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墨尔本Glen Waverley十年来的变迁 (2006-9-24) villa · 【庆祝阅读量破万】Pathfinder 和Kluger 的对比. 旨在介绍, 不较高下. (2015-6-30) 出国吃考拉
· 应该有人和我一样喜欢童安格的吧? (2008-9-14) jl162401 · 老瓦大哥 -- 参加活动 我生命中遇到的贵人 (2011-6-25) slateblue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superdigua

[信息讨论] 原创:美联储的骚操作和啤酒游戏(20240505更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3-10 21:1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axinf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axinf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uperdigua 发表于 2023-3-10 22:09
我认为去年各国卖出美债,主要是为了阻止本国货币下跌。


嗯 加拿大已经说不跟了 加币跌到低点 不知道敢不敢卖美债 不过对于美国 是好事 加国产品打7折 降低了部分美国通胀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2019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23-3-10 21:1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uperdigu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uperdigu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maxinfang 发表于 2023-3-10 21:12
嗯 加拿大已经说不跟了 加币跌到低点 不知道敢不敢卖美债 不过对于美国 是好事 加国产品打7折 降低了部分 ...

这种事情都是两面刃。对美国也是坏事,更多企业愿意搬去或者留在加拿大。
认知决定命运。异议并非敌意。质疑不代表恶意。我的观点当然可能是错误的。
舆论自由是现代文明的基石。舆论管制:为了预防男性强奸而直接阉割。

2019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23-3-10 21:1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uperdigu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uperdigu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maxinfang 发表于 2023-3-10 21:10
已经被叫停了 日本要么加息 要么卖美债


要么放任日元贬值,推高本土通货膨胀。

在我看来,这种可能性很大。最大。

但即便日元贬值,也不太可能大幅度加息。
认知决定命运。异议并非敌意。质疑不代表恶意。我的观点当然可能是错误的。
舆论自由是现代文明的基石。舆论管制:为了预防男性强奸而直接阉割。

发表于 2023-3-10 21:2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axinf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axinf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uperdigua 发表于 2023-3-10 22:19
要么放任日元贬值,推高本土通货膨胀。

在我看来,这种可能性很大。最大。

150是现在 日本卖美债的保护点位

2019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23-3-13 19:1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uperdigu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uperdigu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superdigua 于 2023-3-14 06:50 编辑

虽然经常吐槽,但美联储这次干得漂亮。

通过对硅谷银行的有偿援助,美联储把自己变成了硅谷银行的第一债权人。

储户能够拿回存款,美联储也不会浪费纳税人的钱。唯一被牺牲掉的是硅谷银行的股东和其它债权人,但这是市场力量:贪图高收益和高利息,就要承担风险。

显然,风波落定之后,股东和债权人会发起集体诉讼。但硅谷银行几个高管的身家总和只怕不到 10 亿美元,即便胜诉也只会得到有限的一点赔偿。

想必这次的救援行为会成为模板。储户再不用担心丧失存款,银行也无法通过美联储的救援而轻易脱身(就像 2008 年那样)。

投资人以后对于银行股票和银行债券会更加谨慎,银行高管也未必会继续让储户承担高风险为自己搏取高额奖金。

银行以后不会用高利率吸引储户,银行债券的利率也会很高,所以银行的规模将大幅度缩水,利润更是暴跌。长远看,好事情。

赞!

ps: 以后大家的钱可以放心存银行,但存款利率会更加接近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认知决定命运。异议并非敌意。质疑不代表恶意。我的观点当然可能是错误的。
舆论自由是现代文明的基石。舆论管制:为了预防男性强奸而直接阉割。

2019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23-3-20 15:5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uperdigu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uperdigu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瑞士的做法比美国更骚:股东损失 60%,AT1 债券持有人损失 100%!

AT1 债券持有人会把法律诉讼打到地下十八层!

https://api3.cls.cn/share/article/1298621

172亿美元瞬间清零!瑞信危机中真正“血本无归”的人出现了……
财联社 潇湘责编 林琦2023-03-20 13:00

财联社3月20日讯(编辑 潇湘)一夜之间,瑞士信贷作为一家独立银行的“年龄”,正式停留在167岁这个数字之上。或许只有时间才能告诉我们,瑞银在政府牵头下做出的“四折”收购这一百年竞争对手的决定,最终是会后悔还是欢庆。

但在这个疯狂的周末,相比于四折贱卖股票的瑞信股东们,有一群人无疑更为“倒霉”——那就是价值约160亿瑞郎(约合172亿美元)的瑞信额外一级资本(AT1)债券的持有者,因为他们才真正向世人演绎了:在本轮欧美银行业风暴中,什么才叫“血本无归”……

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FINMA)当地时间周日在官网上表示:“在瑞士金融监督管理局(FINMA)、瑞士联邦和瑞士央行密切合作下,瑞银将全面收购瑞信。政府的特别支持措施将触发瑞信AT1债券约160亿瑞郎的名义价值被完全减记,从而增强该行的核心资本。”

这意味着,在瑞银收购瑞信之后,约160亿瑞郎的瑞信AT1债券将变得“一文不值”

然而,颇为讽刺的是,哪怕是按照正常的清算流程来处理,AT1债权人的受偿顺序也理应优先于普通股股东。但如今,瑞信股东们还能从瑞银的全股票收购中回血30亿瑞郎,瑞信的AT1债权人却要承担所有本金损失,这令许多债权人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

什么是AT1债券?

