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2023 9月9日-9月23日 一家四口意大利两周自由行 (2023-9-21) 你往何处去 · 杭州往事 (2023-9-25) sartrevan
· 打造智能家居 (2016-2-29) daniello · 交作业-日夜赶出来的长篇 (63楼更新,加了工作体会) (2010-4-24) selina79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闻木樨香

继续研究和分享--钢琴的教与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7 20:4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yyhhzz 发表于 2013-6-6 22:40
第一次很耐心的从第一页看到第19页,老师的很多观点都心有戚戚,恨不能举家搬去悉尼,想问问老师有什么同 ...

非常不好意思,墨尔本我认识的唯一一位钢琴家是Kristian Chong, 他天天忙着演出呢,恐怕都经常不呆在墨尔本。别人我也不认识。

如果是阿德莱德的朋友,我倒可以帮忙介绍,那里的音乐圈子我很熟。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3-6-7 21:12 |显示全部楼层

鲨鱼嘴里抢回来的Guarneri名琴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闻木樨香 于 2013-6-7 21:14 编辑
karolyn 发表于 2013-6-7 10:24
写的真好!非常认同你的很多看法。

可惜今天有事情去不了。以后看到这样的信息多分享,期待一起听音乐会 ...


音乐会很多,免费的也很多,一起再去也没问题啊。
今天的音乐会是Bach Festival的其中一部分。真的感觉Sydney grammer School的学生很幸福,吃着午餐听着音乐家拿着250年历史的名琴讲解和演奏巴赫。
[attachimg]819866
分享一个令我很震惊的新闻,或许是旧闻。今天我见到的那把琴只知道是1743年的Guarneri, 我还不知道这个violinist Richard曾拿着这把琴冲浪和拍照,结果遇到shark attack, 这把琴是他从鲨鱼嘴里夺回来的,那琴弓都被拿来捅鲨鱼鼻子,结果琴损坏了,但是有很多著名制琴师志愿把这把琴又修好了,就是今天听到的这把琴, 可是价值10 million啊。

因为Guarneri琴传世的不足200把。大家也许知道这个制琴师家族,他们家邻居是比他名气还大的Stradivari, 导致他的琴卖不上价钱,使得他不得不加倍努力工作改进且多做琴。那么这两个对手最后都是古往今来最伟大的制琴师。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iEKftkPWc8 这就是Richard Tognetti,那个斗鲨鱼的小提琴家和那个Gaurneri琴。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DAkl4LnmVE 这是电影片段,关于两个伟大制琴师。听1分40秒以后的音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bcfc489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6-7 22:2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aroly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aroly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闻木樨香 发表于 2013-6-7 21:12
音乐会很多,免费的也很多,一起再去也没问题啊。
今天的音乐会是Bach Festival的其中一部分。真的感觉Sy ...

这两位制琴师真的很会“择邻而居”!

我以前住的大学城有很多音乐会,非常享受。请问,悉尼的音乐会信息要从哪里找的?谢谢!

发表于 2013-6-9 12:3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gja4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gja4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来墨尔本多好啊

发表于 2013-6-9 21:1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闻木樨香 于 2013-6-9 21:12 编辑

谢谢。墨尔本是一个很有文化气息的城市,但是这个由不得我选择啊,遗憾。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4iR-2o_pKk

昨天一个学生开始学习Mendelssohn的songs without words,今天又给另一个女孩推荐。所以,今晚听听Mendelssohn,不过是小提琴。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恐怕是最popular的之一了。Mendelssohn和她姐姐Fanny都是音乐家。他出身良好,家里的沙龙集会常常汇聚各种艺术家、哲学家。

发表于 2013-6-9 21:1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k3IhfZCGGU

这就是Mendelssohn的Songs without  words。 我喜欢给我的道这个程度的学生弹这些,可以非常好的练习多层次思维和各种音色,还有是因为我喜欢给他们示范这些,我享受他们也享受。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3-6-9 23:2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ennyshc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ennyshc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闻木樨香 发表于 2013-6-9 21:15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k3IhfZCGGU

这就是Mendelssohn的Songs without  words。 我喜欢给我的道 ...

