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不被遗忘的角落---暗恋 (2006-12-21) 梦之草 · 泰国11日游记:1楼曼谷,2楼芭提雅,3楼普吉岛--坑已填完,多图+真人,大家给分不要手软啊 (2011-12-17) lovemylife
· 【12页339楼超长正文】说实话我觉得很多家长都有一些误区 (2012-4-30) elena_sokolova · 曾经住在别人家的日子。 (2012-1-12) lilac1314521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5186|回复: 34

[评书论文] 九月征文-评隐匿版一个热帖及其相关延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3 12:0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pringwe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pringwe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springwel 于 2018-9-9 11:21 编辑

这个贴子也是我很早想说的,既然九月份读书版的主题是心理,我就这个贴子说一说。点击率10469,说明贴主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大家的共鸣。。和我评论的另一个贴子非常类似:隐版一个贴子的启示。类似的地方不再赘述。

原帖请点击:在澳洲这么孤独的移民生活,大家感情的支柱都有哪些啊?


贴主的思想(thinking)以红色标记

贴主的感觉与情绪(feelings)以绿色标记
贴主的行动与意志(doing/willpower)以紫色标记



为了分析方便,现转载贴主的全文:
主贴:
楼主家是夫妻俩,没孩子,也不打算要了,不喜欢小孩,也养不起,也不想养。在澳洲也没有其他亲友了。
工作环境全是鬼佬。没有中国人的朋友,跟鬼佬同事也不可能交到什么朋友。硬聊尬聊而已。
跟国内家人的关系也冷漠。不常联系。这个就不要批评我们了。亲人间也是靠缘分的。没有缘分就不是亲人。那些幸运的有亲人缘的,就别来责备我们这种可怜人了。
反正现在就是上班回家,周末逛逛街也觉得没什么意思。很孤独。
跟以前高中的一两个好朋友还有点联系。可是环境不同,根本聊不到一起去,鸡同鸭讲的硬维持联系。就跟硬跟鬼佬同事维持同事友谊一样,尴尬又勉强。但是害怕孤独,硬着头皮联系。
我知道移民都会孤独,可是最近觉得孤独感要爆表了。
大家都怎么化解孤独啊?难道不生个孩子就无解吗?可是好像也看过有孩子的人发帖说孤独的。
我该怎么办啊?


贴主的回帖:

