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原创-梁杰夫专栏】澳洲买房,别骗我 (2016-8-1) jefflang · 从严冬到酷暑—Lake Entrance 4天3夜(2010.12.27—2010.12.30)VIC(finish) (2011-2-2) t_guoguo
· 入院亲身经历 (2013-4-24) amber2009 · analyst programmer工作满1年跳槽,讲讲这一年的经历 (2009-6-26) 风河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3502|回复: 16

[评书论文] ’怎样做母亲’----总结作家所描写的母亲及其延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21 08:4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pringwe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pringwe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springwel 于 2018-8-21 08:52 编辑

题记:
描写自己的母亲,用情必然很真挚,动情。
母亲是一个人人生中最重要的人,可以说影响一生,尤其在未成年之前。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专业,唯独没有‘母亲学’这个专业。很多人没有准备就当上了母亲。有些人稀里糊涂当了一辈子的母亲。故有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之说。
本帖搜集了一些作家关于回忆自己母亲的作品,意在总结或者探讨一个通律,一个母亲以怎样的品质、气质、性格对孩子施以影响。
本帖可能会引用医学、心理学等概念或说法,也一定会给出处。
想到那,写到哪。
共勉。

作者回忆自己的母亲
先妣事略-归有光
我的母亲 - 胡适
我的母亲-老舍
我的母亲-冰心
我的母亲-朱德
我的母亲-汪曾祺
我的母亲-贾平凹
我的母亲-莫言
我和我的母亲杨沫(一)-老鬼
我和我的母亲杨沫(二)-老鬼
倏忽人间四月天:回忆我的母亲林徽因-梁从诫
我的母亲丁玲-蒋祖林
《天长地久:给母亲的信》-龙应台
童话
我的妈妈是精灵-陈丹燕

评分

参与人数 3积分 +30 收起 理由
+ 5 感谢分享
缓缓 + 20 感谢分享
xueshuyz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Your time is valuable. Before taking the time to critically evaluate an issue, ask the question, "Who care?"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8-8-21 08:4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pringwe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pringwe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springwel 于 2018-8-21 11:57 编辑

关于母亲的美好回忆有哪些:

1 勤勉:在物质不丰富的年代,显然母亲的勤谨会给小孩子做榜样和带了相对充分的物质。
归有光说自己的母亲,怀里抱着儿子,衣角被儿子牵着,手里仍旧不闲着。‘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
老舍写道:‘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她作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
朱德言: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贾平凹:小时候,我对母亲的印象是她只管家里人的吃和穿,白日除了去生产队出工,夜里总是洗萝卜呀,切红薯片呀,或者纺线,纳鞋底,在门闩上拉了麻丝合绳子。母亲不会做大菜,一年一次的蒸碗大菜,父亲是亲自操作的,但母亲的面条擀得最好,满村出名。


2 爱恨分明:对孩子爱归爱,但做错了要警告。discipline非常重要。
莫言: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杨沫之子老鬼写的:
当动完肠粘连的大手术后,我肚上的伤口剩下一窟窿,迟迟不愈合,出院继续在家养病。一天因为点蜡烛玩火,烧着了窗户纸,窗户冒起了浓烟和火苗。我知道惹了大祸,又不敢说,怕挨打,躲到厨房。幸亏母亲发现冲过来,把火扑灭。之后她拿着鸡毛掸子狠狠抽我,连吼带骂,把我抽倒在地上。
对一个6岁的弱小孩子,刚动完手术,腹部伤口还未痊愈,还缠着绷带,这么毒打,痛上加痛,让我的心灵受到极大伤害,终生难忘。我哭了很久,怀念从没有打过我的姑姑。怀念老家农村,那里虽然穷,却充满亲情。
胡适:‘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贾平凹:前些年,母亲每次到城里小住,总是为我和孩子缝制过冬的衣物,棉花垫得极厚,总害怕我着冷,结果使我和孩子都穿得像狗熊一样笨拙。她过不惯城里的生活,嫌吃油太多,来人太多,客厅的灯不灭,东西一旧就扔,说:“日子没乡下整端。”最不能忍受我们打骂孩子,孩子不哭,她却哭,和我闹一场后就生气回乡下去。
汪曾祺:小学一年级时,冬天,有一天放学回家,我大便急了,憋不住,拉在裤子里了(我记得我拉的屎是热腾腾的)。我兜着一裤兜屎,一扭一扭地回了家。我的继母一闻,二话没说,赶紧烧水,给我洗了屁股。她把我擦干净了,让我围着棉被坐着。接着就给我洗衬裤刷棉裤。她不但没有说我一句,连眉头都没有皱一下。

3 宽厚仁慈,气量大,不记仇:
就是原谅他人。
莫言: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拣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拣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煽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拣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深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的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老舍:姑母常闹脾气。她单在鸡蛋里找骨头。她是我家中的阎王。直到我入了中学,她才死去,我可是没有看见母亲反抗过。“没受过婆婆的气,还不受大姑子的吗?命当如此!”母亲在非解释一下不足以平服别人的时候,才这样说。是的,命当如此。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全是命当如此。她最会吃亏。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她会给婴儿洗三——穷朋友们可以因此少花一笔“请姥姥”钱——她会刮痧,她会给孩子们剃头,她会给少妇们绞脸……凡是她能作的,都有求必应。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她宁吃亏,不逗气。当姑母死去的时候,母亲似乎把一世的委屈都哭了出来,一直哭到坟地。不知道哪里来的一位侄子,声称有承继权,母亲便一声不响,教他搬走那些破桌子烂板凳,而且把姑母养的一只肥母鸡也送给他。
胡适: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大哥的女儿比我只小一岁,她的饮食衣料总是和我的一样。我和她有小争执,总是我吃亏,母亲总是责备我,要我事事让她。后来大嫂二嫂都生了儿子了,她们生气时便打骂孩子来出气,一面打,一面用尖刻有刺的话骂给旁人听。我母亲只装做不听见。有时候,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或到左邻立大嫂家去坐一会,或走后门到后邻度嫂家去闲谈。她从不和两个嫂子吵一句嘴。

4 乐观:
莫言:我母亲没读过书,不认识文字,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
我的母亲教育我,人要忍受苦难,不屈不挠地活下去;我的父亲和爷爷又教育我人要有尊严地活着。他们的教育,尽管我当时并不能很好地理解,但也使我获得了一种面临重大事件时做出判断的价值标准。
我生来相貌丑陋,村子里很多人当面嘲笑我,学校里有几个性格霸蛮的同学甚至为此打我。我回家痛苦,母亲对我说: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而且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后来我进入城市,有一些很有文化的人依然在背后甚至当面嘲弄我的相貌,我想起了母亲的话,便心平气和地向他们道歉。