门德尔松的无词歌很美,可是却难有要弹的欲望,味道终归有些寡淡呢。。。

发表于 2013-6-11 22:4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wq8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wq8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木樨老师,我的小儿子十四岁,四岁起学琴,有一点实力,想要跟您学琴,怎么样联系您那?

发表于 2013-6-11 23:4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pennyshc 发表于 2013-6-9 23:24
门德尔松的无词歌很美,可是却难有要弹的欲望,味道终归有些寡淡呢。。。 ...

比起那些比较dramatic的音乐,充满tension的音乐,无词歌是寡淡了一些。但是我觉得对于中等或更高程度的学生来说,练习一下这种小小的精致的曲子后,再弹那些大structure的音乐会更精细,更多关注更层次之间的关系。

发表于 2013-6-11 23:51 |显示全部楼层

端午快乐--听国乐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明天端午节了,我们听写中国音乐吧。其实就是我完成的那个研究topic,不知道大家还觉得这些音乐还中国不?因为这些作曲家是生在中国, 吸收了丰富的中国文化,然后去国外学习,掌握了西方最先进的最前卫的作曲技术。做出来的曲子用的是西方的技术,但是里面的材料是来自我们中国的raw material.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ntlEdQ-ZMU  谭盾鬼戏里面的琵琶协奏,我非常喜欢吴蛮的琵琶。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aof9yZjIo 周龙的太鼓节奏。我弹他的钢琴曲,其中节奏就来自满族的猎人舞蹈,很生猛的节奏。

发表于 2013-6-12 09:1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cfc489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cfc489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时不时会回来跟一下这个贴,很享受,感谢。
木樨老师不是在教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3-6-12 22:3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amliuy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amliuy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感谢楼主分享,收藏了慢慢看。

发表于 2013-6-12 23:2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urryuphw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urryuphw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收藏,慢慢来欣赏。

发表于 2013-6-18 12:24 |显示全部楼层

Van Cliburn competition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ttp://www.cliburn.org/ondemand.html

这些天我不教琴不练琴的时候大多都来这个网站关注刚刚结束的Van Ciburn比赛。曾有个人问我:在一个时期有些曲子怎么练都难以突破,怎么都做不到自己和老师想要的,应该怎么办?我回答:这时候多去看看或听听别人弹琴一定会有帮助的。因为钢琴技术是非常复杂且常常难以表述或传递的艺术,搞不好哪一个的演奏,在动作方面或Interpretation方面就给你很大触动,让你有醍醐灌顶的感觉。我常常就是忽然领悟到什么,然后就上了一个台阶。

我在这个网站都是search, preliminary round, semifinal round,或final round,那么几轮比赛的所以实况录像就全有了。建议有兴趣的人看看。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8 收起 理由
Dance + 8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6-18 12:38 |显示全部楼层

收学生像买股票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几天很开心,因为原来收的几个学生都进展的比我想象要好。新收的几个学生在我看来都很有potential.我觉得收学生就像买股票。哈哈其实我根本没买过股票也看不懂那玩意儿,只是听别人说说。收到的学生不一定个个都是天才或者非常聪明,但是关键是要看到他们有持续发展的潜力。但是学生比股票好的是,我觉得股票靠自己很难控制他的走向,但是学生就能,如果你多付出就多的回报,你可以对他们有个短期规划搭配长期规划,大部分时候是在可控范围内的,看到他们心散了那么就谈谈话加紧一些,看到他们压力大了那么就布置一些好听有趣但没那么难的曲子让他们享受一下弹琴的乐趣。我之前是在我呆过的城市教大了两批学生,对学生短期或长期表现有些经验和看法的。有些学生刚开始看起来学得比别人难些,但是成为后起之秀,这种学生一般性格特点就一个字“稳”。还有些聪明的,长大到一定时期忽然对不同事物发生兴趣而不愿按部就班学习,那么就来些不按部就班的教学好了,很多学习不一定按部就班就是好的,尤其是对于聪明学生来说。
我又开始憧憬着一批学生的成长了,希望他们mentally,physically,musically各方面平稳持续增长。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9 收起 理由
karolyn + 3 好老师!
zjrlisa + 6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6-18 12:4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zjrlis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jrlis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3-6-19 11:25 |显示全部楼层