许多国内投资者可能会对什么是AT1债券感到陌生,但在欧洲银行业,基本每家欧洲银行都在金融危机后发行过该债券。AT1债券本质上是应急可转债(CoCo Bonds)中的一种,该债券种类诞生于08年金融海啸后,以为了满足2010年出台的巴塞尔协定III(Basel III)中提高对银行的资本要求。

CoCo债券发行主体为各国银行,属于具备“救助功能”的可转换公司债,其逻辑是以银行的监管资本水平做为转换触发点,意即当银行资本充足率低于最低要求水平(7%)时,或者当主管机关权衡决定发行机构已达到无法继续经营情况时,CoCo债券将被强制性地转换成普通股,令持有人转为银行股东并分摊银行亏损,抑或允许银行透过减损全部或部分债券本金,来降低负债比率、提高资本充足率。

当银行发行一张CoCo债券时,会视其产品结构,来决定这张债券属于额外一级资本(AT1)抑或是二级资本(T2)。由于AT1 CoCo债券没有到期时间,其属于永续债的一种。在欧洲,AT1债券的发行量远高于T2债券。

根据媒体汇编的数据,瑞信总计160亿瑞郎的AT1债券略高于其总债务比重的20%,主要以瑞郎、美元和新加坡元这三类货币发行。

相对于政府直接注资救助银行,AT1债券有利于减轻银行仰赖政府资助所带来的道德风险,且若银行以发行普通股方式筹资,将会使每股盈余下降,但若以发行AT1债券的方式筹资,只要没有被转换成普通股,就不会发生上述问题,因此大型欧美银行大多偏好以AT1债券作为筹资及提升资本适足率的主要工具。

对于监管机构来说,AT1债券也提供了一种将银行从悬崖边拉回来的新方式,其成本不会落在纳税人身上,也不会稀释现有股东,这令其获得了多国金融监管机关认可。

而由于AT1债券具有弥补亏损的触发机制这自然令其是一种风险级别较高的债券产品——相比一般银行所发行的普通债券,AT1债券收益率也大多较高。

但这一次,瑞信ATI债券高收益率的背后,却蕴藏了人们事先根本想象不到的高风险……

减记前的最后时刻

根据媒体汇编的数据,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景顺(Invesco)和BlueBay此前都是众多持有瑞信AT1债券的资产管理公司之一。

景顺的一位女发言人早前曾表示,其投资团队正在继续关注相关事态发展。

对于许多AT1债券的持有人来说,虽然他们在过去一周已经多多少少预感到了所持有的此类资产可能面临的巨大风险,但这一次价值直接“清零”的变化,或许仍让许多人意想不到。尽管鉴于瑞信所有未偿付的AT1债券都是减记型的,而不是可以转换为股权的那种,“血本无归”的风险始终存在。

事实上,据知情人士透露,部分瑞信债权人在周末其实还在购入该行的债券——他们认为瑞士央行此前的干预是一个买入机会。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和Jefferies在内的几家银行在整个周末,都保持了其债券销售和交易柜台对瑞信债券开放。

一个如今看来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是,交易员在周日下午对瑞信AT1债券的报价还曾大幅上调,因他们预计瑞银收购瑞信的交易将不会给债券持有人造成损失。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瑞银收购的决定宣布前后,瑞信AT1债券的报价曾一度达到了面值的50%-70%之间,当天早些时候曾跌至25%左右,这些场外交易市场的报价是私下进行的。联博欧洲投资组合经理John Taylor早先就表示,瑞信的资本状况良好,流动性比率也高于监管部门的最低要求,现在的问题主要是市场有没有信心。

然而,这些在最后关头买入瑞信AT1债券的持有者,却最终遭遇了“灭顶之灾”……

根据历史统计,此次减记将是欧洲总规模达2750亿美元的AT1市场最大一次价值减记事件,损失规模远超过发生在2017年西班牙银行Banco Popular SA债券面临的13.5亿欧元减记,当时该银行被桑坦德银行收购。

影响恐波及欧洲债券市场

据多位参与谈判的几位人士表示,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最终决定将瑞信AT1债券价值完全减记的做法,显然出乎了人们的意料。而此举也很可能会在欧洲银行业产生更为广泛的影响,乃至导致其它银行的同类债券遭到抛售。

一位瑞信AT1债券的持有者就表示,“瑞士金融市场监督管理局打破资本结构的做法,将对任何瑞士金融债务产生长期影响。”

一般而言,CoCo债券属于次级债,即偿还顺序将低于一般债券,但优先顺位仍高于股东。按银行业清偿程序的先后顺序排列——分别为:存款、各种金融债、T2债、AT1债、优先股、普通股。

瑞信上周早些时候在向投资者说明情况时也是这样介绍的。

然而这一次,在瑞士监管机构的强势裁定下,瑞信AT1债券持有人被迫承受的损失,却将比瑞信股东更大。这引起了一些AT1债券持有人的愤怒,并指控瑞士当局完全没有考虑到CoCo债券在资本清偿结构中的优先位置。

