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此文章由 lesli1109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esli1109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去年7月的一个早上, 突然接到公公从国内打来的电话, 接下来就听见老公情绪很激动地说 “啊? 什么??.....怎么会这样呢?” 接完电话后, 他眼泪汪汪地对我说: “我跟你说个事, 你要有思想准备.” 看到他这个样子, 我的直觉就告诉我这事跟我父母有关系,我很忐忑地看着他,问了一句: “说吧, 是我爸还是我妈.”
父亲突然意外去世了. 母亲受的打击可想而知. 她不知道该怎么跟我说, 于是给我公公打了电话……
第二天下午到了北京后, 公公早已等在机场。 7个小时后, 在那条熟悉的家乡小路上, 我见到了早已等在大门口的母亲和其他的一些亲戚. 生平第一次, 我把母亲抱了满怀, 流着泪平静地对母亲说: “妈, 我回来了. 有我在呢, 你别怕.” 亲戚朋友们都一直等到半夜,见我没有太大的异常之后, 才慢慢散去. 他们怕我受不了这个打击, 都以为我要号啕大哭. 可我没有, 因为我知道, 这个时候,哭没有用.
第二天早上五点钟, 我从炕上爬了起来。院子里满眼的绿油油的菜,房前是父亲生前骑的那辆黑色自行车。睹物思人,泪水再也忍不住了。。。。。。每次回国的时候都是冬天,天寒地冻地没有生气。一直想在夏天的时候回去一次,看看家里小院种的那些花草蔬菜。这次,真的有机会在夏天回来了,可没想到居然是为了悼念父亲。
我狠狠地一再告诉自己要接受父亲不在了这个事实。可看着照片里的父亲,我不敢也不愿相信以后我再也见不到这个人,而那些关于父亲和母亲的往事也渐渐清晰。。。。。。
父亲十几岁的时候就没了妈,只念完了小学。跟那个年代大多数的人一样,年轻的时候受了很多的苦,可家里还是穷。后来我父母结婚没有地方住,只能借钱盖房子,可是盖到最后连安窗户的钱都没有,只能暂时用塑料布挡风。这些我是听父母讲的,而我对于家里穷的最深刻的记忆是我小时候家里没有饭桌,每次做好饭后,都是跟父母围在灶台前吃饭。
日子虽然苦,可是父母的感情一直很好。我小的时候学习很好,又会弹琴,在别人眼里,我们是幸福的一家。
家里的环境直到母亲做缝纫活之后才渐渐有了改善。前些日子回国跟母亲聊天的时候,母亲不乏骄傲地跟我说,80年代,在父亲的工资只有几十块钱的时候,她一个月居然能赚1000多块钱。母亲做活很仔细,衣服裁好后,大家都愿意拿来让母亲做。可是一连十几年每天从早6点忙到晚上11点的大负荷的工作, 让母亲的身体也落下了很多毛病。我还记得我6岁的时候就能帮母亲取货送货,就是把做好的衣服给裁缝送过去,再把裁缝裁好的料子拿回来给母亲。母亲说我那时伶牙俐齿,办事也挺牢靠的,帮了她不少忙。
日子好起来了之后,母亲就不做缝纫活了, 在家里做起了家庭主妇,平时就是做家务和做饭。自从我15岁离家上高中后,母亲更是全身心地照顾父亲的生活起居。母亲很能干,绝大部分的家务都是母亲做,只是偶尔才需要父亲动动手。前些天我跟母亲提起我老公自己通下水管的时候,我看到了她眼里的一丝异样,她喃喃地说:“是啊,家里有些活就应该是男人做的。”我知道,她是想念父亲了。
父亲去世前的身体不是特别好,可也没什么大毛病。母亲对父亲基本上是百依百顺,父亲说一,母亲很少说二,因为知道他身体有时候不舒服,心里比较焦躁,所以母亲总让着他。父亲生病的时候,我不在父母身边,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进的母亲只能硬着头皮在医院里跑前跑后,为父亲安排好一切。
父亲走的很突然,母亲措手不及。一连几天她都躺在炕上,也不怎么说话。我知道,她是最难受的。老伴老伴,老了就想有个伴,可没想到,母亲的这个伴却这么突然这么早地就走了。。。。。。
处理好父亲的后事以后,我和老公不得不回到澳洲。我本想把母亲一起带过来,可由于家里的原因没能达成。鉴于自己的种种原因,我们暂时还不能马上回国,只能暂留母亲在国内。亏欠父母的太多太多,父亲没有给我机会尽孝,不孝女唯盼能早日跟母亲团圆。
坛子里偶尔也能看到关于鬼神的讨论。世界上到底有没有鬼呢?我希望有,我也相信有。这样,父亲在想念的母亲的时候,也好时常回来看看;母亲若想念父亲了,也能有机会在梦里相见吧。
父亲走后,一直想写点什么。虽然知道父母不会永远陪着我们,可是却总觉得那天不会这么快地来。现在知道了,那天来的时候,我们也要试着去接受,因为生活总有悲欢离合,因为生命总有阴晴圆缺。
[ 本帖最后由 lesli1109 于 2009-11-18 22:19 编辑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