1 真的没有。以前很穷,一点钱也没有交朋友再怎么也得花点钱,一起吃个饭看个电影逛个街或是去哪玩啥的。没钱,所以光顾着打工存钱了。
后来上学到工作,都不是移民专业,真的没有中国人。也没机会认识了。
当然,我也没有积极的参加社区活动看看有没有。因为有点宅
2 逛街血拼是有点,因为孤独到了极点,变得有点购物狂来缓解压力。
但是只有夫妻两个人,穿在漂亮也觉得没啥意思。鬼佬同事倒是也会赞叹一下我俩衣冠楚楚很敢花钱,但是心灵空虚孤独不觉得是什么健康的派遣方式。
说实话决定不要孩子久了,都不敢想想有孩子会什么样。如果没孩子就注定要这么孤独。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3 谢谢忠告,要是小孩是去买一个来养的,我还有可能冲动去养。但是得自己生才能养,这个真的不能实践的。多年痛经已经足以让人觉得人生不易了。
4 我觉得你说得特别对。就像越想有男友爱的人越得不到一个好男友,越怕孤独越交不到舒服自然的朋友。我觉得的确是因为我自己有什么问题导致没有自然而然遇到的朋友吧。
5 我有时会想,如果一个孕妇准妈妈突然后悔了,觉得害怕生小孩,怕疼或是怕别的,但是小婴儿已经在肚子里了,不可能不痛不痒拿出来了,就像开弓没有回头箭,那会不会很可怕。
6 谢谢你的建议,我真的该一条一条照做。其实想很久了,就是干想不动。
7 还是善良友善的人多。多谢大家,我会努力改变自己的不良生活方式,多出门,多运动。希望慢慢变成快乐阳光的人,才会有朋友吧感觉自己不知道多久了,像一个蘑菇一样,在阴暗潮湿的地方一躲。
8 你们净骗我。有很多人跟我说生完也疼,或原来不疼,生完疼的。这个看运气,荷尔蒙改变了导致的吧。
这么大的事儿,不好骗人的(关于痛经)
9 看你这么一说我们情况还真有一点像。交朋友也比较难,一定要找心性相投的。
可怜的是我在澳洲从来没有过朋友,你们多少还有过,只不过回国了。
10 好多同学说我没兴趣爱好,是性格问题。可是我不知道有多少是因为性格,有多少是因为贫穷。
来了十年了,之前真的穷到不天天去打工活不下去。后来上学专业课难,同学全是鬼佬,老师也无法理解体谅非母语同学学习上的困难,就压力爆棚的天天学习。那么多年都是那么辛苦的过的,兴趣爱好朋友在压力山大的经济状况和学业面前,就都没有了。毕业以后不用怕没钱生活了,也不用晚上周末都学习了。但是孤独感爆棚。
就像楼上两个同学说的,跟鬼佬接触,满足不了精神上的需求,全是无效社交。依然孤独。中国人也不认识。有时候超市遇见探亲老人请我帮忙退东西,马路上遇见中国游客问路,都会跟人家聊好久。也就这样了。
可能我是在找借口。就是我性格比较封闭自己吧。
11 哎,那些还不都是鬼佬。以前参加过戏剧班,遇见的人确实比在单位遇见的同事要轻松友好,戏剧也算好玩,但是我也说不出来为什么,就是没有一直去下去。(关于兴趣爱好)
12 那种孤独的感觉,真的很难受。除非有真心喜欢的兴趣爱好,为了打发孤独现培养的也只是缓解,难以真的有满足感和安慰。
我们以前跟你现在差不多,忙学习忙打工,还不觉得孤独。工作以后,一周五天陷入到一个全鬼佬的环境,强颜欢笑配合人家的主场,工作也不是有兴趣的。回家了就难免丧气懒得动,什么吃美食运动旅游都觉得累得慌。
日复一日,在孤独感里越陷越深。
13 握个手。丁克家庭虽然不多,但还是有的,只是散落在千家万户里,也遇不见。
我虽然有时候会说说要不要小孩的话,但是真的不觉得我会改变主意。再难也的确是要自己忍耐,找办法解决。人和人的差异性那么大,觉得所有人都会适合做父母是不太科学的想法。
不过真的觉得有孩子并且享受养育孩子的家庭还是很幸福令人羡慕的。
我们这些天性独行侠人也得遵从自己的天性,独,也没办法,天生的。
14 是的,我妈有家族遗传的精神问题,不是重度,但是毁掉孩子和老公足够了。
15 有可能是跟父母关系不好,从来不觉得父母和孩子之间有幸福感吧。像有人不相信爱情一样,我们不相信亲子关系。
16 谢谢,你的话我都仔细看了几遍。以前最快乐的时候是跟同学下午学校不上课的时候出去玩。回来肯定被打被骂说没在家学习。
很小的时候不懂画画是什么,被打骂着画非常复杂的水墨画,后来长大一点喜欢画水彩画了又被打骂着不许画,只能学数理化,画笔全被折断,画本被撕。
就是这么慢慢变成一个没什么兴趣也不爱出门的人。只在家里看书。但看的也不是他们想让我看的数理化,看闲书吧。就慢慢开始思考人生宇宙,宅和抑郁的气质越来越多。
我不敢完全说是我自己基因里没有抑郁和多愁善感的东西,但是后天因素很明显的。
你的话真的提醒了我。我以前最快乐的时候真的不是宅在家里看电影或思考人生。最快乐的时候是天天出去跟同学朋友疯玩。秋天收集各种野花的种子,种到自家的花盆里。
真的很谢谢你。我本来以为我就是阴郁的人,这辈子就这样了。你的话使我突然意识到,我不是!!!!
从明天开始要按着这个来,出去玩,不要坐在屋子里了。
我感觉自己被强迫出一个潜意识的罪恶感。只要出去玩,就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坐在电脑前书桌前,哪怕是玩电脑游戏,就会觉得心安。被打的吧,觉得不能离开书桌。
17 那你觉得还算开心吗?如果本来就没什么朋友,工作的同事再难搞不友善一点,真的会觉得很难调试。
18 哎,其实我们缺的不是朋友,而是一两个真心的朋友,和和睦的家人。缺的不是关系,而是亲密关系。但是,我也知道,人不可能想要什么都有。
19 几个月前开始想学一点佛教的东西,开启一下智慧。
说实话我觉得不要孩子的夫妇一般都是主意比较正的人。我活了这么大,一直都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该干什么。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迷茫过。有时候都会惊讶自己怎么慢慢变成了这么不知所措,面对人生智慧完全hold不住的人。
佛教认为,快乐不是源于物质财富,不是源于精神财富,不是源于社会关系,不是源于慈善帮助别人,而是源于内心放弃执著的清静平和。
开始了解佛教的时间很短,对内心平静的境界理解很有限。但是我太了解前几条了。我虽然没富过,但是完全理解财富增加不一定会增加幸福感。精神世界是我一直追求的,也有非常丰富的内心。宅的人应该都是活在精神世界里的人吧。以前在国内没问题,出国以后宅出新高度就不行了。社会关系更简单,与人接触肯定有开心也有不爽。目前只能参悟这前三条。
打算从现在开始做第四条,慢慢建立自己乐于帮助别人的行为。以前的人生哲学一直比较冷漠,肯定不会害人,但没有很乐于助人的行为,对人际交往比较警觉,不信任为主。
我先改变自己的行为,先体会一下第四条。
希望能慢慢建立佛教推崇的清静平和的内心世界吧。佛教的很多观点如果不用奇怪的佛教术语来讲,跟现代心理学有很多异曲同工之妙。可是心理学只是科学,缺少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我是打算禅修一下,试试与佛教有没有缘分,不打算勉强自己接受所有的佛教理念,只接受自己人生阅历能理解参悟的部分吧。
20 楼主打算学游泳的,不过从夏天打算到冬天,现在又快从冬天打算到夏天了。
21 可能就是不读书不看报儿太久了,或者是只接触专业技能,不接触其他,迷茫。我这几天想来想去,还是觉得任何宗教都可疑得很。只能说是学习了解一下,“信”肯定是不行。真正的佛教也不主张“信”,而是主张“辩”。
22 可是我还没到35(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管理人员评分

