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The Way I was--我的照片,我走过的路(二) (2005-5-5) moth · == 小城之美 == 松本 ,L103 小布施 - 八重樱,后花园,朱雀 (2018-5-20) 胡须康
· 看警察热帖有感,给大家提供一些信息 (2020-10-16) Walle · 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2010-3-8) lilygu2005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1715|回复: 3

[信息讨论] 不要在金融战中错失百年一遇的战机zt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26 01:3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油花生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油花生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转帖

闽发的牛人玄铁令,  是静远的偶像,而静远是我的偶像。


不要在金融战中错失百年一遇的战机
      ——论天朝过冬术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也许,你对战争毫无兴趣,但是,战争却对你兴趣甚浓。”前苏联领导人托洛斯基的一番话,用在形容当今天朝的全球地位非常贴切。尽管天朝有意宣布只管好自己的事,但是,如果在这场百年一遇的金融战中错失良机,数十年之后,我们将会为今天的错失战机而沉重地买单。
      自从二战结束以后,金融战已取代军事战争,成为世界大战的主要形式。按照军事家克劳塞维茨的观点,“战争最像贸易,战争中的会战,就等于贸易中的现金支付。尽管它实际上很少发生,但是,一切仍以它为目的,而且最终必将发生,并起到决定作用。”
      即使不考虑军事、政治以及国土面积谈判上的重大利益,即使是从贸易的角度出发,天朝也应该在本轮金融危机中确立的全新战略目标,按照“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原则,以及“有理有利有节”的战术原则,在全球货币、产业和金融市场等领域中最大限度地谋求长远利益。
      
金融危机是金融战的最高形式
      
        纵观人类近代战争史,无论是鸦片战争,还是美国的南北战争,甚至一战和二战,起因都是贸易失衡,结果都是贸易利益的重新分配。按照克劳塞维茨的观点,战争是政治的延伸,而贸易则是战争的目标和结果。
       自从二战以后,人类选择了更为文明的竞争方式。以自由贸易为背景的全球化,以及金融自由化、电子化和国际化潮流,让资本可以如蝗虫般在全球随意流动,光速传导的金融战,取代硝烟火四起的军事战,成为各国划分势力的主要竞争形式。而金融危机,则是金融战的集中爆发,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往往意味着百年一遇的金融战已开打。
      如果说1929年至1955年的美国大萧条,介入的国家只占世界的三成;如果说1997至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参战的只是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的对局,现在,则是全球参战,没有一个国家可能逃脱。
      细数80年来的金融战历史,美国几乎都是大赢家。由美国1929年股市在崩溃而起,最终演变成的世界大战,令美国确立了全球货币和军事霸主的地位。1970和80年代的石油业繁荣再到萧条,令美国赢得了冷战;而1997至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让美国有了的“低通胀、低失业和高增长”的新经济时代。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战争是对外的掠夺,金融是对内的掠夺。”可是,在当今世界上最聪明的犹太人设计的金融战中,我们看到的是,美国金融战不仅内战内行、亦是外战外行,美元已成为美国实现全球霸权战略目标的最佳载体。每一次美元的伸缩,都考验全球各国的经济金融弹性和国民容忍度。
       经历1990年代的平成萧条后,日本人哀叹,本次金融败战的损失,三倍于二战损失。当时,日本金融败战的直接损失相当于全年GDP的三倍。
       在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马来西亚总统马哈蒂尔亦愤怒直言,“我们的富人变成了穷人,这场金融风暴让马来西亚经济倒退了10年。”在这场危机中,马来西亚的损失是1997年GDP的2.5倍。
      
