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此文章由 七月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七月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夹心人“一词,纯粹是本人一家之说,渊源来自“黄皮白心”。
半路出道,披着”黄皮“而追求最终的“白心“化,是我们第一代移民独有的尴尬吧。自从踏上澳洲土地的第一天起,便孜孜不倦的以所谓”早日融入主流“为己任,事无巨细,从言谈举止到衣食住行,殚精竭虑的向Aussie靠拢。各位有没有这样的经验呢?遇到”你的口音、思维和生活方式一点也不像从中国(尤其中国大陆)来的呢!”这样的评价时,很乐意听作褒美之辞,心中还不禁有几分沾沾自喜。犹有甚者,女性以异国情缘、”嫁入洋门“为荣。这么说不是指摘和洋人恋爱结婚的女同胞们,只是对个别扭曲了的价值观、过分趋之若骛的举动甚感怪哉。其实想一想,我们的英语虽然窘迫,可比起洋人来说,至少还是bilingual呢!华人社区中,喜以是否入流作为移民之后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殊不知,地道的”白皮“们宁愿从新鲜的角度、饶有兴味的眼光体味和经验我们,而永远不是把我们真正纳入主流,甚至压根儿没有这种所谓”主流“说的观念。所以,拼命想“挤进圈子”的,也许只是中国人的自作多情。其实大可不必,只要在哪里都能驾驭生活,这就够了。
至于新移民后代的”ABC“们,人前(华人前)闪烁有几分莫名的优越感,人后却背负离群的孤独。我的一个ABC同事,每天吃着中国人敬而远之的Vegemite的同时,讲起让洋人惊恐的凤爪时又大流口水,其ABC程度可见一斑。可爱之处是他对中国知之甚少,说一口蹩脚的广东话,常被我取笑为”dodgy Chinese“(当然只是善意的),这种情形下,他必以戏谑的表情和腔调,对着我大唱”毛泽东!毛泽东!“(这是他对中国唯一知道的名词之一吧)以示反击。有一次其他部门的一个女孩过来说工作上的事情,刚一转背,我的这个同事不无得意的冲口而出:”She's a Chinese, I can smell it.“此话一出,内中昭然的轻视,难免让我这个听者感到几分伤害,连在场的洋妞都摇头道:“Not good...”想必他本人也自知失语吧,脸一红埋头干活儿去了。圣诞的时候,几乎从不阅读的他,送给我一本书作为礼物,竟然是关于DALAI LAMA,还在扉页上郑重其事的写道:”I hope this book will shed light on why I am a anti-Communist...“我感谢他坦诚的同时,又不禁失笑——一个不了解中国的中国人自称为”anti-Communist“。至于我的其他澳洲同事厌恶中国城市的肮脏(指的自然是他们会去旅游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一些马来西亚朋友批评中国人没有教养,一些台湾同胞埋怨中国学生偷懒取巧,一些香港伙伴嗤笑中国女孩土气。。。这些人们在我面前讲起中国人的种种陋处,完全不认为身为中国人的我会被冒犯,听得汗颜又无以回应的我,也许还要感谢他们肯对我直言。“stuck in between”,真的不好玩。中国人努力探索西方世界的今天,身为中国人的ABC尚且不屑于了解中国却批评中国,遑论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即使不是完全失实,也多少有些偏颇吧。
长期在澳的国人,对祖国的了解,停顿在登陆的一刻,甚至到了看中国报导只看当年,看今日中国已经无法感同身受的地步。出来的时候还有个名分叫”华侨“,呆上几年,护照一换,连”华侨“都不是,只能沦为”华人“(澳籍华人)了。
自诩爱国是需要勇气的,因为时常要面对”爱国为什么还移民、爱国为什么还放弃中国国籍“的诘问。选择投奔异国他乡,“爱国”于是变成一个无力的字眼,即使有时跟人面红耳赤,其实也根本谈不上爱国,只不过是在维护作为中国人的自己罢了。移民们的中国情结,也许是个难以自圆其说的良好愿望,价值可类比中国护照,不想换不想换,终于也还是换了。爱国主义,偶尔在心底的角落温热一下也就好了。
不知道怎么了,今天突然翻出这篇博客旧文,大发这样一通严肃甚至有些苛刻的议论,其实不是故作深刻,实在是处于移民五年半,身不由己的“夹心”过程中,身临其境有感而发罢了。不知道各位同是天涯“夹心人”感想如何。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