缓缓  在2018-9-3 20:08  +50分  并说谢谢分享
Your time is valuable. Before taking the time to critically evaluate an issue, ask the question, "Who care?"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8-9-3 12: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pringwe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pringwe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springwel 于 2018-9-3 20:13 编辑

为了叙述方便,采用埃里克森八段论。当然还有其他的‘论’,在此不一一赘述。
埃里克森最早提出了“终生发展“和“终生教育“的观点,他认为,整合人格的过程是由贯穿一生的八个发展阶段组成的,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特定的发展任务在等待解决,每一个阶段又都在为下一阶段作准备,以便去适应社会组织以“某种传统方式“为他准备好了的社会任务。在他的理论中,人的发展是持续一生的,每一个阶段中都存在着一种本质性的危机,如果这种危机解决得好,人就可以顺利地进入下一个阶段,如果这个危机没有解决好,儿童就会产生各种各样心理健康的问题,诱发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 详见:儿童的心理发展: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的八个阶段

因为贴主叙述的不太详细,现在大致按照贴主的叙述理清一下TA的经历:


1 第一阶段:婴儿期(约0~1岁),基本信任vs.基本不信任

我妈有家族遗传的精神问题,不是重度,但是毁掉孩子和老公足够了
有可能是跟父母关系不好,从来不觉得父母和孩子之间有幸福感吧。像有人不相信爱情一样,我们不相信亲子关系。
2 第二阶段:幼儿期(约1~3岁),自主性vs.羞怯和疑虑
3 第三阶段:学龄初期(约3~6岁),主动性vs.内疚感
4 第四阶段:学龄期(约6~12岁),勤奋vs.自卑

以前最快乐的时候是跟同学下午学校不上课的时候出去玩。回来肯定被打被骂说没在家学习。
很小的时候不懂画画是什么,被打骂着画非常复杂的水墨画,后来长大一点喜欢画水彩画了又被打骂着不许画,只能学数理化,画笔全被折断,画本被撕。
5 第五阶段:青少年期(12~20岁),自我同一性vs.角色混乱

就是这么慢慢变成一个没什么兴趣不爱出门的人。只在家里看书。但看的也不是他们想让我看的数理化,看闲书吧。就慢慢开始思考人生宇宙,宅和抑郁的气质越来越多。
最快乐的时候是天天出去跟同学朋友疯玩。秋天收集各种野花的种子,种到自家的花盆里。
我感觉自己被强迫出一个潜意识的罪恶感。只要出去玩,就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坐在电脑前书桌前,哪怕是玩电脑游戏,就会觉得心安。被打的吧,觉得不能离开书桌。

