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倾授锦囊解读Super Choice (2005-8-17) horseanddragon · 我在韩国的吃喝玩乐21天,第六页更新14年3月鹭梁津水产市场等 (2013-3-29) kaka428
· 给漫漫澳洲考医路上网友共勉.(得到消息,姐姐OET考试过了,雅思也过了) (2008-11-14) chinara · 新加坡,在一个城市的感悟 (2014-4-26) gifox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莽撞人

炼琴记(耳朵的敏锐,心灵的追求;机能的协调,灵魂的升华 ;一生的财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6 09:2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莽撞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莽撞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莽撞人 于 2018-11-6 10:35 编辑
whiteorchid 发表于 2018-11-6 07:08
有楼主家这么牛的娃,其他娃都不用学了,看了好灰心,唉。


千万不要这么说,我孩子学琴时间很久了,加上机缘巧合,在学习过程中关键节点上遇到了对的老师。尽管每天练习时间只有一个小时,但10几年下来也可以水滴穿石。像他这种资质的琴童不少,只不过很多由于各种原因中途quit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8 收起 理由
rayki + 8 大侠太谦虚了!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8-11-6 09:3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莽撞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莽撞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ZIGOO 发表于 2018-11-5 23:59
小朋友在学校上小提琴的老师把全校四年级以上的学小提琴和大提琴的小朋友一起集中起来组织了个弦乐团,每 ...

非常棒的孩子,非常棒的欧洲音乐之旅。

发表于 2018-11-6 09:5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ZIGO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IGO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RZ的妈妈 发表于 2018-11-6 00:09
Australian Boys Choir吧,四年级的男孩有机会去European Tour, 实在是难得的经历!

我们好像歪楼了。还是多听听牛爸的心得体会吧。

发表于 2018-11-6 09:5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ZIGO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IGO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莽撞人 发表于 2018-11-6 10:39
非常棒的孩子,非常棒的欧洲音乐之旅。

谢谢您的鼓励!

发表于 2018-11-6 10:0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莽撞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莽撞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ZIGOO 发表于 2018-11-6 10:53
我们好像歪楼了。还是多听听牛爸的心得体会吧。

别这样说,我的孩子不过比您的孩子早弹了几年琴,每个琴童的经历不管是经验或是教训分享出来都会让后来人有所得。具体到我的孩子,由于一直是打酱油性质,所以技术上很大不足,这是因为从小他就不喜欢枯燥的重复练琴,弹新曲子倒是热情十足,听起来是不是耳熟,是不是每个琴童都是如此 ? 但这个是没办法绕过去的,如果想更往前走几步。所以有很多西人尽管音乐很好,但由于技术缺陷而无法达到更高的高度。

发表于 2018-11-6 10:1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Z的妈妈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Z的妈妈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莽撞人 发表于 2018-11-6 11:09
别这样说,我的孩子不过比您的孩子早弹了几年琴,每个琴童的经历不管是经验或是教训分享出来都会让后来人 ...

您太谦虚了,贵公子技术和音乐性都是绝大部分孩子无法逾越的高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8-11-6 10:1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莽撞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莽撞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RZ的妈妈 发表于 2018-11-5 22:55
老师是西人,在美国本科毕业后直接空降MSO,在VCA和墨大任教.每年固定给scotch上两次master class.孩子是 ...

恭喜你们有这么好的老师,这么好的老师肯收您的孩子说明您的孩子资质出众。不急,慢慢来,看看能不能慢慢习惯每天练习?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RZ的妈妈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8-11-6 10:2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atoufd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atoufd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莽撞人 发表于 2018-11-6 10:28
千万不要这么说,我孩子学琴时间很久了,加上机缘巧合,在学习过程中关键节点上遇到了对的老师。尽管每天 ...

楼主谦虚了,对大部分家长来说,承认接纳自己的孩子并没有音乐天赋是必须的。没有音乐天赋的孩子一样可以喜爱享受音乐。那没有天赋的孩子去跟有天赋的孩子的成就比较对孩子是不公平的。承认天赋也不是否定后天努力!

发表于 2018-11-6 11:0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hiteorchid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hiteorchid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莽撞人 发表于 2018-11-6 11:09
别这样说,我的孩子不过比您的孩子早弹了几年琴,每个琴童的经历不管是经验或是教训分享出来都会让后来人 ...

请教楼主,怎么样才能提高技术呢?就是以前弹过的曲子也要拿回来反复练习吗?

