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麦麦泽泽儿童房装修笔记集合帖(建设完毕,9楼更新) (2008-11-9) MaxJay · 面包会有的,工作也会有的(拿到offer了,谢谢大家的加油和鼓励) (2009-6-26) hellochina
· 维州vic 游玩好地方 v1.1 (2016-10-4) fuminlei · 从自住转投资 - offset account对以后税务优惠的计算 (2007-9-10) 黑山老妖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lao3

[评书论文] 培养“学霸”并不难(十一月,我们聊聊读书和教育)(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13 11:4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hsydne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hsydne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培养孩子的理论多如牛毛。
孩子脾气禀性天赋都不同。
耐心,安全第一,鼓励犯错
我们家就培养这三点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7-11-13 11:4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lyss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lyss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说到天生的,上次老师讲双胞胎兄弟的故事就刷新我的感知。

持续的不断的培养孩子,这事不容易。

发表于 2017-11-13 11:5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ipp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ipp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alyssa 发表于 2017-11-13 12:48
说到天生的,上次老师讲双胞胎兄弟的故事就刷新我的感知。

持续的不断的培养孩子,这事不容易。 ...

分享一下呗

发表于 2017-11-13 12:4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鹧鸪天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鹧鸪天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鹧鸪天 于 2017-11-13 13:41 编辑

先得说说什么是学霸。考试高分?这样的学霸就是做题做出来的。很多很会考试的人都没看过几本课外书的。

发表于 2017-11-14 06:1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ao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ao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白兰花开 发表于 2017-11-12 21:50
面对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我就要崩溃

千万不可“崩溃”呀!

这可是抓紧早期教育的大好时机!不可放过!此时下功夫,比孩子上了学再去补课强多了!

发表于 2017-11-14 06:2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ao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ao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鹧鸪天 发表于 2017-11-13 13:40
先得说说什么是学霸。考试高分?这样的学霸就是做题做出来的。很多很会考试的人都没看过几本课外书的。 ...

可能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定义吧?

我的定义,恰恰是那些看起来不怎么用功,也就是说不怎么做题却老是考高分的学生。

这样的学生课外书未必看得少。当然,也在个人兴趣——课外书看得少,也可能电脑玩得多...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7-11-14 09:2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小雨林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小雨林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家庭的潜移默化影响还是巨大的。比如一个音乐世家里的孩子可能从小就生活在音乐的氛围里,会慢慢的激发ta对音乐的感悟,即使将来不专业做音乐,最起码会对音乐有较高的兴趣吧。

发表于 2017-11-14 09:2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小雨林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小雨林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Z所说的学霸,不怎么做题却老是考高分的学生,其实是功夫在书(课本)外的。他们不是没有学,而是效率高,或者从很小就有了很强的积累,做功课和考试时就是水到渠成的感觉了。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7-11-14 10:0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otorno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otorno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小雨林 发表于 2017-11-14 10:29
LZ所说的学霸,不怎么做题却老是考高分的学生,其实是功夫在书(课本)外的。他们不是没有学,而是效率高, ...

不是“功夫在书外”。。。

人和人不一样。。。

同样一道数学题,学渣在本子上各种画啊、算的,半天搞不出来;学霸根本不搞这些,看完题直接写最终答案

不要问我这么知道

2017年度勋章 2018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17-11-15 08:3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虞宅与美丽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虞宅与美丽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otornot 发表于 2017-11-14 10:07
不是“功夫在书外”。。。

人和人不一样。。。

孩子的很多素质都是天生的,我觉得家长最重要的责任是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强项,找到孩子的兴趣点,不要漠视或压制,也不要拔苗助长。

可能我是个比较懒的家长,喜欢顺水推舟。

当然人格和品行的教育要有严肃性,但是我同样相信家长日常生活中的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

2017年度勋章 2018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17-11-15 08:3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虞宅与美丽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虞宅与美丽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hsydney 发表于 2017-11-13 11:45
培养孩子的理论多如牛毛。
孩子脾气禀性天赋都不同。
耐心,安全第一,鼓励犯错

说到鼓励犯错,我觉得底线还是要先约定好,并且严格执行。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7-11-15 09:1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hsydne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hsydne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虞宅与美丽 发表于 2017-11-15 09:37
说到鼓励犯错,我觉得底线还是要先约定好,并且严格执行。

看第二点“安全第一”
只要安全随便捣鼓自己的东西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虞宅与美丽 + 3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7-11-15 15:4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ao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ao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培养孩子的理论多如牛毛。
================================

眼下确实如此。但在我看来,这篇最早介绍到国内(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来的《早期教育和天才》是最好的。何况书中介绍的“卡尔.维特的教育”更是18世纪(?记不准了)的作品。

