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章由 米老鼠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米老鼠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参加活动-------老爸老妈眼中的澳洲。
写一点身边的小事。来了澳洲半年多,刚好还有点新鲜感。来的时间一久,恐怕就会熟视无睹了。
仅仅是公交车的故事,就好几件了。
第一次搭乘公交车,孩子说等到周末先带我们搭乘一次。 等到周末?咱们何不自己试试?在GOOGLE上研究了一下行车时间表,就跑到车站搭乘到CITY的公交车。 没想到公交车开到城边就停驶了,很多人下了车,司机也下车去休息了。这是怎么回事? 去问问司机吧,可是当地人说话语速很快,根本听不明白。
咱们真成了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突然,背后传来了悦耳的中国话:“请问你们去什么地方”? 回头一看,是一个黄头发蓝眼睛,高大的“帅叔”在问我们。
----“啊,我们去唐人街”。
----“那好,就上我这部车吧,直接到唐人街。”
----“你的中国话说的真好”。
----“马马虎虎吧”! 听得咱们是目瞪口呆。原来,帅叔司机曾经学过中文。
得到当地人的热情帮助,咱们的第一次公交车自助游马到成功,顺利结束。
本地一个最大的超市,我们想去观光观光。一路上手里攥着路线图,眼睛盯着不断闪过的站牌,生怕坐过站。
就快到了,突然一车人呼啦啦下去一大半。我赶紧到车头问司机是怎么回事。坐在一旁的老太太说:你是到XX去吗?还没有到,你们就跟着我吧。
下车后,因为偌大的场子到处停满了车,老太太耐心比划了半天,告诉我们应该怎么继续走。我晕晕乎乎只听懂了十分之一,知道应该先过马路。
过了马路,正在研究各种指示牌,LG笑着说,你看老太太叫你呢。原来她担心我们迷路,一直站在原地目送我们。由于距离远,这回老太太只能够使劲挥手,使用肢体语言指路了,咱们对肢体语言比较精通,也就一下子明白路应该怎么走了。
谢谢你,老人家。
这个老太太穿的十分考究,烫得笔挺的淡黄色风衣,很漂亮的手提袋,咱们穿的是家常衣服,还背着背包,彼此差距有点大,可这一点并不妨碍老人家助人为乐。
感觉这里的人十分愿意互相帮助。
有一次刚刚下公交车,一个非常老的老妈妈颤颤巍巍下不来,车门几乎要夹着她了,我冲过去几乎是把她“拥抱”下来。一对已经走出去十来步的老夫妻转身走回来,认真地和我说:“非常好,谢谢你”。 我惊魂未定,不明白这事和他们有什么关系。过了一会儿终于想明白了-----这是鼓励咱们继续做好事哩。
发生在公交车上的故事还没有讲完。
又有一次我坐在公交车上,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国老妹子”上来了。
这个车的验票机贴着一个纸条:因故障停止使用,这个不懂英语的老妹子把票依然插了进去,结果“吞票”了。 她很着急的和我说,是十联票,只用过3次。 我一听就急了---咱们中国老人花钱买票不容易,我也忘记咱自己英语也非常差,跑到车头去要求司机处理。不巧司机是印巴人,有明显印巴口音。我和司机交流是牛头不对马嘴。
这时,多亏坐在一旁的白人老太太主动出手相助:我用洋泾浜英语把事情原委告诉老太太,老太太再翻译给司机。 传来传去,终于司机明白了,开出一张宝贵的证明-----到市中心的售票处去取新票。
刚刚回到座位,坐在背后的白人对我说:“你是哪国人?中国人,我喜欢中国。我有朋友在广州”。他把手机中存的照片拿给我看。blablabla......,一直聊到下车。天哪,其实我只听懂了一点点,最爱听的就是最开始的那句话。
下了车我还得带着“中国老妹子”到市中心的售票处取票,助人助到底嘛。没想到刚一下车,两个一块下车的当地人就马上自告奋勇要给我们“带路”。 天哪,这么多活雷锋! 他们一个劲朝我乐。天哪,我头大乐不出来,英语呀英语我伤不起。好不容易让他们明白我是认路的,他们才拜拜了。
其实,因为英语不行,我们还没有融入社会。但已经使我们感到社会的温暖,如鱼得水。
我的英语只学到高二年级,后来陆陆续续又自学了一些,英语程度实在很低。但是,我感觉只要勇于开口,对自己的日常生活和英语提高都有莫大的好处。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