5 善于做饭:
朱德: 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
贾平凹:家里一来客,父亲说:吃面吧。厨房一阵案响,一阵风箱声,母亲很快就用箕盘端上几碗热腾腾的面条来。

6 语言的锻炼:
莫言:有一段时间,集市上来了一个说书人。我偷偷地跑去听书,忘记了她分配给我的活儿。为此,母亲批评了我,晚上当她就着一盏小油灯为家人赶制棉衣时,我忍不住把白天从说书人听来的故事复述给她听,起初她有些不耐烦,因为在她心目中说书人都是油嘴滑舌,不务正业的人,从他们嘴里冒不出好话来。但我复述的故事渐渐的吸引了她,以后每逢集日她便不再给我排活,默许我去集上听书。为了报答母亲的恩情,也为了向她炫耀我的记忆力,我会把白天听到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她听。很快的,我就不满足复述说书人讲的故事了,我在复述的过程中不断的添油加醋,我会投我母亲所好,编造一些情节,有时候甚至改变故事的结局。我的听众也不仅仅是我的母亲,连我的姐姐,我的婶婶,我的奶奶都成为我的听众。我母亲在听完我的故事后,有时会忧心忡忡地,像是对我说,又像是自言自语:儿啊,你长大后会成为一个什么人呢?难道要靠耍贫嘴吃饭吗?
我理解母亲的担忧,因为在村子里,一个贫嘴的孩子,是招人厌烦的,有时候还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麻烦。我在小说《牛》里所写的那个因为话多被村子里厌恶的孩子,就有我童年时的影子。我母亲经常提醒我少说话,她希望我能做一个沉默寡言、安稳大方的孩子。但在我身上,却显露出极强的说话能力和极大的说话欲望,这无疑是极大的危险,但我说的故事的能力,又带给了她愉悦,这使她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rdquo;</p>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尽管我有父母亲的谆谆教导,但我并没有改掉我喜欢说话的天性,这使得我的名字;莫言&rdquo;,很像对自己的讽刺。
老鬼:社交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极差。家里来了客人,从来不让我在场(可能是嫌我脏,嫌我嘴巴笨)。平时除了保姆,无人跟我说话。这样总不跟人接触,见了生人就紧张,手足无措,说不出话。父母也越嫌我不体面,越不让我见客人,结果毫无社交能力。上初中时,母亲让我去邮局寄东西,都得一遍一遍教我怎么跟邮局的人说。总不接触人,总不说话,说话能力就低下。肚里平时有的词儿一说话即忘得精光,所以跟人交往就爱用笔写。我有事向父母说时,即便在家里,也要写在纸上,面交给父母,用书面方式表达。


7 坚韧:
朱德: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莫言:
贾平凹:在那困难的年月里,纯白面条只是待客,没有客人的时候,中午可以吃一顿包谷糁面,母亲差不多是先给父亲捞一碗,然后下些浆水和菜,连菜带面再给我们兄妹捞一碗,最后她的碗里就只有包谷糁和菜了。那时少粮缺柴的,生活苦巴,我们做孩子的并不愁容满面,平日倒快活得要死,最烦恼的是帮母亲推磨子了。
我告诉母亲,我的命并不苦的,什么委屈和劫难我都可以受得,少年时期我上山砍柴,挑百十斤的柴担在山砭道上行走,因为路窄,不到固定的歇息处是不能放下柴担的,肩膀再疼腿再酸也不能放下柴担的,从那时起我就练出了一股韧劲。
老舍:可是,母亲并不软弱。父亲死在庚子闹“拳”的那一年。联军入城,挨家搜索财物鸡鸭,我们被搜两次。母亲拉着哥哥与三姐坐在墙根,等着“鬼子”进门,街门是开着的。“鬼子”进门,一刺刀先把老黄狗刺死,而后入室搜索。他们走后,母亲把破衣箱搬起,才发现了我。假若箱子不空,我早就被压死了。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北平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街市整条的烧起,火团落在我们院中。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但是,在作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非我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得不去,正象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廿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梁从诫:虽然如此,李庄的四年,大概仍是母亲情绪上最抑郁的时期。战争和疾病无情地击倒了她,而这里又是那样一个偏僻、单调的角落。老朋友们天各一方,难得有一两封书信往还。可以想像,她的心境有时是多么悲凉。但病中的母亲这时更勤奋于学习。她在病榻上读了大量的书。

8 不指望回报:
贾平凹:
老舍: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朱德:我不久就离开母亲,因为我读书了。我是一个佃农家庭的子弟,本来是没有钱读书的。那时乡间豪绅地主的欺压,衙门差役的横蛮,逼得母亲和父亲决心节衣缩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我念过私塾,光绪三十一年(一九○五)考了科举,以后又到更远的顺庆和成都去读书。这个时候的学费都是东挪西借来的,总共用了二百多块钱,直到我后来当护国军旅长时才还清。
Your time is valuable. Before taking the time to critically evaluate an issue, ask the question, "Who care?"

发表于 2018-8-21 08:4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pringwe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pringwe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springwel 于 2018-8-21 12:22 编辑

