老师可遇而不可求。 稍差一点的老师,是尽职尽责地传授知识、也给学生以关怀的老师,能有这种老师也不错啦。 再差一点的就不说了,各种各样。

发表于 2011-4-19 16:2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ovesabrin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ovesabrin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有时间找来读读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4-19 22:2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nda1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nda1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要看一下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