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十年一遇,东北名菜香酥溜肉段。 (2008-11-22) Tiger_Karen · 悉尼的zouzou :(伊伊妈谈如何为孩子选幼儿园) (2007-6-22) yiyisweet
· 你们要的肥照来了!!更新完了!~~健身6个月啦,来跟姐妹们分享一下! (2015-12-10) lilac1314521 · 红拂夜奔 (2006-11-22) astina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4715|回复: 24

[信息讨论] 金融危机最深刻的教训:每次疯狂都将以眼泪结束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8-9-16 21:4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evsta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evsta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一)

10年,一次危机。

整整10年前的这个周末,一场危机改变了美国,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格局。

真是惊心动魄,股市在崩盘,企业在倒闭,华尔街笼罩在末日中,美国政府也是惶惶不安,大批大批美国人失去了房屋、失去了工作、失去了积蓄。人们都不知道,接下来还会怎么样。

这是一场经典的照片:一个刚刚失业的华尔街白领,走出富丽堂皇的摩天楼,白色的衬衫撸起了袖子,左手纸箱里是他的全部个人用品,右手攥紧的他脱下了西服……

欲哭无泪,这是当时华尔街的最真实写照。

曾经那个如日中天的美国,又一次成了国际金融危机的源头。与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相对应的,人们后来称呼这一次危机是大衰退。

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当时在美国工作,全过程地经历了这场危机,几乎每小时都有从北京打来的各种问询约稿电话,电话那头的人,经常匆忙得忘了还有时差。

一切的一切,都像电影一样。白宫外面的抗议,财政部楼里的焦虑,华尔街里的面面相觑,以及普罗大众的哀嚎哭泣……印象太深刻了。以至于2008年冬天奥巴马当选的深夜,华盛顿的大学生兴奋地聚集到白宫门外的宾夕法尼亚大街,高呼着还在白宫内的小布什早点滚蛋。

这是一场全面的危机,源头就是10年前的这个周末,雷曼兄弟破产。

在那个周末,时任美国财长的保尔森从办公室给家里打电话。连续数天的加班让他精疲力尽,他对夫人温迪说:“每个人都在看着我,我却不知道答案。”

“我真的害怕了!”保尔森说。

刚从教堂祈祷回来的温迪安慰他说:“你不应该害怕,你的工作反映了上帝的无限心智,你能够依靠他的力量。”

保尔森有理由恐惧。正是在他的袖手旁观下,位列华尔街投行老四的雷曼兄弟,走到了末路的尽头,金融海啸席卷华尔街,已成定局。

2008年9月14日,星期日。美国《新闻周刊》一篇报道的标题就是:星期天,一个流血的星期天。

9月15日,星期一,股市开盘就是崩盘,金融海啸,就这样开始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usydkevin + 3 很好的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8-9-16 21:5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evsta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evsta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二)

真是血淋淋的教训。

今天的美国人都很清楚,雷曼乃至整个美国经济的悲剧,与此前的美国房地产泡沫密切相关。但把时间再往前提推,美国人对房地产繁荣更多的是兴奋,而不是恐惧。

2006年6月,我刚到华盛顿工作时,一位华人朋友就颇有悔意地对我说,以前他买的60万-70万美元一套的别墅,当时已涨到了150万美元左右,如果多买一套,那该多好!

但很可惜,这种乐观情绪并没有持续多久。也正是从2006年起,美国房市在火爆多年之后,开始下滑,随后则急转而下。

房价在20%、30%甚至50%、80%的折扣比例暴跌。

请注意这些数据,20%、30%、50%、80%,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不可能。别以为房价不可能下跌,跌起来更是一泻千里。

买房者和建房者,都成了房东,作为一个最直接的日常感受:从2006年起,美国街道旁的一道独特风景,就是越来越多的房地产广告。降价促销、赠送礼券,卖房者使出浑身解数,购房者却依然寥寥。在首都华盛顿,不少刚建成的楼盘在销售不畅之后,最终只能打出“暂时出租”的广告。