一位银行家表示,这一决定可能会给欧洲债券市场带来一场“噩梦”。“问题变成了谁是下一个?将AT1归零,而不将股权归零,这是一个多年都无法从法律上解决的问题,市场马上就会做出自己的裁决。”

Axiom Alternative Investments研究主管Jérôme Legras也指出,如此公然破坏债权人的受偿优先制度,并以牺牲债券持有人来提高股权交易的决定,可能让市场感到震惊。

Aquila Asset Management AG的投资组合经理Patrik Kauffmann同样表示,“这完全没有道理,并将对AT1市场造成彻底打击。资金理应先流向AT1持有人,而不是给股东留下任何东西,因为资本结构中的优先顺序需要得到尊重。”

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两周,许多欧洲CoCo债券的价格已经出现了大幅跳水,上周五欧洲AT1债券的价格仅约为面值的 80%,这是有纪录以来的最大折价之一,预计在当地时间周一交易时段,多类欧洲银行业的高风险债券很可能进一步走低。
认知决定命运。异议并非敌意。质疑不代表恶意。我的观点当然可能是错误的。
舆论自由是现代文明的基石。舆论管制:为了预防男性强奸而直接阉割。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3-3-21 12:1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an123a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an123a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pan123au 于 2023-3-21 13:20 编辑

官司可能会打,但瑞士政府这么干,有点不符合道德和银行的信用。估计银行债卷没有人敢买,银行的存款可能都会转移到大银行去了,中小银行会大量破产。一样会点燃金融危机的导火索。一年内应该会有金融危机,除非再来QE,不过通货膨胀再持续高涨,也会引起金融危机

2019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23-3-21 12:2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uperdigu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uperdigu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pan123au 发表于 2023-3-21 12:19
官司可能会打,但瑞士政府这么干,有点不符合道德和银行的信用。估计银行债卷没有人敢买,银行的存款可能都 ...

不仅仅是道德和信用问题,简直是赤裸裸践踏法律。

我倒不担心金融危机,因为 QE 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QE 不会导致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也未必引发金融危机。

20200828 通货膨胀早已吞噬世界,而世人却懵然不知
认知决定命运。异议并非敌意。质疑不代表恶意。我的观点当然可能是错误的。
舆论自由是现代文明的基石。舆论管制:为了预防男性强奸而直接阉割。

发表于 2023-3-21 14:5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an123a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an123a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uperdigua 发表于 2023-3-21 13:27
不仅仅是道德和信用问题,简直是赤裸裸践踏法律。

我倒不担心金融危机,因为 QE 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QE肯定会引起通货膨胀,那个国家都如此。

2019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23-3-21 15:0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uperdigu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uperdigu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superdigua 于 2023-3-21 15:05 编辑
pan123au 发表于 2023-3-21 14:58
QE肯定会引起通货膨胀,那个国家都如此。


日本是 QE 的鼻祖。目前公共债务和 GDP 的比值 是 263%,很可能世界第一。(不考虑中国)
https://en.wikipedia.org/wiki/National_debt_of_Japan

相对而言,日本没有什么通货膨胀。

我猜你把通胀的三个类比搞混淆了。
认知决定命运。异议并非敌意。质疑不代表恶意。我的观点当然可能是错误的。
舆论自由是现代文明的基石。舆论管制:为了预防男性强奸而直接阉割。

发表于 2023-3-21 15:2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an123a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an123a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那是日本银行利率是负的,又有广场协议,人口又是负增长,人们又喜欢存钱,供给大于需求,肯定是通缩。 澳洲,美国,英国,法国,我都生活过,1995-1998年钱真值钱,每次金融危机后,钱都会贬值20-30%,都是规律,政府通过金融危机稀释债务,通过税收增加国家的收入。 金融危机后,人们工资也提高了50%以上。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2019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23-3-21 15:4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uperdigu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uperdigu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pan123au 发表于 2023-3-21 15:28
那是日本银行利率是负的,又有广场协议,人口又是负增长,人们又喜欢存钱,供给大于需求,肯定是通缩。 澳 ...

所以,QE 未必引发通胀?

毕竟,日本 QE 也是从 2012 年才开始,欧洲大概从 2016 年开始,然后才是美国。

在 2022 年以前,都没有出现通胀。
认知决定命运。异议并非敌意。质疑不代表恶意。我的观点当然可能是错误的。
舆论自由是现代文明的基石。舆论管制:为了预防男性强奸而直接阉割。

发表于 2023-3-21 16:0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an123a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an123a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uperdigua 发表于 2023-3-21 16:49
所以,QE 未必引发通胀?

毕竟,日本 QE 也是从 2012 年才开始,欧洲大概从 2016 年开始,然后才是美国 ...

个别现象不能代表普遍现象,日本有它自身和外部条件限制,不能以此作为否定
现象普遍性,90%现象都会有例外,但不能因此否定普遍性。

2019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23-3-21 17:2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uperdigu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uperdigu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pan123au 发表于 2023-3-21 16:00
个别现象不能代表普遍现象,日本有它自身和外部条件限制,不能以此作为否定
现象普遍性,90%现象都会有例 ...