所列文中描述的结核病:
1 在汪曾祺的文中,其母亲及其后母都是结核病死亡
描述:我三岁的时候,母亲就故去了。我对她一点印象都没有。她得的是肺病,病后即移住在一个叫小房的房间里,她也不让人把我抱去看她。我只记得我父亲用一个煤油箱自制了一个炉子。煤油箱横放着,有两个火口,可以同时为母亲熬粥,熬参汤、燕窝,另外还记得我父亲雇了一只船陪她到淮城去就医,我是随船去的。还记得小船中途停泊时,父亲在船头钓鱼,我记得船舱里挂了好多大头菜。我一直记得大头菜的气味。
继母身体不好。她婚前咳嗽得很厉害,和我父亲拜堂时是服用了一种进口的杏仁露压住的。
2 在梁从诫的文章中:
紧接著,在我们从长沙迁往昆明途中,母亲又在湘黔交界的晃县患肺炎病倒。我至今仍依稀记得,那一晚,在雨雪交加中,父亲怎样抱着我们,搀著高烧四十度的母亲,在那只有一条满是泥泞的街道的小县城里,到处寻找客店。最后幸亏遇上一批也是过路的空军航校学员,才匀了一个房间让母亲躺下。这也是战争期间我们家同那些飞行员之间特殊的友谊的开始。旅途中的这次重病对母亲的健康造成了严重损害,埋下了几年后地肺病再次复发的祸根。
..........
一九四〇年冬,由于日寇对昆明的空袭日益加剧,营造学社追随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再度西迁到四川宜宾附近的一个小江村,李庄。这里距扬子江尽处只有三十公里(宜宾以上即称金沙江),而离重庆却有三天的水路,是个名副其实的穷乡僻壤。我们住进了一处篾条抹灰的简陋农舍。艰苦的生活,旅途的劳顿和四川冬季潮湿、阴冷的气候,终于使母亲的旧病恶性发作,卧床不起。而同时父亲脊椎软组织灰质化的毛病也变得愈来愈严重。
..........
整个李庄没有一所医院,没有一位正式医生,没有任何药品。家里唯一的一只体温计被我失手打破,大半年母亲竟无法量体温。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她的病情一天天沉重,却得不到像样的治疗。眼看著她消瘦下去,眼窝深陷,面色苍白,几个月的工夫,母亲就失掉了她那一向焕发美丽的面容,成了一个憔悴、苍老,不停地咳喘的病人。
.....................
一九四七年冬,结核菌侵入了她的一个肾,必须动大手术切除。母亲带著渺茫的希望入了医院。手术虽然成功了,但她的整个健康状况却又恶化了一大步,因为体质太弱,伤口几个月才勉强愈合。
........
从五四年入秋以后,她的病情开始急剧恶化,完全不能工作了。每天都在床上艰难地咳著、喘著,常常整夜地不能入睡。她的眼睛虽仍然那样深邃,但眼窝却深深地陷了下去,全身瘦得叫人害怕,脸上见不到一点血色。
3 莫言:
我十几岁时,母亲患了严重的肺病,饥饿,病痛,劳累,使我们这个家庭陷入了困境,看不到光明和希望。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祥之兆,以为母亲随时都会自己寻短见。每当我劳动归来,一进大门就高喊母亲,听到她的回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如果一时听不到她的回应,我就心惊胆战,跑到厨房和磨坊里寻找。有一次找遍了所有的房间也没有见到母亲的身影,我便坐在了院子里大哭。这时母亲背着一捆柴草从外面走进来。她对我的哭很不满,但我又不能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看到我的心思,她说:“孩子你放心,尽管我活着没有一点乐趣,但只要阎王爷不叫我,我是不会去的。”

4 肺结核与名人
俄国出生的德国诗人伊丽莎白·库尔曼;
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
著名的英国诗人雪莱;
德国戏剧家席勒;
还有勃郎宁、卡夫卡、勃朗特姐妹、劳伦斯、宫泽贤治、井基次郎、萧红鲁迅,
林黛玉其实也是,
还有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的美女辛追,
我们熟悉的法国文学形象“茶花女”玛格丽特
很多文学作品里都有肺结核的身影,《红楼梦》里弱不禁风的林黛玉、《三国演义》里吐血而死的周瑜、鲁迅笔下吃人血馒头治病的华小栓……
由于肺结核曾经是人们束手无策“十痨九死”的白色瘟疫,因此在有效化学药物发明之前,相当多的名人都曾经和肺结核打过交道。20世纪前页,大家熟知的肖邦、契诃夫、雪莱、梭罗、席勒、费雯丽和我国的文学巨匠鲁迅都因为缺少有效治疗方法而死于肺结核。
我国温家宝在访谈中曾经回忆,他读大学时正赶上三年困难时期,在第一学期就发现患上了肺结核病,休学半年。为了不传染给同学,温总理还被隔离了。在治疗的五年当中,医生不断的为他放宽条件,能够工作4小时、8小时,能够全天工作。当代,大家熟识的人物中得过肺结核的也有很多:著名企业家李嘉诚14岁初患结核,18岁复发;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大三因为肺结核曾休学一年;著名主持人汪涵中学时两度因为肺结核休学;著名演员李冰冰也在访谈中提到曾患肺结核……肺结核离你我并不遥远。
肺结核的治疗史
    结核病在历史上是患病率及死亡率极高的疾病之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对结核病的治疗也只是休息、吸新鲜空气、增强营养等间接疗法,疗效不足25%,死亡率很高。40年代采用人工气胸、人工气腹、胸廓改形术等萎陷疗法,疗效提高到40%。自1944年链霉素问世以来,1949年对氨柳酸(PAS)、1952年异烟肼、1965年利福平相继问世,开辟了结核病化疗的新纪元,疗效提高到90%。20世界90年代后,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推广直接面视下的督导化疗(DOTs)使得结核病患者在6-8个月的治疗期间接受规范的治疗管理,进一步提高了结核病治愈率。

最早治疗肺结核的方法

    在有效抗结核药被发明之前,结核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就是去温暖的地带,仰仗大自然清净的空气和充沛的阳光,再加上安静的休息和丰富的营养,来提高人体自身的抵抗力。因此,一个个疗养院得以建立、发展和繁荣。世界第一个疗养院是1854年德国医生布雷曼在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脉一个叫戈尔贝斯多夫的小村子建立的。如今因世界经济论坛闻名的瑞士小城达沃斯因为海拔高、四面环山、空气干爽清新,在缺少肺结核有效治疗药物的19-20世纪曾是享有盛誉的疗养圣地。达沃斯最早的疗养院建立于1860年,之后各国患病的有闲阶层迅速蜂拥而至。
    在19世纪早期的欧洲,只有有钱有闲的贵族名门才有可能去各个疗养院修养治疗。通常肺结核患者面色苍白、身形消瘦,正好符合当时大众的审美。而午后出现的潮红又为肺结核患者苍白的脸上增添了红晕,看起来异常优美。因此,那时,得肺结核曾经被认为是“时髦”和“美丽”的。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有人曾提出海边空气咸,海风会吹走病邪。故,一时海边房子昂贵。
谁发现了肺结核
1965年,法国学者Sylvius根据解剖了死于所谓“消耗病”或“痨病”人的尸体,发现肺脏及其它器官有颗粒状的病变,根据其形态特征称之为“结核”。自此,结核的名称被延用至今。
1882年3月24日德国著名微生物学家罗伯特·科霍宣布发现了结核杆菌,并将其分为人型、牛型、鸟型和鼠型4型,其中人型菌是人类结核病的主要病原体。
最早的肺结核患者
    结核病有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六千年前的意大利和埃及。我国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2100年前的女尸肺上部及左肺门发现有结核钙化灶,说明生前是一个肺结核病患者。这是我国可查证最早的肺结核患者。
Your time is valuable. Before taking the time to critically evaluate an issue, ask the question, "Who care?"

