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大珠小珠落玉盘~~黑糖珍珠 地瓜圆 地瓜球 (2017-11-1) YANKS · 在悉尼的流水帐,最新更新在第21(10.1---10.14) (2007-9-13) 似是故人来
· 【眼线产品 -- EYE LINER】 -- 试色 及 能力测试 -- Kate smashbox, NYX, UD 24/7, PRESTIGE , Li (2011-4-25) 魔头 · Vivid Sydney終於完了, 上幾張不一樣的! (2016-6-20) silvia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闻木樨香

继续研究和分享--钢琴的教与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10 11:1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nanal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nanal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闻木樨香 发表于 2017-7-28 12:50
技术练习好比存钱

对于弹琴,技术就像钱。只有技术是不行的,但没有技术是万万不行的。

我们孩子的钢琴老师也提到说澳洲的钢琴老师很少有教技术的,老师们几乎不注重基本功的训练,所以到后期曲子难度大时孩子是很难驾驭的。那些欧洲大师们写的书里也提到孩子的第一位音乐老师是非常重要的,不能随随便便找个老师就教孩子。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11 收起 理由
lingjoy + 3 我很赞同
rayki + 8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8-2-10 11:3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nanal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nanal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闻木樨香 发表于 2016-10-25 19:54
踏板的技法需要洋洋洒洒,但是概括的话,就是把用踏板的脚和耳朵紧密结合起来。随着耳朵的判断脚会自觉作 ...

特别赞同闻木老师的这个回答,踏板是钢琴的soul,女儿的钢琴老师通常会示范踏板怎么踩,在那个音上踩,但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用自己的耳朵听,觉得闻木老师说的特别好!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8 收起 理由
rayki + 8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8-3-6 19:2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ayk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ayk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Mark again

发表于 2018-3-8 09:4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pple57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pple57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闻木樨香 发表于 2013-5-30 23:05
好的,我告诉你。

老师,您还收学生吗,能不能给我个联系方式?谢谢!

发表于 2018-3-8 10:2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pple57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pple57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闻木樨香 发表于 2013-8-1 00:50
不好意思才看到。怎样练琴真的是门很大的学问。所以我们不能只教他们,不manage他们的练琴,要不然就容易 ...

发表于 2018-3-8 10:2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pple57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pple57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闻木樨香 发表于 2013-8-23 13:09
我最不喜欢的做的事情就是强迫别人,强加于别人,如果让我去做生意,我的生意一定一塌糊涂,我喜欢顺其自然 ...

非常赞同老师的观点!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8-3-8 10:4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pple57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pple57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闻木樨香 发表于 2013-10-28 23:14
有时在网络上会被人问,不注重‘基本功’怎么怎么样。以至于我听到“基本功”三个字都觉产生了不好的感觉 ...

有道理!

发表于 2018-3-8 10:5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pple57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pple57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闻木樨香 发表于 2013-11-7 22:01
我想技术训练欧洲还是有的,一定是有的,看欧洲人写了那么多练习曲就知道。只是不是那种机械的只看表面样 ...

发表于 2018-3-8 11:2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pple57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pple57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闻木樨香 发表于 2015-11-11 23:48
学钢琴遇到难点怎么办

发表于 2018-3-8 11:3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pple57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pple57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老师好久没来这里了, 期待老师继续分享钢琴的教与学!

发表于 2018-3-9 12:3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irli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irli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必须mark一下,楼主的帖子太强大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8-3-9 14:3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pple57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pple57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楼主写的太棒了,可惜我这两天才看到。

发表于 2018-3-12 11:3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t122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t122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mark慢慢学习 谢谢楼主

发表于 2018-4-1 15:1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hsh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hsh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50

发表于 2018-5-2 11:1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lin1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lin1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强帖留名!

