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E&E -- 有亲朋自远方来,不亦吃乎! (2011-5-2) 闲夏采薇 · [Karen's Kitchen Time] The Lamington莱明顿蛋糕 - Australian Favorite (2008-8-8) Tiger_Karen
· 金融危机正文 - 亲历裁员 (2008-11-5) athleticfrog · 梦幻泡菜全攻略! (2005-7-14) 飞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闻木樨香

继续研究和分享--钢琴的教与学 [复制链接]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1-7-25 09:5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粉猪妈妈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粉猪妈妈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进来学习,这几天我们家在讨论学习钢琴的问题。

业余8级以后,的确我也看到周围的孩子和父母把它当做一个终点。即使如此,我个人感觉孩子成长父母大部分时候扮演的角色是引路人,只要这个旅途中没有抹杀热情,万事都有可能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7-25 10:0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rys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rys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问一下钢琴大虾们,我在弹练习曲时,加入自己的感情进去,但有时可能会跟老师的感情不一样,也就是轻重不一样。是不是都要跟着老师的走?

发表于 2011-7-25 10:0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LCOW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LCOW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学习了

发表于 2011-7-25 10:1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arilyn_m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arilyn_m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好专业啊,看后受益匪浅。因为帖子回复的太常,没有一一看完。想请教一下啊,我们可以给孩子听哪些比较有名或有助于孩子学习的古典音乐呢。很想找些给孩子听听。

发表于 2011-7-25 10:1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cme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cme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JuJu 于 2011-7-25 08:27 发表
谢谢, 你看到的这些人, 那他们停的其间, 也不会完全不弹琴吧? 一般要多少频率至少弹一弹才不会丢失技能呢?

你说的意思,  过了八级后, 这个是不是象骑自行车,会了以后就算好些年不碰, 再拣起来也很快?


我说得这些朋友 有超过 10 年都没摸过琴 (读书出国工作 租房在外 怎么会有钢琴)

但是 生活稳定了 有自己稳定的住宿 弄一台琴  弹著弹著就上手了

对 是有点像骑脚踏车  20年没骑 也还不会忘記  虽然可能会跌一下 呵呵
我也是超过10年 都没碰过
但是 女儿开始学 就跟著弹弹 真的没想到还是会弹的  
听说程度越高 退得越少 也越耐得住时间的考验

我想这就像是数学 虽然毕业后  从来没碰过
但是 10 多年后  要辅导孩子  复习一下  也是很快上手的
但是 解题的速度技巧  就需要再磨  跟钢琴是一样的  
这是我和其他朋友的体会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JuJu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想自由很久了

发表于 2011-7-25 10:33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ccmel 185# 帖子

此文章由 ccme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cme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对了 所以 学会弹钢琴 才说是父母给孩子一辈子的礼物
有一个长辈 超过30年 没弹琴吧 生日时 叫老伴买一台琴送他
我去他家 这位长辈 就弹理查克莱德蒙的曲 真的很陶醉  这样就够了
想自由很久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7-25 10:58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ccmel 186# 帖子

此文章由 bcfc489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cfc489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音乐伴随人生,掌声鼓励一下。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1-7-25 11:0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粉猪妈妈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粉猪妈妈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ccmel 于 2011-7-25 10:33 发表
对了 所以 学会弹钢琴 才说是父母给孩子一辈子的礼物
有一个长辈 超过30年 没弹琴吧 生日时 叫老伴买一台琴送他
我去他家 这位长辈 就弹理查克莱德蒙的曲 真的很陶醉  这样就够了


有些曲目终生经典,心灵上深深的烙印。 对乐器的感情, 如果从小培养, 无论多少年后见到,都有亲切感, 归属感。 I was part of me, still part me的感觉。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6 收起 理由
luming + 4 我很赞同
ccmel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1-7-25 13:5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uJ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uJ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marilyn_ma 于 2011-7-25 10:17 发表
好专业啊,看后受益匪浅。因为帖子回复的太常,没有一一看完。想请教一下啊,我们可以给孩子听哪些比较有名或有助于孩子学习的古典音乐呢。很想找些给孩子听听。


我的经验是先买一本介绍古典音乐的入门书, 我用的是"The Rough Guide to Classical Music", 我觉得基本作品也就那么一百多部, 可以找找 100 essential works, Top 10 CDs to Start Your Classical Music collection 这类, 对于我们这些业余的来说, 听了这些基本就会发现什么是自己的茶了, 然后就再朝着那个方向继续听下去.

