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Karen's Kitchen Time] The Lamington莱明顿蛋糕 - Australian Favorite (2008-8-8) Tiger_Karen · 【Y叔家常便饭】---- 红豆奶油面包(有详细过程) (2013-7-15) Y叔
· 六代GTI一周感想,并鸣谢wyeann等热心帮助购车的朋友们! (2011-12-1) jasonshao2010 · E&E -- 家常烤鱼 (2009-11-8) 闲夏采薇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10081|回复: 93

[评书论文] 培养“学霸”并不难(十一月,我们聊聊读书和教育)(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10 09:5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ao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ao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lao3 于 2017-11-23 09:47 编辑

培养“学霸(平时也不见怎么用功,但成绩总是出奇的好)并不难,难的是知道怎么去培养。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多数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学霸”,可班上的“学霸”总是不多的那么几个人。

有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厂里机器出了问题,找了好多人都修不了。后来老板请了一个高手,只见他拿着一把改锥,这儿敲敲,那儿听听,最后在某处用粉笔划了一道说:问题就在这儿!打开一看,果然如此。高手要收费一万美元,老板嫌高:你就用粉笔在那儿划了一道,就值一万美元?高手道:粉笔画一道,1美元;知道这一道画在什么地方,9999美元。

其实,儿童教育方面同样如此。努力培养出一名“学霸”,几乎是所有父母的心愿;但知道怎么培养,却是一个“技术活”。单靠愿望、单靠压力,不仅难以遂愿,还往往会适得其反。这恐怕也是望儿女成“学霸”者多,而真正能够培养出“学霸”的,则少之又少。

好了,闲话少说,转入正题——我是怎么在不经意间培养出一个“学霸”的。

1.一本书瞬间颠覆了我的教育理念

曾经在国内的公安派出所做过十年警察,看到了太多太多孩子变坏、最终走上犯罪道路的例子。因此也产生了一个理念:作为父母,一定要关注孩子开始变坏的征兆:比如,抽烟,经常在外面吃饭,晚归甚至彻夜不归,接触人复杂,成绩突然下降,开始讲究穿戴等等。只要把握好这些征兆,保证孩子不学坏,做父母的就算尽到了责任。至于学习嘛,交给专业从事教育的学校老师就行了。

孩子一岁时,正在读大学的弟弟送给我一本书。起初并没有重视,随手翻翻,没成想一下子吸引住了我,几乎是一口气读了一大半,而且——瞬间击垮并颠覆了我原有的教育理念。

这是一本日本人写的书:《早期教育和天才》,实际上是德国人《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的浓缩版(该书写得太啰嗦)。对我冲击最大的有3点:孩子的可能能力递减规则;要抓住孩子求知的敏感期;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性。


(1)何谓孩子的“可能能力递减”?

作者举了一个例子:比如说自然界的一棵大树,如果外界条件十全十美,它有可能长到30米高。但事实上这种完美是不存在的。水、肥、阳光等较为理想,它有可能长到27、8米,25、6米;外界条件一般,它可能只能长到18、9米;假如条件十分恶劣,它也许就只能长到7、8米,5、6米了。

与此相仿,一个孩子出生下来,他的“可能能力”是100。如果从零岁开始“早期教育”,后面教育条件也比较理想,那么他可能会实现96、95;如果从3岁开始“早教”,那么即使以后条件很理想,也许就只能实现到90、89;5岁开始,可能只能实现到80,85;完全放任不管,也许终其一生,也就只能实现70,75了。

我瞬间感到:如果等到孩子上了学,由老师开始教育,岂不是要损失大量的“可能能力”?也许尽到了最大的努力,“可能能力”也只能实现70多,80!这可不行!必须改变过去的认识,孩子刚满一岁,马上开始还不晚!