发表于 2018-8-21 08:5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pringwe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pringwe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springwel 于 2018-8-21 18:09 编辑

老鬼(杨沫之子)所描述的杨沫
----一些启示

1 杨沫本身的不幸:
原生家庭:母亲的童年很苦。她的父母感情破裂,各自寻欢作乐,不管孩子。她自己从生下后,就缺少母爱与父爱,老挨打。在这个冷酷环境里,潜意识中她也深受她父母的影响,不大管孩子,对孩子的事漠不关心。她的母亲从来没有亲过她抱过她。
她童年时得了病,父母不给她治。她拉肚子,她冻伤脚,她发烧感冒都没人理。所以自己的孩子得了病,她好像也不着急,不大在意。
母亲年幼时老挨打,是暴力的受害者
......
母亲年轻时,因为反对包办婚姻,让她妈非常气愤,曾与她断绝关系,停止供给生活费,这对她的伤害是终生的。她也变冰冷,不重亲情,与舅舅、叔叔、姑姑等亲戚的关系都相当疏远,极少来往。与自己的孩子也动不动就断绝关系。
.......
时代背景:毛主席的“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的教导已深入骨髓和血液,结果就有母亲这样的革命者,认为应把革命、工作、他人放在首位,以为母爱越少越好,这才算觉悟高,思想好,对同事、熟人甚至陌生的外人都远比对自己的孩子关心和热情。外人不穿袜子都要帮忙,自己的孩子明显地遇害,却撒手不管。在单位里笑容可掬,回到家却动辄打骂孩子,冷漠粗暴,照顾粗疏——谓之曰:严格要求,不娇生惯养。
.......
个人生理因素:也恐怕有她生理上的原因。自从动了两次手术,过早地摘除了卵巢、子宫,母亲性情变得烦躁易怒,为一点小事就生气。她自己就是个病人,需要别人照顾,自然对孩子缺少耐心和关爱。



2 在孩子身上复制自己的不幸

A 不母乳喂养:母亲曾说她不喜欢小猫小狗。我感到她也不喜欢小孩儿。她的神经官能症使她怕吵闹,曾明确表示不欢迎别人带小孩来家里,说小孩一哭闹,她的心脏受不了。周末我们孩子一回家,她就抱怨太乱太吵。如同她的母亲整天醉心于打牌看戏,我的母亲整天醉心于她的写作,都同样的不管孩子,儿女情很淡。
孩子生下后,她嫌带孩子麻烦,影响工作,5个孩子有4个是找别人带的。
据母亲自己说,她18岁时在小汤山一个农民家生了第一个孩子。产后12天,因农村闹霍乱,不敢多呆,就把婴儿留下,自己返回北京。结果这个小儿子长到1岁半时,生病夭折。
她第二个孩子徐然,只奶了8个月,也送回了河北农村老家。
第三个孩子青柯1938年冬生于河北深泽农村,刚过满月母亲就出去追赶贺龙的部队,将孩子留在农村。以后不闻不问,直到8 岁哥哥眼睛被人扎伤,才把他接到身边。母亲在1947年4月6日日记中也承认自己过去对青柯太冷漠了。
到生第四个孩子小胖时,母亲还想送给奶妈养。因为当时地委领导提倡女同志自己喂养孩子,她才被迫改变了主意,没有送出去。到要生我时,她决定打胎,却因手续问题没有打成,只好在阜平生下来。又很快地把刚生下的我送回老家,找人喂奶。其实当时环境改善,很多同志都把孩子留在身边或附近。
评:不母乳喂养:母乳喂养好处不在论述。最重要的一条是和小孩建立依附关系(attachment)。
B 平日生活即充满暴力与冷漠:在老鬼回忆自己的母亲,充满了暴力。
她的母性不很强,打姐姐徐然就是一例。那是解放战争期间,十来岁的徐然被送到六七十里外的一所住宿学校。因为不习惯,思念母亲,一次她偷偷溜出学校,从早到晚走了整整一天,返回母亲身边。母亲看见疲惫不堪的女儿却发了无名火,用苕帚疙瘩狠狠打她,徐然用手挡护,结果手被打破流血。母亲第二天就托人把她送回学校。徐然的手背上为此留下了一个疤。
....
不参加家长会,孩子远行送也不送,从来不为孩子们掌勺做饭,改善伙食,也从没见过她给孩子们收拾衣服,整理卫生。相反,都是孩子照顾她。从来不带纪念品。来了客人,除了小胖,绝少让我和哥哥在场,既不愿意把我们介绍给他们的朋友,也不愿意他们的朋友看见我们。
......
父亲浮肿了,他们买了不少高级糖、高级点心、高价营养品,但这些吃的都放在他们的屋,只供父母享用。他们出门就锁门,不容孩子染指。他们认为他们是老干部,有这待遇,他们比孩子重要,先顾他们要紧。
C 孩子有病或者有难,也袖手旁观。
比如,我小时候患了肠粘连,肚子疼,疼得我满地打滚,吃什么吐什么,母亲认为是虫子病,一直没当回事。保姆看我痛得难受,吃药也不管用,再三向她报告,她都说是虫子病,无动于衷,继续把我扔在东屋,任我疼得呻吟。几天过去,我已奄奄一息,眼看要不行了,她才让哥哥带我去看病。医生检查之后马上动手术,后来对家人说,我的肠子都黑了,胀得快要破裂,再晚就没救了…
........
我12岁左右又闹过一次肚子疼,很严重,育才学校把我送到友谊医院抢救,后又在校医院住了好几天。这期间,尽管学校打电话通知了家长,母亲也没去学校看看我。可萧华的儿子萧云在《我的母亲》一书中说:当他发高烧后,一连7天不退,他的母亲王新兰寸步不离地守了他7天。相比之下,我的母亲绝没有这么强的母爱。我患重病时,不记得她陪过我哪怕一天。
当动完肠粘连的大手术后,我肚上的伤口剩下一窟窿,迟迟不愈合,出院继续在家养病。一天因为点蜡烛玩火,烧着了窗户纸,窗户冒起了浓烟和火苗。我知道惹了大祸,又不敢说,怕挨打,躲到厨房。幸亏母亲发现冲过来,把火扑灭。之后她拿着鸡毛掸子狠狠抽我,连吼带骂,把我抽倒在地上。
............
哥哥上初中时,有一段时间肚子总疼,去医院检查,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可就是左侧肚子疼。以后查了多次,也没查出毛病。父母即认为哥哥是装病,以索取关爱。哥哥疼得无心听课,含着泪说:不是装病,是真的难受,真的疼痛。母亲依旧严词批判他:一个大小伙子,不要那么资产阶级,娇滴滴,无病呻吟。
哥哥还告诉我:他高二时得了急性腮腺炎,腮帮子肿得老大,头昏脑涨,连睾丸也肿了,发高烧39度8。校医给了他一些药后,让他赶紧回家治病休息。怎么回去呢?校医和同学们建议他让家里找个车来接。因为高烧,哥哥走路摇摇晃晃,想到父亲用车很方便就给家里打电话,报告自己发高烧,头很晕,请求父亲要个车来接一下。父亲与母亲商量了片刻后问:你现在能不能站起来?哥哥说能。父亲问:能不能走路?哥哥说头很晕,走路颤颤巍巍。父亲与母亲又商量了一番说,你能站起来,又能走路,还能打电话,病就不算重,你自己乘车回家吧。
........
可能小学三年级左右,大年初一吃饺子。我饿了,趁父母不在,吃得很快,狼吞虎咽。小胖报告了父亲,说我跟她抢饭吃。父亲过来,满脸怒气,啪啪抽了我两个耳光。母亲对父亲大过年的打我,没有一句批评。
3  对别人很好
她身在珠海,却能给北京老战友的孩子买坐月子用的尿布等。夏天,还能邀请他们小两口住到香山自己的小院。她还曾送给朱述新的爱人(我育才小学的同学)一件高级水貂皮大衣。可作为她自己的孩子们却从来享受不到这种待遇。即使对她比较喜欢的两个女孩小胖、徐然,也没有送过这么贵重的衣服。徐然要她一个收音机,还得付给她钱。
母亲有个女同事韩霭丽,1963年左右调到市文联工作。母亲见她总不穿袜子,以为她生活困难。一次开完会后,母亲悄悄把她拉到没人地方,塞给她几双袜子说:我给你带来几双袜子。
不料这位女同志笑了,婉言谢绝;自己从小就不穿袜子,连冬天也不穿。