      至于俄罗斯在卢布危机之后,物价涨幅逾万倍,更是一代人所不能回忆的痛苦。
      
      也许,在非洲一些原始部落,现在仍有人在为了粮食或者黄金在开展部落战争,但是,这种规模的战役损失,还不够国际炒家的一点牙祭。真正的战争其实全在金融领域,这才是大国角逐的竞技场。
     说白了,现代金融战虽然看不到鲜血,实际上却是更为高明的掠夺,是资本主义帝国已进化到高级形态的体现。兵不血刃,在洗劫一国财富时,还能赢得战败国的膜拜,正如当年打败英国央行的索罗斯被英国人尊敬一样,这是何等的境界?
       从近代金融战历史来看,作为资本输出国的发达国家多数以赢家收场。自从二战结束以来,主要的经济大国只是经历过轻微的衰退。可是,这次可能有点不一样。世界银行最新的预测却是——今年全球经济将萎缩1%至2%,为二战以来最差的一年。一些大国将出现3%左右的衰退,邻国日本的衰退更是接近6%。
       由于金融危机,世界财富的损失可能已超过70万亿美元,如此巨额的损失,最终会不会形成一种大萧条式的危机传导链,即由金融危机演变成经济危机,然后是社会危机、政治危机,最终是军事危机?这一悬念有待时间去解答。
      从近代历史来看,无论是东欧剧变,还是两伊战争,最终都是大国利益的重新划分。其中每一次危机的演绎,都掺杂着财阀、国际游资或者军火商的重大利益。即使是一些历史偶然事件引发的冲突,亦往往因为多方利益的介入以及借题发挥,而演变成大事件。
       在本次金融危机之后,世界格局会如何变化,目前尚不得而知,不过,那些没有长远的战略谋划,以及足够的战略准备和精确的战术素养的国家,即使天上掉下馅饼,也可能没有能力去一揽入怀,最终遗憾数十年。正如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崛起,天朝却在百日维新后成为列强铁蹄践踏的对象,最终内战四起,战火不断,类似历史不能重演。
      
       不要以为美国会出现崩溃式危机
      
       当美国在一次又一次的危机中树立或者重塑霸权地位时,没有人能够断言,目前美国在本轮金融战上已有重大战略失误。
       我不是美国万能论者,但是,历史数据证明,美国的战略无敌。因为,对世界性组织的掌握,以及对世界硬通贷美元的任意处置权、以及世界最大的经济大国、军事大国、技术大国和财富拥有国的地位,让美国仍然是地球上唯一的能转移危机的霸权主义者。
       自从2007年3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不少国家将“脱钩论”挂在嘴边,意淫可以坐在美国的焦头烂额。可是,当美国财长和美联储联手将雷曼兄弟祭旗时,世人才发现,原来这是我们自己的危机。
       此时的美国,似乎也猜透了他国的反应,并早已提前设局。我们看到诸多主权财富基金为花旗注资时的迟钝,看到了诸多企业在对冲美元贬值和油价暴涨风险时的贪婪,看到了诸多国家的银行购买华尔街有毒资产时的无知……
      