不过我是菜鸟, 这里高手很多, 还是听高手们的.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1-7-25 14: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uJ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uJ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ccmel 于 2011-7-25 10:19 发表


我说得这些朋友 有超过 10 年都没摸过琴 (读书出国工作 租房在外 怎么会有钢琴)

但是 生活稳定了 有自己稳定的住宿 弄一台琴  弹著弹著就上手了

对 是有点像骑脚踏车  20年没骑 也还不会忘記  虽然可能会跌一下  ...


ccmel 自己学过的就是不一样, 我只学过一年小提琴, 因为时间太短, 长大后完全跟没学过的一个样.

其实我长大后有点怪我父母小时候太宠, 因为那时候要早起去学, 我偷懒不想早起了, 父母也心疼早起, 就放弃了, 那时候如果父母坚持一下, 我觉得我长大后反而是会感激的.

发表于 2011-7-25 14:2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绿茶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绿茶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最好请这几个专家给大家开贴讨论各个经典曲目,这样能更好地学习。
支持的就举手。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7-25 14:4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ancingKey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ancingKey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绿茶 于 2011-7-25 14:24 发表
最好请这几个专家给大家开贴讨论各个经典曲目,这样能更好地学习。
支持的就举手。


我之前写了个古典音乐100首的贴,有兴趣就看看:
http://www.oursteps.com.au/bbs/v ... &extra=page%3D3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绿茶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7-25 15:53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DancingKeys 192# 帖子

此文章由 jinlu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inlu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谢谢冉冉妈(不叫老师还有一点不习惯).

发表于 2011-7-25 16:1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umi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umi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谢谢分享,收藏了慢慢读.

发表于 2011-7-25 16:2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cfc489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cfc489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粉猪妈妈 于 2011-7-25 09:55 发表
进来学习,这几天我们家在讨论学习钢琴的问题。

业余8级以后,的确我也看到周围的孩子和父母把它当做一个终点。即使如此,我个人感觉孩子成长父母大部分时候扮演的角色是引路人,只要这个旅途中没有抹杀热情,万事都有可能

您那帖子(谁的梦...我们家的铃木日记)门坎太高,赤脚的想进去lou一眼,咋整?

发表于 2011-7-25 18:08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tryso 182# 帖子

此文章由 浩天音社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浩天音社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看你弹的什么曲子了,专业角度上讲,每个人弹出来同样的曲子肯定不可能一摸一样,你弹奏的曲子如果老师给你的讲解你都完全明白消化吸收的话,应该是和老师弹出的来的效果差不太多,如果很不一样,那可能是你自己有另外一个感受和理解,如果不是为了考试比赛的话,那绝对是可以的~~~(考试比赛的话毕竟还是有一个标准的)。。。
悉尼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7-26 22:15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笨鸟飞飞 169# 帖子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们不同的演奏家在演奏同一首曲子的时候,每个人演奏出来都是不同的,自己的个性烙印,自己的理解都在里面.在技术学习上,也许会向别的演奏家学习.但.在演奏层面讲,我们从不模仿某个钢琴家的演奏,这就弹不上揣摩得惟妙惟肖了.

演奏绝对是门艺术,演奏家都在创作不同的演绎,这就是创造,有可以说是二度创作.
你不能说写作是艺术,而朗诵或者播音不是艺术.
这就是为什么同一首交响乐,卡拉扬指挥的和夏巴多指挥的听起来是不一样的,不同的交响乐团演奏的音色也是不一样的.再说的严重一些,同一首曲子,有些人弹的让人享受无比,有些人简直是在制造噪音,这就说明演奏是门艺术.


作曲家们设计了各种技术难题给演奏家们,有时候这就是演奏家们为什么在那里苦练的原因. 作曲和演奏分家有坏处,但是也有好处,就是演奏技术被大大发展了.发展到一个人很难有足够的精力去很好地应付作曲和演奏两件事.

发表于 2011-7-26 22:2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JuJu 于 2011-7-25 13:55 发表


我的经验是先买一本介绍古典音乐的入门书, 我用的是"The Rough Guide to Classical Music", 我觉得基本作品也就那么一百多部, 可以找找 100 essential works, Top 10 CDs to Start Your Classical Music collectio ...


