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章由 jiangm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iangm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jiangmin 于 2015-5-27 18:48 编辑
总是看到好多人说这个东西买不到了,那个东西买不到了,然后说代购如何如何。
其实我觉得大可不必,代购的东西并不一定是好东西。只不过是在心理上给了你一种,这个东西是好东西的暗示,然后又因为你抢不到,让你误以为这个东西是好东西,一旦你买了两次也没有买到,更觉得这个东西好,不然为什么有钱都买不到。
我的观点是,其实代购的东西并不一定是好东西,只不过是代购产业链炒作出来的一种囤积居奇的效应。
先说一下代购这种行为选择的商品的原则。
第一,应该是商品质量无硬伤,没有大问题,就是说不是假冒伪劣。
第二,这个商品在寄达地没有卖的,或者有,但是价格相差悬殊,就是说形成稀缺效应。
代购产业链的工作原理是,选择一个质量上还说的过去的产品。然后在讲故事,大概就是这个东西特别好,用的可以返老还童,吃的可以长生不老。脑残粉相信之后就纷纷跟进,这个东西就炒起来了。从而形成了某种产品的代购产业链。
澳大利亚作为一个制造业弱国,基本上没有什么东西是澳大利亚生产的,在这个背景下基本上应该可以说没有什么值得代购的。
但是为了给代购产业链营造处空间和氛围,所以就必须再找一个话题,那就是澳大利亚品牌。注意是“品牌”,不一定是“制造”。
举个例子,如果我是澳洲鬼佬,在中国生活,给其他我的鬼佬同学做中国的代购,如果是日化产品的话,我会选择什么品牌来讲这个故事呢?
首先肯定不是潘婷、飘柔、海飞丝了,因为宝洁公司已经通过他的渠道把这些品牌在澳大利亚落地了,同理肯定也不会选择联合利华的品牌。
那么在产品的选择上,我就要选择的肯定是在中国生产优质品牌,但是其受限于自身的资金,渠道或者其他什么原因,还没有进入澳大利亚市场的产品。譬如上海家化、江苏隆力奇、浙江纳爱斯、广州采诗和天津郁美净。
这些品牌本身产品质量都还可以,譬如雕牌洗衣粉,友谊护肤脂,隆力奇蛇油膏,白猫洗碗液等等,然后澳洲也没有买的,在中国也是个所谓的牌子货。
那么这些东西就具备讲故事的条件了,比如蛇油膏抹了可以长生不老,洗碗液用了可以吃嘛嘛香等等,然后通过媒体渠道扩散出去,脑残纷纷跟进,就达到目的了。
同样的道理在澳洲,现在我们看到的整个代购市场说选择的品牌也是类似的。
奶粉中,惠氏和雀巢已经在中国落地了,即便这个品牌从澳洲买回去可以便宜个十几块钱,但是这个利润对于代购来说太少了。所以不如选择爱他美和可瑞康这两个品牌讲故事,再加上这个品牌上游的经销商甚至品牌本身,也愿意这样做。
所以就形成了代购的产业局面,甚至这两个品牌可能都自己有能力进入中国市场而不进入,就采用这种方法来推他们的产品。还包括去年这个奶粉还操作媒体一起炒作了一下,说他们的东西不好买,推高的他们的产品的价格。导致目前他们的价格和雀巢是一个级别的了,更让大家误以为他们是好牌子。
悉尼本地的孩子们吃惠氏或者雀巢的奶粉会死吗,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吗?
显然不会死,显然不含有三聚氰胺,而且现在雀巢的价格甚至比可瑞康的还便宜。很多纯鬼佬也都用这两个牌子的奶粉,妈妈群如果有纯鬼佬家庭,可以问问他们的孩子吃什么牌子的奶粉,你会发现,还有人在吃奥迪的马米马牌的,吃的也很好,孩子也没死。
再举个保健品的例子。
就是blackmores和swisse,这两个保健品品牌,被代购讲故事讲的已经天花乱坠了。具体不多表述,随便看看微信的朋友圈就知道了。但是这两个维生素品牌真的是那么好的维生素品牌吗?