       危机是一把照妖镜,世界各国国民和企业的应变能力在其中一一现形。
      
      一个简单的定律时,当游戏的主导者不仅可以看到对家的底牌、算准对家的钱袋,甚至随着按照对家的反应来修改游戏规则时,这场博弈输家早已确定,没有任何悬念。
      去年10月,美国战略家布热津斯基在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对此有一些得意,又有一丝冷笑,他甚至有些幸灾乐祸地说——起初有些人曾愚蠢的认为:“‘哈哈!美国现在有问题了。美国在走下坡路了。’但金融危机出现两三周以后,全世界也都被这次金融危机所席卷。”
     “只有当美国复苏时,才会有真正的经济复苏。”这是布热津斯基抛售出来的观点。目前,这一观点已为全球多数经济学家接受。
      大胆地假设一下,美国如果可以决定经济复苏的时间,那么,在诸多压力测试和情景模拟的背景下,美国一定会有足够的数据来分析,竞争对手们在哪些情况下会出现崩溃,哪些情况下对美国收拾残局最为有利,哪些情况下美国甚至可以用最低廉的印钞方式,来抄底全球,而不至于引发资本外逃?
     事实上,如果真的有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那么,最先进入衰退的可能是最大的赢家。原因是他有最充分的时间准备应对由浅到深演变的危机,有最充足的理由拿到战争后备,有最大的可能误导他国出现错误判断。典型的事例是,在上一次大萧条中,法国因为错误的金融政策,吸引了大量黄金流入本国。虽然当时出现不错的增长,结果却是虚幻的财富。当黄金最终重新流出时,法国的复苏时间远远落后于他国。
      今天,美国在40年来首次启动购买长期国债的方式,来启动印钞机,让全球为美国的布局买单。这种后果将直接预示着美元开始公开注水,成为掠夺美元持有者的最佳载体。
      以天朝持有两万亿美元、日本持有一万亿美元、俄罗斯持有四千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来计算,损失可能巨大。如果美国救市失败,则可能将这种注水程度化和常规化,最终不排除引发美元减持潮,则美国不得不动用最后的武器——军事战争来保证美元的霸权地位。
     “大国、甚至***大国,就一定会安危处在一个觉得战争不可想象的地带吗?”托夫勒对美国不会发生战争发出质疑——和平地带这个观点真的需要被埋葬在地缘经济学的棺材里了!
     事实上,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好战国。不过,每一次战争都有重大的战略利益。
     在欧元诞生初期,科索沃的战火,便为美国赢得了第一场美元保卫战。两次伊战,为美国成功赢得石油美元的回归。本次欧元兑换美元的大跌,让那些试图摆脱美国的石油美元以及其货币,从而大力下注欧元的人又一次大伤筋骨。如果东欧、或者其它市场出现崩溃,那么,目前全球看上去的所谓的“和平地带”,发生战争并非完全不可想象。
      这不禁让人想起托夫勒的联想——经济大萧条可能由贸易保护战、贸易过度管理或者“地缘经济学”竞争的其他形式而引起。世界经济的上一次波动,正好是德国纳粹主义恐怖威胁和美国洛杉矶暴乱。即使是社会秩序最井然的国家日本,在泡沫经济破灭的时候,也感受到了社会动荡的第一缕阵痛。如果世界金融秩序真的崩溃——这是无法排除的可能性——那么,在这个所谓的“战争免疫区”,其和平和稳定会是什么样子呢?
事实上,在一项对国民的调查中,日本人认为发生世界大战的概率是三成,而美国则是五成。这都是随时准备应对战火的民族,也许只有未雨绸缪者,才不必担忧天降豪雨。
      
     天朝如何看待危机中的“机”
      
