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章由 白叨叨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白叨叨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白叨叨 于 2018-8-16 11:20 编辑
自2010年开始工作,从微型公司的“采购经理”,到大型企业的Senior MA,在职业之路上兜兜转转,
看到了不同的风景,留下了多彩的记忆。
时至今日,依然没有人说我像个会计。有人说像导游,有人说像工头,好听点的说像工程师。
在这个论坛,看到了很多将要以及正在会计路上前进的兄弟姐妹,彷徨着,挣扎着,奋斗着,成功着。
所写下的是我的个人经历和理解,难免偏颇,甚至偏激,希望能和有缘人互通有无,指点迷津。
工作前:
07年来到Adelaide读会计本科,恋爱,打工,学习,我是茫茫人海里最普通的一个留学生。刚开始无忧无虑,就是花钱的时候会想,我吃一口肉,爸妈要少吃六七口。
登陆三个月的时候,我去一家香港超市试工,做了六七个小时,仅仅拿到了7块钱,店长美名其曰买点吃的和路费。你没看错,不是7块钱一小时,是7块钱一天。迷迷瞪瞪的我心存感激地默念CNM ,然后就发誓不要给中国人打工。我要锻炼英语,挣应得的合法工资。
住的地方对面就是Domino,我走进去毛遂自荐。鬼佬老板问题很简单:有车就来,没车滚蛋。我也是个爽快人,头也不回地推门走人。
隔天就买了一个1300的十八手90年三菱Magna,然后回到店里问哪天上班。
从delivery boy,做到instore,然后assistant manager,两年时间我把一个披萨店的前前后后里里外外都弄了明白。学习上没有的钻研劲,我都用到了打工上。人员管理,工作流程,效率管理,最朴素最基础的“商业”概念在我的心里扎下了根。
还在留学的小朋友们,一定要打工。手上干活,脑子里要思考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到哪里去。。。。。。。。。。。。。对不起,走错片场。 脑子里一定要思考从一个商业组织的层面上,你在做什么,前前后后都有谁跟你对接,怎么样才能少干活多挣钱。
不在乎你想的对不对,关键是要养成“站得高,看得远,想的广”的习惯,会对以后的工作,人生大有裨益。
第一个工作,3年,微型企业,15人,$5m annual turnover:
很幸运的,我是第一批需要雅思七分才能PR的留学生。经历了两次考试,我拿到了8分,申请三个月后,PR到手。
与此同时,很多同学因为拿不到雅思回了国,现在回头看看,因祸得福或者是金子到哪里都会闪亮是对他们最好的概括。
迷迷糊糊的写简历,迷迷糊糊的Seek/CareerOne发申请,不出所料没有会计工作垂青我。
披萨店认识的阿姨给我推荐了一个免费实习的会计所的职位,这让我义愤填膺的回忆起被香港超市欺负的屈辱经历,微笑着跟public practice这条路擦肩而过。每每回想起来,我都很坚信如果接受了那个职位,现在一定是partner的级别啦!(阿Q精神就是这么让人陶醉)
后来用Mandarin做key word,我找到了第一份工作,用现在话是初创企业的Purchasing Admin, 一个从未超过15个人的小公司,和我的第一个人生导师Dom。
请允许我介绍一下Dom。典型的意大利人,鹰钩鼻,小矮个,工作中强硬诡计多端善演戏,生活中爱妻狂人乖儿子好兄弟。白手起家,开过菜店,倒卖过意大利家具,开过修车厂。九十年代初看好了饮水机行业,自己设计图纸,去大陆找工厂生产,亲自在生产线上监督生产,验收产品。结果就是以他女儿名字命名的饮水机拿了大奖,然后建立了澳洲最大的饮水机批发公司。
期间涉及买卖房屋,闪转腾挪,挣下商业地产,住宅地产十几处。他一直跟我说房地产挣的钱比生意还多,四十岁本可以退休,可不甘寂寞还是要创业。