说得很好。

对于下面这篇帖子中说的,商品通胀分三类,你怎么看?

20220704 美联储的骚操作和啤酒游戏

通货膨胀只有一个原因: 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量(含进口),超过了商品和服务的供应量(含出口)。

但,有三种不同情况。

1. 生产不足。
津巴布韦,二战前的德国,近期的南美,等等,都属于这一类。相信大家很熟悉,不展开讨论。

2. 需求太旺。
这种情况出现在经济高速发展期。例如二战后,欧美中日开始普及各种家用电器和燃油车。
家用电器和燃油车的生产增长速度很快,但因为是从零开始,无论如何也需要二十年才能向所有家庭提供足够多的商品。
在这二十年里,商品必然供不应求,导致“需求太旺”。

3. 输入型通胀
需求和生产都基本稳定,但因为全球供应链出问题,导致商品供应不足。
这就是目前欧美遇到的情况。

利率上调可以抑制通胀吗?可以,但只对 2 有效。

当生产不足时,无论怎样调整利率,通货膨胀都不可避免。
当需求太旺时,高利率相当于给经济发展踩刹车,强迫消费者“忍一忍”,也提醒厂家放慢脚步,避免“不惜代价扩大生产规模“。

但是,如果通胀是输入型,高利率会抑制本地厂家扩大生产规模,但并不会压缩本地消费者的刚需(例如,食品,能源)
认知决定命运。异议并非敌意。质疑不代表恶意。我的观点当然可能是错误的。
舆论自由是现代文明的基石。舆论管制:为了预防男性强奸而直接阉割。

发表于 2023-3-21 19:4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an123a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an123a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pan123au 于 2023-3-21 21:00 编辑
superdigua 发表于 2023-3-21 18:25
说得很好。

对于下面这篇帖子中说的,商品通胀分三类,你怎么看?


3. 输入型通胀
需求和生产都基本稳定,但因为全球供应链出问题,导致商品供应不足。
这就是目前欧美遇到的情况。

我怀疑是不是输入型通胀在欧美。

澳洲的通胀: 1, 疫情期间,大量廉价劳动力(没有PR)被赶回自己国家,据说50万人,马来西亚,台湾,印度尼西亚,英国,意大利。 大量的IT 印度人(工作签证)被赶回印度。 2,引起农村的劳动力不足,农产品要么烂在地里,要么涨价,涨价流到流通和商品价格上。 3 疫情期间很多人失业和待岗,很多人都去做一些其它工作,也死亡一些人。 当原来岗位又开始招人时,有一批人就可能没有回去,只能加工资招人。 那么就引起人员流动和增加工资招人的循环中,当然如果廉价劳动力回到澳洲,工资就可能横盘。 4, 中国 商品供应链好像没有对澳洲产生什么影响,澳洲牛肉和龙虾一度很便宜,现在龙虾也很便宜。 5, uniqlo 和 bigw 来自中国和亚洲国家的衣物好像也没有涨价

美国: 前面3点估计差不多,就是多死1百万人,工作机会应该也多一些, 4,中国和美国脱钩,美国加了 10%关税,肯定会引起来自中国的商品价格上涨,这是政治问题,无解。 工作机会大约等于工作人口,就引起工资增长。

英国: 很多农产品要么是自己,要么是西班牙,葡萄牙,可能还要乌克兰的,还有非洲的。英国脱欧,肯定失去廉价劳动力了和大鹅不供应廉价天然气了,物价上涨是必然的。


           利息上涨一般是不会减低已上涨的物价和工资,只能减缓或者横盘物价和工资上涨。当然这是内部引起的通胀。外部引起通胀更不可能。



需求和生产都基本稳定,但因为全球供应链出问题,导致商品供应不足。 ---------------- 澳洲,美国,英国 商品都很充裕,没有听说脱销。手提电脑到处都有卖,没有脱销。

发表于 2023-3-21 22:3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红树林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红树林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红树林 于 2023-3-21 23:35 编辑

几天没注意第一共和银行又腰斩了,感情300亿救援款顶不了几天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2019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23-3-22 05:5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uperdigu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uperdigu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pan123au 发表于 2023-3-21 19:43
3. 输入型通胀
需求和生产都基本稳定,但因为全球供应链出问题,导致商品供应不足。
这就是目前欧美遇到 ...