我一直想推荐这类的办法给家长们.其实有很多音乐学或者音乐教育学的专家编辑过很多这类型的书籍,只要google一下,针对小朋友的音乐欣赏书记或者音响资料就有很多了。只是在网上问的话,得到的资料很有限,或者告诉什么曲子,有人可能找不到录音。需要听的作曲家和曲子太多了,所以最好还是买一些引导的书籍。我知道ABC电台就有出版类似的音响资料。

发表于 2011-7-26 22:3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tryso 于 2011-7-25 10:03 发表
问一下钢琴大虾们,我在弹练习曲时,加入自己的感情进去,但有时可能会跟老师的感情不一样,也就是轻重不一样。是不是都要跟着老师的走?


首先,好的老师是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演绎的。我也发现,我的学生,每一个都有一些“胎里带”的特点,这些特点导致他们弹琴从身体协调或者情绪表达方面都会不一样。
但是,就像浩天音社所说,比赛和考试会有一个大致的“标准”。我越学到后面,越发现很好的演奏家,很好的钢琴老师对一个音乐都有相似或者接近的理解,这就是为什么比赛会有1,2,3名,如果说大家都爱怎么弹就怎么弹,我们就不用学习了,更不用比赛,考试了。

所以,加入自己的感情,也要在符合这个曲子的风格和时代背景或者类型的基础上。练习曲,是作曲家为了某种技术难题而设计的,其实你加入感情的空间不大的,(当然也是可以把它弹成很美的音乐)。除非你弹的是肖邦练习曲以上程度的练习曲。

弹琴是二度创作,很多时候不能随心所欲联想的。

你说的轻重和情绪不同还不是一个概念。我建议你在轻重dynamics和expression方面都仔细看看谱子,大部分谱子上已经有了指示,你要解读这个先,然后再加入你自己的联想。

发表于 2011-7-27 19:11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闻木樨香 199# 帖子

此文章由 浩天音社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浩天音社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没错,先把谱子上标记的地方都仔细看看和揣摩,等你都运用好了再去考虑如何加入自己的感情的问题~~~不过这都是很高级很高级的演奏的时候才能体会和揣摩的,所以专业高级别以下的琴童们还是先练好基本的东西,先以谱子上的标记为主吧~~~

[ 本帖最后由 浩天音社 于 2011-7-27 19:12 编辑 ]
悉尼

发表于 2011-7-28 14:0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绿茶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绿茶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DancingKeys 于 2011-7-25 14:42 发表


我之前写了个古典音乐100首的贴,有兴趣就看看:
http://www.oursteps.com.au/bbs/v ... &extra=page%3D3


怎么才看到。太感谢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7-29 23: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蓝咖啡豆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蓝咖啡豆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今天才读到这么好的贴。学习从第一页到第7页,加分已无处下手,包括很多专家发言,留言感谢。

发表于 2011-8-2 22:4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racyhx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racyhx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太强大了,学习

发表于 2011-8-2 23:1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bcfc489 于 2011-7-23 00:15 发表
谢谢你们的解答。看来小孩能否延续对琴的热爱,首先能否延续对音乐的热爱,再加上演奏技巧上的提高。
那么考级是否是学习这种技巧的必须呢?
我比较喜欢较通俗些的音乐,像“二泉影月”,“在银色的月光下”,“四小天鹅”,大提琴 ...

不好意思,现在才看到你的问题。
首先,在我看来,考级不是提高技巧的必须条件。考级可以起一个刺激学习和学习阶段总结的效果,也可以给老师(专业的老师没有考级心中也有数的)一个学习大纲的作用。技术练习就是技术练习,就是练习、学习才能提高。考级曲目也是选了一部分需要学习的曲目的一部分作为评判的标准。就好像,升级考试会选一些平时学习的内容一样。

你说的那些二泉影月”,“在银色的月光下”,“四小天鹅”一类的曲子,是比较easy listening的曲子,大多数人都会喜欢,我相信你或者你的小孩随着学习的深入,知道的曲目多了以后,会知道并且喜欢上不同类型的和别人不知道的曲子。随着时间的推进和见识的增加,也许你会发现你的喜好倾向也会有所转变,比如以前不明所以得曲子,现在也能给以享受。

就好像,学琴五六年的人总是听不明白那些学琴二十年的人弹些什么,可是学琴二十年的人不希望总弹那些人人都在弹的曲子,会欣赏或者希望学习不同风格的曲目。

希望你也继续学习,发现更多的音乐可以带给你享受。

发表于 2011-8-2 23:28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闻木樨香 198# 帖子