     面对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天朝至少有两大优势,一是现金优势,两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让其暂时逃脱了新兴市场国家最担忧的货币危机、银行危机和债务危机。二是集权优势。在战争时间,集权国家通常最有效率,一旦战略方向正确,往往能够第一个到达成功的彼岸。不过,如果错误运用这两种优势,则可能放大错误。一是当羊有了肥膘,被狮子看上的概率大增。二是当高速火车的司机开错方向,离目标肯定越来越远。
    在本轮金融危机中,朱元璋的九字真经——“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或者是天朝的最佳战略。
    高筑墙。上策为御敌于千百里之外,中策为御敌于城池之外,下策为御敌于城门之内。两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本来应是御敌于千里之外的法宝,可是,美国是决定这两万亿美元最终价值的话事者。
     因此,中国既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又是最容易被美国要挟的战略竞争者。一旦被美国把持的巨额美元资产,包括美元现金、国债、政府支持债券、企业债以及股权投资,出现巨幅资产缩水,则有国之利器,轻授于人的无奈。
      不过,幸运的是,中国一是未实行资本项目下的可兑换,二是无论是央企还是金融企业,均是国有性质,在关键时候可能用行政命令,左右企业决策,谋取最大战略利益。
      御敌千里之外,需要的是威慑力。这不仅需要实力,更需要展现实力的能力、勇气和霸气。所谓“犯大汉者,虽远必诛”是也。在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央政府援手香港,击退索罗斯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财富,虽然是贴身战,却让国家炒家知道何为“死地”,何为“败局”。
       如今,天朝在汇市、股市以及房市中,尚未直接透露类似霸气,让人担忧民心之不稳,以至于最终站错队,跟错人,其结果会导致贴身战在自已家门里率先发生。当年,英国的英镑危机,首先是本国资本站在了政府的对立面,最终让政府一败再败。而香港对抗索罗斯的胜利,不仅是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更有本土企业家群体助力。不少企业在下注汇率和石油市场损失惨重,不可不防。
      不过,最关键的是,要严防央企或金融企业深陷资产价格泡沫破灭后的坏账损失之中,重蹈日本当年的资产负债表式的衰退,进入企业坏账,银行买单,最终财政买单、纳税人买单的危机传导链。如果因为恐吓外生的金融危机,从而在国内折腾资产泡沫,最终成为内生的金融危机,这种日本式风险,不可不防。
      简单地说,如果银行在目前房市和股市上卷入太深,一旦美国经济进入长期衰退,中国的救市幻觉——“以虚拟泡沫维持现状,以求对接美国实体经济的繁荣,从而将社会震荡维持最少”,可能要落空。这是一招险棋,历史上看胜算几率不大。维持甚至压低资产价格的合理估值,在列强缺少现金的今天,被集体收购的风险极低。同时,中国可运用汇源式的行政手段来减少这一风险。最关键的是,赌徒们的博弈并不会创造财富,只会让财富进入少数高明的利益集团手中,不利于提升消费,更不利于提升国内企业和民众的资本配置效率。   
