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关于 IB课程 的信息与讨论的集合贴 (2013-12-20) ahj · 【鼠年大吉】辞旧迎新的年夜饭 (2020-1-24) lavender_z
· 现场直播,华山论剑2007版 (2007-1-13) susan · Tony 建房贴 Mel Point Cook(最新情报:房子已经完成,3月29日 Inspection 见368楼) (2010-3-19) tony2006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乘物以游心

发哥说刀:刀的那些事儿!品牌,选材,工艺,文化 -- 3月6日再更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24 22:57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4#

此文章由 S.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非常感谢各位的慷慨解囊,我现在的感觉是“暴发户”+“拿发哥的分手短”,嘿嘿~~其实,我看了一下昨天回的帖子了,真是错误百出,真是愧对这么多的分分阿,555,我回头一定改。

首先说阿,我的上学的专业是“汽车与发动机”,工作是发动机电控,说白了我就是做嵌入式的。对金相我懂得太有限,因为汽车和机械、材料搭边儿,所以上学的时候教研室给我们开了这课,而且只是32学时的一门小课而已。

发哥,这么着吧,你是高手,麻烦你再拉拢一下keke、gifox这两位专业人士,来共同探讨一下这张铁碳合金相图吧。

以下是我翻书+自己理解+放狗的结果。欢迎拍转,探讨是主旋律。

420钢这个例子,由于其含碳量为0.15%,所以,我找了一张更清楚的图(附件4),并加了一条0.15%的线(有点像0.25%哈?没办法,谁让P点是0.0218呢)。该图还标注了各区的组织成分(原来的附件1标注的是相成分)。

1. 在加热到723度以下时,因为还在K线以下,铁碳化合物的存在方式,所以铁素体(Alpha Iron 或 Ferrite)和渗碳体(Fe3C 或 Cementite)和混合方式存在,对吗?  其混合比例,则是由其含碳量决定的,对吗?


的确如发哥所说,在PSK线以下,是以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方式存在的。但这是相成分,就其组织成分,应该是铁素体和珠光体。
室温情况下铁素体和渗碳体,或铁素体和珠光体之间的比例关系,参照附件5,一目了然。但如果是PSK线以下的话,碳原子在扩散,珠光体在消失,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晶格在重组,情况就很复杂了。汗~~


2. 当超过723度(K线),到达GPS这个三角内,则以铁素体(Alpha Iron 或 Ferrite)和 奥氏体(Gama Iron 或 Austenite)的混合体存在,对吗?


正解,的确是两者的混合物。从这里开始,大名鼎鼎的奥氏体出现了。而且越接近GS线,奥氏体就越多,铁素体就越少。

3. 当继续加热,到达NJESG这个五边形内时,则以纯的奥氏体的形式存在,对吗?


发哥正解。

4. 当热的奥氏体迅速冷却到马氏体形成温度(Ms)以下时(也就是淬火或Quenching),
就转化成了马氏体和奥氏体的混合,对吧? (过程中也会产生少量的珠光体和贝氏体)


这个要看实际冷却速度,参照附件6“共析钢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发哥给的例子是亚共析钢,变化规律上和共析钢一样)。以不同的冷却速度连续冷却时,过冷奥氏体将会转变为不同的组织。由图中可知,冷却速度大于Vk时,连续冷却转变得到马氏体组织;当冷却速度小于Vk′时,连续冷却转变得到珠光体组织;而冷却速度大于Vk′而小于Vk时,连续冷却转变将得到珠光体+马氏体组织。

看过一些资料说,由于这个淬火过程不好控制,所以马氏体的比例很难控制,往往会产生太多的马氏体,引起钢制太脆。  所以,最后再通过回火(tempering),稍稍加热,破坏掉部分马氏体(因为马氏体是通过快速冷却形成的半稳定状态的形态,稍微加热,就会被破坏掉),达到合适的马氏体比例,保持韧性。

在回火过程中,马氏体被破坏,是以什么形式存在啊?