我们看到药店还有两个维生素品牌一个叫Nature's Own,一个叫cenovis基本上不太会断货。因为代购没有炒这个品牌,为什么呢?因为这两个品牌都隶属于全球第四大制药企业赛诺菲,赛诺菲已经在中国落地了。并且也生产了多元维生素21世纪金维他系列片,虽然不叫这两个名字,但是也有相应的产品,所以代购需要选择别的讲故事。
同理我们看到药店里也有卖钙尔奇D和善存佳维,也没有代购盯上这两个,因为他们的制造商辉瑞制药是全球第三大药企,综合维生素的鼻祖。但是也是因为这两个产品已经在中国落地了。所以没有操作的价值。
我认为无论是赛诺菲还是辉瑞,都是全球知名药企和拜耳、葛兰素史克一个级别的公司,他们生产的维生素,绝对不会弱于阿猫阿狗公司。这些企业即便是用业余时间生产的维生素或者维生素原料药,都会好于阿猫阿狗公司。
再说抢不上的品牌blackmores和swisse,每次去了货架都空空,啥都没有,至少是特价的那个计量的那款没有,然后你特别着急需要,就买了不特价的计量的那款了。
这两个品牌到底如何呢?
首先你看看关于这两个品牌的中立网页的介绍,注意是中立网页,信息量很少,多数都是自吹自擂的介绍。一个公司居然没有相对中立的网页的介绍,至少说明公司规模不是特别大,你看看拜耳,辉瑞,惠氏,赛诺菲,葛兰素史克都会有中立介绍的。
再看产品包装,包装上的made in Australia的会写上这行字,但是made in india就不写了,不知道这是什么商业策略,起码不是正规制药企业的风格。而拜耳的爱乐维,无论是制造地是南非,还是印尼,还是德国都会写清楚,绝对不会发生只写德国制造,别的地方生产的就不写了的情况。这就是正规药企和山寨企业的责任感的区别吧。
最后举个例子看看办公地点,blackmores和swisse的官方网站的网页上好像并不是特别想让你们知道他们在哪里,尤其是blackmores,官方网页只字不提,怎么找也找不到(经过回帖朋友提示,在官方网页找到了),它在20 Jubilee Ave, Warriewood NSW 2102,只能从药瓶子上看到这个信息,不知道为什么想把自己的办公地点埋藏的这么深,这种做法好像也不太像正规药企的作风,还好相关制度规定了药瓶子上必须写上去。
从药瓶子上看swisse的地址是墨尔本的36-38 Gipps Street, Collingwood VIC 3066,这个地方肯定不是医药工业园,从地图上看上去就像一个仓库。
而反观一流药企辉瑞的在悉尼west ryde 的工业园,以及赛诺菲在布里斯班的地址,绝对都是厂区的概念,并且网页也落落大方直接告诉你的,很像正常的企业。
不过保健品本身就是安慰剂,信则有不信则无,反正吃了吃不死人,靠强大的精神力量改变身体体质。
以上只是找了两个大家最熟悉的品牌和商品举了例子,其他的阿猫阿狗小品牌还有什么绵羊油羊奶皂之类的更是懒得驳斥。
总之就是一定要符合 1产品质量还凑合,2国内没卖的 这两个特点就能入选代购产业链的视野。
我的个人感觉代购产业链应该上游是有大庄家的,他们会定期的决定操作哪几款货,然后囤货开始操作,然后写文案讲故事。有的甚至是从在囤货之前的研发制造阶段开始,比如blackmores的蜂胶就好像是这么弄的。
然后中小庄家和礼品店开始跟进,然后个人代购再开始跟进,从而形成炒起来某款产品。
基本上只要国内脑残粉愿意吃,反正我们就买了寄回去,国内一些中等城市看到都是外国字的东西就觉得好,获得了心理上的极大满足感,同时代购产业链中的商家,在商言商,不赚白不赚。
所以我觉得,
你买不到什么东西是因为代购买没了,大可不必气恼,就买其他的替代品牌即可,其他的替代品牌,其实比代购抢购的品牌质量不差,甚至更好。
如果你是散户自用,或是给家里人买,也没有必要跟风抢代购的品牌,其他的牌子一样不差,甚至比代购品牌好。
如果你是散户代购,国内脑残买家给你指定的了品牌了,那你没办法,只能去照方抓药。去的时候尽量考虑位置偏一些,不通火车的商店。这样扫到货物的可能性还稍微大一些。
----------------------------
我不是代购,也不是赛诺菲,雀巢或者惠氏的推手。
只是把我的观点分享给大家,供大家理性探讨。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