4  来自非父母的爱(可以补偿一部分)
----在姑姑的爱抚下长大的,从不知道什么是害怕,刚来到北京后,整天在院子里乱跑乱钻,十分淘气。
农村的姑姑待我比待自己的儿子还好。每逢我和她的孩子打架时,她总是责备自己的儿子,说:“小波还小,你应该让着他。”
----我跟姑姑在一起时,亲热随便,脸上浮出笑容。
----我内心里总是怀念老家的姑姑奶奶。初中时我回了趟老家,感受到了淳朴炽热的乡情,农村的大人小孩一个个对我都那么在乎,那么热情。
----我永远忘不了在那最困难的日子,你(指姑姑)是怎样饿着肚子让我吃饱的……尽管他们(指父母)给我吃鸡鸭鱼肉,给我手表、自行车,可只有和你在一起,才感到自由、随便、舒服,可以不用再扮“骗子”的角色。和他们在一起总仿佛有一层无形的隔膜。

5  复制后果:

——小胖在唐山军垦农场被整得几乎精神失常,流着泪恳求母亲去唐山帮她一把,替她向领导求求情。母亲却没有理。只让大姐去了一下,没解决问题,后青柯去了,把小胖接回北京住了些天,才恢复了正常。
——我成年后,妻子曾说我连擦屁股都不会,怎么搞的?因为母亲就从没教过我怎么擦,怎么系皮带,怎么剪指甲……母亲嫌麻烦,把我往托儿所一送了事。
————为什么自己崇尚暴力,一部分原因就是幼年总挨打造成的。我在美国常常感叹,年轻时如果把练块儿习武的劲头放在学英文上,自己的日子就要好过得多,父亲打我数不清有多少次。促使我从初一起就拼命练块儿、悠双杠、举杠铃、摔跤打拳……以为自己身强力壮,武艺高强,父亲就不敢再打我。
———-我的孤僻也与这个家庭有关。父母不和的家庭,孩子大都孤僻怪异。除了姑姑和老家的亲戚,我不相信任何人,连亲生父母都这样冷酷自私,我还怎么相信外人?对任何生人,我的第一个反应是戒备,是警觉。我信奉人性恶是四海皆准的真理。遇见生人总往坏里想,不爱交际,从不主动跟人说话。在学校里,非常的不合群。老不见人的狗,见了人就会恶叫,非常凶狠。我也是习惯了自己的孤僻生活,见了生人就冷冰冰的,没有笑脸。
————社交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极差。家里来了客人,从来不让我在场(可能是嫌我脏,嫌我嘴巴笨)。平时除了保姆,无人跟我说话。这样总不跟人接触,见了生人就紧张,手足无措,说不出话。父母也越嫌我不体面,越不让我见客人,结果毫无社交能力。上初中时,母亲让我去邮局寄东西,都得一遍一遍教我怎么跟邮局的人说。总不接触人,总不说话,说话能力就低下。肚里平时有的词儿一说话即忘得精光,所以跟人交往就爱用笔写。我有事向父母说时,即便在家里,也要写在纸上,面交给父母,用书面方式表达。
————母亲的冷漠也激发了我的奋斗意志。没有别的依靠,只能自己救自己。她疏远就疏远,我不哀求她。她多红,也不拍她的马屁。她瞧不起我,我越发憋一口气,非要干出点事,来证明自己!我锻炼身体,我磨砺意志,我犯了纪律不检查,我把憋在心中的话写成书,我一条路走到底……无非是在表现自己的独立和力量。
Your time is valuable. Before taking the time to critically evaluate an issue, ask the question, "Who care?"