在描述美国房市危机时,我在报道中曾多次引用过这样一个例子:

美国亚里桑那州,从业15年的房地产经纪人内尔·布鲁克斯,碰到一件情绪严重失控的女客户。

“她把手机从左手到右手不停地掂量,好像在玩一把刀子,然后就突然向我砸过来,我一闪身,身后的墙上就留下了一个坑。”他说。

淑女也疯狂,究竟为什么?原来,布鲁克斯告诉她,她房子价值又缩水了6万美元。6万美元,对美国人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关系到生存本钱。

当房价上行的时候,怎么出手,都是机遇;但随着泡沫的破灭,此前的决定,都成了生活的噩梦。

持续走低的房价,除了“套”住了兴冲冲高价买房的美国人;随即被套的,还有美国的房贷公司,尤其是风险较高的次级抵押贷款金融公司。

2007年4月2日,美国第二大次贷供应商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ial)宣告破产。这家在2007年初资产规模还超过17亿美元的次贷公司,在短短三个月内规模缩减到不足5500万美元。

翌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披露说,在整个2006年,美国次级贷款高达6400亿美元,约为3年前的两倍,次贷占到了美国全国房贷市场总规模的20%,金融公司、对冲基金手中以次贷抵押的债券总值达到了1万亿美元。

是泡沫,总会破裂的。按照业内人士的统计,当时13%的次级贷款已形成了坏账。于是,就在2007年的春天,美国次贷行业开始全面崩溃,市场上一片杀伐之声,超过20家次贷供应商宣布破产、遭受巨额损失或寻求被收购。

由此,世人所知的美国次贷危机渐显峥嵘。

次贷危机这个中文名称,应该也是我和同事们最早定名的。

在美国,“次级”是相对于“优惠级”而言。所谓次贷,就是发放给信用较低的贷款者的贷款。与普通的按揭贷款不同,次级房贷的简单过程如下:信用较低的人从次级放贷机构获得贷款;放贷机构将房屋抵押的债权出售给投资银行,用收益进行再贷款;投资银行则将债权重新包装成债券,在资本市场发行。

相对于针对高信用客户的“优惠级”贷款,次级贷款利率高,收益大,但杠杆大,风险也大。

但在2001年至2005年美国房市火爆时,买房是最赚钱的生意,人们希望买房,房贷公司也乐意发放次级贷款实现高收益。很多公司纷纷加大杠杆,甚至推出“零首付”、“零文件”等贷款方式吸引贷款人。

房价暴跌,次贷成了坏账,一个个曾经呼风唤雨的金融巨擘,现在是厄运难逃。

2007年6月7日,华尔街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宣布,旗下两只对冲基金停止赎回。这只是更大风暴来临前的序曲。2008年3月14日,贝尔斯登股价暴跌45.9%。在流动性全面恶化的压力下,贝尔斯登不得不向美联储申请紧急贷款。

两天后,为防止金融市场出现灾难性暴跌,在财政部和美联储施压下,贝尔斯登以每股2美元的“跳楼价”将自己卖给了摩根大通。美联储则为这笔并购案提供了大约300亿美元的担保。

对于这起并购案,许多媒体均以“枪口下的婚姻”来形容,意指贝尔斯登虽万般无奈,但为了存活,最后只能委身于摩根大通。

随后则是美国印地麦克(IndyMac)银行。2008年7月11日,该银行因不堪巨额亏损和挤兑而关门歇业,这是美国历史上第四个大银行倒闭事件。然后噩梦又轮到了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两大巨头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

“两房”是美国政府授权企业,外国政府都购买了多达1万亿美元的“两房”债券。“两房”一旦垮台,包括中国在内的投资将血本无归。保尔森后来回忆,当时俄罗斯和中方高层接触,要求两国联合抛售“两房”债券,以此迫使美国实行紧急授权,接管这两大企业。

抛售将加剧美国的危机,并使美国国债面临危机。保尔森赶紧和中方沟通,随后他迅速拍板,将“两房”收归国有,以此确保外界投资者对美国的信心。中国投资也总算有惊无险,得到了保全。