我佩服他改造天地的勇气,但是弄不清楚他的底气和成功跟他老婆家族垄断了南澳洲垃圾回收有没有什么直接必然联系。
他能PS发票编造进价从而挣表亲的钱,也能三点起床,一天来回800公里去工厂监督上产。他让我明白了做生意就是为了践行商业最根本的公式:利润=收入-支出,根本不在乎手段,人情,面子etc。所以我偷学了他的口头禅I don’t give a 不雅并沿用至今。
在他的羽翼下,从市场调查,银行贷款,找投资人,新产品研发,设计,机械/原材料采购,货运,到最后的销售,我全程参与。
那时候的我,是在雄狮手下的小绵羊。初出茅庐,懵懵懂懂。虽然名片写着Global Procurement Manager的头衔,但是最大的希望是每个星期的税后收入达到小数点前四位数。
我看到了一个商业组织的大部分的流程和背后的商业逻辑,可是这片天地太小了。
口耳相传就能让公司运转起来,仅有的“财务功能”是Part-time的accounts lady用MYOB自动生成的P&L 和BS ,Dom的“分析”根本没有数据支撑更像是跟着感觉走。
就像我看到了一群猪在向食槽跑,知道他们在做跑的动作,也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个动作,可不知道肌肉/骨骼/大脑是怎么控制个体的动作,也不知道猪群之间是怎么沟通协作的。
挣得少,公司小,还有做会计的梦想让我决定离开。
第二个工作,3年,大型企业州分公司,100人,$50m annual turnover:
怀揣着会计梦,打印了几十份简历,开始挨家事务所的投简历。
也许是public practice在报复我当年的无情拒绝,几十次的投递无一成功。不吹牛,没有一家事务所给我打电话,哪怕是光杆司令一根的小所。这一定不是我的问题,是他们不懂得我的好,嗯, I don’t give a 不雅。。。
这时候中介给我推荐了一个Finance admin的工作,澳洲最大钢铁企业的州分公司,全澳洲几千号人,very “laid back”,catch就是进去要先干三个月的customer service。
面试很成功,他们说很喜欢我的经验和能量,但我知道没有会计喜欢做客服所以你们stuck with me啦。后来想想后背发凉,因为是客服经理给我发的合同,而且合同上也没有写具体何时入职财务部门。
就这样我开始了客服的生涯,接电话,输入订单,跟进订单; 这段时间,我“使用”了ERP系统的订单/货运模块,熟悉了公司产品,业务流程. 咱也可以把ERP放到简历上啦。
两个月后,财务经理微笑的跟我说,来吧,亲,到我们的办公室工作吧。
就这样,她把我介绍给了当年65岁的purchasing officer。因为工作压力大,他得了心脏病,需要病休。 在财务经理心里,我这个前Global Procurement Manager是顶替他的不二人选。
我坚信out of sight, out of mind, 为了能让财务经理每天看到我的微笑,我轻轻的说了一声没问题。
接下来的六个月,我“使用”了ERP系统的采购,仓储,,AP , Item Master模块。我知道了系统“竟然”可以根据销售生产需求,利用不同的公式自动生成采购订单,生产订单。以前老头手动计算/估算的订单,大部分我都让系统计算,最后我审批。
天生闲不住的我经常去仓库闲逛,学习,跟负责人聊天套近乎,他教了我最简单的SLOB(不动销/死货)的分析方法:Dust Test。看看存货上厚厚的灰尘,你就知道这东西卖不动。 嗯。。。。。
做采购的几个月里,主要成绩就是Consolidate同一供应商的订单,减少了我们的货运费用;总体存货下降,SLOB stock大幅度减少; 采购订单迟到率大幅度下降,顾客再也不用因为等待外购产品而发火了。。。
在我做的顺风顺水的时候,老头病好回归了。顺理成章的,我终于坐上了finance admin的位置!