>>美国: 前面3点估计差不多,就是多死1百万人,工作机会应该也多一些,

死去的基本上都是 75+

>>4,中国和美国脱钩,美国加了 10%关税,肯定会引起来自中国的商品价格上涨,这是政治问题,无解。 工作机会大约等于工作人口,就引起工资增长。

10% 中国关税对零售价格的影响小于 0.5%,可以忽略

>>澳洲,美国,英国 商品都很充裕,没有听说脱销。手提电脑到处都有卖,没有脱销。

海运价格暴涨。
典型的例子:美国的二手车,房屋租金和油价都暴涨了。
认知决定命运。异议并非敌意。质疑不代表恶意。我的观点当然可能是错误的。
舆论自由是现代文明的基石。舆论管制:为了预防男性强奸而直接阉割。

发表于 2023-3-22 06:2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an123a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an123a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uperdigua 发表于 2023-3-22 06:50
>>美国: 前面3点估计差不多,就是多死1百万人,工作机会应该也多一些,

死去的基本上都是 75+

现在海运价格不要太便宜,中国的集装箱码头,从上海到深圳都没有货要运,长江和珠江三角洲一带的外贸跌了80%,根本没有活要干,工厂都是在倒闭潮中。

2019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23-3-24 09:4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uperdigu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uperdigu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美联储更新了他们的资产负债表......QT 的 2/3 已被逆转

https://twitter.com/pakpakchicken/status/1639045339826077696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23-3-24 12:3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pb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pb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紧缩周期“,唉,根本就是还债的清算周期。
借了一屁股债,本想着自己不用还,可以用别人的财富来顶账,结果账算到自己头上。

2019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23-4-10 19:3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uperdigu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uperdigu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superdigua 于 2023-4-10 19:39 编辑
toughzero 发表于 2023-1-30 08:25
再举一个,155楼你的回复,天然气降价会带来企业利润大幅增加,首先你贴的链接是天然气期货市场,不是终端 ...


》》利率高企、通胀高企延续期间,企业投资、支出和个人消费必然下降,由此带来的必然是EPS下降,利润怎么可能升,还大幅升?

下面这篇新闻解释了为什么利率高企反而让企业的利润大幅度上升

https://www.backchina.com/news/2023/04/09/851869.html
物价飙升的另一原因:企业“趁火打劫”
京港台:2023-4-9

  疫情下供应链受阻以及俄乌战争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不过,政界人士认为,企业趁火打劫提升利润,也是造成物价飙升的原因之一。各国政府会采取干预措施吗?

  当各大石油公司纷纷宣布他们的营收利润再创新高时,美国总统拜登感到震惊不已。白宫表示,当消费者被过去数十年从未有过的高通胀压得难以喘息之际,埃克森美孚却赚得盆满钵满,盈利560亿美元,这不能不令人气愤。

  一些欧洲政治家也开始关注这一问题,并要求对能源公司的额外盈利增加税赋。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尽管价格压力有所减弱,但欧元区的通胀问题却依然严重。今年三月,欧元区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加了6.9%,比欧洲央行2%的目标通胀率高出了整整三倍之多。

  疫情结束后,封控造成的供求紧张并未完全消失,但人们已经开始了报复性消费。突然增加的消费需求,加上供应链的不畅通,使物价不断飙升。俄罗斯发动侵乌战争之后,能源及食物价格也开始一路猛涨,进一步加剧了通胀局势。

  尽管目前的供求已经逐渐趋于均衡,但通胀率却仍然居高不下。政治家们担心,企业不断提升利润空间,但成为推动通胀的主要原因。

  上周法兰克福举行的一次会议上,欧洲央行董事会成员帕内塔( Fabio Panetta)展示的一幅图表显示,企业的盈利增幅已经远远超过薪资的增幅。帕内塔说:"企业的投机行为有可能会放缓核心通胀的回落速度。我们应当关注利润与物价相互攀升恶性循环的风险。"高通胀率状况下,人们通常最担心的是出现物价与薪资相互攀升的恶性循环,但帕内塔显然更担心企业利润同物价的攀升。

  路透社报道称,欧洲消费品生产企业的利润在2022年平均增长了10.7%,增幅比疫情前的2019年高出了近四分之一。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的韦伯( Isabella Weber)对德国之声表示:"一些特定领域的企业以疫情和战争为由,大幅提升了价格,如此高的价格涨幅在正常情况下是无法做到的。而价格涨幅远超成本涨幅的情况下,他们的利润空间当然也就会变得更大。"

  Deka银行首席经济师卡特尔(Ulrich Kater)则表示,疫情和战争为未来平添了很多不稳定因素,企业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高售价的。"企业提高产品价格是为了打造一个缓冲空间,以应对成本暴涨可能带来的冲击。"

  利润与薪资

  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的韦伯最新发布的一份调研显示,美国一些企业的利润创下了二战之后的新高

  今年三月,欧洲央行的经济学家们写道:"利润所造成的价格压力在欧洲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按照欧洲央行的统计,在农业、加工业、贸易、交通、食品、矿山以及供给性行业中,利润增幅已经远远超过了工资的涨幅。

  在谈到企业利润导致通胀上升的问题时,韦伯表示,供应链的中断改变了市场的竞争态势。通常情况下,一家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抬高价格时,消费者就会选择它的竞争对手。"但当所有企业都很清楚,竞争对手们也无法满足其客户群的需求时,这时提高价格,就不会造成市场份额的下降。"

  欧洲央行相信,欧元区内的高通胀态势将会逐渐趋缓,并在2025年前降至2%的水平。卡特尔说:"当前利润增幅确实超过了工资增幅,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情况会长期存在下去。"

  对韦伯来说,企业拥有定价权是一个令人警觉的信号,对此必须进行控制。她表示,纽约正在立法限制企业盲目涨价,这也许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可行方案。相关的法律草案,禁止企业利用危机,哄抬核心商品的价格。

