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章由 Cls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ls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下面是2014-2015年油价大跌时的情形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2006 到 2014 年,全球石油产业的债务几乎增加 3 倍,从 1.1 万亿美元增为 3 万亿美元;在美国热中开发页岩油的中小企业,以及新兴经济体的国营企业,债务增幅尤为可观。能源经济学家福勒格(Philip Verleger)说,这是典型的泡沫,是“价格不断扬升预期心理下的非理性投资,在高油价时大举借贷的公司,来日必定艰困。”
当初,借贷双方都很有把握,一致看好全球已进入持续高油价时代。在 2014 年 6 月,预订 2020 年交运的布兰特级原油期货价格为每桶 98 美元;而当时全球的央行处在金融风暴后,订定的货币政策促使投资人更愿意投资风险性资产,包括油气公司的股票和债券。英格兰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现任英国石油公司(BP)首席经济学家戴尔(Spencer Dale)说:“两件事发生:高油价、零利率和货币宽松政策,加起来就发酵了。”
根据彭博的数据,从 2004 到 2013 年,全球十八大石油公司的年度资金预算几乎增加 4 倍,从 900 亿美元增到 3,560 亿美元。教科书既然说“破坏性科技创新”,而液压裂解、水平钻探技术的进步,可让以往只能望而兴叹的油页岩生产油气,油商自然认为借钱有理、投资不会有错。在 2010 至 2015 年间,因为这些技术的成功,让美国原油日产量增加 400 万桶,导致原油市场饱和,油价从 2014 年后也下降 65%。
破产潮蔓延 欧美银行很锉
持续高油价的期待消失了,原油期货价格跌至每桶 52 美元,回到 2004 年的价位;但多数在高油价时期借来的债务则是原封未动。过去 2 个月里,危机好像缓解了些,布兰特原油 1 月每桶不到 28 美元,3 月下旬爬回到 41 美元;不过,全球石油市场仍供应过剩,即使油价停留在现有水平,借贷公司的压力也依旧沉重。
根据每桶石油平均价格为 40 美元的推测,标普评等公司评定了石油公司的等级,40% 的美国产油和相关的油田服务公司被评为 B- 或 B- 以下。标普执行董事华特斯(Thomas Watters)说:“B- 是很弱的评等,B- 级的公司没有很长的生命供应线。”
一些当年引导页岩革命的中小型油气公司,如今风雨飘摇。据 Haynes and Boone 律师事务所表示,去年初以来已有 52 家破产。美国二十大油气厂商 Linn Energy 最近发出警讯,可能无法履行债务约定。该公司的净债务是 36 亿美元,但是只有 100 万美元的借贷力。许多美国生产商现在都根据银行判定的公司准备值,设定借贷上限,准备值的下降,表示贷款融通被砍。
油气公司破产时,债权人也没得挑拣。2015 年,德州天然气生产商 Quicksilver Resources 因负债 24 亿美元声请破产保护;今年,该公司宣布出售在美国的资产,要价只有 2 亿 4,500 万美元,部分加拿大的资产售价也仅 7,900 万美元,它的债权人将遭受约 20 亿美元的损失。
评等公司穆迪则警告,一些新兴经济体的大型国营公司,潜在损失更大,其中包括委内瑞拉与巴西的石油公司,两者的大笔债务都将在 2016 到 2017 年到期,前者 126 亿美元,后者 230 亿美元。
欧美银行都在第一时间向股东保证,损失虽然增加,但一切都可处理。在 10 家曝险率最高的银行中,有 4 家是法国银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Credit Agricole)有 298 亿美元能源方面的信用曝险,是全欧洲第二高;不过,该银行说,84% 的投资组合是投资级的,这消息缓和了市场对能源债务的恐慌。
然而,贷款损失准备的上升步伐还是让人不安,摩根大通 2 月中指出,将在第一季损失准备中,再增 5 亿美元的核销,以弥补能源贷款的损失。在这之前几周,该银行也宣布全年要核销 7 亿 5,000 万美元。
债券基金受挫 伺机大撤退
德州达拉斯放款银行联信(Comerica)上月呈报金管单位的资料显示,7,500 万至 1 亿 2,500 万美元的额外能源相关费用,被承认是第一季“主要款项”,这与它先前说这笔款项会被归类为今年头半年的“特别款项”有所差异。惠誉评等分析师索乐(Julie Solar)说:“事情被牵扯成这样,令人心惊,恶化的速度比以前公布的更快。”
手中有债券的人更为痛苦,囤积油气公司高收益“垃圾”债券的投资组合经理人损失惨重,2 月间债券基金把现金水平提高到 2001 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为投资人撤退预做准备。根据《金融时报》估计,自原油价格在 2014 年掉落后,投资人手中所持的油气公司债券价值损失超过 1,500 亿美元,股票损失则超过 2 万亿美元。
国际清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申贤承(Hyun-Song Shin)说,由于风险性投资的胃口减小,低油价也打击到其他市场。他表示:“当信用循环转向时,高度波动和信用紧缩的情形同时出现;不是损失,而是可能受到损失,以及金融机构先发制人要减低曝险程度,最让人不安。”
以往,价格低落时,生产商往往会减产,而不是廉价出售存货,这样才能稳定市场;但当生产商需要现金来应付利息和还债时,部分厂商在价格滑落之际、开始增产。现在这种反常现象在全球各地都有,许多分析家预期油价跌破 70 美元时,美国页岩油会迅速减产,但油公司增产和削减开支双管齐下,因此美国整体产量只是温和下降。俄罗斯油产 1 月则创下后苏联时期的纪录,沙特阿拉伯的产量,去年也刷新纪录。
供过于求 产油国仍不减产
油业的现金流下降已大量削弱投资,根据国际能源顾问公司 Wood Mackenzie 统计,总值 3,800 亿美元(约 12.4 兆元台币)的投资计划,不是延期就是取消,生产迟早会降低,市场也会恢复平衡。
甚至在供过于求缓和之后,油价波动还会持续。在美国油产扬升之际,石油输出国组织龙头沙特阿拉伯决定不减产,意味着油价是由市场决定,不是政治力。
美国商务市场资讯研究公司 IHS 副董事长叶尔金(Daniel Yergin)说,页岩油使得美国成为“不利世界石油市场翻云覆雨的黑手”。页岩油开采的速度比外海油田快得多,他说:“油产的多寡、升降,不是由石油部长决定,乃是由经济各层面、成千上万的决策人决定。”
而成千上万的企业家和投资人的决定,是由利率和信用取得等因素形塑。这表示,影响未来石油供应的最重要因素,可能不是油国输出组织在奥地利维也纳所做的决定,而是取决于华盛顿的联准会和北京的中国人民银行,因为一如戴尔所说:“石油陷在信用循环里,惨状空前。”
生产成本下降表示若油价升破每桶 50 美元时,美国页岩油开采又会热络起来。根据 Rystad 能源顾问公司指出,新油井在油价从每桶 40 美元回到接近 50 美元时可打平。
尚待测试的是银行与债券投资人有多急切去为钻采石油筹措资金?业界当中多认为他们会保持审慎,戴尔就表示:“资产负债表不会太好看,企业都缺乏信用;页岩油事业通常是小规模、高杠杆、高度依赖资金筹措的行业,投资减少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