根据回火温度,被破坏后的马氏体有三条出路:
1)150~250℃低温回火,产生回火马氏体-马氏体分解得到极细的过渡型碳化物与过饱和(含碳较低)的a-相混合组织。
2)350~500℃中温回火,产生回火屈氏体-碳化物和a-相的混合物。
3)500~650℃高温回火,产生回火索氏体- 以铁素体为基体,基体上分布着均匀碳化物颗粒。

另外,钢淬火后在300℃左右回火时,易产生不可逆回火脆性,为避免它,一般不在250~350℃ 范围内回火。

5. 另一种淬火方法,如果迅速冷却到200-400度左右(可以减少珠光体的产生)并保持该温度(增加贝氏体的产生,而又不会形成马氏体),则会让钢材中存在最多的贝氏体?
由于贝氏体的硬度 > 马氏体 > 珠光体,所以用200-300度的油来淬火,能形成最多的下贝氏体,
从而得到最高的钢材硬度?


对,合金冷却有两种方法:一种叫等温冷却(等温淬火),就是现在说的这种;还有一种叫连续冷却,上面说马氏体的时候提到过了。

用发哥说的这种方法淬火,目的就是要得到下贝氏体,而不要马氏体。百度了一下,说“该组织具有较高的强韧性配合。在硬度相同的情况下贝氏体组织的耐磨性明显优于马氏体。”这种钢材主要应用于轴承等耐磨件,这里看中的应该是下贝氏体的耐磨性能,而不是硬度了。


--THE END--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乘物以游心 + 4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0-2-24 22:5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附件5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乘物以游心 + 4 谢谢奉献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2-24 22:5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附件6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3积分 +15 收起 理由
babybug + 3 你太有才了
胡须康 + 8 你太有才了
乘物以游心 + 4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2-24 23:0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keke 于 2010-2-24 21:26 发表
我是女生。
我的榔头在国内的家中,早生锈了。非常憎恨端大锉刀磨榔头的活,手心那个巨大的泡
中间那个孔,交活的时候师傅挤兑我,说我掏的是鞋底
工作以后正经八百的在及加工车间,模具班锻 ...


keke最专业,你还在一线锻炼过,我在这就是“鼻子插大葱”嘛~~

谢谢+分

退役斑竹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发表于 2010-2-25 08:4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ig_beas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ig_beas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越写越专业……越来越看不明白了-_-b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10-2-25 08:4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loraz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loraz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太强悍了,分都不知道加到哪里……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0-2-25 08:5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eoq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eoq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big_beast 于 2010-2-25 09:40 发表
越写越专业……越来越看不明白了-_-b

专业图纸都出来了 晕了

发表于 2010-2-25 08:5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eoq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eoq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S.E. 于 2010-2-23 18:25 发表
发哥啊, 我算不上专业人士哈,顶多就算个把课本都还给老师的半吊子.

当时金工实习的确DIY了,不过不是刀,是一把铁头铁把的小锤子,用的是很软的45号钢,头与把之间是锥螺纹连接,表面淬火处理(硬度提高有限,主要目的是 ...

高三学工时也做过把小锤子

发表于 2010-2-25 09: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乘物以游心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乘物以游心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S.E. 于 2010-2-24 23:03 发表


keke最专业,你还在一线锻炼过,我在这就是“鼻子插大葱”嘛~~

谢谢+分


非常感谢 S.E. 给我的解释,你的回答一些我一直感觉很模糊的问题,给了我很多启发(12分支持!)。
你给出的相成分和组织成分的的分类,这下终于弄明白那些标有组织成分的Fe-Fe3C相图是啥意思了;
碳含量和组织关系图也很清楚明了,之前看了好多算比例的公式(用铁和碳的分子量来算的),头一直有点晕,还是这个图直观明了。

淬火的那张图也有很多启发,但是还有些不太明白。
以Vk'为例,当温度降到VK‘和Ps的交点时,珠光体开始产生,对吧?
然后温度继续降低,当温度降到VK'和Pf的交点时(K'点),珠光体的生成就结束了,对吧?
再然后,温度继续降低,会发生什么反应呢?
不稳定奥氏体已经全部转换为珠光体了吗?
如果还有不稳定的低温奥氏体的话,温度继续降低,会产生贝氏体和马氏体吗?