  卡特尔也表示,反垄断机构也应对操控物价的行为展开调查。

  本周三,德国政府就强化反垄断工作达成了共识。去年,燃油价格一度居高不下,经济部长哈贝克提出了加强反垄断调查的倡议。
认知决定命运。异议并非敌意。质疑不代表恶意。我的观点当然可能是错误的。
舆论自由是现代文明的基石。舆论管制:为了预防男性强奸而直接阉割。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2019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23-6-5 08:0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uperdigu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uperdigu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高收入工作在迅速减少,低收入工作在迅速增加。
20211028 贫富差距不断加大的根源: 自由竞争和技术进步

贫富差距加大,肯定会阻碍社会进步,并降低生育率。
20230506 财富的根源。从黑死病谈起
20220725 从蒸汽机到超市到新冠到黑死病,人类的寻死之路

https://www.backchina.com/news/2023/06/04/860607.html
美国大公司裁员凶猛,为何失业率却走低?
京港台:2023-6-4 19:10| 来源:财经十一人

    今年1月,谷歌宣布全球裁员1.2万人。4月21日,网约车平台Lyft宣布裁撤1200个职位。脸书在去年11月宣布裁员1.1万人的基础上,今年3月再裁员1万人⋯⋯创业公司数据库网站Crunchbase 的统计显示,今年前三个月美国高科技企业裁员人数就已经达到11.8万人。2022年全年裁员为14万人。

  美国高科技企业自2022年下半年开始的大规模裁员一度引来美国经济是否将陷入衰退的担忧。

  不过,尽管大规模裁员的新闻不断,美国失业率在过去12个月始终维持在3.4%-3.7%之间,美国就业市场已经28个月连续增长。5月5日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非农失业率为3.4%,略低于3月的3.5%,创下1969年来新低。劳动力市场增加23.5万个工作岗位,超过经济学家预估的18.5万个岗位。非洲裔美国人的失业率降低到4.7%,在美国历史上首次降至5%以下。

  美国经济和就业情况正经历一个奇特的阶段,经济学家和媒体很难准确预测。高科技企业大量裁员和美国整体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背道而驰,美联储试图通过连续加息来抑制通货膨胀,但并未看到预期中失业率上升的情况。

  前白宫经济委员会顾问、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家劳斯指出,“经过疫情造成的衰退之后,劳动力市场以异于往常的速度复苏。”

  5月3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宣布连续第10次加息决定时指出,“我一直认为,这次很可能不一样,主要原因是劳动力市场那么多超额的需求。非常有意思的是我们在14个月内升息到5%,失业率维持在3.5%,甚至比我们开始(加息)的时候还低。”

  罗斯福研究所经济学家布洛施(Justin Bloesch)对《财经》记者称,他也认为“这次真的不一样”。原本经济学家担心在失业率升高的情况下,薪资增长和职位空缺情况也无法得到缓解,但新公布的职位空缺数和辞职数都已出现下降,薪资待遇增长也已减缓。目前情况看来,大部分找工作的人都可以很快找到新工作,且未对雇主带来增长薪资的压力,“这对经济软着陆的前景有很大助益”。

  劳动力市场结构性改变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美国劳动力市场出现大裁员,在2月-4月之间,美国劳动力市场减少了2200万个工作岗位。不少经济学家纷纷警告疫情将对经济造成长期伤害,但是后疫情时代却显示,经济学家一开始的担忧并未发生。不同行业间的用工需求变化和疫情过后美国人对工作看法的改变,反而导致劳动力市场出现严重不均现象。

  2020年各行业大规模裁员时,娱乐业的裁员人数占42.3%、零售占8.8%,其他行业总和为48.9%,白领行业因为可以通过网络远程办公,就业情况变动较小。疫情带动电子商务,尤其是零售业大幅增长,高科技行业也在疫情期间快速扩张。服务业因为无法远程工作,在疫情期间成为裁员最多的行业。不过,当疫情在2022年中明显缓解,消费者从高度依赖线上消费转到线下,疫情期间受惠于“居家经济”的企业被迫缩减,劳动力市场出现历史性翻转。

  线上零售龙头亚马逊2021年一季度营业额同比增加44%,获利增加220%,远超过华尔街投资人的预期。一直到2022年一季度,亚马逊多雇佣了17.5万人。但是随着俄乌冲突爆发和疫情的减缓,2022年一季度的营收增长只达到7%,亚马逊的营业额增长不如预期,亚马逊面临控制成本的挑战。今年4月26日,亚马逊宣布云计算和人力资源部门执行裁员,其线下全食超市(Whole Foods)也将进行全球和区域供应链重整,“在扩展的过程,简化我们的工作和改善运营”。

  高科技企业的高调裁员制造了美国劳动力市场进入裁员潮的印象,不过2022年11月投资银行高盛的报告指出,高科技业的雇佣人数在美国就业市场占比并不高,包括线上出版、搜寻引擎等,只占0.3%

  布洛施指出,“幸好裁员只局限在科技业,部分原因是他们过去三年的过度扩张。”