     广积粮。上策是为持久战积粮,图谋的是剩者为王。中策是为大型战争积粮,图谋的是强者为王。下策为接触战积粮,力度的是快者为王。最失败的则是让肉烂在别人锅里,百般辛苦,为他人而忙。
     在金融战争中,天朝已有现金优势,即兵多将广。可是,当年符坚百万之师虽能投鞭断流,最终亦难免淝水之败。广积粮要求的不仅是现有的兵力优势,更要有足够的后备兵力,甚至是从敌方手中抢夺兵力。
      正如孙子所言,“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也就是说,从对方抢夺一吨粮食,相当于从自己的后方运来二十吨的粮食。在现代金融战中,所谓的粮食一为现金储备,二为可套现的资产储备,即资本品。三为维持消耗战斗资源如企业经济所需的资源储备。四为战术资源储备,即现代的尖端技术引进。五是人力资本储备。
      现实来看,多数资本品都是在萧条期,即在过度供给危机严重时期,才会出现低廉价格,才会有价格越低获取难度越低的可能性。以天朝目前丰富的现金储备,如果没有一个较为长久的萧条期,很难发挥低价收购的优势。
       从天朝最近的频频出手来看要,相信短期内成功的概率可能偏低,原因是天朝本身的产业振兴计划,给了被收购者太多的希望。甚至像铜的突然储备大增,无疑是拉抬了国际定价,从而为本国企业出海收购增加了难度。
      广积粮战略最好的办法,是效仿2007年的花旗和2009年的汇丰,让中国在海外甚至国内上市尽量融资,为日后低价收购低廉资产储备最可能多的弹药。尽快开启A股新股发行,加快在香港市场融资,放行在美国等欧美市场融资,是优先选择的战略。
      最大的忌讳在于,自己蜜蜂采蜜式的辛苦,结果却入人家的口粮。典型的例子,便是人造牛市,将房市和股市价格拉高至不合理的地步,最终让热钱高位套现,最终这些钱变成空头,成为倒戈一击的利器。
       缓称王。即哲人所言,第一要韬光养晦,第二要韬光养晦,第三还是要韬光养晦。这里面最少要有两层意思,一是不要没有实力却还扮老大,像法国一样贻笑大方。二是实力即使有做老大的机会,仍然要增加实力,以观其变。
      在本轮危机中,天朝面对的是美国的突然性摔倒。这到底是蓄意的假摔,还是真正的因为体力不支的真摔,甚至是脑溢血式的猝死呢?盲目猜测答案甚至下注,无疑是极其愚蠢的行为。
       要知道,大英帝国在丧失英镑的国际主导地位以及军事霸权之前,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痛苦挣扎,还经历了诸多殖民地的反抗,以及经济上的持续衰退和国家财政的崩溃式破产。每一个帝国的最终灭亡都是本国内的分利集团极其贪婪且腐朽,美国的精英集团远远未走到这一地步。
       从天朝的5000年历史来看,第一个挑战帝国的通常是失败者。也说是说,先出头者总是死的帝国的反击之下。如陈胜吴广起义反秦、李自成起义反明、太平天国起义反清,最终都以败战结束。跟进者只须在帝国的苟延残喘时,重重踏上一脚,往往获胜在望。
       在上一次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日本声称给受灾国大量拨款,甚至要建立以日元为主体的亚元,结果触怒美国利益,最终不得不无疾而终,甚至为此付出代价。在本次金融危机中,叫喊美国让利,修改游戏规则的声音不绝于耳,可是,秀才造反,一事无成,这很可能被证明只是闹剧。
       天朝跟着说说可以,但是,在关键利益上,一定要谨慎又谨慎,选择站在对的一方,否则,损失将极为严重。同时,继续增持美国国债虽然是方向正确,但是,一定要争取最大的利益,毕竟,这是牺牲了巨大的利益,换来的金融恐怖平衡。简单来说,中国的美国国债收益,远远低于美国以直接投资进入中国的产业利润,以及以游资方式进入中国金融和资本品市场的投资收益。
      