6 第六阶段:成年早期(约20-24岁),亲密vs.孤立

以前很,一点钱也没有,交朋友再怎么也得花点钱,一起吃个饭看个电影逛个街或是去哪玩啥的。没钱,所以光顾着打工存钱了。
后来上学到工作,都不是移民专业,真的没有中国人。也没机会认识了。
来了十年了,之前真的穷到不天天去打工活不下去。后来上学专业课难,同学全是鬼佬,老师也无法理解体谅非母语同学学习上的困难,就压力爆棚的天天学习。那么多年都是那么辛苦的过的,兴趣爱好朋友在压力山大的经济状况和学业面前,就都没有了。
我们以前跟你现在差不多,忙学习忙打工,还不觉得孤独。工作以后,一周五天陷入到一个全鬼佬的环境,强颜欢笑配合人家的主场,工作也不是有兴趣的。
7 第七阶段:成年中期(约25-65岁),繁殖vs.停滞

毕业以后不用怕没钱生活了,也不用晚上周末都学习了。但是孤独感爆棚。
贴主目前应该处于这个阶段:准备丁克,不要小孩。尤其是不生小孩。

8 第八阶段:成年后期(老年期,约65-死亡),圆满vs.失望
Your time is valuable. Before taking the time to critically evaluate an issue, ask the question, "Who care?"

发表于 2018-9-3 12: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pringwe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pringwe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springwel 于 2018-9-3 14:14 编辑

想到哪,写到哪。
贴主的现在的问题和困惑:孤独(32处)
这些问题其实很早就有了。

原因可能如下:
1 童年经历:可以看出,父母的教育是有问题的。可能还有一些精神类疾病。比如将画笔全部折了(不是一个),这种极端行为见于一些极端人格。贴主多次提到被‘打骂’,被逼到书桌去学习。即使爱好画画,也被掐灭。
2 无志:贴主所学的专业也不是感兴趣的专业。所谓志,不一定是救国救民的伟业。有敬业精神或事业心,尤其是对所从事的工作精益求精,不论干哪一行,都可以说是有志者。发明显微镜的虎克还是个门卫。有些北大的保安去旁听,听得津津有味。也不一定会获得某种现成的利益。
3 没有强烈的亲情:父母的粗暴与严厉,缺乏爱,使小孩丧失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贴主数次强调,不能建立亲密关系。家庭气氛愉快与温暖非常重要。为家庭服务是很多人的终身事业。虽然没有什么了不起,油盐酱醋锅碗瓢勺,但可以相当健康。
4 没有业余爱好:趣好使人免于空虚。过去人们讲究琴棋书画,诗词歌赋。贴主认为,只要出去玩,就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还有潜意识的罪恶感.为啥贴主会有这个罪恶感?因为从小被灌输的。‘你应该学习,坐在桌子前面。’不然打骂伺候。思维已经被固化了。很多人爬山,游山玩水,兴致勃勃地欣赏一路风景,即使一朵花,一片叶子。贴主也曾经有过这种快乐。‘最快乐的时候是天天出去跟同学朋友疯玩。秋天收集各种野花的种子,种到自家的花盆里。’。可惜被罪恶感替代了,认为兴趣爱好全无意义。
‘没有受不了的罪,只有享不了的福。’十分精辟。受罪是强加的,不受也得受;但有人却会选择去’受罪‘,比如去挑战一些极限运动登珠峰,在外人眼里,这是受罪,但只要当事人乐意就好。贴主数次提到自己吃过的’苦‘
说明贴主在做这些事情时是以外界尺度来衡量的。有些人则可’苦‘中作乐,甚至别人看来是吃苦,人家却觉得是享乐。
贴主数次提到自己的’穷‘,穷,固然有客观成分,但更多的是一种主观感受。还有适应与调节能力。
享福却要求我们有主动精神,有所追求。有人将受罪理解成为了更好的明天,‘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话就有问题。首先,吃苦就能人上人?人上人需要很多条件。如果你的吃苦,是为了某种人上人,万一没达到呢?第二,为了未来的那个‘乐’,你才吃苦,而忽视了‘苦’本来的味道。生活酸甜苦辣都有。Bob Dylan说过Some People Feel the Rain. Others Just Get Wet。 有的人感受到了雨,有的人却只是被淋湿了。
贴主说,我活了这么大,一直都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该干什么。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迷茫过。有时候都会惊讶自己怎么慢慢变成了这么不知所措,面对人生智慧完全hold不住的人。。这句话有自相矛盾之处。如果一个人一直会骑自行车,怎么有一天突然就不会骑了?可能的原因是,以前骑车的那个人并不是自己。而是一个假性自我。小时候,大人要小孩听话,不听话,会遭到各种责备、责骂、体罚甚至是暴打,于是,为了生存,产生了一个听话、乖巧的假性自我,压抑着自己所有的喜怒哀乐。现在你自由了,却陷入了巨大的孤独之中,你想失去假性自我,而压抑太久,找不到那个真我了。
所以,贴主需要二次成长。假定时间定格在那个快乐的自己:‘最快乐的时候是天天出去跟同学朋友疯玩。秋天收集各种野花的种子,种到自家的花盆里。’想一想,那些事情可以让你脸上挂上笑容或者内心愉悦,先别管那些’该不该‘,’外出玩耍就是罪恶。浪费时间’。然后去做。
先听从你的感受。