画画和学习曲子的步骤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昨天有人问我:在弹琴时是应该一开始就很注意局部细节呢还是逐步深入?我在回答时突然就想到了素描。越想越觉得素描和弹琴的道理非常相似。画素描是先整体布局,考虑比例、构图。对一首曲子来说,作曲家已经设定好了结构布局,那么我们pianist就要了解它的布局了。素描接下来就要考虑明暗虚实关系了,和弹琴一样,要从整体上大致了解强弱关系(dynamics)、调式调性变化(tonalities, modulation)音色对比( tonal color)。因为这些东西都是相对来说的,比如看到有一段是mp中弱,谁能告诉我中弱是多弱,这个要根据context的弱和强来判断,也就是为什么我总让学生把整首曲子里的强弱给分级,分级以后你心中就有个比较,也很容易知道曲子的高潮在那里。记得小时候画素描,爸爸总骂我:看你把那一片画得黑乎乎的,要整体先灰色调子,然后加重该重的地方。如果一片画好再去画另一片是很容易失去整体的对比关系。

素描的下一步就是局部刻画。对于弹琴来说就是polish曲子。Polish的时候,会发现有些地方是technically弹不完美,那么很可能就要解决fingering问题。有些地方是Musically不完美,就要适当分析一下层次、和声,其实作曲家把大部分的信息都encode在谱子里面了,pianist就要通过一些分析能力来decode. 很多局部的细节单独练好了不算真的好,再放进整体听起来好才是真的好。就像画画是要远看看进看看,钻进去跳出来地看。

学曲子的开始阶段要讲究整体,不是指看谱子粗糙地只看音符和节奏,好的读谱会自然地把那些articulation记号看进去,就是那些连断、长短记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jhjhjhjhjh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6-19 11:28 |显示全部楼层

中西方绘画和音乐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闻木樨香 于 2013-6-19 11:30 编辑

看到一群musicologist在讨论中西方绘画和音乐。说西方的绘画那个frame很重要,决定什么留在框里什么撇在框外很重要。在框里的布局有中心,有搭配,中心还有力量支撑。而东方绘画就是看起来不知道从哪里来,也不知道要到哪里去。很像早期西方音乐,弹奏古典奏鸣曲,就知道那个严格的逻辑的结构, 弹上去要非常规矩,非常讲究逻辑,不是你想怎么发挥就可以怎么发挥的。所以我通常在学生弹第一个音就打断他们,因为我觉得他们开始时完全不准备的,不准备情绪不准备呼吸,因为第一个音是已经在框里的很重要的一部分,不能随意开始再逐步渐入佳境。
而中国音乐,比如古琴曲,就珰地一声很有仙气地开始了,然后随着心情发展,来去无踪,很多西方即兴创作的意味。我以前说,和中国文人气质相似的西方音乐也就是法国的德彪西了。连林语堂在他的书《生活的艺术》里面也说中国人和法国人最为相似,从文艺到饮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3-6-19 23:57 |显示全部楼层

调整,而不是塑造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闻木樨香 于 2013-6-20 00:14 编辑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zOvuXZc7GE

