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136mydream】自驾房车环游澳洲一年 (2008-10-18) 136mydream · 淑女是怎样炼成的?--记我与我爸两三事 (2008-9-4) colaice
· 【PowerMao指路】墨尔本,Box Hill 区一点通 (2006-6-2) powermao · E&E -- 冬令进补 -- 黑草羊煲 (2009-6-21) 知秋一叶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astina

[NSW] 为了让孩子进好公校,你愿意做到哪一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20 11:1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axiaoc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axiaoc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xinhang 发表于 2018-4-20 09:54
学区房租房也越来越严格了,首先需要12个月以上的租赁合同,而且每年都要提交新的copy还有utility accounts ...

如果真的租的话,这点要求不难啊。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8-4-20 11:2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千篇一律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千篇一律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樱桃D琳 发表于 2018-4-19 23:23
真的,私校一年5 万,一般家庭平均两个孩子,再加上开销,不是谁都负担得起的。 ...

澳洲三分之一的孩子都在读私校,剩下三分之二也不是都读不起,私校可负担性其实没你想的那么不堪。

发表于 2018-4-20 11:2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atou198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atou198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jhsun3 发表于 2018-4-20 10:49
看仔细了,这新闻只是说他想要所中学靠近他住家罢了,怎么又能联系到精英学校校区了。。新开设的中学哪来热 ...

你家就一个,,速度私校走起...
有一种人叫荣誉马莱人!!贴切

发表于 2018-4-20 11:2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ing74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ing74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exidong1 发表于 2018-4-20 09:00
推荐印度择校电影“起跑线”

怎么看贫穷?Sharing is caring.怎么选学校?English Grammar school.哈哈…
BIG DREAMS.
small spaces.

发表于 2018-4-20 11:2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uaxinmaoma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uaxinmaoma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现在国内有条件的也都上私校了, 感觉国内如果一旦形成阶级固化会比澳洲更严重,  自古以后科举制度都是保障阶级流动的好制度,现在这条路也越来越难, 最后就是矛盾爆发, 改朝换代。。。 想想挺可怕的

发表于 2018-4-20 11:3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own-Unde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own-Unde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Down-Under 于 2018-4-20 11:31 编辑
hgaox 发表于 2018-4-20 07:22
那应该是所有的学校的学区都缩小吧


密度高地区缩小的岂不是更快。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8-4-20 11:3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gaox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gaox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Down-Under 发表于 2018-4-20 11:30
密度高地区缩小的岂不是更快。

校区一定建筑密度,居住密集高吗?

发表于 2018-4-20 11:3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own-Unde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own-Unde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Down-Under 于 2018-4-20 11:45 编辑
hgaox 发表于 2018-4-20 11:38
校区一定建筑密度,居住密集高吗?


投资商会想方设法让密度高上去。如果带学龄孩子的家庭在区里增加,那么密度也相对增加。
简单点吧,学校学生的数量一定有limit,那么学校该如何控制人数?

发表于 2018-4-20 11:5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gaox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gaox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Down-Under 发表于 2018-4-20 11:39
投资商会想方设法让密度高上去。如果带学龄孩子的家庭在区里增加,那么密度也相对增加。
简单点吧,学校 ...

密度的增加也是有限度的,即现有校区居住密度不能无限增加,此前提成立后,不能确定增加后的居住密度是不是会达到学校的学生容积上限,如果达到上限,可能会缩小校区,如果不能达到学生容积上限,就不会缩小校区

发表于 2018-4-20 12:0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hsun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hsun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datou1981 发表于 2018-4-20 11:25
你家就一个,,速度私校走起...

没有,我家也是新区,去年才开了一间新小学,走路才5分钟,肯定不去私校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datou1981 + 2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这世上,只有挣不完的钱,没有输不完的钱。

发表于 2018-4-20 12:0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own-Unde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own-Unde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gaox 发表于 2018-4-20 11:51
密度的增加也是有限度的,即现有校区居住密度不能无限增加,此前提成立后,不能确定增加后的居住密度是不 ...

如果真值得那么疯狂,那不很容易就挤破容积率。还好澳洲现有的教育体制多元化,人们可以有不同的选择。 但学区房概念做大了,就会疯狂。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8-4-20 12:0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nis5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nis5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gaox 发表于 2018-4-20 11:51
密度的增加也是有限度的,即现有校区居住密度不能无限增加,此前提成立后,不能确定增加后的居住密度是不 ...

对。立即限制移民,才是正道。澳洲为何需要那么多移民?原来计划的2050年才人口到2400万,2016年就超过了。

发表于 2018-4-20 12: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hsun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hsun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gaox 发表于 2018-4-20 11:51
密度的增加也是有限度的,即现有校区居住密度不能无限增加,此前提成立后,不能确定增加后的居住密度是不 ...