根据埃里克森的八段论,那个快乐的你定格在‘收集野花种子的’的那个时段。
个体出生以后,有很长一段时间不能独立,需要父母亲的照顾,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与父母的关系占重要地位,儿童就是在与父母的关系中建立自己的早期人格的。在成长过程中,尽管每个儿童不免要受到一些指责,但只要他感觉到周围有人爱他,就不会产生心理上的偏差。但如果终日不断被骂、被批评,得不到父母的爱,儿童就会觉得自己毫无价值。更进一步,如果父母对子女不公正,就会使儿童是非观念不稳定,产生心理上的焦虑和敌对情绪,有些儿童因此而分离、独立、逃避与父母身体和情感的接触,进而逃避与其他人和事物的接触。贴主提到,出去玩是浪费生命浪费时间,因为小时候父母不允许TA玩,只有学习才不是浪费时间,才是贴主的价值所在。贴主说和亲戚们没有联系,在澳洲也没有什么朋友,事实上是一种逃避。

评分

参与人数 4积分 +28 收起 理由
qingtian + 3 你太有才了
sharkowen + 3 你太有才了
gifox + 20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Your time is valuable. Before taking the time to critically evaluate an issue, ask the question, "Who care?"

发表于 2018-9-3 12:1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ycyc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ycyc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可以挖坑坐等更新吗

发表于 2018-9-3 14:3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delaidema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delaidema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一条线,非常清楚,还能补救吗

发表于 2018-9-3 15: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wjw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wjw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牛B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8-9-3 15:4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z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z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还有一个建议,有没有考虑去看专业的心理医生?当然在这里会讲中文的心理医生少但是悉尼墨村这样的大城市还是应该有的。

退役斑竹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8-9-3 20:1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缓缓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缓缓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再次佩服楼主这么掰开揉碎详尽分析

发表于 2018-9-3 20:4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c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c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楼主是心理学家吗?

发表于 2018-9-3 21:0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aiting12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aiting12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楼主你说的 8个阶段我书上看到过, 人的发展论还有其他理论也可以研究研究

发表于 2018-9-3 21:0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urpleligh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urpleligh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8-9-3 21:2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ilsal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ilsal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看不懂 哈哈哈

发表于 2018-9-3 21:3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ord17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ord17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楼主的帖子都有一种读文献综述的感觉 (°_°)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8-9-3 21:5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tockcomments.c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tockcomments.c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以为是支持同性恋,那彩虹,头晕

发表于 2018-9-3 21:5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8700km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8700km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Z这个写的好。一个人的童年基本上塑造他一生成就的基石,只有少数的大牛人可以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那个帖子里的LZ就是一张纸一样的人,读他的帖子就觉得像黑洞一样的被吸收走正能量。在教育版的公校私校之争里,有人曾经认为我大力的推私校孩子学体育,强调精英学校里的学习竞争是双标,当时就不想说下去了。一个人如果只是学习有用的“学校知识”就会变成那个LZ一张纸一样的人,所有看上去没用的兴趣爱好,其实都是在丰满我们,在各个不同的方面训练我们,滋养我们。只有这样才能把人从2D变成3D,变得栩栩如生。我从来没有反对精英学校,但是看到那么多的家长为了精英让孩子从kindy开始补习,真的做的是和那个帖子里的LZ父母一样的事,在用爱的名义去毁孩子。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springwel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8-9-3 22:2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ipp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ipp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8700km 发表于 2018-9-3 20:59
LZ这个写的好。一个人的童年基本上塑造他一生成就的基石,只有少数的大牛人可以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那个帖 ...

