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在工厂的那些日子(10,15,26,35,45,52)(附加照片) (2008-8-5) youyuan · Lanshan: 好吃又养眼-Cranberry Walnut Muffin 蔓越莓核桃松饼 (2012-10-28) lanshan
· 老陶家常菜 (二) (2010-3-20) 老陶 · 【班长的甜品驿站】炎炎夏日,送上冰镇可口的甜橙果冻~~ (2008-8-27) 炊事班长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4029|回复: 1

[澳洲] “我已经到利斯戈,但是没有看到蓝山”—蓝山的地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22 14:0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xmi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xmi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蓝山漫步>> (草稿)之:  “我已经到利斯戈,但是没有看到蓝山”—蓝山的地貌

此刻,我坐在蓝山重镇卡通巴图书馆朝南面的靠窗处。图书馆和蓝山文化中心,蓝山美术馆同在一个楼内,地在卡通巴的城市中心,离城南那一道蓝山赖以扬名海内外的悬崖还有2~3公里的距离。这里的地形很高,视野几乎没有遮挡;但是那条悬崖的轮廓线还是被树和建筑物挡住了,看不到。然而,正像欣赏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的景色一样,你站在悬崖的一边,欣赏的是另一边的悬崖景色。所不同的是在科罗拉多大峡谷看到的是一条河的河谷上的悬崖,而我眼前则是有许多条河流汇集的一个大的河谷;而每一条河流,尽管时断时流,当它们从上游的高地流入河谷时,伴随而生的是一挂瀑布,一个“水湾”,和一道悬崖。故此在这里有无数道悬崖;由于它们的高度相差无几,平视过去,它们仿佛连成一片,像是几道长长的石壁在河谷周边盘旋蔓延。左右两侧的石壁很近,才几公里;而正面的却很远,看上去有三十公里。左边是东南方向,地势较低,故此可以看到一道石壁后面另一道石壁,如此重叠成层,荡人心胸。在前方的偏左和偏右两个方向,石壁各有一处缺口,它们应该指向较大河流的出入。在缺口处,两边有更几多重的山崖显露出来,恰是引人入胜之处。

窗外是一个巨大的阳台,足有3~40米宽,8~9米深。这里离悬崖旁密集分布的单个景点有些远了,但是这里很适合于观赏全景;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用到这里不能再适当了。在这里观景的人不少,因此它也成了露天观景台。当然那些匆匆来又匆匆回的游客是不多的。阳台有一些抬升,地面几乎接近窗户了,我俯视的视野被阳台遮住;这其实很好,因为这些原本有的视野大多是建筑物的屋顶,与蓝山美景是不可调和的。阳台边有透明玻璃和用不锈钢加固的围栏,围栏的上面是不锈钢管,高度要略高于我的水平视线,这样正好将景观的垂直视野刚刚好地“框”了进去。围栏有一道道间隔一米左右的不锈钢柱子,又将景观隔成几十幅并排的优美风景画。

正在出神的时候,忽然冒出一个念头:蓝山的美景,纵向只需一幅,而横向要几十幅才能装进去啊。再者,山的轮廓线也几乎是平的,只有在最遥远处,才能看到有几个勉强能算得上是打破了平缓的轮廓线。但正因为太遥远,所以看山去很小,像是大洋天边的小岛。“海阔天空”在这里就改成“山阔天空”,特别是当云海在悬崖下的河谷里翻腾时,海和山谁还能分得清?

哦,蓝山不见山!这不是禅语,是真实的。

蓝山是一个高地,更确切地说,它是一个在岭与壑,或者山脊与河谷相互交替的高地。蓝山是一条北-南走向的沿澳大利亚东部海岸线的连绵山脉的一部分。它北面的山叫做瓦勒迈山,南面是克能格拉山。与蓝山一样,南北两山也是国家公园,而且比蓝山要荒野得多,特别是北面的瓦勒迈山面积很大;在1994年有人发现了瓦勒迈松,这是一直被认为已经和恐龙一样灭绝几百万年的树种,从此瓦勒迈的名字再一次被人记住。这种松树的发现地点一直到现在仍属保密,以便得到妥善保护。在其后大约十年其间,园丁作了大量繁殖,而后才开始首次出售。记得好像第一颗瓦勒迈松是售往海外,价格不菲,引起轰动。瓦勒迈山和蓝山是以蓝山北部那条过山公路为界。

蓝山南面的克能格拉山以一条漫长且平直的石壁出名,称之为克能格拉墙;它的一部分就是我从窗外看到的远处的那些。虽然两山隔河相望,但是要从蓝山去克能格拉墙,需要下蓝山,向南绕道,过一个著名的溶洞,所以开车也要一个多小时。