发表于 2018-5-8 10:2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哇,好久没有来新足迹了。打开看到好多留言,看来我还是常回来看看吧。我写钢琴文字主要是,不可控制活跃的大脑,写出来放在哪里就好,过后我也很少看,以前是新足迹,现在是微博微信,还有钢琴边上的笔记本。逐渐越来越多钢琴老师找我,说在看我微博学习,还有的把我的文字都打印下来,几百页,我说你还没见过新足迹呢。

接下来,我把微博微信里的文字搬几个过来分享,

遇到“接得通”的学生,他们往往能激发我很多的“灵感”,我很多好点子都是在帮学生解决问题的时候中灵机一动临时闪出来的。也有时候是久治不愈的学生问题,觉得很绝望的时候,就那么憋出来了很好用的办法。那时候忽然想到某日读的书上某钢琴家说过的话就这个意思,或者想到某天我的老师告诉过我这个道理,刚好用在这里,通常这样一搞,学生就弹好了,那种灵感来临的感觉好爽。以前我会偶尔写在笔记本上,但是最后还是不知所踪。想起来research导师不是教我们要digitize your data嘛,我就把学生的谱子片段直接拍下来,然后几个词写上要点发自己微博了,设置自己可见,自己还能查找,我是把我的teaching log digitize到微博里了,别人看到的我微博都是花花草草,我自己看到的是好多谱子万一哪天微博不能用了怎么办?虽然这些灵感会变成技能永久储存在我的脑子里,但我还是想偶尔翻翻看。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8-5-8 10:3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和可以交流的人交流起来很有愉悦感。这小伙子在俄罗斯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读书。之前看了我大量文字,和我交流。他刚去柴院的时候跟我说了一句话,让我很有同感。

他说,他的老师认为他听不见。我听完说:有些学琴方式可以让人变“聋”。其实大部分弹琴的人是“聋”的。弹琴的时候太忙了,根本顾不上听。让自己听到自己弹出来的真实声音是很难听的事情,大部分人听到的是自己脑补的声音。还有就是作曲家们都太聪明了,用音符和记号写了很多内容,但大部分人的知识无法达到理解作曲家的层次,所以只看到了音符,也只听到音符。今天上午我吼了一众学生。抓住一个细节,让他们意识到刚才你都怎么弹的,就是怕他们变“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8-5-8 10:3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关于学生练琴习惯


我对每个老师要求过,一定程度的学生,要教他们练琴的方法,以及老师一定要把问题作记号,让他们回家练琴有目的。

稍微有点儿程度的学生就要开始学习怎么练琴了,不是每次都从头弹到尾,那个不叫练琴。要分段练、分句练、分声部练、重点问题练等等。

我有时候看到学校学生弹琴各种细节问题,再一看谱子上已经有记号了,有时候书都已经快画烂了,有的老师笔记本上要求写的一串一串的,但学生视而不见。家长们在家里要提醒看老师的笔记,笔记本或者谱子上的。

学生们弹不好,我也会找老师们的问题,通常是给一些学生加课或者看了这个学生视频,我一个视频就给老师发过去了,质问为啥这里这里还不好。有些情况下,老师是冤枉的,是学生不配合。

有人说,练琴一开始就要练对,当然是的,不然动作记忆很难磨灭,错了几天以后很难改;

但是,是人就会犯错,说错了一周就改不了的也纯属借口,人脑有记忆错误的功能,也有纠正错误的功能,用心、加上正确的重复,一定能纠正,不要找借口。以前我曲子练了两个月了,老师忽然把指法全给改了一遍,觉得这种指法更好用的话,就强行改过来,改一遍指法等于曲子重新学了一次。

以下是我和学校老师讨论某学生细节问题时老师跟我说,我看了觉得老师也就能做到这份上了,学生再完全不用心,真的老师教多少细节也没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8-5-8 10:4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小曲子里有大文章。我的老师曾说一首四级的曲子extremely difficult。

昨天和一个老师对着谱子和学生视频就一个小曲子各种articulation细节讨论半天。今天给一个学生一首短短的Haydn曲子各种articulation, phrasing等等处理了一堆细节,课上得一秒都不敢浪费,因为点太多。我面试老师时也发现,越不专业的老师越觉得啥都简单,他甚至连问都不知道问什么,除了音符他看不到谱子里的任何信息,会觉得把学生曲子教会是很简单的一件事,这种老师没办法培训好,不能要。知道越多的老师,问题越多,证明她concern得很多,这是受过良好训练的结果。觉得啥都简单的老师胆子也特别大,管学生什么基础,啥都敢给你弹。给你“三年考十级”的多数是这一类。

发表于 2018-5-8 10:5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从改正弹琴时晃手腕谈到改造一个人的气质


有很多老师问我,学生弹琴时手腕总上下抖动怎么解决? 我一时不知怎么回答。因为我很少学生,几乎没有学生有这样的问题。直到后来,我们学校面试了一些学生,尤其一些从国内刚来的学生,发现他们在连奏的的时候手腕严重上下抖动,完全破坏了应该有的平稳和连贯。