我基本同意你的观点,但对“从kindy就去补习等同于以爱毁灭孩子”持不同看法。先说哦,我不是这类家长,但我也不赞成把补习这个单一的行为定性为毁灭。如果你讲的是方法不对导致孩子心理受伤,那从kindy就逼孩子学琴、学中文、学游泳等等,反效果是一样的

另外,其实二次成长并不是牛人才能做到的。每个人在不同阶段都会不断审视自己进行自我修正。所谓青春期叛逆,中年危机,老房着火等等,都是二次成长的质变形式 反观很多觉得无法改变现状的人,其实也是思维定势使然。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有改变的能力。这类人如果不是满于现状,就是意志力比较弱的。还有一类人,通过宗教信仰得到更大的意志力,从而改变原有的思维定势。所以,对于原帖那位楼主,可以考虑信个什么宗教看看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springwel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退役斑竹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8-9-3 22:2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缓缓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缓缓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8700km 发表于 2018-9-3 20:59
LZ这个写的好。一个人的童年基本上塑造他一生成就的基石,只有少数的大牛人可以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那个帖 ...

教育版父母都是360度无死角恨不得4D5D培养孩子的。哪里会局限于补习

发表于 2018-9-3 22:2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臭脚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臭脚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太专业了,好难懂

发表于 2018-9-3 22:5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ud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ud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学习了,谢谢楼主

发表于 2018-9-3 22:5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水月境天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水月境天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怎么这贴也能扯上补习?

发表于 2018-9-3 23:0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水月境天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水月境天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其实有个孩子,孩子就是自己的镜子,看见自己重新成长。
这个也算是二次成长。
干嘛要丁克。
或者领养一个??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springwel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8-9-3 23:0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ord17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ord17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很多人从原生家庭里,或多或少都带着原生家庭的阴影,挥之不去。但成年以后的我们,已有主宰自己命运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你愿不愿意改变,摆脱心理阴影和束缚,过自己想要的幸福人生,这就是拥有获得幸福的能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8-9-4 00:4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8700km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8700km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ord17 发表于 2018-9-3 22:05
很多人从原生家庭里,或多或少都带着原生家庭的阴影,挥之不去。但成年以后的我们,已有主宰自己命运的能力 ...

从理论上来讲,每个成年人都有主宰自己命运的能力,但是现实是,在垃圾堆里长大的孩子,十之八九变成了垃圾堆。因为幼年时缺乏的安全感、自信心、自尊心等等这些东西,潜意识的影响了他们生活、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世界上是有一些人,不管单身、结婚、离婚、丧偶,他们在任何状态都会幸福,因为他们有创造幸福的能力。这些人基本都是在完整而幸福并且充满爱的家庭长大的孩子,他们有教养极好、精神稳定并且懂得教导孩子的父母。我一个从小学的闺蜜就是,本人善良、热情、善解人意还充满智慧。当她大学毕业和初恋男友分手,非常伤心的时候,我问她要是10年后见到前男友,希望他找到爱人幸福的生活吗?她回答:当然希望他幸福。因为我一定会幸福,看到他不幸,我会难过。现在也确实结婚生子,过的极好。能够自己修复在潜意识当中小时候受到的影响,大部分人连知道都不知道,即使有少部分人意识到了,想改正,除非很幸运的被外力强力弥补,不然根本不可能。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springwel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8-9-4 00:4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8700km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8700km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Pippa 发表于 2018-9-3 21:20
我基本同意你的观点,但对“从kindy就去补习等同于以爱毁灭孩子”持不同看法。先说哦,我不是这类家长, ...