但“两房”危机还只是整个危机的一个插曲。凄风苦雨中,雷曼兄弟也走到了末路的尽头,更大危机还在后面。

发表于 2018-9-16 21:5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acsonl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acsonl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巴菲特铭言:别人贪婪时你要害怕,但别人害怕时你要贪婪。路透
  2008年秋季全球股市崩盘,拥有6,000亿美元资产的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在9月15日向法院声请破产保护,使美国经济雪上加霜,失业率飙升至10%。两周后,9月29日单一个交易日美国股市损失1.2兆美元,道琼工业指数大跌778点,跌幅将近7%。
  金融危机发生时,一名资深资产交易员莱尔森接受纽约(专题)时报访问说:"你会觉得世界好像要毁灭了,人们开始抛售手中的资产,而且拼命卖,不管手上有什么,有卖出去就好。"
  但股神巴菲持有不同的看法。事实上,巴菲特在金融海啸期间照样买进股票。巴菲特2008年10月16日在纽约时报撰文表示:"我持续买进美国公司的股票。"巴菲特领导的波克夏公司在金融海啸期间也大额投资其他企业,包括奇异公司(General Electric)和高盛(Goldman Sachs)。

  巴菲特了解金融危机的严重性,将其比喻为"经济版的珍珠港事件"。美国股价大跌时,人人都将现金藏在自己的枕头下面,但为何巴菲特要选在这时进场?
  巴菲特说:"我买股票的原则很简单,别人贪婪时你要害怕,但别人害怕时你要贪婪。"在巴菲特看来,虽然金融危机带给企业短期的痛苦,但创新的美国企业的长期价值将持续成长。巴菲特警告不要投资"高槓桿的事业或竞争力弱的企业",但说服投资人看见经济衰退的背后是逢低买进大企业股票的好时机。
  巴菲特也说:"总之 ,坏消息是投资人的好朋友,你可以用低价买到美国一小部分的未来。有人担忧许多健全的美国企业长期发展的荣景,这非常不合理。这些美国企业的营收向来受到整种种因素影响,不只有金融海啸。但从现在起,多数大企业会在未来5年、10年,甚至20年就缔造营收新纪录。"
  巴菲特当时的预测现在应验了,雷曼兄弟破产后的这10年来,标普500指数上涨130点,苹果和亚马逊这些大企业的股价创新高,市值超越1兆美元。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8-9-16 21:5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evsta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evsta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三)

2008年9月13日,星期六,围绕着雷曼的命运,华尔街的“密室政治”在燥热中开始,在冰冷中结束。

从阿拉巴马一家棉花经纪行起步的雷曼兄弟,有着158年的历史。作为华尔街第四大投行,雷曼在过去几年美国房市泡沫期,不断放大杠杆大举扩张,这使雷曼业务迅速膨胀,现在,到了破裂的时候了。

2008年9月10日,雷曼对外宣布,2008年第三财季损失39亿美元。9月11日,此前已连续暴跌的雷曼股价一天之内再度暴跌42%。

雷曼作为华尔街“大到不能倒”中的一员,一旦倒闭,影响深远。为挽救雷曼公司,被誉为“飚风汉克”的保尔森使出了浑身解数。

在保尔森、时任美联储主席的本·伯南克以及时任纽约联储行行长盖特纳的要求和安排下,华尔街的金融大亨们在纽约举行碰头会,就雷曼前途进行磋商。

鉴于形势紧急,保尔森发出警告:必须找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因为雷曼破产会给所有人带来风险。

对这次闭门会谈,一位美国联邦官员感慨道,这实际上是“全世界最大的一个牌局”。

但保尔森也划出底线,政府不会救助雷曼公司,因为他害怕纳税人攻击他慷国家之慨,拯救一个挥金如土的华尔街大佬。

美国政府不出手,其他公司岂敢冒险?雷曼兄弟董事长兼CEO福尔德拨了一个又一个求助电话,但却无人理睬。他事后哀叹:“这种痛苦将伴随我的余生。”