  突如其来的世纪疫情还令美国人重新思考工作的意义。2022年美国就业市场出现所谓“大辞职潮”,不少就业人士试着重新找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疫情期间美国至少5000万就业人口辞职,在抖音国际版TikTok上甚至出现分享给上司辞职信的风潮,美国劳动参与率从2020年2月的63.3%下降到4月的60.1%,即使告别疫情之后,劳动参与率到2023年4月仅回升到62.6%。

  遭受疫情冲击最大的线下服务行业在后疫情时代受到严重缺工的影响。美国商会在4月30日的报告指出,“我们每天都听到几乎来自各州、各个行业、不同规模的成员企业抱怨,他们在雇佣员工上面临所未有的挑战。” 数据显示,“我们有1000万个工作需求,但是只有570万个失业的人,相较于2020年2月,180万名劳动人口消失了”。

  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Conference Board)首席经济学家彼得森(Dana Peterson)将美国劳动力市场分成三个部分:第一类是受益于疫情和低利率而大幅增长的行业,如高科技、建筑、仓储和运输,在疫情后期开始面临调整;第二类是认为可能出现的经济衰退不会持续太久而“囤积”劳动力的企业;第三类则是仍然在积极地雇佣人员,这类行业是劳动力市场看起来非常活跃的主因,这类工作通常不能远程办公,这包括餐厅、酒店、航空业、医疗看护等。另外,美国的州政府和联邦政府正面临退休和离职潮,因为政府部门无法像私营企业可以弹性加薪,政府部门也面临严重缺工的情况。

  部分行业的雇主急于招聘,进而导致劳动力市场过热、劳动薪资增长幅度过快,被美联储认为是促成当前通货膨胀仍未趋缓的一大原因。4月20日鲍威尔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论坛指出,美国劳动力市场呈现“不可持续的过热现象”。

  不过,劳动力市场的紧迫需求意味着雇主必须在雇佣条件上妥协,例如不再要求大学毕业,这样的趋势为边缘族群带来更好的就业前景,如少数族裔人士、教育程度较低人员、年轻人、残障人士、有犯罪记录人员等。布洛施指出,“能看到这样的改变真的非常美好。这也是为什么美联储需要找到一个能让经济软着陆的做法。”

  失业率和软着陆

  2022年1月,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7.5%,创下过去40年的新高。美联储开始通过加息来冷却过热的美国经济,其中包括供给大于需求的劳动力市场和一路上涨的薪资。

  美联储官员希望美国经济最终能实现软着陆——希望通过升息让雇主减少设置新的就业岗位而非裁员,同时在减少新岗位下避免大幅涨薪来吸引员工,借此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

  不少经济学家对美联储能否精准地达到这一目标感到怀疑。IMF预估美国需要将失业率推高到7.5%,也就是600万人失业才可能抑制通货膨胀。

  美国劳工部前部长罗伯特·莱克(Robert Reich)指出,美联储加息其实是把对抗通胀的负担转嫁到低收入的工人身上,应该停止通过加息来冷却经济。

  美联储不断加息究竟是否可能引发经济衰退甚至失业潮,引发不少经济学家的关注。经济学家穆雷·萨布林(Murray Sabrin)认为,裁员趋势总是早于经济衰退,接着这个趋势就会加速。他认为裁员潮会从高科技业和银行业蔓延到其他行业。

  不过,保罗·克鲁格曼指出,经济学家从历史经验上认为加息对抗通胀会提高失业率的看法或不适用当下美国的经济趋势。从2022年3月开始加息到现在,劳动力市场仍然表现强劲、通货膨胀率仍然在目标之上,“这是否意味着美联储做的还不够?或许是,但是美联储也可能已经做太多,只是我们还没完全看到之前升息的效果”。

  克鲁格曼认为,从2021年秋天公布的数据(78%的美国成年人表示个人财务状况为“舒适”)来看,即使通胀率略高于目标值的维持时间长于预期,劳动力市场仍十分强劲,失业率暂时提高也不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不过,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不认同这样的看法,他在5月23日发表文章指出,美国劳动力市场仍然过热,美联储的工作还没结束。

  很多迹象已经显示经济正在放缓,只是这些迹象需要时间反映在物价指数上。5月25日美国商务部公布数字显示,美国一季度GDP同比上涨1.3%,相较于2022年四季度2.6%的增长率,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已经明显放缓。

  但布洛施对软着陆的可能仍有信心,美联储显然正朝着暂停或考虑更缓和的加息方向前进。不过,他也警告,美债违约和金融市场的混乱将是弱化劳动力市场的最大变数。
认知决定命运。异议并非敌意。质疑不代表恶意。我的观点当然可能是错误的。
舆论自由是现代文明的基石。舆论管制:为了预防男性强奸而直接阉割。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23-6-5 08:5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athyqk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athyqk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美国现在科技企业一个本科毕业实习生的工资超过澳洲一个四十岁的manager,不通胀才怪呢。

2019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23-6-12 20:5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uperdigu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uperdigu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人们普遍预期美联储在周三结束会议时将 "跳过",注意,不是 "暂停 "6月份的加息。
https://twitter.com/DeItaone/status/1668197062586908672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019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23-9-2 09:2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uperdigu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uperdigu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诺奖得主:Fed误解通膨成因、靠IRA幸运软着陆
京港台:2023-9-2 04:48| 来源:财经网站CNBC
https://www.backchina.com/news/2023/09/02/874992.html