今天看到Schnabel said that you had to learn technique and then forget it. 这可以很好滴帮我回答一些问题。在微博上常常有人问我:弹琴时手腕到底要多高呢?或者,我的五指总是翘起来怎么办呢?或者,我的大拇指总憋进去怎么办呢?
我想想还是不知道怎么回答。说实话,我弹琴时从不想肩膀啊,手腕啊,手指怎么了,最关键是一切为了musical needs怎么舒服怎么弹,怎么做可以精准怎么做. 为了不同曲子不同声音需要也在不停地做调整。他们问我有没有硬性规定,我觉得一切硬性规定对于弹钢琴都是非常可笑的。任何时候姿势都是随着不同音乐而变化的。

对于学生来说,很多学生一开始就被告知要手要这样放,胳膊要怎样,手腕不要太高等等,学生一开始就觉得好难啊,很难做到标准姿势。并且以前我教过一个老师,她从很多钢琴教育书里看来了弹琴时运动的道理,然后上课就讲给学生:哪里要放松,肩膀、前臂、手指、力量转移等等,她问我,觉得自己说得很有道理为什么学生做不到。我想:那一通理论让一开始学琴的人就怕了。

我的教学中也涉及这些技术训练,姿势一类的。但我从不要求学生哪里高哪里低,哪里弯曲哪里伸直。你可以试一下,很多时候老师越要求哪里不要翘哪里不要憋,你越是做不到,并且随之最要不得的stiffness就来了, 因为那些肌肉的关联运动不是你脑子可以完全操控的。那么怎么办呢?在顺其自然的情况下‘调整’。我那些零基础学生的家长就是看着我没要求什么,到不知不觉看起来所谓的“手型”(我是非常不喜欢这个词的,所以我上课没提过这个词)逐步很好,声音也越来越好。好像baby学走路,很多时候爬几下慢慢本能就站起来了。手指也是一样,没弹过琴的手很多是分不开瓣的感觉,可是弹几天自己就在钢琴上慢慢能活动了,然后我适时要求一些musical needs, 给一些声音要求,再观察一下我的手指运动和声音的关系, 即使是5岁的小朋友左试一下右试一下也慢慢做得到,当然刚开始的动作是很笨拙的,尤其是想达到某种声音目标的时候。这样的做法会使他们的身体一直处于自然的状态下,逐步到会运用并控制肌肉。而不是一开始先摆好标准姿势再开始弹琴,这样往往看起来学生像被“捆绑”在了钢琴前面。

每个人有很多天生的动作惯性和协调特性,在顺其自然地情况下去调整而不是“塑造”成老师想要的“统一标准”。所以,如果你去观察钢琴家的录像会发现,他们姿势各异,坐得高低也各异,发力方式也各异。我知道很多非常聪明的钢琴家,他们从小就不是完全听从老师的,他们自己会去实验。那么老师遇到越聪明的学生就越要给他们space去实验,让他们找到自己最舒服的方式,过程中老师会引导并帮助建立目标,即想要出来什么样的音乐。

发表于 2013-6-20 22:52 |显示全部楼层

when teacher speaks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闻木樨香 于 2013-6-20 22:57 编辑



今天很好玩,有一个刚开始非常害羞的小不点学生,现在开始跟我“畅所欲言”了。一来就告诉我:爸爸昨天说如果我忘记钢琴功课就把我塞进垃圾桶里。
这些小朋友太可爱,有的不说话,我要想办法让他们说话,因为上课不是一言堂啊。有的愿意说,但说着说着不知道说到什么地方去了,我总要拉他们拉回正题上来。我希望他们上课很活跃,参与思考,参与讨论,但是我也希望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知道有个boundary.所以,和小朋友们在一起不是讲讲曲子那么简单的,很多习惯的养成要从一开始就注意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3-6-21 22:1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EEN201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EEN201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闻木樨香 发表于 2013-6-7 22:12
音乐会很多,免费的也很多,一起再去也没问题啊。
今天的音乐会是Bach Festival的其中一部分。真的感觉Sy ...