首先,从技术层面上,这就是没有学会怎么好好地在钢琴上走路。
很多学生手腕抖动是因为该动的部位没动,没有地方可以发力,又想要很大的声音(有很多老师不注意发力是否放松、自然和协调,只是一味要手型和力度),就只好抖动手腕来发力,就是一个音抖一下。 通常,不该有的动作的原因,都是该有的动作没发生。有些老师和家长不知道这个问题的原因,就用一些治标不治本的办法,握住手腕,或者把手腕下面放针,来帮助学生手腕平稳起来。这些都只会让弹琴变得更不自然,动作更加机械,当然声音就不会好。

这里叉开说一下教学中常见的治标不治本。比如,有些老师和家长见到初学孩子不弹的手指乱翘,就试图去压下来,这其实是因为该支撑的手指还没有足够的支撑力,其他手指就歪歪扭扭乱翘,试想小宝宝学走路是一个道理。练好了手指的支撑力,该支撑的手指承受了重量,其他手指自然就放松了。所以千万不能头疼治疼、脚疼治脚。

第二,如果按照传统的手指技术(finger-based technique)的话,就是弹琴主要靠动手指上下运动,认为手指就是从掌关节开始的,忽视了整个手掌内部骨骼之间的关联性,没有任何lateral(横向的) and rotary(转动的)运动的协调,确实很容易造成僵紧。这种僵硬的机械的技术本身就是造成学生手腕上下抖动的一部分原因。

如果说手指是腿的话,手腕这个部位非常类似于我们的髋部,我们的很多动作不是只靠腿部能独立完成的,哪怕简单的走路。另外,把这种在古钢琴上适合的移到现代钢琴上,除了身体和动作上的僵紧以外,也很难弹出理想的圆润厚实的音色。

第三,我想说一下,老师的良好的示范多么重要。如果我们想让学生连贯,我们在示范的时候会把动作做得很平稳,并且各种语气和手势都让他心目中有个很连贯的、平稳的、有美好姿势或形状的“music image(音乐形象)”,那么很多学生在你不解释应该怎么动作的情况下也能做得很连贯,动作自然就是对的,该动的动,不该动的不动,这就是用音乐形象来驱动手指的教学方法。对于初步建立技术的学生来说,老师良好的示范就是建立良好音乐形象的关键。

其实, 技术的问题用语言是很容易被套住,因为语言太难形容这么动作的复杂性和微妙性。所以就不在此继续技术性讨论了。我想说的是第四点。也是我今天想强调的是气质和姿势问题。很多学生的手腕上下抖动,看起来和听起来都让我想起来一个人松松垮垮的走路姿势,或者像饶舌歌手那无比放松的裤子和膝盖抖动的姿势。可是人家饶舌歌手要的就是那个从里到外都“松”的劲儿。但是这样弹琴就是,每一个音弹下去以后,整个人从意念到手腕全松掉了,没有想到要保持住气息、长线条到整个精气神儿,要平稳地进行到下一个音,就是弹一下松一下。就像一个懒洋洋的人走一步松一下一个道理。这就不能只从技术层面解决了。我上次说到有些学生弹琴不是要改技术,是要改整个人的气质。因为你会发现一个人弹出的气质就是他平时气质的体现。

弹琴和走路都是往下垮的状态是跟古典音乐相悖的。古典音乐大部分时候是向上的气质,贝多芬奏鸣曲开头,很多作曲家都用类似的Mannheim Rocket,



曼海姆乐派发明的这种火箭上升一样的乐思在古典时期很流行。都是向上的勃发的。简单来说就是,力量是往下用的,但是气质是往上的。 所以要想弹出古典气质,这些学生不是手指的问题,是要从整个人的气质和精神面貌去改。但是这样反过来,不也达到了学钢琴培养气质的目的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8-5-8 11:1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弹琴时的姿势、呼吸和音乐的气质:mindful and mindless


想起来我朋友圈有好几条都关于这个,和大家分享。

莫扎特奏鸣曲好多都是开头乐句很简洁,很工整,音符很少,但最难弹。撇开细节乐句走向、和声发展等不说,很多学生坏就坏在第一个音上,从不好好准备。还没坐稳第一个音就已经弹了,脑子里完全没有预想的效果。不管多小的曲子,我给他们示范,自然地就会坐好姿势、吸气、开始,弹下去之前心中是有数的,那感觉就是:沉密神采、如对至尊。看到一个学生弹之前会准备了,从身体到心里,那就是他们逐渐变成熟了。