  财经网站CNBC报导,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史提格里兹(Joseph Stiglitz)批评,联准会(Fed)“没做功课”,误把过去两年来纠缠美国经济的通膨问题归因于需求过剩,殊不知是另有其他因素使然,例如关键零组件缺货,至于Fed拼命升息还没把经济推落衰退,实在很幸运,因为“通膨削减法”掀起一波投资热潮,抵销了货币紧缩的冲击。

  Fed误诊需求过剩导致通膨 实因缺料而起

  史提格里兹31日接受CNBC节目访谈时说:“Fed以为,疫后时代的通膨是源自于需求过剩。他们若是没做功课,就可以理解他们为什么那么想。”

  史提格里兹指出,物价上涨通常是受别的因素驱动,像是关键零组件缺货,例如半导体芯片。

  后来,Fed为了把通膨率压回2%目标,一连11次提高利率,如今联邦资金利率目标区间升到5.25%~5.5%,是逾22年来最高水准。通膨降温已有长足的进展,7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增率降到3.2%,连同其他多项数据,都指向通膨压力大减。

  史提格里兹认为,Fed过去一年半来猛烈紧缩货币政策,虽不至于把美国经济推落衰退,但Fed对通膨的评估大有可议之处,必须从中记取教训。

  他说:“从经济学来看,那实在很糟糕,因为(Fed)见到政府通过如此巨大的振兴计划,假设那么多钱全都花下去,势必助长通膨。但别忘了,几年前,不确定性极高。这种不确定性意味企业不像平常那样投资,消费者也无法安心花用疫情期间积攒的存款—意思是,总需求仍低于疫前预测。”

  那么,通膨从何而来?史提格里兹说:“我们都知道原因。起初,汽车价格飙升,为什么?难道是因为我们不懂怎么制造汽车?不是,我们知道怎么制造汽车。只是美国汽车公司忘了下芯片订单,缺芯片怎么制造汽车。”

  IRA掀投资巨浪抵销Fed紧缩 软着陆在望

  在Fed一连串火速升息下,美国经济至今屹立不摇出人意料。尽管金融情势紧缩会不会导致衰退,经济学家看法仍分歧。

  史提格里兹认为,Fed力图促成的经济“软着陆”很可能实现,但却是另一项批评者所谓“错误”的政策造成的,这回是拜登(专题)政府推动的“通膨削减法”(IRA)。IRA在一年多前推出,瞄准(电视剧)制造业、基础建设和气候变迁。美国财政部说,IRA已带动超过5,000亿美元的新投资。

  史提格里兹说:“IRA通过时,他们认为一些公司会善加利用(税额扣抵),未来十年成本2,710亿美元。许多来源现在估计,将远超过1兆美元。那对经济是一股庞大的刺激,必将抵销货币政策的紧缩效应,所以我们或许能幸运地安然度过。Fed对IRA的影响毫无概念。”
认知决定命运。异议并非敌意。质疑不代表恶意。我的观点当然可能是错误的。
舆论自由是现代文明的基石。舆论管制:为了预防男性强奸而直接阉割。

2019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23-9-22 14:4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uperdigu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uperdigu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目前,美国在同时发生 4 件事。

1. 债务猛增
2. 利息高昂 (目前,平均每个家庭每年需要承担国债利息 20*365/1.3=5615 美元)
3. 利率不断上调
4. 美元汇率持续上升

债务和利息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快,最后如何收场?

https://twitter.com/AsiaFinance/status/1705077617387606257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认知决定命运。异议并非敌意。质疑不代表恶意。我的观点当然可能是错误的。
舆论自由是现代文明的基石。舆论管制:为了预防男性强奸而直接阉割。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3-9-22 16:3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pb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pb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spb 于 2023-9-22 18:04 编辑
superdigua 发表于 2023-9-22 14:41
目前,美国在同时发生 4 件事。

1. 债务猛增


最后如何收场?

有一种迹象,不少州开始使用贵金属货币。
美国是联邦制国家。理论上各州有自己货币权。

楼主有几个帖子的点击率很高,在这个论坛上比较突出。说明这些topic切中时政。


2019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23-12-29 08:5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uperdigu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uperdigu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pb 发表于 2023-9-22 16:31
最后如何收场?

有一种迹象,不少州开始使用贵金属货币。

和气生财。

只有观点陈旧的国家在大量增持黄金。

被贸易制裁的时候,黄金(基本上)什么也买不到。

https://www.oursteps.com.au/bbs/ ... 17&pid=43929449
认知决定命运。异议并非敌意。质疑不代表恶意。我的观点当然可能是错误的。
舆论自由是现代文明的基石。舆论管制:为了预防男性强奸而直接阉割。

2019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23-12-29 09:0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uperdigu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uperdigu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美联储已一己之力,废除了股市“经济晴雨表”的功能

经济火热,股价下跌

经济萧条,股价上涨

2024 年,估计是后者。

发表于 2023-12-29 11: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pb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pb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目前更值得关注的是明年美联储能否如期降息。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