对于见死不救的指责,保尔森则回应说,他当时如果能救,肯定会对雷曼施以援手,毕竟,他的一个弟弟也在雷曼做事。

但从事后来看,保尔森彻底赌输了,他低估了市场的反应。而市场的恐慌,更将整个华尔街拽入了深渊,美国由此陷入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富兰克林·罗斯福有句名言:我们唯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但在当时,市场彻底笼罩在一片恐惧中,金融海啸越来越猛烈,我们看到的是摧枯拉朽的破坏。

2008年9月15日,星期一,美国第四大投银行雷曼兄弟宣布破产,这也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案。

同日,美国第三大投行美林公司(Merrill Lynch)被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收购。

9月16日,星期二,评级机构穆迪公司(Moody)和标普公司(Standard and Poor)调低陷入困境的保险业巨头美国国际集团(AIG)的评级,AIG股价开始暴跌。

9月17日,星期三,美联储被迫对AIG提供高达850亿美元的紧急贷款,避免该公司陷入破产。

9月18日,星期四,保尔森、伯南克和一些重量级议员紧急磋商,要求国会通过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以此购买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伯南克警告说:“如果我们不这样做,我们可能星期一就会没有美国经济。”

9月19日,星期五,保尔森公布了金融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计划。小布什后来回忆说,“(我的)主要经济顾问们告诉我,我们现在的处境可能比‘大萧条’还要糟糕。”

9月20日,星期六,美国政府正式向国会提交救市计划。

9月21日,星期日,美联储宣布批准美国第一大投行高盛(Goldman Sachs)和第二大投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实施业务转型,转为银行控股公司,即普通商业银行。

9月25日晚,星期四,美国监管机构接手美国最大储蓄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WaMu,Washington Mutual),并将其部分业务出售给摩根大通。

至此,次贷危机使美国前五大投行全军覆没。华尔街经历了一场“世纪洗牌”。路透社则发表评论说,一个时代终结了。

美国许多媒体在报道时都使用了一个相同的词:BLOODY(流血的)——这是华尔街流血的一周、流血的一月。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8-9-16 21:5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evsta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evsta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四)

美国媒体曾刊登了一幅漫画:

金融海啸后,在华尔街残存的一块废墟上,保尔森问华尔街的幸存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幸存者则发问:这应该是我来问你。

在五大投行中,保尔森曾执掌的高盛状况,相对最好。一些国会议员就指责,保尔森其实早就知道危机的严重性,但却因为本身利益考虑,未能及时采取有效而更强硬的行动。

议员的指责未必都是事实,但在这场金融危机中,依然是“贪婪与恐惧”交缠。华尔街的贪婪,是危机全面恶化的一个重要根源。

谈起这场危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 Hopkins University)经济学教授鲍泰利(Pieter Bottelier)对我说,美国金融市场沦落到这种地步,与美国金融机构的投机性太强有关。此外,由于金融的创新,大量金融衍生品推向市场,而许多投资者其实对这些金融工具的风险性不清楚,这就埋下了重大隐患。

当时备受危机困扰的美国总统小布什则毫不留情地指斥华尔街“喝醉了”,而且“还在宿醉中。问题在于它多久才能清醒过来,不再用那些千奇百怪的金融工具”。

金融衍生品之祸,是将一个领域的泡沫,扩展至整个经济基本面的泡沫。林毅夫就对我说,这次危机就暴露了美国金融创新的隐患,金融衍生品越搞越复杂,监管又没跟上,这就使泡沫不断膨胀,最终酿成严重的金融危机。

房地产的泡沫、金融衍生品的泡沫、债务的泡沫,以及泡沫破裂后的恐慌性心理,让当时的美国陷入几乎万劫不复之地,并连带将世界拖入国际金融危机。

美国前劳工部长罗伯特·赖克(Robert Reich)指出,美国金融体系存在不透明性,金融机构和个人的借贷大大地超过了经济增长的速度,这必然会导致问题。

2002至2006年间,美国家庭贷款以每年11%的速度增长,金融机构贷款则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这都远远超过了整体经济的增速。