书很薄,都是原则。具体事情可依原则而灵活变化。而不是只有答案。

发表于 2017-11-15 15:4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sam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sam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学霸第一条就是硬件要好。就是聪明,智商高。cpu速度快,内存大。

其次是软件要好。这才是教育。

如果硬件不行,再怎么上软件也不行,还会死机。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虞宅与美丽 + 3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7-11-16 18:2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ao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ao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lao3 于 2017-11-16 19:28 编辑

2.“照方抓药”,付诸实施 (实践篇)

观念既变,事不宜迟,立马按照新观念付诸实施。

那时(80年代初)社会上几乎还没有早教意识,甚至连“早期教育”这样的词汇都鲜为人知。孩子刚刚过了一岁生日,还不会说话,怎么实施呢?不管他会不会说,听得懂听不懂,先从最简单的开始:指着家里的房门,告诉他:“门”。一天两三次,大概是两三天吧?当你再说“门”时,他就会脸冲着家里的房门“嗯、嗯、嗯”... ...果然有效!接下来就是“灯”、“床”这类单音节的词,继而两个音节、三个音节... ...没想到他都能很快掌握并理解,我“照方抓药”的早教也就大大增加了兴趣和动力。

到了孩子会说话、能问问题的时候,由于有了该书阐述的原则,早早准备了《十万个为什么》,《自然科学常识》一类的科普书籍(大多还是文革前的旧书)重读,随时准备应对孩子的提问,力争对孩子所有问题都能做到科学、准确、耐心的解答。除此之外,尽可能引导孩子从问题答案中再引出新的问题。

那时刚从文革的浩劫中走出来,各行各业百废待兴。有关儿童教育的书、早期教育的书、包括各种童话故事书籍,根本买不到。孩子开始喜欢听故事了,自己就把早年间读过、看过的童话故事讲给他听。没过多长时间,我就开始发愁了:即使以前读的书再多,也总有接不上趟的时候,这可咋整呢?

关键时刻上天眷顾了!新华书店破天荒地摆上了一套《365夜》,尽管差不多要花费我30多元月工资的十分之一,还是毫不犹豫地买下了。不管怎么说,总有故事可接上了,每天一个,也能够用上一年了,一年后,肯定会有更多的故事书上市啦。岂料这股高兴劲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孩子听故事,可不是一天一个就能打发的,讲了还要再讲,两三个月就把一年的故事讲完了。咋办?新华书店再也不见新故事书上架。无奈之中,不得不把《365夜》再重新讲一遍。没成想,无意栽柳柳成行——无奈中的选择,却收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硕果!

《365夜》讲了两遍,还是没有新书上架,孩子要听故事的热情丝毫未减。怎么半?干脆,我用手指指着书上的文字,一段一段念吧。讲了两遍、用手指指着念了一遍,居然他认识了不少字!我索性给他一支圆珠笔:把你不认识的字圈一下!每看完一篇,我都看看他不认识哪些字,当时教给他,让他把因有生字未读通的一句重新读一遍,真正理解那句话的意思。这个事情持续了半年(?),我发现他圈出来的生字越来越少。开始每篇少说也的有一、二十个字不认识,读着读着,每篇十几个字,到最后,每篇也就剩下七八个、五六个字不认识了。

我不知道、也没有计算过,像《365夜》(上下两册)全部读完所掌握的汉字能够达到多少。只记得有次爱人他们单位有人来访,恰好我们不在家。他打量着孩子正抱着一本《365夜》津津有味地看,时不时还笑两声。他大惑:这个年龄的孩子(大约4岁多)有些连画书都看不明白,他抱着本这么厚的字书,能看得懂?他决心“测试”一下。拿过书来,往后翻了几十页:“你能不能把这一篇给叔叔读一读?”孩子慷慨应允,拿过书来几乎是不打磕地念了一遍。这位同事大为惊异,回单位后逢人便说:那***的孩子真了不得!比我们村高中生认字都多!当然,他有些夸张——他家是我所在省会城市的郊区,那里的高中生不好好念书,认字确实不多也是事实。从此以后,我们家出了一个“神童”的消息,在她单位不胫而走。

还有一件事印象深刻:有次到孩子舅舅家串门,大人们谈笑风生,都没留意他跑到哪儿去了。等到说完了事,该走了叫他,却不料他抱了一本舅舅的《辞海》说:“舅舅,把这个送给我吧?”几个人当时就目瞪口呆。这么大点儿的孩子(4岁多吧?),不稀罕糖果、玩具,却喜欢这么厚的一本书!《辞海》的价格,差不多是他舅舅一个月的工资!他踌躇再三,还是没有舍得给。事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