发表于 2018-8-21 08:5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pringwe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pringwe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springwel 于 2018-8-21 18:54 编辑

第三者

下文就这几个‘第三者’加以详述。
----目的和因果外的第三者,好人和坏人以外的第三者,清醒与不清醒以外的第三者


1 目的行为:比如去健身的男女们,要使自己身材好,这就是目的,所以去健身。健身---这就是一种目的行为。
   反射:由因果决定。最著名的就是‘fight’‘flight’,人面对危险时,是逃跑还是战斗?举个例子,武松打虎。老虎来了,武松决定和老虎打一仗。怒目圆睁,心跳加快,血脉喷张。这就是一种反射。人类长久进化出来的。
   第三者:比如一个人某天突然有心情去侍弄花园。她的目的不在于种花或者种菜。仿佛有一股要释放的能量。‘心血来潮’就是描述这种状态。无所事事的坐卧不宁。

2 好人与坏人:不必多说。评判好人与坏人多是以道德标准进行判别。教育孩子,从小就用三元观去教育。在社会上除了少数特别好和特别坏的人以外,多数是普通人;在学校里,多数是中等生;上下、左右、先后之外还有‘中’;‘正’‘反’的发展是‘合’,即否定的否定。世界是多元的。物理学发现很多亚原子微粒子等等。‘三’是最低限度的原数。不要固执于二元对立观,那种‘你死我活’的观点,现在已经不适用,已经导致了很多人间的悲剧。又比如:二元论认为人不是男的就是女的,这是常识。但常识不等于科学和事实。那些在性行为上和心理上不男不女、亦男亦女曾在历史上受过严重的迫害。

3 清醒与不清醒以外的第三者:意识清晰,意识障碍比如昏迷、昏睡、谵妄。但意识改变状态少有认识。比如生产后妇女的雾状意识,就是常常忘记东西。

老百姓眼中,说某人有精神问题,可能是这两类:
一类:’痴‘’呆‘’傻‘(amentia,即mental retardation):
一类:’疯‘’癫‘’狂‘(insanity)
第三类最常见:神经症,人格障碍及其有关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障碍。焦虑症、自恋人格障碍(比如电影《穿Prada的女魔头)比如网瘾、赌瘾、酗酒等。
穷人肚子难受,富人心里难受。

最有名的第三者莫过于《圣经》里面那条毒蛇。
亚当和夏娃是纯朴而快乐的。毒蛇出现后,事情就变得复杂了。
这第三者可以是:夫妻任一方的初恋者,现实的‘第三者插足’,家庭内夫妻以外的某人(公婆,岳父母,子女,妯娌等),家庭外的某人(比如领导,同事),甚至金钱也可以成为第三者。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很多问题是比出来的。幸福感和不满意都是比出来的。
Your time is valuable. Before taking the time to critically evaluate an issue, ask the question, "Who care?"

发表于 2018-8-21 09:2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xueshuyz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xueshuyz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等分享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8-8-21 19:4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pringwe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pringwe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无聊综合症:大家听过吗?是一种弥散性人格障碍。发病高峰在30—40岁之间。往往在成家立业至少达到了中等水平。也许一般人看了来混得还不错。我们传统文化隐含着这种危险,因为我们鼓励子女前进的道路是有出息,出人头地,颜如玉,学而优则仕,光宗耀祖等等。我们不鼓励孩子去独立地做决定,也不知如何促进孩子积极的内心世界的发展。亲子互相依赖。臣无祖母无以致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李密的一篇陈情表感动了多少人。然而,这种感情必被摧毁。特征性就是平淡和无动于衷,尽管一般接触中看不出来。觉得生活没有什么真正的意义。很少抉择,只沿着费力最小的方向进行.这种人作为社会的一员可以表现不错,家庭和社会义务一般能够完成,对人也相当宽容。但总的说,他只是随波逐流,缺乏真正的和深刻的满足感。他无法在深层和理解的水平上与别人认同,他不能体验别人为什么活得那么起劲和心满意足。
如果客观条件所限制使人无所作为而感到无聊,尽管可持续数年之久,一旦条件改变,无聊感便一扫而光。那就不是无聊综合症。又称空心症。
Your time is valuable. Before taking the time to critically evaluate an issue, ask the question, "Who care?"

退役斑竹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8-8-21 21:5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缓缓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缓缓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发现中国的母亲们很沉重。文学作品里很难见到几个有趣的母亲形象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springwel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8-8-21 22: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ipp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ipp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缓缓 发表于 2018-8-21 21:55
发现中国的母亲们很沉重。文学作品里很难见到几个有趣的母亲形象

那样的政治环境下能保持有趣的灵魂真的很难。可能以前的人活的太苦,所以写出来的东西都是苦的,包括母爱。我真诚希望我在孩子们心里是一个有趣的人。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10 收起 理由
springwel + 5 感谢分享
缓缓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8-8-22 08:4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pringwe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pringwe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springwel 于 2018-8-22 11:04 编辑

@缓缓
@Pippa

今天咱们就谈谈’有趣‘


知乎上的解释怎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有趣」?
我所理解的‘有趣’英文相对应的应该是’interesting‘,inter+rest就是进入的里面休息的,即便是interesting。如果形容人,则是这个人能让你觉得放松,没有压力。又比如这本书很有趣,意思就是你能看进去,且能是一种休息。所以,‘有趣’多是以别人的视角看待自己,‘我认为他是个有趣的人。’而如果自认为自己是有趣的,就是自己让自己能放松,能不断自新,这种也不少见,普通人也常常读一些书,或者一个人远离家庭去旅游,孤寡老人也有自得其乐的,单身汉也有自己的方式寻欢作乐。

按照大五人格测试理论,有趣应该归结到开放性那一轴。有必要介绍一下大五人格。点击这里现在可以测试我想知道我的人格
心理学家(注意是心理学家,而非心理治疗师)通过大量的统计学计算,发现人格总共有五个轴:
开放性(openness):具有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创造、智能等特质。
责任心(conscientiousness):显示胜任、公正、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克制等特点。
外倾性(extraversion):表现出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等特质。
宜人性(agreeableness):具有信任、利他、直率、依从、谦虚、移情等特质。
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neuroticism):具有平衡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等情绪的特质,即具有保持情绪稳定的能力。

有趣的人,代表这个人勇于探索,不以功利为目的,当属上述‘开放性’里面的一种。我们形容一个人有趣,就有很多意思在里面:这个人很幽默,这个人不按常理出牌,这个人会自己找乐子,这个人兴趣广泛而不是只关注自己那一亩三分田,但’有趣‘多是以外人的眼光来评价,是一种外显性品质。一个人特别娴静,内心丰富,可能在外人看来并不是一个有趣的人,但这个人的人生并不失精彩。又比如一些科学家,夜以继日地呆在实验室,全心贯注地做各种实验,在外人眼里,他未必就是一个’有趣‘的人,但他自得其乐,自觉有趣。