欣赏字帖。这几天在着迷米芾,主要因为他吃个东西还能写出那么美的诗句:玉破鲈鱼金破柑。他自己说自己的字“八面出锋”。虽然我不怎么看得出来。苏轼说他的字“风樯阵马”。让我想起钢琴比赛里面那些年轻力壮拼尽全力要展露头脚的钢琴家。那些年纪大的钢琴家弹琴,对应书法的话,就是蔡邕说的:沉密神采、如对至尊。



今天上午有个高中生逃课来上钢琴。我在帮她调整时自己也很有感触,记下来:️,她花了很久把曲子学下来,大概方向是不错的。但听起来就是不走心。这样泛泛的说是帮不了她的。我们就拿一小段为例,我告诉她:take care every note, every interval, every chord...即使是under melody的左手,每个interval, 每个chord有着自己的特点,变幻无穷,你去感觉它,然后手指马上就开始控制了,而非就是弹下去。马上,音乐变得mindful了。️怎么让旋律再美一点。要让音色统一,(只是在这个乐句或这种pattern里面的统一)感觉这些音符是同一种材料做出来的,而非有的是木头、有的是铁,但统一的质量里面,紧张度要变化万千,才能让旋律活起来,像好听的说话一样。好的音乐在练习的时候没有轻松可以做出来的。但最后给人听起来的感觉要像阿格里奇形容肖邦的音乐“understatement”,弹起来难死了,但是听起来要“轻描淡写”。(图里是家里的石湾陶仕女,看,多么用心)



深深体会到,让小孩子弹出古典风格,说说技术、说说细节处理是一方面,最最重要transform整个人,整个人那种mindful的状态和气质,整个mind的状态对的时候,很多细节就迎刃而解了。因人而异,有些人自然状态就离那种对的状态很接近,而有些人看眼神就不对,出来的音乐也不对。transform整个人的状态是很难的,最挑战老师的功力。


从这周开始,我们学校的masterclass就又正常开始了。虽然是小型表演和大课,也希望大家给我们创造个可以集中精力的环境,不要带太小的小朋友去参加,学生在演奏或者我在讲解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安静。古典音乐是一种非常mindful(走心)的音乐,不管是弹或者是听都要mindful, 而不是mindless. 很多学生上课,只是第一个音我就要叫停很多次,就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准备那种mindful的状态。他们的mindless来自于平时练琴的习惯。一旦改了那种mindless的坏习惯,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我在听他们弹琴的时候,耳朵也是在很intensive的工作,任何音乐以外的声响都会造成很大的干扰。学生的弹奏还有老师的鉴赏都不能被打扰。在正式的音乐厅里,如果有观众发出声响或者摇晃,都会被很多人投诉,因为影响大家“走心”地听音乐。或者一些摇晃或闪烁会极大影响台上的演奏者。这些习惯要从平时开始建立。所以在钢琴课里也是一样,希望不要带很小的小朋友进去钢琴课室,家长如果要进去课室旁听,尽量不要打断lesson, 把lesson留给老师和学生,他们之间的默契可以更快形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8-6-3 10:1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ogi12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ogi12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求联系方式

发表于 2018-6-20 12:5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音乐会前我写给家长们—只欣赏孩子们表演,不攀比


想想2017年底音乐会时,他们上台领奖的小脸还在脑海中,一晃半年过去,要2018年中音乐会了。

有人问:年中音乐会要发奖吗?我想了想,不要。

学琴,有些刺激机制是要的,比如考试、比赛、表演评比等等。学校在过去一年里考试、比赛都有很好的成绩。但是,我们有时候也需要给孩子们创造机会,在没有任何攀比压力的情况下展示自己,培养他们的自信。

据以往经验,一次上台公开演奏机会可以刺激他们前后好长一段时间练琴很努力。平时弹得这样那样的,结果台上好多学生都无比流利、甚至有表现力。家长不用逼他们,孩子们自己会感到peer pressure。但也有孩子没有太大压力,我弹不了难的,就表演个简单的也行,我高兴就好。我觉得这样都没有问题,因为本来每个孩子都不一样,纠结的大多是家长。

想起来我上次看到邻居草地发了个朋友圈:这家的草坪和hedge整齐成这个样子,他旁边的邻居草地上也是各种肥料、新铺的土,这就是peer pressure.我碰到草地主人了,夸他草坪好,他说:哈哈没什么,我就是除除草而已。这好像是别人家孩子弹琴很厉害,你问的时候人家家长说:哈哈我们根本没管,他也就每天练十分钟而已。你要信还是不要信?