你要是以为学弹琴就是学弹琴技术,学打篮球就是学打球技术。当我没说。

发表于 2018-9-4 09:1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pringwe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pringwe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springwel 于 2018-9-4 09:36 编辑

1 ‘正确’与罪恶:玩耍被打骂,学习被鼓励,在实施者的眼里,TA做得是‘正确’的事情。但最后导致被施者‘享乐无能’(anhedonia)。强加到儿童头上的每一个‘应该’,‘必须’,最后都会内化。比如贴主,并没有人认为TA有罪,但TA自己却有深深的罪恶感。这些‘应该’‘必须’变成一道道紧箍咒,箍的人性紧紧地,自我画地为牢,既难以出去社交,也无法享受孤独。世上的事,只要不损害他人不危害社会,很多事情并没有截然的‘正确’与‘错误’之分,而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用这个尺子衡量是正确的,用那个尺子衡量或许就不那么正确。单一粗暴的价值观只会扭曲人性。比如鲁迅在《白光》里描写的陈士成,考了16次,对其他事情一律不感兴趣,最后妄想发作,深夜寻宝,掉到河里淹死了。
2 积极倾听:
为什么要放‘积极倾听’在这里,很多时候,小孩或者成人间缺乏倾听的能力,比如小孩子的抗议、成人之间的牢骚。这些积累起来,某一天就会爆发。
人与人之间最好的沟通,首先是我听到了你说的什么,我还会给你一个经过加工了的反馈。有听而不闻的,有哼哈二将的(嗯,哼,啊,哎),有选择地去听(内心想着其他的事,专拣自己喜欢听的,想着怎么辩驳别人等等),专注地听。最高级的则是‘投入情感’地去听。倾听的出发点是为了理解而不是为了反应,暂时放下自己的好恶,站在对方的角度,避免做出武端的评价。如果只是听词句和内容,则错失了语调、手势、表情、眼神等。常见的比如网聊,通过打字聊天就会失去很多信息。
倾听过程中要排除一些障碍。1 对比:听别人讲小孩,则想‘我孩子比他的聪明得多。’‘我挣得比他多’。2 猜测:认为自己知道对方要说什么,从而忽视了说者的内容。3 演练:指听别人讲话的时候,自己接下去讲话的内容。4 过滤:只关心某人是否生气或者不高兴就过滤掉很多信息。5 先入为主:如果你认为某人愚蠢呢、弱智、发疯、小气,你根本就不会TA的。常见的比如孩子不听父母,却会听老师的。6 心不在焉。7 好为人师:随时准备提供帮助、建议、告诉别人怎么做或者试图解决问题。‘你只要按照我的办法去做,就没有问题。’‘如果我是你,我会让他知道我的厉害。’而不去倾听别人的心声,不理会对方的痛苦。8 争辩。9 转移话题。 10 读心术:准备好了答案,知道对方要说什么,就停止了倾听。
通过事实听情感、倾听对方的非言语线索、分辨对方的观念、情感、行为、倾听别人的时候倾听自我(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
进一步阅读请点击:积极倾听
3 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就是心理治疗大师们之间的分歧都很大。很多问题,大师们也没有答案。罗杰斯认为人有自愈的功能,格式塔治疗要求‘活在当下’。
因为牵涉到人,变量很多。基因、怀孕时并发症、生产时的问题、母乳喂养、成长环境、父母养育方式、是否虐待、性格、兴趣爱好、压力处理方式等。孔子讲因材施教,父母也要注意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是不同的,别人的方法未必适合,自己的方法未必就是适合自己孩子的。持开放的态度。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2252060/
在这个视频中,者三位治疗者都是某个门派的开山鼻祖。你可以看到他们的谈话方式是完全不相同的。
格洛丽亚与三位心理治疗师
第一段影片,治疗师是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创始人卡尔·罗杰斯博士。
进一步了解请点击:来访者中心疗法
第二段影片,治疗师是格式塔疗法的创始人弗德里克·摩尔斯博士。
进一步了解请点击:格式塔疗法
第三段影片,治疗师是理性情绪疗法的创始人阿尔伯特·艾利斯博士。
进一步了解请点击:理性情绪疗法
我发这些,是想让大家看看治疗师是怎么治疗的,或许其中一些操作对我们有启示。
比如罗杰斯的治疗,也是慢慢问出的。Gloria说她的父亲很少倾听她。

上面有人提到‘很多人从原生家庭里,或多或少都带着原生家庭的阴影,挥之不去。但成年以后的我们,已有主宰自己命运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你愿不愿意改变,摆脱心理阴影和束缚,过自己想要的幸福人生,这就是拥有获得幸福的能力。’
有些人天生有这种能力,有些人需要不断学习,有些人即使学习了可能也获益不大。
‘主宰自己的命运’太强调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好像个人不幸的命运是个人没有能力或者没有意愿。事实上并非如此。一个人,不是说自己愿意改变就能改变的,摆脱心理阴影和束缚需要各种条件,到底是什么问题、什么病、什么障碍,需要搞清楚,而不单单是个人意愿就能解决问题的,尽管个人意愿很重要。
不然精神科医生、心理学家、教育心理工作者、社工、心理咨询、甚至宗教等等就没有必要存在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8700km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Your time is valuable. Before taking the time to critically evaluate an issue, ask the question, "Who care?"