发表于 2018-11-6 12:2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莽撞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莽撞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datoufd 发表于 2018-11-6 11:29
楼主谦虚了,对大部分家长来说,承认接纳自己的孩子并没有音乐天赋是必须的。没有音乐天赋的孩子一样可以 ...

谢谢您,但真不是谦虚,我孩子学音乐确实比较顺利。您说的对,无论是谁都可以喜欢音乐和享受音乐带来的欢愉,就像无论是谁都可以喜欢运动和享受运动带来的欢愉一样。

发表于 2018-11-6 12:2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莽撞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莽撞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莽撞人 于 2018-11-6 13:27 编辑
whiteorchid 发表于 2018-11-6 12:02
请教楼主,怎么样才能提高技术呢?就是以前弹过的曲子也要拿回来反复练习吗? ...


我不是老师,专业上的问题建议请向自己老师请教。另外技术并不是狭隘的演奏上涉及的手指技术,范围更宽泛,比如aural,读谱,sight reading,背谱等等都属于技术范畴。
以前弹过的经典曲目有时间可以再弹弹,这样做可以保留一定随时可以演奏的曲目。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whiteorchid + 4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8-11-6 17:4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莽撞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莽撞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莽撞人 于 2018-11-20 10:58 编辑

炼琴记

谈琴说爱之一 ( 原创 )

无论学啥,关键是要唤醒孩子自己内在的激情和动力,而不是家长的一厢情愿,没有这个一切都是浮云,哪怕小时候表现得似乎多么天才神童; 有了这个,孩子会越来越上进,越来越聪明,一切皆有可能。

要呵护小娃热爱音乐的初衷,慢慢来,技术只要方法对路有啥学不会的,音乐就难了,不要捡了芝麻丟了西瓜,说小娃多好多好听听可以,其实绝大多数他们演奏的东西都是通过老师做出来的,还没到自己对音乐有自己的理解,把兴趣弄没了就真完蛋了。

保持队形,不要被别人打乱节奏,马拉松比赛中成绩最好的永远不是一开始领头的,而是节奏很稳很松弛,保持在第一梯队的,发力太早,用力过猛连坚持到底都是问题。

中国人普遍缺失独立思辨能力,一味从众,以前的数理化热,乒乓热,和目前的钢琴热都是性质一样的新科举运动。有人评论说,正因为乐器学习是新科举,大多亚裔演奏者的演奏就好比写八股文,缺乏灵气像机器,令人感到枯燥而乏味。一个好的演奏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想象力,他的演奏才有灵气,才能打动人心,而这一切来自生活的各种体验和感悟,而不是苦大仇深,闭门造车式的机械重复练习。亚瑟. 鲁宾斯坦说:“比广泛的练习更加重要的是——学习生活和爱的艺术,以及其他的世界上精彩的事物"。

孩子不是父母手中的那块橡皮泥, 想咋捏就咋捏, 他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也拥有自己的独立的人格, 也必须从小得到家长的尊重和理解。孩子还小的时候,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并帮助他们找到真正的兴趣所在, 而不是简单粗暴地把一个玩具往孩子手里一塞, 因为老子花了钱,小子就是明明不喜欢也必须去玩这个玩具, 要命的是还必须每天玩, 理论据说是: 某明星说的玩多了就喜欢了, 也就是说强嫁强娶的睡多了就一定会有感情的, 真是这样吗? 当然我并不反对在正常学习过程当中的各种坚持和努力, 这是必须的。另外一种极端我同样很反感, 有的琴童家长喜欢开门见山地说, 我家孩子学着玩玩, 不会走专业的。有没有搞错, 就好比刚给孩子买了双跑鞋, 就宣称自己的孩子将来不会选择走职业运动员, 不会去参加奥运会。是不是一样的。

每次考试或比赛或演出之前的那段时间内, 作为琴童家长的我就开始给孩子在演奏状态下的演奏录像, 接下来让孩子自己听, 目的在于发现问题并在第二天的演奏中加以解决和提高。有时间的话几乎每天如此来一遍。要知道平时每日的练琴和演奏状态下的弹琴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有可能的话找些亲朋好友作为听众的话就更好了, 还要尽可能地在不同场合,不同的琴上弹奏。总之, 一句话就是要多演奏。坚持了好几年了, 还是蛮有效果的, 一点小小的心得。