结果下面评论都说很贴切,但是也感到压力,原来人家弹得好的都是在家苦练但出来不说的。然后我又发了一条朋友圈,肺腑之言:关于草地和弹琴这事。我觉得需要了解,但是也不用攀比。好像我们家草地,我们不那么勤奋,就草地差一点好了,至少我们有休息啊。弹琴也是,弹得好,或者玩得好,或者一半弹一半玩,都可以。不用既疯玩又羡慕妒忌人家弹得好,也不用弹得好了抱怨没得玩。还有,先天土壤也很重要。所以没得比,就自己怎么平衡怎么来。



弹琴和任何事情一样,不需要纠结。好像吃早餐,吃豆浆油条也对,吃面包牛奶也对,但纠结就不好了。找到一种让自己舒服的方式,坚持下去最重要。

最后,让我们一起期待年中音乐会小朋友们精彩的表演吧,无论他们弹得是难是易、无论他们是自信或是胆怯,都给他们最热烈的掌声吧,这是对他学琴几个月或者几年最好的鼓励。

评分

参与人数 3积分 +5 收起 理由
nebulae + 2 感谢分享
蘑菇头晶晶 + 2 好可爱啊
小小白虎 + 1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8-6-20 13:2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sc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sc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学琴,有些刺激机制是要的,比如考试、比赛、表演评比等等。学校在过去一年里考试、比赛都有很好的成绩。但是,我们有时候也需要给孩子们创造机会,在没有任何攀比压力的情况下展示自己,培养他们的自信。"

说得真好!

发表于 2018-8-31 10:3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dannie66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dannie66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闻木樨香 发表于 2018-6-20 12:51
音乐会前我写给家长们—只欣赏孩子们表演,不攀比


求老师联系方式,坐标悉尼,孩子学琴多年进展缓慢,急需好老师啊!

发表于 2018-8-31 15:3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澳洲火烧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澳洲火烧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第一名 发表于 2011-7-14 22:07
读书绝对会上瘾的,特别是音乐艺术类。因为研究出来的结果都是美,各种各样的美。

我在学校时,每天不到九 ...

十分赞同您这个感受。

每次都觉得,这么快就到站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8-9-11 23:0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elen_ha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elen_ha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好贴

发表于 2018-10-11 09:3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essica_ca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essica_ca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好贴!谢谢老师无私分享。

我家老大12岁,第一乐器是sax,学了五年,A+过了8级。第二乐器是钢琴,学了4年,现在在学6级曲目。钢琴没有考过级,越学越对古典音乐没有兴趣,觉得非常无聊,要求转学爵士钢琴。我自己很喜欢古典音乐,只是喜欢听,说不出任何门道的那种。
我需要威逼利诱他继续学古典钢琴吗?我原来的计划是让他学完八级,转他心爱的爵士。
纯属爱好培养。我家几个练琴我从来不陪,只要求他们每天练习30分钟。后果是我到现在也不认识五线谱。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6 收起 理由
always_pig + 6 好可爱啊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9-3-23 18:2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闻木樨香 于 2019-3-26 00:31 编辑

漫谈我和我的老师Marija

我本来是准备认真整理一下我老师在我们学校上大师班笔记的,只是我这种没有逻辑的人,写着写着乱了,只好“漫谈”了。

我在阿德莱德期间的其中一个老师David Lockett在2月16&17那个周末来悉尼就AMEB新大纲进行讲座,之后的一个周末我的另一老师Marija Bajalica博士从奥地利来悉尼为我们Sydney Piano School师生带来了音乐会和大师班。她和我的另一老师,每年都给我们上大师班,老师和学生共同进步。


音乐会后一周之内,好多家长来上课时都跟我提到很开心有这样的机会听大师弹琴并让孩子得到指导。我们不断地谈论音乐会,我也持续整理大师班笔记,终于今天煮一杯土耳其咖啡,我坐下来准备写写这一段的记录。