        在本轮金融危机中的次优选择
      
      如果以五年或者十年,甚至更长期来看,本轮金融危机是在以经济危机,还是以部分地区出现军事危机出现,这难以预测。关键是要看美国的战略,是将全球引向通胀、通缩还是滞胀。  
       由于美联储是全球央行,其货币印刷直接影响全球的货币供需缺口规模,以货币余额理论来看,很可能引导市场产生新的预期。
       理论上,一旦市场形成美联储将狂印钞票的长期预期,则美元货币将会到处乱蹿,其结果是美元泡沫先生格林斯潘的错误重新出现。由于美国的企业巨头们以及本土居民资本刚从本土泡沫的废墟中站起来,忽悠本土的韭菜难度较大。
       此时,更大的角逐场无疑是有发展潜力却又重病在身的新兴市场。他们刚刚经历支付危机、银行业危机以及货币危机,通常会进入滞胀状态。此时,往往是本土银行利率较高,企业借贷成本高,难度大,资本非常稀缺,这为游资进入扫荡提供了可能性。
       从现实来看,由于本轮危机爆发时间尚短,再加上华尔街为震源,美国目前在本轮金融危机中,可谓一无所获,仅仅是略微加强了美元的全球地位,并没有成功收获多少可观城池。虽然一些财阀在部分商品或者衍生品上有所收益,但是,这些并非美国战略利益的重头。也就是说,美国仍然处在战略现金收割阶段,并非进入总攻时间。从最终情况来看,一旦全球经济进入长期萧条,则美国财阀以及国家利益有可能实现利益最大化。从美国对石油、粮食和美元的控制来看,收网的一天仍远远未曾到来。
       由于全球急需现金,拥现金而自重的中国无疑是套现的最终场所。简单来看,中国房市是热钱撤退的主要战场。目前,美国全国的房价为每平方米7600元人民币,而中国则是4000元人民币。而美国产业工人的收入为中国的26倍。美国已征收物业税,但是,同时有房屋折旧津贴、低收入者补贴以及租房券等诸多政策,其核心目标是使房价廉价化。而中国目前的房价政策亦有扭转以前的高价化的错误方向,走向廉价化的趋势。一旦这一政策预期形成,房市将可能面临本土以及海外热钱的大撤离,从而回归自住需求为主流,而不是投资或者投机为主流的长期趋势。
       在股市上,香港股市为热钱的撤退主战场,而A股市场只不过是一个马前卒,为快马指点方向而已。简单地说,A股的大涨,给港股的流动性加强提供了可能,从而让重仓港股的机构有撤离的机会。汇丰控股在香港的成功融资,不排除是一次成功的全球营销行为,如果汇丰控股最终大跌至20元甚至更低价,则要重新检讨中国企业参与本次融资行为,是不是又一次犯下主权基金的错误,成为空头的点心。
       由于美国依然在本轮危机中扮演游戏终结者的角色,中国虽然有能力讨价还价,但是,期望大发战争财的难度极大。美国在1898年就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但是,在一战,以及二战之后,才确立霸主地位。中国现在一没有技术领先优势,二没有盟友优势,三没有军事优势,四没有综合国力优势,仅仅是拥有可能迅速提取的大量现金,因此不必过于争做出头鸟。况且这一现金溢价在美联储的直接印钞的操作下,几乎有破功的可能。
       简单地说,在对付本次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上,天朝如果强行要第一个复苏,可能付出意想不到的代价,最终仍以失败告终。由于央企的和国企讲政治,像欧美那些大规模的裁员的可能性不大,但是,这意味着失业压力转向了农民工和大学生,只要这两块能稳定,中国对衰退的忍受能力,远远强于西方大国。毕竟,中国的军队有过草地的历史,中国的人民同样以勤劳节俭为美德。只要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人敌。
       中国在本轮危机中,如果采取静观其变,见招拆招的策略,这虽然不一定是最优选择,但是,最少是次优选择。在未来局势未明朗的情况下,主动进攻也许会有巨大的收获,但是,也可能出现极大的错误,从而走上冒进主义的轨道。
       最佳办法,是重新调整应对危机战略,以稳定为先,发展次之,增长最次,为自己留下最大的战略回旋空间。保稳定即为保就业,稳民心。保发展为优结构,提效率。增长为保规模,大投资。建议全面研究美国在1929年至1955年的内政与外交策略,在银行系统逐渐实行利率市场化原则,让金融机构和产业资本之间形成良性合作;在房地产政策上全面转向保障廉价性,让国民不再是一生只为一套房;在股市政策上转向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国内金融机构的资本定价和价值发现、价值创造能力,而不是操纵股价的能力;在汇率市场上逐渐推行资本项目的可兑换、人民币国际化直至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通过货币载体分享全球经济增长的红利。
       盲目保增长,可能导致以补贴全球的后果。过度投入资源会产生所谓溢出效应,直接间接地拉抬全球资源和技术人出口价格,甚至拉抬经济增长率,变相增加潜在收购对象的谈判能力。而以稳定为首,可增加民众对金融危机的容忍度,从而赢得社会的“集中优势资源发展优势产业”的战斗力,为加速产业升级,提高生产效率提供最大的可能。日本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成功摆脱石油危机,进入技术出口大国的行列,完全是国民的应变能力的综合体现,天朝为何不可以呢?
      大胆地设想一下,如果在本轮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之后,天朝的资源储备、人才储备、技术储备在全球的份额没有突飞猛进的增加,甚至是不增反降,则天朝可能错失良机,在试图摆脱发展中国家陷阱的国际竞争中走了臭棋。如果一错再错,盲目陷入以投资拉动投资,以产能进一步过剩暂缓产能过剩挽救经济的怪圈,则有可能出现未老先衰,在老龄化未来之前,国民已丧失整体富裕机会。

评分

参与人数 6积分 +26 收起 理由
vvguru + 4 感谢分享
flyspirit + 4 精品文章
青红皂白 + 3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习惯会形成性格,而性格决定命运!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9-3-26 16: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ialire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ialire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谢谢分享!好文!
今天分分用完了!

顶贴

发表于 2009-3-27 08:4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hychych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hychych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good

发表于 2009-3-31 12:2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lyspiri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lyspiri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刚看了一小段,觉得是好文,顶下再看。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