说点啥呢? 看到假期有的孩子练琴10小时以上的, 7小时以上的, 本来不想多嘴但忍不住想说几句。有各方面条件很好, 奔职业演奏家去的琴童, 也有资质很好, 将来也许会选择从事音乐为职业的琴童, 但绝大多数是芸芸大众, 只是兴趣爱好。在专业院校学习, 主业是演奏专业,以职业演奏家为目标的练再多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仅仅作为爱好, 真的有必要像专业选手那样花这么多时间? 花这么多时间有用吗? 练太多脑子会不会变木? 等孩子到了青春期还行的通吗?音乐是靠吃苦就可以有的吗?古典音乐是需要熏陶的, 我个人认为业余爱好者喜欢听和会听比自己会演奏也许更重要, 如果就算弹了10多年琴, 但还是不会听,也不爱听, 更不喜欢, 练那么多手指操有什么意义? 别人的孩子如何练习我不想judge, 只是想说说个人的看法。

中国父母最大的问题在于把子女,尤其是尚未独立成人的子女当作私有财产, 也好像手中的橡皮泥, 想咋捏就咋捏, 运气好的, 按照家长意志捏成了家长心目中的形象, 但有没有想过大多运气不是那么好的家长; 所谓成功的家长沾沾自喜地炫耀曾经的经验, 比如那个因为练琴逼儿子吃药跳楼的或帕克尼尼金奖得主小时候被倒提起来揍的。而更多的家长群起效仿。做孩子难, 做华人的孩子更难。

屠龙刀修炼之现实生活中在今日之西方音乐届,法律届和医学届都存在相同的困惑,over-supplied 供远大于求,等学好屠龙刀法,抜刀四顾心茫然,因为龙没了。还学不学屠龙刀?还是要学的,不行可以屠蛇鸡鸭,何况练习屠龙刀也可以强身健体,谁知道万一哪天龙又出现了呢?所以不但要继续学,而且要好好学。澳洲音乐协会的音乐家面对我们这个社会需要多少音乐人才的回答是:as many as we can afford [Grin][Grin][Grin][Grin]

谈琴说爱之二 ( 原创 )

国内的学生和家长都苦, 其实只要生在华人家庭的孩子大多都是很苦的, 各种补习班+各种课外活动, 包括但不限于:琴棋书画体育运动, 或是别人家的孩子也在做的,或是对升学有用的。我儿子自己在小学时也一度认为自己很苦, 但现在他明白和绝大多数华人的孩子相比, 他那点苦根本不算啥。小学时课外活动有这几项:音乐(钢琴,乐理),国际象棋和游泳, 中文。钢琴每天有1小时, 乐理每天半小时, 国际象棋参加的是学校的俱乐部, 每周一天放学后在学校上1小时一堂课, 有点作业; 游泳是我自己教的,每个礼拜天游一到两次, 每次连续游1500米到2000米, 纯粹锻炼身体; 每个周末去中文学校读半天中文, 中文学校有家庭作业; 所以每天放学回家1小时钢琴, 半小时乐理, 半小时中文, 剩下的时间做国际象棋作业和看棋谱, 阅读, 玩魔方,8点睡觉, 一直到小学6年级毕业。我觉得澳洲很多华人孩子除了补习班,课外活动也太多了, 胡子眉毛一把抓, 孩子家长都累,迷失了方向。小学一年级时国际象棋教练认为孩子很有天份,建议我们送孩子去校外的专业国际象棋俱乐部, 但考虑到在俱乐部下棋花的时间比音乐上更多, 就没有这样做, 国际象棋大师梦就因此破灭了。现在澳洲他这个年龄段排名最靠前的是以前小学时的国际象棋队友, 他们当时去了专业俱乐部,以前棋都下不过娃。我们在孩子小学时同样也不希望孩子在音乐上花太多时间, 如果有3小时的话, 希望1小时弹琴, 1小时学习, 1小时瞎玩,比如玩了好多年魔方, 家里有几十个大大小小, 规则不规则的魔方, 他3阶魔方不到20秒, 一直玩到9阶, 那个上过最强大脑的菲神是我孩子的学长。舍得舍得, 有舍才有得。

青少年时期很少有人就明确知道自己将来想要走的路,在澳洲又没有附中附小, 在墨尔本光我知道成为职业演奏家的那几个人, 他们大学一开始读的都不是音乐专业, 有的读金融, 读法律, 读医学, 钢琴大师Leslie Howard本科读的Monash英语专业。但为什么都在大学时才发现自己真正喜欢的原来是音乐并决定以此为职业的原因呢?这是一个很有趣和值得探讨的话题。 一方面是年龄心智的成熟,个人猜测是不是孩子读了大学, 家长的彻底放手了, 即使想打也打不过了,想管也管不动了, 在自由放松的状态下才容易发现内心的真爱? 如果是这样是不是给人以些许启示?我们也听到或看到周围不读音乐专业的所谓业余人士,不但其水平和能力, 就是对音乐的热爱和执着都远远超过那些所谓读专业的,有一年范.克莱本比赛上得第一名的是一个中学德语老师,还有一年得前三中的一个是哈佛数学系的。莫问前程, 但求耕耘, 孩子选择哪条路,一切都会水落石出的, 在这过程当中琴童家长除了陪伴, 就是默默地等待和祝福。