这本书让我从一个原来很可能是一个甩手不问孩子教育的父亲,一举改变为把孩子“早期教育”放在首位的爸爸。

当然,上面所说的“早期教育”,是科学的(如威特父亲那样);不是想当然的那些强迫孩子背唐诗,学识字、数数等极易让孩子产生逆反的所谓“早期教育”。

(2)抓住敏感期

很多动物学习技能都有明显的“敏感期”。比如,小鸡啄破蛋壳后,如果3天(记不准了)之内没能听到母鸡的呼唤,它可能终生丧失了追随母鸡召唤的能力。狗狗掩埋自己的粪便原是本能,但是出生后一个月(?)只能在水泥地或地板上生活,接触不到土壤,它也会终生丧失掩埋自己粪便的能力。

人类其实也是这样。婴幼儿学步、说话、乃至用勺子、系鞋带等都有敏感期,在这段时间内学习这个技能掌握得最快、最好,只不过人们不大注意罢了。

同样,孩子对知识的渴求也有敏感期。刚刚来到这个世界,对看到的一切都充满着好奇。尤其是学会说话之后,就会有数不清的问题希望从父母那里得到解答。而绝大多数父母却不明白,这恰恰是孩子求知欲望最为旺盛的时间段,或者说敏感期。孩子的问题,在奔走世间数十年的父母看来,太简单、太无聊甚至太荒唐,以至于不想回答、不屑于回答,有时是工作忙、压力大,没有时间和精力回答。

当然,很多人都不知道、也不懂得他们的损失有多大!因为这就是孩子求知欲最旺盛的敏感期。好的“早期教育”,抓住这一段时间,不仅耐心解答,还会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出新的问题,新的解释。假如孩子问的问题父母确实回答不了,就老老实实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也不知道,但我们可以一起从书中(或网上)寻找正确的答案。孩子的求知天性能够得以充分的保护和发挥。这样的孩子,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浓厚,对未知世界充满着好奇。

但是有些父母或许是因为忙没时间,对孩子的问题要么敷衍应付,要么随意编造,错误百出。这将会给孩子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最可怕的是对孩子的问题(尽管很幼稚、可笑)采取了讥讽、挖苦甚至打击、责骂,害得孩子今后有了问题再也不敢询问父母了。你倒是清净了,给孩子留下了极大的伤害。

不少的父母在孩子求知欲望最为强烈的敏感期,打击、压抑了孩子的兴趣和追求。到上学以后才发现孩子不爱学习,成绩不好,就把一身愤怒发泄到孩子身上。其实他们不明白,祸根早在孩子求知敏感期已经由他们自己亲手种下了!

(3)重在培养孩子的好奇、想象和创造性

不少中国父母把教孩子背唐诗,认字,数数当做“早期教育”,逢人便夸耀自己孩子会背多少首唐诗,查数能数到几... ...这完全误解了早期教育的本意和原则。

与这些具体“技能”相比,培养孩子对大自然的兴趣、好奇,鼓励他们的想象力、创造性才是早教的根本和重中之重。像认字、数数这些原本是学校教育的任务,父母就不必越庖代俎了。称职的父母要利用与孩子接触的机会,尽可能多的引导他们对自然界变化万千的好奇与兴趣。比如和孩子一起散步,讲解途中所见各种自然现象:露水了、彩虹了、日月星辰等等,不失时机地告诉他们各类科普读物中都有详细的解释,引导并培养孩子读书习惯。

还有多带孩子外出旅游,开阔视野;寓教于乐,在玩游戏中学习等等。最根本的原则就是孩子的兴趣,并以此为标准。凡是孩子没有兴趣的,不要强加给他们——因为会逆反。凡是孩子有兴趣的,不要打压、扼杀。父母有兴趣而孩子没兴趣的,可以制造环境、因势利导,而不应强制;与之相反,孩子兴趣很大但父母不希望这样的,也力争通过引导的方式,避免强加。

(4)其他原则

《早期教育和天才》很薄,却是一本儿童早期教育的“百科全书”。除了上述三项,还有很多细小的原则。比如:孩子的好习惯要从小养成,而且,养成以后不要轻易后退。树木从小修剪自然比长成大树后修剪容易得多。举个例子:孩子学会自己吃饭,最初可能会抛洒一些,父母要鼓励(那是他或她自己学吃饭的敏感期)而不要替代。养成习惯后,千万不要再后退到喂食。

从小养成的好习惯,即使有些严厉,但孩子并不觉得痛苦,因为他已经习惯了;一旦你随意放松,孩子尝到了坏习惯的“甜头”,再恢复好习惯就很难了。当然,强制孩子学习他不感兴趣甚至反感的东西,不在“好习惯”之列。(未完待续)






评分

参与人数 5积分 +17 收起 理由
梨涡的浅笑 + 4 感谢分享
cooper + 4 感谢分享
gxfc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管理人员评分

虞宅与美丽  在2017-11-11 11:08  +50分  并说感谢分享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7-11-11 07:5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ao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ao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读书版现在好冷清啊!