Marija音乐会后最让我感触的是其中一个家长,音乐会前我告诉这个学生爸爸来听,他说:我觉得孩子们都听不懂。结果一家人音乐会当天还是克服交通、雨天种种因素来到音乐会现场。学生爸爸事后跟我说,音乐会不知道两个孩子听懂了什么,反正都挺专注,但最享受这场音乐会的是他们自己,孩子的父母。学生妈妈说她喜欢音乐会里的每首曲子,她享受每一个moment,;孩子爸爸说他对其中一些音乐无感,而有一些时刻他非常享受并感触很深。

对于父母和小孩三种不同听音乐会的状态,我都能理解。小孩属于懵懂时期,音乐每个人都能听,无所谓懂不懂,即使他们不能很清晰地把听音乐的感受用语言描述出来,但是音乐里面的各种情绪、各种色彩就这样在幼时像种子一样种下去了,日积月累,这些情绪和色彩在他们弹琴时、生活中都能慢慢发酵,增强滋味。音乐本身就是抽象的艺术,不一定听完非要说出所以然才叫听懂。不是所有音乐都要和具体的形象和语言联系上。
这位妈妈享受音乐会的每一个时刻,让我想起来我昨天听法国钢琴家Jean-Yves Thibaudet说他很喜欢钢琴家这个职业,钢琴家有这个power,可以在音乐会里面把人带到另一个世界,另一个维度。我想这位妈妈当时应该就是这种感觉。

这位爸爸说,他对其中一些音乐特别有感触,而另一些无感。我也有相似体会。很多次舟车劳顿去听音乐会,而整场音乐会只有几个时刻让我觉得和我接的通,但是那几个时刻已经让我很满足。Marija的音乐会里面曲目风格差异很大,第一首Prelude in b minor by Alexander Ilyich Siloti 是Marija新近学习的、在澳大利亚音乐会中纪念她在阿德莱德有知遇之恩的一位朋友的离世。最后一首是来自她的民族的塞尔维亚作曲家,也是她的朋友Aleksandar Vuji的塞尔维亚舞曲,充满动感,很多学生说很喜欢这首,因为从没有听到过类似风格曲子。


这位爸爸说到感觉Marija的音乐能量很强。这得从她的文化背景和个人性格说起。 我以前在有关Marija的文章中提到过,她出生于贝尔格莱德,5岁进入国家艺术学校学习,一路专业学习,以优异成绩音乐学院毕业,连年获得国家比赛第一名,以及意大利国际比赛第一名。这些简历上的内容我就不细说了。因为我和她是从几年师生到后来几次朝夕相处的亦师亦友的关系,所以我强烈的感觉到她身上的特质和能量。

英语不是她的母语,但是她的英语很强大,用词很高级,她常年包里装着书,睡前必读,她的母语或者英语书籍。她的英语口音很重,语气也很强,跟她上过大师班的人也许都听过那声浓烈的当头一喝:stop! 我知道大学期间这的有同学被这样的语气吓跑要换老师的。因为他们没发现这样语气的人下面有一颗丰富的、浓烈的、真挚的心。

说起她的真挚和浓烈,我脑子中有很多画面。她的情绪和能量强烈得很像她每天喝的土耳其咖啡。她每次来悉尼,在我家,过一阵子就像烟瘾犯了一样,大叫:coffee, coffee…这次来,她特意带来了土耳其咖啡壶和乌干达咖啡粉,她说她平时喝喀麦隆咖啡。允许我继续跑题说说咖啡。她说他们国家煮咖啡的方式是土耳其式,很多国家都这么煮,比如希腊、埃及等。但到了希腊千万别说,喝的是土耳其咖啡,一定要说这是希腊式,不然会有麻烦。即使是土耳其咖啡,很多人煮的方式也小有差异,她几次给我讲起她小时候邻居一大妈煮咖啡,用一个咖啡壶烧水,另一个咖啡壶干焙咖啡粉,然后把热水浇到焙好的咖啡粉上,于是,整栋楼都知道这个大妈在煮咖啡了,那叫一个香啊。

她的音乐,就像上述咖啡,直接打动你。她的性格也是如此。喜欢尝试不同东西,喜欢滑雪,雪橇,喜欢旅行,说起去了西班牙那个去了几十次的地方的酒,摩洛哥什么地方的甜点,巴黎哪条街的饰品店有好看的耳环等等这些,眼睛里充满光芒,好玩但严肃,她是很严肃认真地在玩,在品味生活。说起生活中的趣事,眼睛闪烁着光芒。比如说起她在巴黎看梵高的自画像,她没办法把眼睛移开,因为色彩太迷人。她和很多弹钢琴的人一样,对现代科技懵懂,我陪她去微软买电脑,这是她那优秀的数学系教授丈夫给她的任务,她指着那个型号的电脑说,这不是我要的,我老公的电脑键盘上的字母不是这种颜色,人家店员把字母变成了她想要的颜色,然后她认同了,还大声跟店员说:you need to understand, I am an artist!
她还说她很多年来,不管住在哪个国家,每个月她都有一天不练琴、不干家务,自己进城,闲逛,喝咖啡。她的信条是:艺术家一定要有生活,不然就没有艺术。