同关注象Sydney grammar schoo类似的免费的音乐会 有机会想带女儿去见识一下
想念猫咪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3-6-22 22:2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tmum2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tmum2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有意思,你是我唯一遇到的不讲究‘手型’的中国老师。我儿子的老师(西人)开始教就没怎么强调(说是说,但不特别强调),倒是我开始的时候见他手腕抬不起来推过他一段时间,在他略有改进就停了,因为不想让练琴成为吵架,现在三年了,他的小指还经常是收起来的时候不弯,弹下去的时候不立(靠手压下去),拇指也有立不起来的问题(老碰到第一指关节),老师现在很强调他的这两个问题,我想,是不是老师当初太不强调了造成现在的问题?

发表于 2013-6-23 11:1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闻木樨香 于 2013-6-23 12:23 编辑
ttmum2 发表于 2013-6-22 22:25
有意思,你是我唯一遇到的不讲究‘手型’的中国老师。我儿子的老师(西人)开始教就没怎么强调(说是说,但 ...


我不讲究手型,但我讲究声音,有好的声音时手型也不可能差的,手型只是为声音服务的一个小途径。也不是一开始就把手型塑造好然后开始弹就能没问题的,所以你老师那样慢慢调整我觉得没问题。
在我们专业的圈子里,教琴没有中西之分,好的音乐家,好的老师,没有中西之分。多年前在国内就跟各种海归、外籍老师学习。我所掌握的Piano pedagogy methods全是西方的。 在澳洲的音乐学院,我清楚各种西人是怎么教琴的,澳洲的、东欧的、西欧的,我自己也教各种西人。其实就是说,到了专业的圈子里,大家教琴理念是相通的,对音乐的理解是相通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ttmum2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6-23 11:5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闻木樨香 于 2013-6-23 11:52 编辑

我有时觉得我对学生的要求是贪婪的,人家sight reading不够好,我就想要锻炼他读谱快。然后遇到fast learner, 我又想倒是学曲子很快,但是能不能更加细心,注意细节呢?
其实也反映了我对自己和学生的要求,要锻炼sight reading. 因为钢琴的特点就是曲目众多,一辈子也弹不完的曲子,钢琴家要花比别人多的时间来掌握大量的曲目。对于合格的钢琴老师来说,也要花很多时间浏览大量的曲目。这是我的习惯和对自己的要求。我的学生都知道,我的ipad里面装着很多很多曲子,都是我平时浏览的。 非常Limited的曲目库给学生弹是很无聊的。我多年来都是除了练习自己的音乐会曲目,就到处去搜集适合各种程度学生弹得曲目,把他们大致分级。 尤其是中等程度以上的学生,通常我会把半年的曲目都给他们计划好,所以我就希望他们有一定的sight reading能力,这样就可以除了精弹一些曲目外,泛弹一些曲子来了解各种genres的音乐。
只是sight reading好还不够,我还希望学生有精细挖下去的能力。我听一些学生弹琴时常常想:你就不能听得再仔细点吗?如果要讲究到detail的话,我恐怕要每个音打断一次。但是要培养学生的耐心,我自己要有耐心,我不是过了这么多年,经历过老师想抓住我耳朵听的阶段,才有了现在耳朵的敏感性吗?可是耳朵变敏感,也就是要求变得更高,自己练琴时几个音也要颠来倒去练习,要达到想要的效果。有人告诉我打网球,把球打到球拍正确的位置就会发出好听的声音。弹琴就是这样,每一击都要用正确的手指的位置用正确的速度、角度来击到琴键正确的位置以达到音锤正确地敲击琴弦从而发出符合曲子风格和作曲家意图的共振。所以专业的钢琴家练琴时耳朵时时在听。可我看有些学生当当当从头到尾很随意地就把曲子弹完了,弹出让我觉得不可忍受的声音她自己也没有感觉。我就觉得用这个曲子磨学生耐心的时候来了。 艺术永远都是有关于细节的事情。曲子大家都能弹,好坏就在于细节不同。
所以,既要有学曲子快的能力,又要有细致到每个细节的耐心,这就是我想要学生们做到的。