发表于 2017-11-11 08:0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errina032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errina032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mark先

发表于 2017-11-11 08:3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myo(∩_∩)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myo(∩_∩)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基因不好。怎么培养也没用。每个人都是不同种的树。培养只是能让你在同种树中长高一点。可是改变不了树的品种。所以。。。。。。

发表于 2017-11-11 08:5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ipp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ipp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背唐诗,学识字、数数等等为什么就不能是教育的一部分?楼主说得很好的一点是教育要对头,也就是老祖宗说的因材施教。楼主说要捉住敏感期。如果孩子敏感期是讲话,为什么就不能是读唐诗?敏感期是数字,为什么不能是数数?

我的意思是,教育是极其复杂的整体工程。懂教育和不懂的人做同一件教育活动得到的效果可以完全不同。我家也算教育世家了。我妈妈经常提醒我,做之前先问问教育目的和长远目标。

另外我发现遗传太重要了。我儿子完全继承了老公喜爱天文地理的爱好和天赋。因为孩子酷爱天文地理,很小就和他讲这些科学知识。孩子不但不会厌学,反而自己琢磨探索。这只是个例子。我想说的是楼主最后那一点。严厉培养习惯,我非常赞同。但担惊受怕地强调不要提前学习,我觉得没有必要。做家长不需要害怕被舆论绑架。平时多放心思观察孩子喜好和缺点。孩子有天赋有兴趣就大胆打开这扇门让孩子去寻宝。每个孩子都独一无二,肯定有早智的地方。孩子有能力愿意学就让他学呗。

我们爱孩子,孩子也爱我们。如果中途发现方法不对,改进就好。孩子不会因为这样就变精神病的或者恨我们。做父母就是踏上一条自我检讨自我批评的路。彼此一起成长,一起体验。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9 收起 理由
梨涡的浅笑 + 4 我很赞同
虞宅与美丽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7-11-11 08:5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ipp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ipp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忘了说,学霸(按楼主定义那种)是培养不出来的,天生的。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2017年度勋章 2018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17-11-11 11:0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虞宅与美丽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虞宅与美丽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ao3 发表于 2017-11-11 07:56
读书版现在好冷清啊!

怎么能这么说!读书版热闹过吗?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6 金币 +1 收起 理由
pptaotao + 1 安慰一下
alyssa + 6 安慰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7-11-11 12:2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白小纯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白小纯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那个故事就是假的。

发表于 2017-11-11 19:2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清咖一杯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清咖一杯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学霸是天生的,必须有学霸基因才能成为霸,教育只是锦上添花。
而好学生或者说普通优等生是可以培养出来的。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7-11-11 22:5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otorno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otorno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楼主这文章显然抄来的

发表于 2017-11-12 14:5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ao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ao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楼主这文章显然抄来的
=========================
你即使不同意我的观点,也用不着这样编排我吧?
请拿出证据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7-11-12 14:5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ao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ao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背唐诗,学识字、数数等等为什么就不能是教育的一部分?
==================================
当然是教育的一部分,但未必是好的早期教育的一部分。
我觉得你误解了我的意思:如果孩子非常有兴趣背唐诗等,为什么不做?
我反对孩子没有兴趣、甚至反感时父母强制。

发表于 2017-11-12 15: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ao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ao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因为孩子酷爱天文地理,很小就和他讲这些科学知识。孩子不但不会厌学,反而自己琢磨探索
===================
在我看来这不是天生的。这个现象的本身就说明了孩子的兴趣是后天培养的,是受家庭环境影响的。

发表于 2017-11-12 15: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ao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ao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