当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房价暴跌时,许多人就处于无力还贷的境地,次贷危机由此爆发,危机随后不断扩展,终于将一个一个领域都拖入灾难


但在房地产火爆的狂热中,又会有多少人能理性认识到危机正在降临呢。

巴菲特后来也感慨,当时所有人都犯了同样的错误,认为房价会永无止境地上涨,“基本上,四五年前,几乎每个美国人脑袋里都有这样一个概念,不管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认为房价不可能大幅下跌……”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jeff117888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8-9-16 21:5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evsta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evsta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五)

规律总是颠扑不破的,早一点晚一点而已。

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不管是股票还是房屋,如果价格脱离了实际,市场最终会作出反应。上世纪日本房市的疯狂,本世纪初美国房市的火爆,最终都演变成了灾难性的后果。

危机也让美国经济模式遭到了广泛质疑。金融危机、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让美国衰退变得不可避免,与此同时,金砖国家整体崛起,G20峰会由此成为惯例,中国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

十年一个轮回。

但十年后,我们看到了一些进步,但其实更多还是凶险。

《金融时报》最近在反思这场危机的一篇社论中这样说:

按照某些衡量标准,下一场危机看上去已经该降临了。2007-08金融危机的一个主要原因——债务过多——已经变得更糟。

尽管各国政府采取紧缩政策,特别是在欧洲,但全球债务总额现在约为250万亿美元,比雷曼倒闭时高出75%。无疑,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和量化宽松政策帮助修复了银行资产负债表,刺激了经济活动。但它们放大了债务问题。利用低利率鼓励投资者买入收益率更高的资产,滋生了新的泡沫。股市接近历史高位。全球主要城市的房地产达到创纪录的房价收入比倍数。

从这个角度看,美国股市现在正面临更大的风险,略有讽刺意味的是,至少中国股市还是健康的,尽管健康得中国人想忘了它。

而且,以前债多,现在债更多。别忘了希腊债务危机,别忘了现在阿根廷、土耳其的苦苦挣扎。欠债总是要还钱的。

另外,美国已经不是那个美国。曾经是自由经济和全球化提倡者的美国,现在则成了自由经济和全球化的最大敌人。用《金融时报》的话说,美国的民族主义和保护主义,正在削弱帮助遏制了上一场金融危机的国际合作体系,这可能会使下一场危机更糟糕。

在国际金融危机最紧迫的时候,不少美国官员口头禅是“美中在一条船”上,中国的4万亿计划也确实极大地帮助了美国,只是现在美国又开始翻脸了。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另一个可怕的现实是,全世界的房地产泡沫。中国一线城市的房价,已经远远超过了美国和日本人的房价。当年在美国工作时,一位美国政府统计学专家听说,北京的房价比华盛顿还要贵时,惊讶得说不出话来,连连呼不可思议。

不可思议的是这个美国人,那还是几年前,他估计听到现在北京的房价,肯定认为华盛顿都是落后地区了。

有机构统计,早在2016年,中国居民房屋总市值最高的前50个城市,市值总和超过了200万亿人民币,达到219万亿元,已经超过美国全国的居民房屋总市值200万亿元。也难怪领导人要大声疾呼: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网上有个段子说:房产交易中心里,一拨人卖掉了房,准备进股市抄底,另一拔人,刚从股市中套现准备扫房子。两队人马擦身而过,互相瞟了一眼,心底都念了一个词,SB……

新的泡沫,会以眼泪结束吗?时间会告诉一切,尽管结果往往格外残酷。

愿这样的危机,永远不要再来!

评分

参与人数 7积分 +32 收起 理由
oceangod + 5 感谢分享
jennifer_lf8 + 4 感谢分享
likespring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8-9-16 21:5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pin12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pin12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今天是2018年9月16日,十年已过?