发表于 2013-6-27 22:42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新曲子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闻木樨香 于 2013-6-28 00:12 编辑

我今天练琴和教琴都很开心,很有进展,就很兴奋,所以上来唠叨唠叨。我见过的几个学生都是在之前的学习中把弹琴当成了纯粹的识谱学习。每周孩子和大人两个花大量时间认谱子学新曲子。这种思维一直坚持下去的话,弹琴就一直是识谱和手指练习了。耳朵的敏感、音色的分辨等等完全退化得没影了。很多人觉得那么不花那么多时间去识谱和练习练不会曲子交不了功课啊。但是练琴的过程不只是弹对音符和节奏,interpretation呢?弹钢琴的人首先是interpreter,要interpret音乐。

我总结那些纠结在学新曲子上的同学们大概是两种情况,第一,弹得曲子超出自己的musical  reading能力, 如果一首曲子自己完全学不出来,要家长帮忙很多的话,那这曲子绝对太难了在这个阶段。有很多家长就认为是自己或孩子的问题。因为别人家的孩子同样年龄弹更难的曲子啊。当然遇到有些能力很强的学生我可以让他跳着进步,而不是循规蹈矩、按部就班。所以不能随意比较,就这个‘比较’搞得很多人看不清真相。 要知道很多中国韩国小孩在初学阶段进度都比西人快,当然不要比西人那些音乐世家或者从小就要专业的小孩。研究piano pedagogy就发现,有些教材是专门针对5、6岁小孩的普遍认知和阅读能力而设计的,但中国小孩在5、6岁早不学那些了,已经在每周练习大量曲子了,每天练习1小时。 这是被拔起来的,所以就会觉得学起来吃力,而家长会想坚持一下就好了,别人孩子不是学得更快吗。 这种坚持对孩子的压力会越来越大,以致孩子不好说,其实逐渐地怕了练琴。所以很多前面学得不错的学生后面哪里去了,不是听说很多人放弃吗?而后来居上并长期坚持者也有很多。弹琴是长年的事情不是看一开始的。 第二,学新曲子难是因为缺乏很多有效地reading methods,我说过每个老师针对不同知识点要掌握大量的方法,每个人是不一样的,不是一种方法可以work on每一个人的。很多办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读谱,而不是让学生一个个数来数去的,到后来音符越来越多,哪里数得过来啊。

所以,对于学习新曲子,就是两点,弹适合这个学生年龄和程度的曲子,另外,要教给学生有效识谱的方法,给他工具,让他自己学习。而不是家长帮忙学会,就为了交功课,这简直是过度帮忙,或者更严重来说是掩盖真相,你帮太多老师就不知道学生的困难了。

这样的情况下,就有可以支配的精力分配到Interpretation了,就可以锻炼耳朵、讲讲结构、风格,把曲子做得更像音乐了,我一再说,这个东西不是到了大了程度高了才开始的,我引用一个musicologist的一句话在这里:
Musical integrity is the most important single quality a musician has and should be encouraged from the beginning. Pupils should be constantly faced with interpretative decisions so that they can develop confidence in their own instincts and faith in their 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

我再总结:学琴从一开始就要注重音乐方面的整体能力增长,而不是一味地比谁的进度快,弹得曲子多,结果学的很有压力并且读谱读得很纠结,并且弹出来的音乐不像音乐,完全不顾musicality.