Keke,Gifox,你们两位专业人事也给点意见吧? 先谢谢啦!

P.S. 看了S.E.后来的回帖,才觉得原来S.E.也是女生, 失敬,失敬!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babybug + 5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超然世外,欲乘物以游心,
逍遥驰骋,必先了悟宇宙之真谛。

发表于 2010-2-25 09:0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乘物以游心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乘物以游心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big_beast 于 2010-2-25 08:40 发表
越写越专业……越来越看不明白了-_-b


big_beast版主不要担心,问完最后几个问题,我们不会继续深谈了!
实在是我能找到几个专业人事请教,机会难得。  (所以说新足上藏龙卧虎、人才辈出啊!)

今晚,我就回到正题 “国货当自强”
超然世外,欲乘物以游心,
逍遥驰骋,必先了悟宇宙之真谛。

发表于 2010-2-25 09:3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12oz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12oz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女生能记住这些,厉害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0-2-25 10:3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乘物以游心 于 2010-2-25 10:01 发表


非常感谢 S.E. 给我的解释,你的回答一些我一直感觉很模糊的问题,给了我很多启发(12分支持!)。
你给出的相成分和组织成分的的分类,这下终于弄明白那些标有组织成分的Fe-Fe3C相图是啥意思了;
碳含量和组织 ...



发哥,我真是太佩服你了。别的不说,单单这个不耻下问就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到的阿。

发表于 2010-2-25 10:4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leoqy 于 2010-2-25 09:58 发表

高三学工时也做过把小锤子



锤子现在哪去了?

发表于 2010-2-25 10:4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12oz 于 2010-2-25 10:37 发表
女生能记住这些,厉害


一把抓住,交给大版处置。表小看女生,家里做饭、洗衣、带孩子哪个不是女生在做嘞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北京吉普 + 4 消消气!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2-25 12:1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appyHour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appyHour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发表于 2010-3-1 21:1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ek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ek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发哥继续呀。
上一张我家旬刀的锈斑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退役斑竹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发表于 2010-3-2 10:5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ig_beas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ig_beas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乘物以游心 于 2010-2-25 10:08 发表


big_beast版主不要担心,问完最后几个问题,我们不会继续深谈了!
实在是我能找到几个专业人事请教,机会难得。  (所以说新足上藏龙卧虎、人才辈出啊!)

今晚,我就回到正题 “国货当自强”



多少个今晚了-_-b
P民一个,屌丝一枚,傻妈一只

记得给俺加分……

发表于 2010-3-2 12:2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angp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angp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Z肯定是学过金相学。
听说世界上80%的刀是在广东阳江生产的。我有次在那里出差,临走前,客户硬是把我们领到一家刀店,让我们选两把刀作为当地特产的纪念品。我们的职业修养告诉我们不能收客户的好处。但太认真的话,会让客户觉得不近情理。我捡便宜的,轻的挑了两把。其中一把,和LZ提到的那个USD450的大小,形状查不多, 非常好用。我先生的朋友有次来我家用到过那把刀,赞不绝口。可是我记得当时的价格不超过RMB50.
流浪 - 流动的浪漫
地球村体验之旅,每日进行中...

发表于 2010-3-3 11:1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乘物以游心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乘物以游心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big_beast 于 2010-3-2 10:56 发表

多少个今晚了-_-b


谢谢B版当头棒喝。
发哥实在对不起大家的关注!  (monkey13)

最近因俗事缠身,一直没有更新。  发哥争取于本周陆续填坑。。。
超然世外,欲乘物以游心,
逍遥驰骋,必先了悟宇宙之真谛。

发表于 2010-3-3 11:1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乘物以游心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乘物以游心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pangpang 于 2010-3-2 12:24 发表
LZ肯定是学过金相学。
听说世界上80%的刀是在广东阳江生产的。我有次在那里出差,临走前,客户硬是把我们领到一家刀店,让我们选两把刀作为当地特产的纪念品。我们的职业修养告诉我们不能收客户的好处。但太认真的话 ...