虽然之前同性恋话题咱俩争的不可开交。。。但这点我同意你看法
这世上,只有挣不完的钱,没有输不完的钱。

发表于 2018-4-20 12:0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9900pp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9900pp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nis5 发表于 2018-4-20 12:05
对。立即限制移民,才是正道。澳洲为何需要那么多移民?原来计划的2050年才人口到2400万,2016年就超过了 ...

移民越多越好 要不然房价怎么涨

发表于 2018-4-20 12:1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gaox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gaox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Down-Under 发表于 2018-4-20 12:03
如果真值得那么疯狂,那不很容易就挤破容积率。还好澳洲现有的教育体制多元化,人们可以有不同的选择。  ...

校区概念有些过分 我部分认可这个概念

发表于 2018-4-20 12:1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gaox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gaox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nis5 发表于 2018-4-20 12:05
对。立即限制移民,才是正道。澳洲为何需要那么多移民?原来计划的2050年才人口到2400万,2016年就超过了 ...

这我不知道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8-4-20 12:1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gaox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gaox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jhsun3 发表于 2018-4-20 12:06
虽然之前同性恋话题咱俩争的不可开交。。。但这点我同意你看法

发表于 2018-4-20 12:2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dlp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dlp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的确很麻烦 现在高楼越来越多

发表于 2018-4-20 12:2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白兔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白兔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只要能证明离学校最近就能入学?

发表于 2018-4-20 12:4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一条大鱼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一条大鱼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一条大鱼 于 2018-4-20 12:42 编辑
huaxinmaomao 发表于 2018-4-20 11:29
现在国内有条件的也都上私校了, 感觉国内如果一旦形成阶级固化会比澳洲更严重,  自古以后科举制度都是保 ...


改朝换代很难了,现在的统治阶级比以前更擅长学习,更懂得化解矛盾,社会精英阶层与权力阶层的交易更频繁并且有利。历史上改朝换代的内因,饥荒,天灾;外因,外族侵略,都不存在。

对统治最有影响力的事件,可能是老龄化和移民潮。
走路的人多了,路才越来越宽;而不是路越来越宽,走路的人才多了。
...pursuit; ...love;...desire.

发表于 2018-4-20 13:4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uaxinmaoma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uaxinmaoma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一条大鱼 发表于 2018-4-20 12:41
改朝换代很难了,现在的统治阶级比以前更擅长学习,更懂得化解矛盾,社会精英阶层与权力阶层的交易更频繁 ...


我是比较悲观的,  你说的这些确实存在,但这些内外因都不是关键,只是导火索,但是以前可能是暴力换代,以后可能会是更加和平的方式,但是同样会有动荡和镇痛,特别是中国目前的状况来看, 跟以前也没有太多的两样, 权力阶级似乎没有让渡权力和利益的意愿。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8-4-20 14:3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exidong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exidong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hexidong1 于 2018-4-20 14:38 编辑
ying74 发表于 2018-4-20 11:28
怎么看贫穷?Sharing is caring.怎么选学校?English Grammar school.哈哈…


低温纸条抽签上名校太绝了,中国人自愧不如

发表于 2018-4-20 14:3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d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d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xinhang 发表于 2018-4-20 09:54
学区房租房也越来越严格了,首先需要12个月以上的租赁合同,而且每年都要提交新的copy还有utility accounts ...

搬家就要赶走吗

发表于 2018-4-20 14:4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d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d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9900pp 发表于 2018-4-20 12:09
移民越多越好 要不然房价怎么涨

现在 垃圾 都处理不了,人再多 ,制造出更多垃圾怎办

发表于 2018-4-20 15:0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insondx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insondx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一个正常发展的国家是需要不停的人才补足科技发展的需求,现在世界大同,每个国家都为高端人才打破了头,好了澳洲要是把门关上,不出10年GDP有望掉破50名后,卖资源是在卖老本,澳洲的科技发明才是傲视世界的本钱,现在澳洲发明还是顶瓜瓜的,别步上锁国的歧途就后悔都来不及。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8-4-20 15:0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exidong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exidong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hexidong1 于 2018-4-20 15:08 编辑
一条大鱼 发表于 2018-4-20 12:41
改朝换代很难了,现在的统治阶级比以前更擅长学习,更懂得化解矛盾,社会精英阶层与权力阶层的交易更频繁 ...