发表于 2018-9-16 22:0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江苏小伙子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江苏小伙子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美国房产贷款是有限责任而澳洲是无限责任,区别很大。但是我同意有涨的东西也会有跌的时候。澳洲房产目前全球一片混乱下绝对是优质资产。

发表于 2018-9-16 23:2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atou198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atou198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江苏小伙子 发表于 2018-9-16 22:05
美国房产贷款是有限责任而澳洲是无限责任,区别很大。但是我同意有涨的东西也会有跌的时候。澳洲房产目前全 ...


不动产从来都不是获利因素的优质资产....
朋友你理解有误.如果你的资产足够大,不动产的配置应该低于20%....这个数据.
有一种人叫荣誉马莱人!!贴切

发表于 2018-9-17 07:5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usydkev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usydkev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江苏小伙子 发表于 2018-9-16 22:05
美国房产贷款是有限责任而澳洲是无限责任,区别很大。但是我同意有涨的东西也会有跌的时候。澳洲房产目前全 ...

为什么这么说?
支撑澳洲房地产的基本面在哪里?
过去五六年,工资和房租增幅非常小,而房价很多地方已翻倍。
如果五六年前定价合理, 那现在就有泡沫。利率已经历史地位, 上涨是大概率事件。我看澳洲房市跌的可能比涨的可能大很多。
头像违规已删除,请勿再贴,谢谢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18-9-17 08:1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ingyip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ingyip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dingyipu 于 2018-9-17 08:13 编辑
usydkevin 发表于 2018-9-17 07:56
为什么这么说?
支撑澳洲房地产的基本面在哪里?
过去五六年,工资和房租增幅非常小,而房价很多地方已翻倍 ...


你说的定价是基于澳元定价,那澳元本身的价值波动是不是你也要考虑进去呢?很可能每一时刻的定价都是合理的。限贷改变了市场的供需结构,价格调整也是必然。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8-9-17 11:0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江苏小伙子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江苏小伙子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usydkevin 发表于 2018-9-17 07:56
为什么这么说?
支撑澳洲房地产的基本面在哪里?
过去五六年,工资和房租增幅非常小,而房价很多地方已翻倍 ...

澳洲经济是非常有弹性的,可能很多人不赞同。但在最近一年银行贷款如此收紧,澳洲消费经济颓废,中国打击海外地产投资如此收紧外汇这样的基本面下,悉尼房价并没有如一些人期望的房价斩腰或者大幅下跌就可见一斑。而且还有很多卖价甚至比以前还要高,特别是悉尼东区。甚至在华人区很多好房都没有下跌,我认识的一些好房都卖了高于期望的价格。

澳洲是消费型农业资源型国家,但是因为其气候独特,环境优美,政治稳定,多文化底蕴深厚,所以又有独特的旅游和文化教育,吸引移民的经济。从基本面上来说,旅游和文化教育都在扩展,即使是资源出口也还是在增加,移民数量总体稳定但是现在的移民的财富程度和10年前不可同日而语。现在的移民都是身价非常高,基本一过来就考虑在中产区甚至更好区买房。澳洲国内而言现在利率还是很低,即使再涨几次,基础建设非常活跃基本可以延续再10年,失业率也稳定。这些因素都决定房价特别是悉尼不会大幅下跌,当然有个例或有些区会相对大跌也会有个例或有些区会相对大涨。我认识的中国人或者欧洲人过来悉尼之后都非常喜欢。

如果你非要说美国要再涨10次20次利息,那我要说澳洲之前还有美国,欧洲,中国,你觉得那些国家负债比澳洲高那么多,他们可以承受吗?澳洲中产财富相对平均,而且基数比例大,是澳洲和其他所有国家的最大区别,也是经济下跌是可以弹性的根基。

我承认总体上说房价是买家市场,房价也总体要往下走一段时间,毕竟前几年透支不少,这其实是好事,但没有必要一味唱衰。要知道悉尼的人口在2036年会达到1千万。

悉尼的人口相对其他同等城市规模还是很小的,所以城市化还有很长一段路才到饱和,但这中间下坡路肯定是有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fandi1011 + 3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沉迷于网球。。。。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18-9-17 11:1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飞儿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飞儿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江苏小伙子 发表于 2018-9-17 11:02
澳洲经济是非常有弹性的,可能很多人不赞同。但在最近一年银行贷款如此收紧,澳洲消费经济颓废,中国打击 ...