蓝山在悉尼的正西面,而且南北的跨度也和悉尼差不多,50公里左右。因为和城市相临,所以被探索和开发的历史要比它的南北近邻更早,更广。这个沿海山脉在蓝山段突然变得狭窄,东西宽度只有3~40公里,而且在东面是突然升起来,在西面又截然降落下去。所不同的是东面的山脚是几乎与60公里外的海相平的平原,到西部的小镇维多利亚山时,地形有1050米高,而下山后已是海拔八百多米台地了。

蓝山从东到西一路攀升,依次分为低山段,中山段和高山段。在低山段和中山段,蓝山的地形和一般的丘陵差别不大,山岭和沟壑相间,涧流和滚石相伴,越到高处,山越高,沟越深。蓝山在温特乌斯瀑布镇进入高山段,一直到西部的边陲小镇维多利亚山,跨越六个镇。这里海拔一千米左右,是蓝山的主要风景区。在这一段,山岭变成了台地,当地人叫它“桌面”地,它的表面缓缓起伏,但是四周是一道垂直的悬崖,从二十来米到上百米不等,而悬崖的底下是长满树的山坡,山坡一直延伸到谷底的溪流或小河;过了溪河,又是相对称的排列,依次是山坡,悬崖和台地。这种地形使得人的定居和活动基本上都局限在山顶或台地,游客也是从高处来观察和欣赏蓝山的风景,也就是说蓝山的地形和观赏高度造就了蓝山的景观特点。这里看不到“众山小”,而是“河谷深”;看不到瀑布“落九天”,而是“去深渊”(达尔文语)。但是当你走入河谷,你将看到完全的另一番景象了,石峰石壁矗立,瀑布从天而降,那就比较熟悉了。

蓝山有南北两个河谷。南面的那个在卡通巴段叫杰密森河谷,很宽,河流南北两边各有近二十公里;其中河北边的地形更为崎岖,所有支流的两边也几乎没有平地,所以人迹更为稀少。南面地形稍缓,但是由于更加遥远,所以也是荒野。然,自遥远的年代起,土著人一直在那一带活动,因此留有不少的遗迹或古迹。北面的河谷叫格罗斯河谷,它有点不同,它比较窄,只有十余公里,而且在其中上游的两个河流交汇处,有一片比较大的平原,生长着独特的大树“蓝桉”,构成茂盛的森林。所以在河谷的这一段,有比较多的游人和徒步者,也曾经有过各种各样的开发计划。如果说杰密森河谷是典型的河谷,那么开阔,那么壮观;格罗斯河谷更像是峡谷,这么狭窄,这么险要。的确,这个河谷中有不少峡谷,而且主河道-格罗斯河-在离开蓝桉林不久,也进入很狭窄险要的狭谷,异常难以到达,所以它的容貌鲜为人知。
       
在蓝山高山段,河谷的边界也由山岭变成了悬崖,而且悬崖线也非常曲折;在悬崖线越曲折,奇石和飞瀑就越多。在杰密森河谷的东边和西面,各有一个狭长形的台地往南延伸二十多和十几公里,抵达主河道-库克斯河。它们仿佛是伸出的两条巨型臂膀,将杰密森河谷紧紧搂在怀里;而在河谷的正中央,也有一个孤零零隆起的台地,叫做孤山,它立在前面,使得这个河谷看山上去不那么空旷,也增加一些神秘感。就这样,从卡通巴图书馆的观景台上望去,看到的比较近,也比较大的石壁是左右两条手臂上的肌肉,中央的那块是像心脏一般的孤山,而后面那遥远的地方就是河对岸的克能格拉之墙。这些石壁将这个河谷团团围在一起。

现在我离开了卡通巴,回到蓝山中山段的林登小镇,踏上二百年前考克斯修路队留下来的一小段遗迹,从那里向北眺望。那里是格劳斯河谷的彼岸。与朝南方向平直轮廓线不太一样,这里你能看到数个微微耸起的山峰;是的,你看到了山!在山峰的背后,是蓝山北面的那条公路,也是蓝山的边界。

气候带随着高度变化。在低、中山段是亚热带,那里基本上无霜冻,椰子树也随处可见,而在自然的山林中,植物的多样性和比较发达。但是到了高山段,进入温带,植被也变得比较单一,而且有不少地方土壤很薄很干躁,长不成大树,而是一些低矮的灌木,形成所谓的石楠原。这是指山顶的生态,而在山脚下,河谷里,情况又有不同,在有利的地形会形成厚实潮湿的土壤,生长茂密高大的植被,形成所谓的“冷气候带雨林”。在卡通巴瀑布的山脚下,你能看到发育良好的冷气候带雨林,高大的树藤缠绕,多种珍奇的雨林树种,实属罕见。

