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横滨镰仓三日两夜小旅行(完) (2018-6-7) violinlearner · 宝宝的农场探索全记录(详细多图)--悉尼宝宝注意:此农场2012年门票促销--买大送小! (2012-1-11) 海边小妹
· 记下一点温柔时光 (2012-6-5) 老猫晒太阳 · 巴厘岛的正确打开方式 (2018-10-23) inamo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4079|回复: 12

[其他讨论] 【转】2015-2016这轮放水的根本目的--兼论澳洲房市无解救资金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8-1-4 18:5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evsta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evsta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revstar 于 2018-1-4 20:15 编辑

类似观点在以前的贴子 旗帜鲜明得支持大胸妹--有对多军必杀的更新资料 一楼中第8点提出过,不过这个作者写得更详细点

我先说一个结论 --- 本次澳洲要指望中国大妈来解套,基本已经不可能。中国大妈自己都死死的套住,没2-3年无法化解,而且中国不少热点城市都是2年限售,所以没资金来给澳洲解套




只要理解这轮放水的根本目的,楼市迷局就一目了然啦

2015年是个艰难的年份,这一年,经济很低迷,又闹了个股灾,外汇储备也从最高点的4万亿美元开始下降,资金开始外流了。资金一旦外流,国内各行各业就会感觉到钱紧。这些都是小问题,钱紧有紧的过法嘛,最恼火的是,楼市低迷,地方ZF的土地卖不出去,债务压顶,很快要到期,眼看就要爆发地方债务危机了。

地方债务危机,违约了,帐肯定是没得还的,那么银行系统就要承担这一摊大烂账,他也接受不起。

放眼望去,国企都是欠债的,民营企业有点小钱,但他们是下蛋的鸡,杀鸡取卵也不合适,那明天还怎么开饭??外企的钱?这个绝对不能动。洋人都跑了,对经济大局更不利。

看来看去,只有老百姓还有钱,这些年下来,省吃俭用积攒下不少存款,有几十万亿。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AlexChin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8-1-4 18:5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evsta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evsta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于是乎,有人出了个主意,拿楼市做文章,以住房为诱饵,诱使加驱使,让居民为国接盘,化解地方债务危机的燃眉之急。

周小川:个人住房加杠杆逻辑是对的。住房贷款应该有大力发展的阶段。个人住房贷款在银行总贷款的比重还是偏低的,有的国家占到40%-50%,中国只有百分之十几,所以银行觉得还是比较安全的产品,所以有很大的发展机会。(2016年2月26日)

周小川:如果经济中的顺周期因素太多,使这个周期波动被巨大的放大,在繁荣的时期过于乐观,也会造成矛盾的积累,到一定时候就会出现所谓明斯基时刻,这种瞬间的剧烈调整,是我们要重点防止的。(2017年10月)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8-1-4 18:5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evsta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evsta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上面这些都是公开向市场喊话,懂行的一听就明白意思。这场戏唱到现在,已经基本唱完了。为什么?银行数据显示,因为这两年居民贷款数额快速上升,老百姓基本搞干了,剩下的榨也榨不出什么名堂来啦,是收网的时候了。全国大部分城市房价开始下跌,新人也就不敢进了,说明确实是收网了。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8-1-4 18:5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evsta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evsta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大家认真想一想,两年前,自己是不是有不少存款,房子成片烂在那里无人问津。现在存款没了,抢了房子,全都顶着房贷了呢?呵呵。大家的存款哪里去了?到了ZF卖地的口袋里,还债去了。同志们怕抢不到房子,这是何等笑话?房子三要素,地皮,钢铁,水泥,中国统统过剩,中国的房子要多少就能造多少,只会多,绝不会少。你非要说地皮值钱。那为什么房租又这么便宜?很多地方租都租不出去,这高价地皮使用起来很廉价嘛。中国的楼市,其实就是一个特大号的“钱宝”,就是个庞氏骗局,需要后续源源不断有人进场接盘,一旦接盘不够给力了,就要崩盘。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8-1-4 18:5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evsta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evsta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同志们只要盯住化解债务危机这个根本目的,楼市后续发展,很容易判断的嘛,抱有那么多幻想是何等的不切实际呢?

化解ZF债务,有两个办法。一个是无锚发钞,央行直接给钱给地方ZF还债,这就是全面放水,全面通胀,货币大贬值。这是不得已时候才采取的办法,88年玩过一次,89年就差点玩脱了。再者人民币大贬值,造成商品倾销,友邦也不答应。这个办法副作用太大,不到万不得已,不会采用。

既然不敢无锚发钞,那就只能在存量里面做文章,所谓调整经济结构,调整债务结构嘛,把我的债变成你们的债,由你们来还,不就解决问题了吗?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8-1-4 18:5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evsta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evsta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现在我们也可以做一点假设和猜测:实际上这应该是一整套设计好的战术。决策层几年前就判断美帝必加息,到时国内将进入紧缩阶段,若地方还顶着大堆的债务违约,那就真是裸泳了。所以趁这两年狂拉一波楼市,将ZF债转移为居民债,由居民在通缩阶段慢慢来还,ZF解放了,现在局面就相对从容了一些。当然,这些只是个人的猜测而已。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8-1-4 18:5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evsta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evsta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前两年的房价飞涨是老大为了消化债务和将钱固定到房产领域,收割大家的羊毛;同时,也是为了应对18年后可能出现的金融危机,17年美国加息便是信号。18年强化租房市场是为了避免因很多人房产债务过高,而导致的一些抛售和弃房断供现象,让那些房产过多的人能够通过收租金应对债务危机,给炒房的人有一个缓冲时间。总之,老大就是要割大家的羊毛,债务大家一起来买单。聪明人会在老大被割羊毛的时候,顺势把其他反应慢的羊毛割了,这世界就是这么残酷。如果您是那个聪明人,您的资产会在很短暂的时间内翻几倍。

发表于 2018-1-5 03:2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xijiangyue2016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xijiangyue2016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难得的清醒的思考,不错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18-1-5 08:5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ingyip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ingyip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dingyipu 于 2018-1-5 09:55 编辑

但是紧接着禁售和房产税,关门放狗啊。卖房收账要快一年的周期,怕是来不及。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8-1-5 09:0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evsta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evsta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dingyipu 发表于 2018-1-5 09:53
但是紧接着禁售和房产税,关门放狗啊。卖房收账要快一年的周期,怕是来不及。 ...


2017之后的中国房产也有一定概率是一个套,不过中国傻子太多,就看谁跑的快了

如果够快,还是能火中取栗,搞一把

发表于 2018-1-5 10:4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ttleBigPlane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ttleBigPlane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中国的房产就是螺旋型上升,先狂涨个几年,然后政府出台政策,横盘一阵,然后接着再狂涨的个几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8-1-5 20:1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大韦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大韦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ittleBigPlanet 发表于 2018-1-5 11:40
中国的房产就是螺旋型上升,先狂涨个几年,然后政府出台政策,横盘一阵,然后接着再狂涨的个几年 ...

是这样的道理。
参考这个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签名被屏蔽

发表于 2018-1-6 10:0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erthkidkkk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erthkidkkk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哪有那么多大棋论。都是见招拆招,谁也不是神仙能预测那么远。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