此文章由 tracyhx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racyhx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也很赞同这种方法去引导小朋友,刚才上网搜了一下,JUJU推荐的The Rough Guide to Classical Music,只有英文版本,好像阅读起来比较累。google一下后看有人推荐認識與欣賞 MUSIC:An Appreciation,罗杰·卡曼(Roger Kamien),这个倒是有中文版的。请问老师这本可以吗,或者有什么其它好书推荐的吗?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1-8-3 16:2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nkspeed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nkspeed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下过很多类似的,以前的爱和乐,还有莫扎特右脑什么的,还有儿童音乐欣赏CD,就是夹很多说话的。
还有1G多的古典音乐。基本都没听。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8-3 18:23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linkspeed 206# 帖子

此文章由 浩天音社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浩天音社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呵呵,那不是放着浪费了啊,有机会多听听啊,有很大帮助的~~~
其实曲目也不一定非要是纯古典音乐,一开始的时候可以听些通俗易懂的,琅琅上口,耳熟能详的歌曲,这没关系的,当然也包括古典音乐,能听的话就都听听,顺便还能发掘孩子的音乐倾向~~~
悉尼

发表于 2011-8-3 21:5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linkspeed 于 2011-8-3 16:28 发表
我下过很多类似的,以前的爱和乐,还有莫扎特右脑什么的,还有儿童音乐欣赏CD,就是夹很多说话的。
还有1G多的古典音乐。基本都没听。


我以前在emule上也下过很多,里面有非常多的音乐资源,很多作曲家的都有,就是搜到一些看到相似的链接继续搜。我以前的cd也装进了我的硬盘,再加上我下的,我的1t的硬盘都快满了。

所以,仔细找的话资源非常多的

发表于 2011-8-4 16:25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闻木樨香 204# 帖子

此文章由 bcfc489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cfc489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谢谢回帖,认同您的观点:学习使人进步。

发表于 2011-8-6 20:59 |显示全部楼层

音乐与读书

此文章由 闻木樨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闻木樨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非常怀念以前在中国时,我一边喝茶一边读书或是一边喝茶一边听音乐的日子。那时候,茶、书籍和音乐给我带来了莫大的享受。很多艺术方面的小知识也大多是我自己那时候慢慢读出来的。那时候的读书和听音乐没有任何的功利心,有的只是“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惬意。

怀念是因为我现在连阅读的快乐都没时间去享受。琴永远也练不够,工作永远也做不完。大部分时间,我都是很积极向上的,努力着并且享受着练习那些新鲜并艰深的音乐的乐趣。
可是当练琴让我感到压力并且没有时间读书的时候,我就感觉自己就是一个整天敲打键盘的怪物。

说是没有时间,其实也不完全是。只是练琴让你感到从体力和精神上都疲惫的时候,再面对那些英文的长篇大论,实在是享受不起来。

非常想念我中国的书柜,每本书的颜色我都记得,甚至能闻到上面的味道。所幸,随便翻了一下我的电脑,里面也存了一些电子书籍。

总是听到很多朋友在网上问不知道听什么音乐,我就觉得其实你真的有一颗想要打开音乐大门的心,随便research一下,就有无数的好书可以引导你走进去。

我这么随便一翻,看到的是很著名的《辛丰年音乐笔记》,他把音乐分成几类:神曲,妙曲,能曲,介于神与妙之间的叫做逸曲。能冠以神曲之名的凤毛麟角,辛丰年以为巴赫的《马太受难乐》就是。巴赫的两部受难乐,我不记得我的版本有多少张cd了。这也是我以前带给我无限享受的曲子,甚至还不能用“享受”来形容,在听这样的音乐的时候,让我觉得自己很崇高。大家见笑了,我还不至于崇高至此,只是音乐带给我的感觉。所以,我觉得这个真的是能洗涤心灵的音乐。

像这一类的音乐导读之类的好书非常多,我这里就有几本电子版的。如果真的有朋友有兴趣,我也可以发给你们。

我觉得书要在你真的想读的时候再读,需要读的书太多了,要在你最想最那本的时候去读是最值得的。想起有时候我明明要练琴的时间,可是忽然非常想读宋词,结果实在忍不住,就跑去读一读,过瘾了再回来弹才坐得住。

评分

参与人数 3积分 +11 收起 理由
未子 + 4 你太有才了!
fzha8447 + 3
meigui + 4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