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章由 visap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visap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那么多人要走了,生意价格应该会跌吧? 新闻里面描述得太可怕了, 40万买的生意, 自己还要做个半死, 还不赚钱. 你们都说2-3年, 甚至1年回本, 真的吗? 如果真的,不如请人做,为什么自己要做得那么累呢?
移民局数据显示,自二〇〇〇年以来,已有三万多中国大陆移民回流。
2006-2007年度,中国移民澳大利亚的人数远超过其它国家,达21820名。 澳大利亚的中国新移民数量持续增长,其中新南威尔士州的人数最多,为10039名,墨尔本次之。
据澳大利亚移民部2010年7日发表最新资料显示,海外出生移民回流人数,若以中港台三地合计(4916名),已赶过英国(3783名),直追排名第一的纽西兰(5714名)。而且澳洲出生的香港移民第二代,年内也有1328名回流香港。
当地媒体报道,海外出生移民回流,有58.5%在澳洲居住5年以上,但也有19.2%显著比例只在澳洲居住两年或不足2年便永久离开。
Blinda显然还没有适应在澳大利亚的生活,今年四月与先生一起从福建移民到墨尔本。在中介的帮助下花40万买了一个小生意,天天和老公起早贪黑的打理。姣好的面容好久没有去做过护理了,面庞有些发干和发粗。她对记者说:“申请办理移民的时候,无论如何没有想到在澳洲会这么辛苦,自己的店开业有二个月了,但自己真的不能习惯这边的生活。”她说,她和先生在国内有两个超市,自己已经多年没有具体管理超市里面的生意了,一直都是由老公和自己的妹妹在经营打理。但到了这边后,一切都得自己干,从进货到销售,到店里的卫生,刚开的店,目前看要赚钱还需要等一段时间。
下班后回家还得帮助儿子,儿子离开自己多年的同学老师,语言也还没有过关,儿子不喜欢墨尔本孤独的生活,回家就是打游戏,也没有以前在国内那么开朗和喜欢与父母交流了。“我现在是骑虎难下,虽然还没有买房,但生意已经投入了好几十万的澳币,儿子光学习英语,就已经是上万澳币了,现在房租没每周500元,尽管有些积蓄,但这样的状态,还真的是我和先生出来之前没有想到的。尤其是儿子的状况,他一心想回去。我现在已经和先生商量好,下个月我会先带儿子回国,先生留守在这边再看看。如果生意能出手,就是亏点也算了,好在国内的超市还在,这边实在不行,就只有全家撤退了。
很多163移民出国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高素质,有较好的经济实力人士,来到澳大利亚后只能干饭馆,报摊一类的小生意,心理很难一下子适应那么大的落差,越呆就越觉得失落。“生活怎么可以越过越落后呢”北京新移民王先生这样告诉《新移民》记者。王先生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我在国内的时候怎么说也是管理过百八十号人的,虽然说生意做得不大,但至少在中国走到哪里还是被人尊敬的。到这里来卖薯条,整天窜上窜下买材料,每天到店里最早,晚上回家最晚。我们在国内哪里过过这样的日子呀?整天弄得一身鱼腥味,满手是油,看着家人跟我一起受苦真的不想呆下去了,要不是为了孩子,我现在马上就买机票回国”。
刚来墨尔本七个月的小林在国内的时候也算是“千金大小姐”了,从来没进过厨房,没买过菜做过饭,洗衣机都不会用,到了这里来从头开始学,她告诉记者:“自己在国内经历了一些事情,头脑一发热就决定投资移民出国。当时根本没有想到出国以后是这个样子的。哪里知道这里的生活会那么辛苦呀。刚买房子那天我看着空空的房间真不知道怎么下手。虽然来的时间不长我真的由好多好多的感触,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我一定不来澳大利亚”。
盲、聋、哑,英语是最大的障碍