呵呵,偶是本科是念国际贸易的,标准文科专业;来澳洲后,读了个IT硕士,跟工科是没打啥交到。

如果说学过,就是自己看过些资料吧。   (paopaobing(12))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7 收起 理由
pangpang + 3 是什么激励你对刀研究如此深入
Errand + 4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超然世外,欲乘物以游心,
逍遥驰骋,必先了悟宇宙之真谛。

发表于 2010-3-3 12:1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angp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angp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回去看了一下,我那把好刀的牌子是:十八子
上面还有些日文字,估计是外销剩下的货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0-3-4 20:4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uyangc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uyangc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觉得冷钢的刀就比较实用。 www.coldsteel.com 好像澳洲这里没见到卖的。以前都是在日本产,好几款现在都国产化了,厨刀不多主要是户外刀。

发表于 2010-3-4 21:4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Q的小混混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Q的小混混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发哥,国货

发表于 2010-3-6 10:50 |显示全部楼层

国货当自强

此文章由 乘物以游心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乘物以游心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各位看官久等了,发哥这么久没有上来更新了。
白条是要还的,坑是要填的,这就是发哥的混坛信条!
信发哥,无白条; 信发哥,无大坑!
(paopaobing(88))


各位看官看了以上的钢材介绍,估计对于国产刀具与世界领先品牌的差距到底有多少了。以双立人为例,从材料上说,除了最高档的1731和Cermax系列国内尚无法生产,其它的,国内都能生产了。  客观来说,钢材还是阻碍中国厂商生产顶级刀具的最大障碍。

除此了材料之外,我也必须客观的说一下,一把好刀,材料只是其中一部分。  除了材料,加工能力,也会影响刀的质量。

[ 本帖最后由 乘物以游心 于 2010-3-6 10:56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6 收起 理由
Gelen + 6 谢谢奉献

查看全部评分

超然世外,欲乘物以游心,
逍遥驰骋,必先了悟宇宙之真谛。

发表于 2010-3-6 10:52 |显示全部楼层

制作工艺

此文章由 乘物以游心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乘物以游心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双立人引以为傲的加工技术,主要有三个:

1、        FRIODYR 冷锻(Ice-sharpening)技术,经其处理的刀刃特别锋利。 在国内,目前还没有厂家采用。 冷锻技术的优势,在于其加工精度非常高(做汽车锻件行业的朋友,可能了解冷锻的优势),特别对于一些非常难以加工的高硬度钢材。  所以进口刀在刚买回来的时候,锋利程度可能会比国产刀稍好些。  国内并不是没有冷锻技术,而是因为目前加工精度不够,并没有在刀具行业中使用。

2、        MagnaDur涂层技术。  据说该技术是在摄氏2000度高温下以超音速的速度将硬金属粒喷涂在刀刃上,从而使刀刃保持持久锋利。  但是,涂层毕竟是涂层,没有不需要磨的刀,使用一段时间之后,自行打磨后,该优势便与冷锻技术的优势一样,不复存在了。  目前国内还没有类似技术。

3、        Sintered-meal Component Technology(SCT)烧结金属合成工艺,该工艺能将几种不同功用的钢材料完美地结合在同一把刀上。  该技术国内好的工厂也有类似技术。
超然世外,欲乘物以游心,
逍遥驰骋,必先了悟宇宙之真谛。

发表于 2010-3-6 10:53 |显示全部楼层

刀的设计

此文章由 乘物以游心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乘物以游心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除了材料和工艺,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设计。  前面也有一些朋友提到,也是中国很多产品的通病,不注重设计细节。  就像中国能生产这么多的山寨机,却设计不出iphone一样。