蓝山的地形的形成要从它的地质历史来解析。下一篇我们要讲到,虽然蓝山是澳大利亚东海岸的作为大陆分水岭的山脉的一段,但是真正的分水岭是蓝山西面的一片台地。从这里到滨海大约有一百公里多一点,跨越悉尼和蓝山;而这两者一直是作为同一个地质单元而发生演化的。在4亿年前的泥盆纪以前,它们一并在海水(太平洋)的覆盖下。在大约3.5亿年前的石炭纪,它们整体抬升,微微露出海面,到处是海岸边的沼泽地生态。尔后这里渐渐与海洋隔绝,成为一个滨海的沉积盆地,河水将西面和周边的高地或山区的冲刷下来的沙石带到这里,沉积下来,久而久之固积形成沙岩。这一系列的沙岩叠在一起有近一千米厚。

在这个漫长的接受沉积物的期间,由于地面或海水面的升降,这里的沉积环境也不时发生改变,所以在不同时间形成的沙岩之间夹有想对较薄的泥质岩,它们含有煤层或油质(等同于形成石油的母岩)。这几层含有开采价值的泥质岩层对于蓝山的开发,特别是蓝山重镇卡通巴的建立起着重要作用。它们对于蓝山景观的塑造效果也是显著;由于它们比较的脆弱,自然容易遭受风化剥蚀,所以蓝山的许多山洞,特别是作为掩体的开放式的洞,大都处在这样的夹层中,而它们的底和顶则是厚厚的沙岩。这些山洞长期以来是土著人理想的露营,集会,甚至是起居的场所。同理,这里也是在沙岩石壁上开凿步道的理想地方,事半而功倍。

在三叠纪(2亿年左右),这里的地块整体发生抬升,作为沉积盆地已经结束,所以没有大面积的更新年代的沉积岩石出现。在零星的地方发现有火山岩层。在火山岩层形成的时代,它应该是大面积的,是后来的风化和侵蚀作用使得它们几乎是荡然无存,只在蓝山的几个最高山峰的顶上还可以见到。在悉尼到蓝山的中间的平原上也有一个小山包,是火山岩的。由于火山岩的石质要比沙岩和泥质岩坚固,所以本地的一个石材公司一直在这里采石,至今这个山的十之六、七已经被采完了。

随着大地的抬升,流淌的河水对于河床的切割也越来越深。山隆起有多高,河切割就有多深。同时这将不断引起河床两旁的岩石的崩塌,使得河床变成悬崖,而河道形成峡谷。如果这里水系纵横,合作的结果就是形成开阔的河谷。当水流从高地经悬崖跌入河谷时,它不断地冲击着下跌处的岩石,使它们慢慢崩塌后退,形成缺口;随着缺口越来越大,一个圆弧型的“水湾”就这样形成了。当相邻的水湾相接在一起时,悬崖边缘就成了类似被蜗牛啃过的菜叶的形状。

再后来,这里发生了另一次地质运动,在蓝山的东部边缘和中部出现了两条南北方向的大断裂带,东面断裂以东整体下沉,变成了现在的悉尼盆地,它几乎与海相平。而这个盆地的东缘则沉入海底。而在蓝山,这两条断裂带之间的岩石也为之向东下倾,使之原本水平的岩石变成“单斜”。至此,蓝山成型,或者说蓝山高地成型。也反过来说,是悉尼平原成型了。真是:悉尼蓝山本一体,老大沉沦始分家。

几年前,我的一个新西兰同事来悉尼出差,问悉尼有什么地方好玩,我望西指了指:“蓝山”。两天后他又问:“我已经到利斯戈,但是没有看到蓝山”?利斯戈是过蓝山后的第一个大镇,悉尼的短途火车在那里结束。我对他的疑问不感到惊讶,因为新西兰多高山峻岭,当他听到山,他自然抬头,将目光在云端搜寻。其实这一切都取决于你所站的高度吧。那个同事后来又去了一趟,回来说,“我看见山了,好多啊”。

万物都在分分秒秒地变化着,你今天看到的一切,只是万物在此刻的景象。你下次再来,也许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有时你觉得变化很快的东西,往往不会有大的变化;而另一些,如地质过程,虽是如此之缓慢,但却如此之巨大

评分

参与人数 3积分 +12 收起 理由
pangpang + 5 你太有才了
koch + 3 你太有才了
牵黄擎苍 + 4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观自在,发真诚,善护念,逍遥游。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7-8-22 18:4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angp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angp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文字很不错,如果有插图就更生动了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