我和Marija在一起的聊天,当然少不了音乐和钢琴家。并且是就着咖啡,和着朋友趣事,不经意就聊起来了。说起萨尔茨堡音乐节,马上打开电脑对着节目单逐个聊起音乐会。


她说起Evgeny Kissin, 说她听了很多次Kissin的音乐会。去年听他音乐会,Marija和她老公分别坐在音乐厅不同地方,散场后出来说了一样的话: Kissin弹琴有心、没有脑子。就是一切都emotionally based,没有structure. 那也就是说Kissin一切由心而发。她还是很喜欢Kissin, 形容Kissin emotionally innocent.  我觉得形容得太贴切了,无论是听Kissin弹琴、说话、还有用Yiddish语言朗诵诗歌都有这种感觉。

后来我和好友大R聊起Marija说Kissin的话,我和大R一致认为Marija自己不就是这样的钢琴家吗?一切由心而发。世界上有很多类钢琴家,都令人欣赏,有些脑子很强大,弹琴逻辑清晰、结构分明,而有些由心而发,在舞台上能直击听众灵魂。


有一类钢琴家,属于灵魂钢琴家。 此处岔开说说前几天我又重看Maria Joao的纪录片discovering sound, 她在教年轻钢琴家的时候很少涉及技巧,甚至她说technique doesn't exist,她一再强调能量,要把弹琴者自身里面的能量激发出来。她也一样热爱生活,相信艺术离不开生活,去教山村的小朋友唱歌,和其他音乐家一起去摘水果。这类艺术家说起艺术好像很玄,像个魔法师。Marija也一样,说起音乐是神秘和神圣的语气。Sacred这个词是出自她口,她在感慨人心不古,如今很多人对待音乐的态度不再神圣。

这次她来给学生们上课,有些重点也需要记录一下,我稍后继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 收起 理由
小小白虎 + 1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9-3-23 18:3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前几天和一位在足迹认识的老友喝茶,她说你为什么不在足迹分享,一个是因为随手写朋友圈了,一个是觉得好像年龄大了,不太愿意说,即使说也是自顾自地说一些很钻牛角尖的很academic的东西,就是学音乐的人的自嗨模式,不太愿意像以前一样沟通很多;她说:你会进入第三阶段的。被她一说,我马上就进入第三阶段了。反正说的是不是过阵子自己看了要推翻,或者是不是通俗易懂,有想法就说出来嘛。 今天的朋友圈也转发出来:

一再觉得很多学生弹琴,not engaged in music, 就是琴是琴人是人的感觉,感觉那些音符也和我没啥关系,这完全不符合古典音乐的mindful的状态。可是,又不是很肤浅地讲些故事就能让他们和音乐发生联系,只能通过一点点的小细节,让理解音乐,找到那种音符意味着什么的感觉。前提是老师懂的这音乐是怎么回事,不能一味天马行空乱解释,作曲家不让。
尤其是有些学生技术还不错,弹起来就跑啊飞啊,感觉跟做运动一样。技术上可以at ease, 但是音乐上那样就是floppy.
去年一个学生Sydney Eisteddfod 9岁组19世纪作品第一名, 我看到评语上写着’facile’,以为人家说她弹琴太随意太轻松,太轻松就意味着不打动人。仔细看说的是技术上facile, 就是effortless的意思,技术很轻松胜任,但是音乐上’with artistic approach’ 我想要的就是这样。技术上轻松,音乐上要mean something.
这也就是为什么去年end year concert时,有那么小那么浅程度的学生得奖,小小的曲子就感觉很有音乐。而有些是曲子很大,稀里哗啦的,我和副校长对视了一下说,没办法,这场里面没有打动人的,这曲子这么难,也完成得还好,就给这个吧[捂脸]所以,音乐打动人才是第一重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9 收起 理由
lingjoy + 4 感谢分享
RZ的妈妈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