记者采访的新移民中绝大多数人都会提到语言问题,对于许多人来说三四十岁了才开始学习一门从来没接触过的语言,着实不容易。在一个陌生的国度可能会遇到种种意想不到的情况。
武女士是去年七月来的墨尔本,丈夫和孩子都在国内,她一个人在澳大利亚坐“移民监”。直到现在她也不能单独开车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她说: “不认识路,很多街道长得都一样,英文单词也有相似的。就是走错路了都不知道怎么问路。买菜吃饭只能去华人的商店,整天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开始那半年真的那种难过无法形容”。记者继续问,那你现在感觉好些了吗?她笑得很腼腆,说:“现在遇到的华人多了,朋友也多起来了,我经常到教会走走,他们还有免费的英文班,我多多少少也要学点英语否则真的无法生活呀”。武女士说,在教会里认识了很多和自己有相似经历的朋友,他们在这里的生活也很无聊很痛苦,因为语言不好,活动范围很小。“澳大利亚的电视来来去去就那四五个频道,全部都是英文节目,听不懂,看也看不明白,今年装了个卫星电视,好多了。不然,以前一到晚上真不知道该做什么好”。
从北京来的王先生出国前是一家大医院的主刀大夫,出国后由于语言的关系根本找不到工作,一身的本事无处施展。夫人已经在这里生活了两年多了,全家已经拿到PR。这次他辞掉工作过来,为了满足移民局规定的拿到PR后必须累计在澳大利亚待满2年的条件。王太太对《新移民》记者说:“他刚来那半年,简直像热锅上的蚂蚁,整天都在我面前转来转去的,不知道做什么。脾气也变得很暴躁,我们都不敢跟他说话。现在性格开朗多了,也基本上习惯了。我们家孩子偶尔教教他一些基本的英语,现在自己上街购物,吃饭绝对没问题”。王先生显得还是很留恋国内的生活,觉得 “这里不是个长久呆着的地方”,他很无奈看着孩子说“我们这些父母为了孩子真的付出很多呀”。
买房住房生意成本飙升 不得不回流
由于近年来大量的163移民的涌入,许多地方的房价和生意被炒得很热。尤其是KEW以及周边的地区,房价简直可以用飙升来形容。张女士刚刚拿到PR,家住PLC附近,“当初也是出于财产安全和子女成长的考虑移民来了这里。在她学校附近买了房子,两年前买的到现在已经涨了2倍,我们自己都不敢相信”。而相比之下,很多人都因为移民成本越来越高选择了回国。Tim夫妇俩来墨尔本已经快一年了,本来打算在这边买房子,买个小生意移民过来。俩人刚结婚不久,双方家庭都不错,近年来国内移民大鼓敲得人心惶惶,他们也决定出来看看,要是情况好就移民过来。
Tim告诉《新移民》记者,“花那么大的成本弄个移民又怎么样?这个地方真不适合年轻人呆,我们打算年底就回国”。而上海来的BILL 李一家,先生太太都是过50岁的人了,在上海是个国内知名冷气品牌的代理,为了即将上大学的女儿今年三月举家来到墨尔本,现在依然租房在东区。太太告诉记者,她和先生准备要回上海了:“这边的房子一点不比上海便宜,主要的还是生意被华人炒得太高了。愿意做的生意,没有50万澳币根本拿不下来,而人工这么贵,我们一把年龄了,也真的受不了什么都要自己干的这个辛苦了。英语也不懂,开车也不会,感觉自己完全是个废物,而这种感觉恐怕对我和先生的身体都没有好处。现在上海多好呀,我的机票已经买好了。女儿就让她自己在这边,我和先生等于花了20多万的旅游费到澳洲做了个半年游”。
澳大利亚商业投资移民协会会长陈海波针对目前163回流的趋势,告诉记者:“中国同胞移民海外,确实不仅仅是资金的问题。在申办移民时,全家都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除资金外,还要学习必须的生存技能,比如英语,比如开车,甚至是基本的家务。因为在国内,投资移民都属于绝对中产,人工又很便宜,很多事情都不需要自己亲自动手了。但在国外,尤其是澳洲这样的国家,什么都需要亲历亲为。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文化,要想真的能在澳洲有一个幸福的家园,首先要做的就是调整好心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