与‘有趣’相反的‘枯燥无味’。世上很多东西是枯燥无味的,比如数理化,人群中只有极少数人对数理化很干兴趣。很多人不愿意去学数理化,导致国家必须去专门地提倡,不然理工科类读的人会比较少,作为社会就运转不下去。也就是说,现实中‘有趣’
的并不多,可能很多时候得放弃那些‘有趣’的事物。还有一种可能,有些东西乍看起来,毫无兴趣,但钻进去,则另有一番天地。如果一开始以有趣为导向,则会失去一些机会。就好象和一个‘有趣’的人相处,刚开始可能觉得不错,觉得醍醐灌顶,但如果多相处几次,则又感觉不同。有些人刚接触觉得没啥意思,但相处久了,就越觉得‘有味’‘有趣’,回味无穷。单就‘有趣’来说,也应该能够接受时间的检验。

中文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让人不得不想起头悬梁锥刺骨的故事,好象学习是一件‘苦’差事,但在‘颜如玉’‘黄金屋’的诱导下,不得不去学习。这种文化就很少能培养出科学家。科学家,需要自己觉得研究的东西‘有趣’,才能够夜以继日地去工作。如果一件事情,要做的人既不觉得有趣,又不得不去做,这就会产生各种‘神经症’比如厌学症。

如果一件事人们认为是有趣的,就一定会全身心地投入,比如打麻将。
没听说谁打麻将打出神经衰弱来,除非特别在乎输赢的。往麻将桌上一坐,就忘了时间的存在,连上厕所都觉得浪费时间。这就是一种‘有趣’的活动。我妈就特别喜欢打麻将,那种投入让人惊叹不已。人们觉得‘有趣’,是因为所期待的变化,这种变化一定几率上是让人愉悦的,比如打麻将这盘赢了,或者这盘输了,下盘会有可能赢。经常打麻将的人,肯定有输有赢。如果每次都输的人,也很难这么投入地去打麻将。如果每次都赢的话,也很难再去打麻将。我想用神经递质的机理解释。同一种刺激,反复作用,就会失去其刺激性。人们需要某种不确定性来刺激神经。久居兰室不闻其香就是‘香’这个刺激太频繁以至于没感觉了。苦过方知甜,很久不吃肉的人吃一次肉就觉得特别香。比如有些人喜欢做饭,因为数个小时甚至几十分钟下来,你就可以看到自己的成果,色香味如何。还有人侍弄花草,每天花草都有变化。这是求变化期望不确定性人类基因所特有的,不然也不会走出非洲,现在成70亿巨大群体。所以,如果形容某个人‘有趣’就是这个人对于你来说,有某种不确定性。你说个话题,你没有希望TA能说出个所以然,但TA却说的子丑寅卯。你认为TA会是这样做,但TA却那样做,而且那样做是让你愉悦的,你才觉得这个人‘有趣’。如果形容自己是有趣的,则是能够不断给自己新刺激的。

澳洲的教育比较偏向‘有趣’,do you enjoy it?是口谈禅。大学科目的论问题,如果不enjoy老师出的题目,可要求重新换个感兴趣的。但是,作为社会,需要运转,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如果人人以‘有趣’为目标,大部分人会选择‘打麻将’类似的职业取向,如果有人付工资的话。打麻将,之所以让人沉迷,就是因为得到反馈的时间短,一盘下来,十几分钟,胡了,炸了,赢了。人们有快感。因为马上又开始下一轮,又有新的希望。打游戏也是如此。而现实中,这种短时间就有反馈的就很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当个初级心理学家要至少六年教育还别说当徒弟的时间,当个医生至少10年才能出师。有些科学家一辈子也没研究出来什么,有的艺术家比如梵高甚至死后才得以扬名。当然,当科学家的同时也可以‘有趣’,比如拉个小提琴,做点文章。做‘画家’的同时,也可弄弄花草,练练厨艺啥的,如果他们自己觉得‘有趣’。这样说来,‘有趣’,主要是自己觉得有趣,而不是别人眼中这个人‘有趣’。有人提出一万小时,就是一万小时可以成为一名专业人士。在这一万小时中,还需要不断改进。佛洛伊德讲三个我:本我,自我,超我。‘颜如玉’黄金屋‘是低级的超我,有些人愿意牺牲一时的享乐,去换取一种持久的愉悦。比如初做一件事情,未必觉得’有趣‘,但做久了,才发现另一个天地,时常更新,便觉得’有趣‘。所以,一些看起来十分微小的事情,一些人就做得津津有味,螺蛳壳里做道场。所以,那些能尝试不断新事物(比如莫大的博士徒步走),或者在旧事物上有勇气挖掘新东西的,都可算作’有趣‘。

那一个人如何一生中都在做’有趣‘的事?当你觉得某件事情’有趣‘,你可能就具有这方面的天赋。有些作家夜以继日地写作,两耳不闻天下事。有些书如此有趣,让你废寝忘食。有些运动达人,不管天晴下雨,风雨无阻。有些醉心于艺术的,连下顿饭都没有着落仍旧坚持创作的。人的天性中有某种天分。比如有人有画画的天分,有人宅心仁厚有照顾人的天分,有人有经商的天分,有人有音乐天分,有人有写作天分。有人弃医从文从商从艺。霍兰德认为,人应该在天分的基础上加以发挥。一个人喜欢从事照顾人的工作,医生当不了,可以去做理疗师-正骨师,护士,护工。一个人动手能力强,可做工程师,建筑师,木匠等。一个人喜欢和人打交道,上可做外交部长,下可做居委会大妈。一个人喜欢固定的职业,循规蹈矩,上可以做政府高级办事员下可做前台。社会为各种天分的人提供了一种阶梯式的职业。

你的天分,总有用武之处。只要人尽其才就是对个人的成功。如果不顾个人的天分,强扭的瓜不甜,则会扭曲人性。故,抹杀天性是最残酷的。凡是逼迫都带有某种抹杀,人们喜欢逼迫尤其是自己的小孩去学这个去学那个是因为迷茫,这种迷茫要么是一种懒惰,懒得花时间去发现小孩的天分;要么是一种认知上的缺陷,不能理解人有倾向性。还有一种可能是受了周围人的影响,随波逐流而已。
有些人一辈子都没有发现自己的天分,浑浑噩噩混一辈子,可能天分在萌芽状态已经被父母、老师谋杀了。所以,努力发现自己的天分,发现那些自己能够投入进去、取悦自己的事情,哪些可以弥久常新事情,你是要常常改换主题还是能够坚持一个主题在这个主题不断挖掘新的东西? 八十年代高考填志愿老师就提两条标准:1 能赚钱 2 包分配。但现在都不这样提了。能赚钱的职业不一定是喜欢的,包分配的工作不一定是满意的,连习总都说,把个人兴趣与中国梦结合起来。人也是不断发现自己的过程,也是多尝试的意义所在,你怎么知道自己就没有那方面的天份呢。霍兰德职业兴趣量表(完整专业版)
Your time is valuable. Before taking the time to critically evaluate an issue, ask the question, "Who care?"