虽然中国古代制作了无数的宝剑,其年代之早,不可谓不是世界之最。  但是,对与这些民用的菜刀,中国的铸剑师明显不大感兴趣。  几千年来,中国的菜刀基本上都是一成不变圆形木头柄,没有任何手感可言。  刀Tang一般就像一把锥子一样,钉到木柄里面去了就完事了。  暂且不说大力挥舞时,整个刀片子容易飞将而出,用得久了,手柄脱落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70年代出生的朋友可能还记得,小时候跟着爸妈逛菜市场的五金店,里面是有很多菜刀的木柄卖的。  而所谓Full Tang就是刀Tang穿透木柄顶端,再把伸出来尖头弯90度,扎回木柄里。  这样,至少就不会拿菜刀出去讲数的时候,出现飞“菜刀”误伤他人的情况了。  再讲究的,就在最后加一个马口铁的小盖子把Tang遮住。  刀身的设计也缺乏变化,四四方方,就是国人用惯的刀片子。



[ 本帖最后由 乘物以游心 于 2010-3-6 10:57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8 收起 理由
胡须康 + 18 谢谢奉献

查看全部评分

超然世外,欲乘物以游心,
逍遥驰骋,必先了悟宇宙之真谛。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0-3-6 11:00 |显示全部楼层

洋刀设计 - 手柄

此文章由 乘物以游心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乘物以游心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相比之下,外来品牌的设计就不一样了:

手柄的材料,有一般都是防滑的Polyprophlene手柄,所以小李飞刀的飞和小李飞刀的刀,就不能用洋刀了;

中断突出的弧线手柄,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这样刀用久了,不会有手要抽筋的感觉;

刀Tang的重量、手柄重量、和End Cap的重量都非常讲究,与刀身的重量相匹配,中心在于刀的中部稍前,拿久了不会给人以刀身很重,拿着手腕很累的感觉,实在砍人、讲数、随手携带之佳品。
超然世外,欲乘物以游心,
逍遥驰骋,必先了悟宇宙之真谛。

退役斑竹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发表于 2010-3-6 11:0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ig_beas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ig_beas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国人太讲究实惠……设计上去了……价格也上去了……-_-b

发表于 2010-3-6 11:04 |显示全部楼层

洋刀设计 - 刀身

此文章由 乘物以游心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乘物以游心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刀身的设计,就更加令人眼花缭乱了。  大小从最小的2”小削皮刀,到12”的切片刀。  刀型也根据用途,分了很多类别,到现在甚至根据不同国家的饮食烹饪和用刀习惯都有特殊的设计,这里,就应之前某位筒子的要求,仔细讲讲各种常见刀型的分类。

从小刀说起:

削皮刀(Peeling Knife): 通常的特点是短小(2”-4”)刀刃内弯,呈月牙铲形。 用来削水果皮和土豆皮等,非常方便。(鲁智深那把,有点太大了


刮骨刀(Boner): 特点与削皮一样非常短小(2”-4”),但是刀刃确是外弯,刀背则为直线设计。 该刀用来把肉从骨头上剃下来,非常顺手。


多用途刀(Utility / Paring): 一般来说,也是与上面两种一样的小刀,微弧刀刃和直线刀背则是中庸的设计。


[ 本帖最后由 乘物以游心 于 2010-3-6 11:08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6 收起 理由
keke + 6 谢谢奉献

查看全部评分

超然世外,欲乘物以游心,
逍遥驰骋,必先了悟宇宙之真谛。

发表于 2010-3-6 11:10 |显示全部楼层

洋刀设计 - 刀身

此文章由 乘物以游心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乘物以游心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然后是中刀:

厨刀(Chef Knife): 这把应该是所有刀里面用得最多的了。  刀型厚实,微弧刀刃和直线刀背。  无论开瓜切菜,剖鱼切肉都是非常好用的。 大小一般从6”到10”。 我在前面介绍双立人的刀具系列时,也都是调的各系列中的Chef Knife,原因很简单,因为所有系列,不论大小,都会有Chef Knife,有其是8” Chef Knife。


三文治刀(Sandwich Knife): 光看图片,您也许无法看出它与Chef Knife的差别,但是看实物您就会非常清楚了。  与Chef Knife相比,它更加轻薄,非常适合于切用来做三文治的番茄等片状物。



[ 本帖最后由 乘物以游心 于 2010-3-6 11:13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超然世外,欲乘物以游心,
逍遥驰骋,必先了悟宇宙之真谛。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