发表于 2013-6-27 23:0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闻木樨香 于 2013-6-28 12:53 编辑

知道自己一天到晚弹琴很扰民,所以我格外注意邻居的感受,白天那些激烈的曲子多练习,到了晚上我就开始变得柔和。 今晚弹了很多肖邦夜曲和摇篮曲,继续练习聆听弱音。

弹到这首c sharp minor nocturne时忽然想到去年有个学生找我学,要考音乐学院,自己选了曲子, 就弹这首还有肖邦的第一叙事曲, 我说为什么只弹肖邦,他腼腆地笑笑没回答。我今晚忽然恍然大悟,他一定是看了the pianist这部电影,因为这两首曲子都是那部电影里主角弹的。我那时当然把曲目给他换了,没办法因为音乐学院audition时曲目要求是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几首曲子。 但我意识到电影对人们的影响之大, 有多少人是看了某电影决定要弹琴或者考音乐学院呢?我以前有些小学生就是看《交响情人梦》而被激发了音乐热情。

我们还是欣赏下里面的两个肖邦音乐片段吧。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ectrAqFSZQ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Qk3Zh71dGA

我有几次有时间有兴致给有些学生现场弹了这些曲子,并抓住人家小学生给我翻谱。然后有些学生家长拿了我的contemporary music的音乐会CD,回家研究当代音乐去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6 收起 理由
zjrlisa + 6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3-6-29 00:2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小李同志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小李同志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nocturne in c sharp minor是我最喜欢的夜曲之一,家里姑娘终于在两星期前完成了,很欣慰。她的手太小,老师提醒她要很小心,左手不要养成紧张的习惯,要少练一点,可是她不听,练起来没完。老师说肖邦夜曲目前阶段别练太多,她也不听,偷偷就抽空自己练,越练越自由,越练越rubato,我只好用肖邦传记的故事劝她,我说肖邦给学生上课都用巴赫,莫扎特,打着节拍器一丝不苟,你要是随便rubato,肖邦同志会很生气,我也把你的谱子没收了。

老师对小朋友练肖邦有什么建议,想法么?她这半年已经练了5,6首夜曲了,就喜欢这个调调

发表于 2013-6-30 11:5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闻木樨香 于 2013-6-30 11:53 编辑
小李同志 发表于 2013-6-29 00:20
nocturne in c sharp minor是我最喜欢的夜曲之一,家里姑娘终于在两星期前完成了,很欣慰。她的手太小,老 ...


肖邦是比较要手的stretch的,相对于classical period music.

rubato(rhythmic freedom) 是要注意,很多学生做的不是rubato,而是wrong rhythm, 你问她时,她会说,因为是rubato啊。我一般要求学生先严格搞清楚节奏在最初阶段,然后才rubato.要不然就是在错误的节奏基础上做rubato了。rubato在意大利语的意思是rob or steal, 那么就要从这里rob了,再给那里。rubato不是毫无规律可循,一般是松完再紧,借了要还的。

女生,在teenager的时候大都很喜欢这个调调,我的学生,喜欢我就给她们弹,同时我也会介绍很多不同的作曲家给他们。这个年龄他们需要多了解不同风格不同时代的作曲家,不管是平时功课还是audition曲目都要有个平衡,保证各方面技术和各种风格的接触和全面掌握。 所以她爱弹就弹啊,why not,但是弹了以后我会让他们意识到你正在学习的是哪个时期哪种风格的,我的房子里到处是作曲家画像和照片,他们这个年纪也可以在老师的要求下做一些reseaerch了,串起来比较一下,就更加清楚了。

发表于 2013-6-30 12:4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小李同志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小李同志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闻木樨香 发表于 2013-6-30 11:51
肖邦是比较要手的stretch的,相对于classical period music.

rubato(rhythmic freedom) 是要注意,很多 ...

谢谢老师回复, 家里闺女十岁,还没到teenager呢, 按您这么说她是早熟啊

还好她对bach兴趣也很浓,最近在练sinfonia 15和english suite里面的几首. 她那天自己在youtube听到了rachmaninov prelude in G minor, 然后跟老师说要练这个,被老师打击了,哈哈

发表于 2013-7-1 09:2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ele51s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ele51s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请问老师,在哪里附近教钢琴呢?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