谈琴说爱之三 ( 原创 )

据说钢琴大师Krystian Zimerman只收过一个学生,他收学生的条件近乎苛刻,其中一项硬指标是关于钢琴的,即: 如果想成为他的学生,除了满足其他条件外,学生必须拥有一台九尺汉堡施坦威钢琴。九尺汉堡施坦威几乎是所有Concert Pianist的唯一选择,听有孩子在跟钢琴大师Leslie Howard学钢琴的琴童家长说大师伦敦的家里有两台九尺施坦威,Leslie Howard向来免费教授学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只靠版税和演出收入而活的很好的钢琴家,他那两台九尺施坦威和一屋子的谱子就是佐证。由此可见一台好琴对于弹钢琴是何等的重要,琴童家长做久了就不知道啥时候落下了病根,对琴就比较在意,看到好琴好欢喜,看到挺好的琴童买了自以为不恰当的琴忍不住会多嘴,还有就是看到那些条件好,适合弹琴的手往往比较在意,有时候难免多瞄几眼好手。

娃目前为止总共拥有过三台钢琴,前两台是直立式钢琴,第三台是三角琴。2005年买了的第一台琴,是取了个德国洋名字的一台高度在120厘米左右的国产新琴,那时候钢琴挺便宜,后来价格就涨的厉害了。在国内时这台琴弹了一年半,后来因为娃来墨尔本读PREP了琴就留在了爷爷奶奶家,每年调一次音,每年假期回去的一个月里还是会弹这台琴。琴还是那台琴,弹琴的人还是那个人,只不过从14年前开始弹琴的小不点长成了如今的大高个,琴就越发显得迷你可爱,像个不和尺寸的小玩具。

第二台琴是台日本产的二手Yamaha UX,131厘米高度的立式琴,立式琴高度越高意味着Sound Board越长,声音就越好,所以需要买琴的琴童家长要记得,如果想买立式琴,尽量买高琴,越高越好,当然越贵。这台琴还真不错,弹了7年时间,换三角琴时Trade in,扣除Trade in的折价,算了一下这台弹了7年的琴每年花费不到200澳元 ( 不包括每年调音费用 ),这还是Trade in的价格,如果自己卖的话价格或许能卖再高些,可见Yamaha立式高琴还是非常保值的。

目前在弹的这台三角也已经弹了五年半多了,尽管不够大,但声音不错,挺好的一台琴。三角琴自然是越大越好,因为琴越大意味着Sound Board越长,声音更好也更贵。最好的家庭用三角琴是汉堡施坦威B Model,211厘米长,墨尔本AMEB考试中心Diploma考试那台钢琴就是这个型号,琴是真好,贵是真贵。Yamaha S 6尺寸和Steinway B 211差不多,价格上便宜不少,弹过这两款琴,Charlie认为S 6似乎更好。Steinway D Model就是俗称的九尺音乐会钢琴,唯一的缺点就是太大太贵,平时很少有机会弹这种档次琴的如果比赛遇到弹这种琴会很吃亏,琴键重的都不一定弹得出声音,弄不好还容易手受伤。

家长孩子在琴事上比较serious的,建议有条件的话当然是一开始就上三角琴,但千万别买Baby Grand,那不是真的三角,180厘米左右长度的琴都可以的。立式琴和三角琴严格意义上是两种不同的乐器。三角琴单键复机典型值每秒14次,立式琴每秒7次。这是击弦机结构不同造成的差别。轮指时立式琴不给力。16分音符轮指(复击同一音符):当速度标为Allegro,快板每分钟120个四分音符也就是每分钟480个十六分音符,每秒8次,立式琴就吃不消了;当速度标为Presto,急板每分钟200个四分音符也就是每分钟800个十六分音符,每秒13.3次,三角琴仍然游刃有余。

有人说弹立式琴好比拿着饭勺打乒乓球,有人马上说邓亚萍就是拿着调羹你也打她不过,但那是邓亚萍。三角琴再不济,做个家具也是上档次的。



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