合肥SAT集中营全是富家子弟,相当刻苦
无论咋变,富裕阶层都能买到优质教育资源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8-4-20 15:1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exidong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exidong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部刚上映的印度神片,扎了每个中国家庭一刀
2018-04-09 InsDaily

InsDaily-每日lnstagram最新資訊
本文授权转自开始吧旗下自媒体:有束光
ID:onelight01


“又一部印度电影拍出了中国家庭的痛”。

4月4日上映的印度电影《起跑线》,再次让中国人扎心了。片名源自“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条起跑线就是教育。

父母们为了替孩子追求“更好的教育”拼尽全力,市区户口、学区房、兴趣班、推荐信、学校门口深夜排队、暗箱操作……偏偏把象征公平的“起跑线”变成了一门生意,成了最最不公平的东西。

这样的教育,真的是我们所有人都期待的吗?





天还没亮,拉吉就被妻子从家里赶了出来。他打着呵欠,睡眼朦胧的从车里钻出来,看着眼前已然拐了几个弯的百米长队,不可置信地瞪大了眼睛。

“怎么还有人带着睡袋来排队,用矿泉水瓶接尿呢……”他狠狠揉了一把自己乱糟糟的头发,小声嘀咕着“这太疯狂了”。

“一点也不疯狂,这可是学校招生。”排在前面的男子突然回头一脸严肃的回应了他。



当地的好学校招生,家长彻夜排队,这样的场景熟悉不?

在我们的新闻里,屡屡发生。若有已为父母的光友,可能也亲身经历过这样的事情。

而如此现实的一幕,又被印度人拍进了电影里——《起跑线》。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8-4-20 15:1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exidong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exidong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继《摔跤吧!爸爸》击中我们“重男轻女”的痛点后,
这部新的印度片狠狠抨击了
我们当下更焦虑的问题——教育。
孩子只有接受了好的教育,
才能有好的未来,
这一点,印度和中国都认同。



电影简介很简单:一对中产阶级的印度夫妇拉吉和米图,为了让女儿皮雅进名校,接受好的教育,想尽了各种办法……

影片开场寥寥几分钟便交代了老爸拉吉的故事:裁缝店的穷小子努力奋斗,不但娶了自己心仪的漂亮女神,还当上了大老板,有一个可爱的女儿,生活自然是美滋滋了。




但一个现实的问题突然摆在了眼前:女儿要上学了。

老爸不以为然,上就上呗。可妻子不行,只能在杂志评选出的最好的五个学校里选择一个。

发表于 2018-4-20 15:1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hsun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hsun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winsondx 发表于 2018-4-20 15:04
一个正常发展的国家是需要不停的人才补足科技发展的需求,现在世界大同,每个国家都为高端人才打破了头,好 ...

不用锁,减一半就行。。。等基建能追上人口增长就行了。。。反正要来的人很多,再择优录取一下不是更好么
这世上,只有挣不完的钱,没有输不完的钱。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8-4-20 15:1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exidong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exidong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为什么?因为在精英学校全英文教学的环境下,孩子们可以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在我们国家,英语不仅仅是一门语言,还是“阶级”。
成为这个阶级的一部分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好的学校读书。


其实在中国,也是如此,不是吗?

这并不是夸大其词。
就连有钱人家的小孩子,
都以会不会说英语来决定交朋友。



可是,好的学校只收3公里范围内的学生。
他们要买学区房了。
对有钱的老爸来说,换房不是问题。
难的是如何融入小区里上层人士聚集的圈子,
让女儿交更多的朋友。
为了这个目的,他们出尽了洋相,
但总算混出个脸熟。



可这都只是准备工作。孩子入学真正的难,还在后头呢。

报完名之后,紧跟着的就是面试。学校不仅要考核孩子,还要从家庭背景、经济实力、谈吐思维等多方面考核父母。

父母能力不过关,孩子再优秀,也不会收。



因此在朋友的介绍下,夫妻俩带着女儿去了专门的培训机构。

女儿要开始参加兴趣班,每天五门,全方位查漏补缺,因为她已经落后同龄人太多了;

父母也要参与培训,着装上要像个“有品位的有钱人”那样,懂得说“冠冕堂皇”的赞美之词,还要参加一次又一次的模拟面试,学会各种套路……


为了给校长一个好印象,他们特意把能买到的名牌都穿在身上了。反而被培训顾问嘲笑了。

尽管如此,他们还是落榜了。原因很简单:学校不会录用店铺老板的孩子。

其实夫妻俩并不是没有受过教育,妻子米图甚至可以说一口流利的英文。他们只是像大多数孩子那样,在公立学校上学而已。

但现在,最好的教育资源都掌握在私立学校手中,公立学校已经变成了这样:缺少桌椅,孩子们不得不坐在地上上课。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