发表于 2018-9-4 10:4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abymonke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abymonke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个楼主的问题比较严重
人的性格分外向和内向
一般来说内向的人只要有极少数知心朋友就够了,可以是生活也可以是爱好方面。楼主一没爱好二不喜欢交朋友,内外都没法满足,不用点力感觉真是无药可医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8-9-4 10:5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ord17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ord17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8700km 发表于 2018-9-3 23:46
从理论上来讲,每个成年人都有主宰自己命运的能力,但是现实是,在垃圾堆里长大的孩子,十之八九变成了垃 ...

Alfred Adler所著的《What Life Could Mean to You》(中文译名《超越自卑》)里有一段话,大意是无论一种心理看上去多么奇怪,都一度是有效的,都是病人无意识中为自己想出的生存之道。

针对楼主这个案例,大白话的意思就是:一味甩锅给原生家庭其实就是削弱了自己对自己的责任,以这样的方式呆在自己的舒适区,是这类人的生存之道。什么?改变?改变太难了 ~ 我做不到(不愿意做到或不知道如何改变)。

好了,现在回到你的回帖,按照你的逻辑:“在垃圾堆里长大的孩子,十之八九变成了垃圾堆”,那么我们生活的澳洲,是不是“罪犯的孩子,十之八九就是罪犯”?

发表于 2018-9-4 11:1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ord17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ord17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pringwel 发表于 2018-9-4 08:13
1  ‘正确’与罪恶:玩耍被打骂,学习被鼓励,在实施者的眼里,TA做得是‘正确’的事情。但最后导致被施者 ...

认识到问题所在是第一步,这个案例的楼主已经认识到问题所在:被原生家庭「伤害」,这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不是认识到了问题所在,问题就解决了。

很多时候不是问题本身,而在于发现问题之后如何去改变,如何去领悟,然后用新方法打破原先不合理的信念和认知。为什么说“摆脱”那么难?是因为只想着“摆脱”,而不是“破陈而立”。为什么会有一句话,说的比唱的好听,真正难的就在于“执行力”上。原生家庭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也是很痛苦的,但需要的就是要有勇气,去突破它,去面对它,哪怕这点的“改变”看起来是多么地微不足道,可对于问题本身来说,这就已经是成功了,需要担当,也需要更多地勇气。

认识到问题后,如果这位楼主可以向精神科医生、心理学家、教育心理工作者、社工、心理咨询、甚至宗教寻求帮助,那么这就是改变的开始,这会是个积极的自我救赎的信号。反之,如果just live with it,不寻求任何改变,就是一种逃避。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3 收起 理由
springwel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8-9-4 11:2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ipp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ipp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8700km 发表于 2018-9-3 23:48
你要是以为学弹琴就是学弹琴技术,学打篮球就是学打球技术。当我没说。 ...

当然不是。学艺术可以怡情调性。学体育可以锻炼性格。这些我从来不否认。反过来,为什么去补习的就一定是负面作用?我觉得任何事情都有好坏两面。不能因为有些人把好事情办成坏事,就把事情本身好的一面抹杀掉。弹琴逼疯的有没有呢?学体育搞成欺凌份子的呢?我认为教育里面有两点非常重要:有度,因材施教。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1 收起 理由
springwel + 1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8-9-4 20:2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8700km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8700km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Pippa 发表于 2018-9-4 10:20
当然不是。学艺术可以怡情调性。学体育可以锻炼性格。这些我从来不否认。反过来,为什么去补习的就一定是 ...

怡情、锻炼只是学这些东西的好处之一。比如学篮球,最重要的是学习teamwork(这其中包括如何和其他人的相处、如何取得默契和信任)和发现孩子个性中成为领导者或者跟随者的潜质。内容太多,懒得展开,就是诸如此类的吧。在不同的才艺中,有擅长不擅长的,从不同的东西当中,可学的多了。当然孩子不喜欢的,绝对不要逼,这个是前提。在适当的时候放手,也是学习。教育就是试错,试的越多,越了解孩子。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springwel + 2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