因为AP外包,tax/payroll在总公司做,AR有专人做,所以我这个初级财务的工作真的很无聊。 主要固定的职责是每个星期的KPI Report, 跟外包公司沟通处理AP的问题,GRIR,月底的payroll allocation, some accrual journals, 在blackline里上传一些reconciliation的supporting docs。
财务经理和管理会计经常迟到早退两小时午休,整个办公室(包括采购客服销售等等等)4:45pm一定只剩我一个,大部分的时候我都是放羊的状态。
没事的时候我还是到处乱串:去生产车间学习生产流程,让他们解释KPI报告上的数字对他们来说是什么意义;跟sales聊天帮他们做quote,了解定价方法,感受市场状况;躲在ERP 系统的测试环境里,测试各种设置,演练产供销一条龙的流程,研究背后的财务数据流;用VBA尽可能的自动化日常用的excel报表。
这段时间我拿到了CPA,把公司的产供销整套流程,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的来龙去脉弄了个明明白白;在公司内网玩cognos里各个分公司的各种报告,slice and dice(很低级); 对公司的各项支出,产品成本,利润都大概有了了解;学到了初级的财务分析的概念,不再是野路子,跟着感觉走。
一句话,我能把报告上的数字,一步一步的倒推到整个流程的起点。数字在我眼里,是一个个鲜活的员工,轰隆隆的机器,喷着黑烟的货车,各式各样的原料半成品成品外购品。
有两件事情是我想着重跟大家分享的:
1. 感受公司甚至行业的rhythm。 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节奏,甚至每个部门都有自己节奏。多接触核心部门,学习他们的工作逻辑,感受不同季节,不同市场状况下他们的节奏。然后把你从财务报表/报告上的数据倒推到这些部门的运营中去。好处是你自己的知识面拓展了,同事之间关系好了,财务分析更有理有据有说服力。举个例子,有一次我在分析公司packaging cost的时候发现从某两个月开始大幅度上升,然后平稳在较高水平。到底是因为产量销售上升导致用量上升,还是用量没变,包材 standard cost上涨了呢,还是二者都有?通过跟销售和生产经理聊天得知这一段时间以来销售平淡,生产缓慢(也没有为未来的订单囤货),财务系统里包材的standard cost没变,PPV没有,增涨的包材费用仅仅来源于更多的包材用量。我找到工厂和仓库的负责人沟通了这件事,得知工人们反映供应商换了包材的品牌,新品牌粘性差,韧性差,所以他们必须多缠几遍保证牢固。我拿了新旧两种包材,写了一份报告给财务经理,展示给她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发生,对我们的Expense现在和将来十二个月有多少影响(根据销量假设),我的建议解决方法(供应商换回原品牌,或者新品牌打折70%,最坏情况换供应商)。财务经理让我全权负责这个小项目。结果就是供应商不敢得罪我们这个大客户,也不愿意打折,就换回了原品牌,我们包材费用下降。
2. 要给商业伙伴提供一条龙,一站式的服务。作为财务,能接触到公司的运营数据财务数据,可以说是公司的眼睛和大脑。如果能有广泛的商业知识,那一定会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建议。我改善了公司SLOB的管理方法。
旧方法:财务出数据,不动销存货的数量,价格。Email给生产经理和销售经理,让他们看着办。
我的做法是:月初例会,邀请采购,销售和生产经理出席。我会筛选出总值高,占地大的不动销存货;调出这些存货近一年或者上一次是谁买走的,如果没有销售记录,就调出相似产品的销售数据;最好情况是销售经理原价或者打折卖给客户,或者降价退货给供应商,如果某些货实在没人要,那就让生产经理通过再处理把不动销的货变成快消的货(考虑成本),实在没办法的就及时送给回收站,绝不留在仓库碍事。月中跟进,下月总结。销售经理提高了销售额,拿到提成;仓库里少了死货的碍手碍脚,多了好多空间,可以多存储快销产品;财务和采购这边,库存下降,报表漂亮(真正Write-off的不是很多,而且经过aging,残值也不高)。众人皆大欢喜,而我这个finance admin微微一笑深藏功与名。
也许有人说上面的话是你吹牛逼,谁会在乎你一个初级的会计。
对,一开始他们是轻视甚至无视我的建议。可是当我的商业知识和财务知识积累到一点程度,当我不仅能说会计的语言,还能说生产,销售,采购,仓储,ERP系统的语言的时候,当你能让他们不动脑子就能取得成绩的时候,这些人就会站到你的战线上来。
我已经是公司最junior的员工了,如果不尝试,不努力,不去做别人不愿做懒得做的工作,我怎么样才能成长,等着上级施舍给我更多的工作?
埋头苦干,甘当绿叶,从不邀功,因为坚信我的舞台在更高处。
这三年,我是挣着买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正因为如此,才让我野蛮的生长。
当意识到需要更多自主权,而且公司文化太过拘谨沉闷的时候,我又开始了面试之旅,也开始了近三年一年换一个公司的漂泊。
(给希望转会计的朋友们来点建议:“大中型企业”的“模块化的”初级会计简单的可怕,不用动脑的download,copy, paste,写几个公式,发几个邮件,低级的条件反射而已。只要智力正常没有失忆症,高中生也能做。我见过很多四五十岁还在做初级甚至中级会计的,tafe学历,说起自己在做什么是头头是道井井有条,但一问背后会计逻辑商业流程就一窍不通,统一答案:原来的人就是这么做的。本科研究生学历都是累赘,面试的时候表现出谦虚善良无公害,稳当肯干又上进,符合公司文化,会基本电脑操作(知道vlookup,pivottable足矣),这才是雇主看重的。)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