发表于 2018-8-22 09:2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sy12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sy12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pringwel 发表于 2018-8-22 08:48
@缓缓
@Pippa
谈谈有趣

傲慢与偏见里的mrs bennet就比较有趣。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8-8-22 09:2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sy12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sy12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荆棘鸟里的母亲fiona可以算是很不成功的母亲吧?好在最后她改变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springwel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8-8-22 11:0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eelongwes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eelongwes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sy12 发表于 2018-8-22 09:21
傲慢与偏见里的mrs bennet就比较有趣。

Mr.Bennet一定会反对。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hsy12 + 5 天生一对。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8-8-22 11:3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pringwe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pringwe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springwel 于 2018-8-22 12:01 编辑

@缓缓 @Pippa

再就中国母亲的‘苦’与‘沉重’说几句。

这是中国所特有的还是作为一个‘母亲’所特有的。
在首楼关于母亲的那些文章中,这些母亲有子女多的,有贫穷的,有事业有成的。
子女多的:比如朱德的母亲。生了十几个,抚养成人的有八个。这有几方面的原因。第一,那时候没有避孕药。第二,那时传染病流行,婴幼儿存活率能有一半就不错了。这个在全世界都是普遍现象。应该不是中国所特有的。
贫穷:比如老舍的母亲。因为父亲在他1.5岁就死了。然后是连年战乱。这是女人所不能左右的。
事业有成的:杨沫和林徽因,都应该是史上留名的。杨沫对待其子女并不好,而且冲突频繁,冷漠与暴力常在。林徽因之子梁思成回忆:‘母亲不爱做家务事,曾在一封信中抱怨说.这些琐事使她觉得浪费了宝贵的生命,而耽误了本应做的一点对于他人,对于读者更有价值的事情。’似乎母亲事业有成,对家里照顾肯定会少一些。很少有人是超能。
对子女的期望:莫言的母亲期望他做一个‘沉默寡言,安稳大方’的孩子。杨沫大概是期望孩子成为刀枪不入的钢铁侠,反倒是孩子受到莫大的伤害。胡适的母亲只让他‘读书写字’,不学乐器不学画不准乱跑乱跳。言传身教教其待人和气,宽恕体谅,这也是胡后来能做北大校长的原因之一吧。
社会地位:朱德,贾平凹,莫言,他们的母亲都是朴实的农民,都不识字,但对子女都是十分疼爱,有朴素的普世价值观。地位高的杨沫,孩子反倒问题更多。
苦:如今我们觉得她们很苦,但那个年代可能是一种普遍现象。现在开车十分钟的距离,过去凭脚走就得1-2个小时。当然,富贵人家有可能提前享受到高科技,比如车。普通家庭,都得辛苦劳作才能过得下去。即便现在,也是双职工居多,家庭财务才能运站下去。如果100年后,看现在的生活,或许也会觉得苦。人群中总有少数幸运派。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8 收起 理由
缓缓 + 8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Your time is valuable. Before taking the time to critically evaluate an issue, ask the question, "Who care?"

发表于 2018-8-22 11:3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pringwe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pringwe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springwel 于 2018-8-22 12:02 编辑

英文找哦频率可里,一时半会也找不到描述母亲的文章。我以mother在goodreads搜索了一下。现摘录一些。
goodreads关于母亲的一些句子

在第二页中,有人贴出了G. K. Chesterton (29 May 1874 – 14 June 1936)的一段话,这个作者的生平和首楼那些母亲们的生活年代接近或相差不远,看他的论述:

“Babies need not to be taught a trade, but to be introduced to a world. To put the matter shortly, woman is generally shut up in a house with a human being at the time when he asks all the questions that there are, and some that there aren't. It would be odd if she retained any of the narrowness of a specialist. Now if anyone says that this duty of general enlightenment (even when freed from modern rules and hours, and exercised more spontaneously by a more protected person) is in itself too exacting and oppressive, I can understand the view. I can only answer that our race has thought it worth while to cast this burden on women in order to keep common-sense in the world. But when people begin to talk about this domestic duty as not merely difficult but trivial and dreary, I simply give up the question. For I cannot with the utmost energy of imagination conceive what they mean. When domesticity, for instance, is called drudgery, all the difficulty arises from a double meaning in the word. If drudgery only means dreadfully hard work, I admit the woman drudges in the home, as a man might drudge at the Cathedral of Amiens or drudge behind a gun at Trafalgar. But if it means that the hard work is more heavy because it is trifling, colorless and of small import to the soul, then as I say, I give it up; I do not know what the words mean.
女人的多重功能: To be Queen Elizabeth within a definite area, deciding sales, banquets, labors and holidays; to be Whiteley within a certain area, providing toys, boots, sheets, cakes. and books, to be Aristotle within a certain area, teaching morals, manners, theology, and hygiene; I can understand how this might exhaust the mind, but I cannot imagine how it could narrow it. How can it be a large career to tell other people's children about the Rule of Three, and a small career to tell one's own children about the universe? How can it be broad to be the same thing to everyone, and narrow to be everything to someone? No; a woman's function is laborious, but because it is gigantic, not because it is minute. I will pity Mrs. Jones for the hugeness of her task; I will never pity her for its smallness.”
― G.K. Chesterton, What's Wrong with the World
Your time is valuable. Before taking the time to critically evaluate an issue, ask the question, "Who care?"

退役斑竹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8-8-22 21: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缓缓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缓缓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苏联文学里的母亲形象,在我记忆里也是苦大仇深。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8-8-24 20:3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彤彤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彤彤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生家庭的影响
代代相传的,除了传承,还有教育孩子的方式。 能不能走出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真要看造化和努力了。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