赞同。
其实我算是2008GFC 的受益者,09年以低价买到不错的房子。

有危就有机,现在悉尼的房产购买力被政策压制了,不久的将来会有强烈反弹效应的,因为弹簧压的越厉害反弹越厉害。。

大家储备现金,等待机会就好。
自由的灵魂,懂得自由的珍贵。

发表于 2018-9-17 11:1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erenceh1986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erenceh1986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悉尼有钱人太多。。别看得中国人影响力很大。。

发表于 2018-9-17 11:1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nthch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nthch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江苏小伙子 发表于 2018-9-17 11:02
澳洲经济是非常有弹性的,可能很多人不赞同。但在最近一年银行贷款如此收紧,澳洲消费经济颓废,中国打击 ...

要知道悉尼的人口在2036年会达到1千万  

.......
头像被屏蔽

禁止访问

发表于 2018-9-17 11:2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lca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lca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是谁写的?不是很理解为什么写的这么夸张,2008年的金融杠杆收缩,基本是财富重新分配的问题,而且只局限在金融资产领域,对实际的生产领域破坏力并没有多少,和大萧条完全不能比,而且时间和影响都比较短。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8-9-17 12:0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atgarfield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atgarfield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2008年的金融杠杆收缩,基本是财富重新分配的问题——同意这点,美国房价已经超过08年顶点,美国的股价更是翻了十倍以上。回头看,08年所谓的危机简直就是笑话。

发表于 2018-9-17 12:5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pllmm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pllmm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愿赌服输

发表于 2018-9-17 13:1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eff11788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eff11788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感谢分享!
头像被屏蔽

禁止访问

发表于 2018-9-17 13:3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icac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icac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用華盛頓和北京比較就知道這個作者知識有限

華盛頓雖然作為政治大城市,但是其經濟地位並不高(類似澳洲坎培拉)

发表于 2018-9-17 14:1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uang00326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uang00326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huang003261 于 2018-9-17 14:21 编辑
江苏小伙子 发表于 2018-9-17 11:02
澳洲经济是非常有弹性的,可能很多人不赞同。但在最近一年银行贷款如此收紧,澳洲消费经济颓废,中国打击 ...


2036年悉尼人口达到1000万是哪里的数据?

从现在算起到2016年总共18年, 从512万增长到1000万, 平均每年需要增长超过25万(google 预测悉尼每年人口增长仅仅是2%), 去年澳洲所有批准移民(包含已经在澳洲工作的新西兰公民)才16万, 移民局在缩减移民数量,同时也在出台新的政策要求新移民前5年不允许居住在墨尔本和悉尼等大都市。这还不没有考虑现在悉尼房价物价高, 人口净流出问题。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8-9-17 17:1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43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43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光脚的天天盼着穿鞋的摔挂了,然后捡人家的鞋子穿,道理就是这么简单。天天恨不得来个金融危机的,都是想财富再分配自己也能分点的。现实是不管怎么折腾都轮不到自己

发表于 2018-9-17 17:5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an123a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an123a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就盼着再来一次经济危机,让我再一次收割悉尼的韭菜。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8-9-20 10:1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nosis2016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nosis2016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usydkevin 发表于 2018-9-17 07:56
为什么这么说?
支撑澳洲房地产的基本面在哪里?
过去五六年,工资和房租增幅非常小,而房价很多地方已翻倍 ...

Negative Gearing,没有其他。但不会取消。

发表于 2018-9-21 19:5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ifox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ifox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F430 发表于 2018-9-17 17:14
光脚的天天盼着穿鞋的摔挂了,然后捡人家的鞋子穿,道理就是这么简单。天天恨不得来个金融危机的,都是想财 ...

心态都这样的拉,等真跌了,又不敢入手。怕会再跌。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