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中秋家宴~雪花家的中秋宴~(做法已上) (2010-9-23) 紫雪花 · 卖字脱贫系列1--推荐"Don't go to the cosmetics counter without me" by Paula Begoun (2005-4-8) icelemontea
· 女汉子系列四:自己动手设计施工的farmhouse style可爱小厨房(付真人秀) (2020-11-20) 不是随便的虫虫 · 跳槽记 (2007-9-11) joaquin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大桥西

[外汇债券] 发布一个预测:澳元在今后几年(两年)大概率维持在4-5之间兑换人民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26 22:3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xiaoyujun12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xiaoyujun12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大桥西 发表于 2014-11-26 23:15
你大概不知道华为有股权激励的吧,华为那是不上市,如果上市,华为不知道出多少个上千万上亿的富 ...

我就是单纯说个税率的事情而已。。。数字是死的
其他因素都加进来,永远没法谈,你有你的思考,他有他的考量。

今年回国度假一个月,和朋友吃饭,几个现在cisco ,华为做的有模有样朋友,不时间都会谈到找出国移民的路子,一个去年被澳洲拒了今年加拿大就下来了,都是义无反顾。 你要问为什么我不知道,但这是真的正在发生的事情。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4-11-26 23:0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ourock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ourock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大桥西 发表于 2014-11-26 23:15
你大概不知道华为有股权激励的吧,华为那是不上市,如果上市,华为不知道出多少个上千万上亿的富 ...

据说华为没法上市,因为它的股权结构是个绝大的秘密。

发表于 2014-11-27 08:1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大桥西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大桥西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Roseville好 发表于 2014-11-26 22:20
这和国家没有任何关系。澳洲加班不厉害是因为你没有进加班厉害的公司。

...

俺公司的人天天早来晚走,也没加班费,弄的我都不好意思早走
穿越人生

发表于 2014-11-27 10:5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qingfengsa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qingfengsa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大桥西 发表于 2014-11-26 22:15
你大概不知道华为有股权激励的吧,华为那是不上市,如果上市,华为不知道出多少个上千万上亿的富 ...

桥西的这个说法我觉得还是靠谱的,国内找工作,谈待遇确实和外面不一样,很多工资以外的无法量化的潜在收益。说难听,很多公司老总愿意免费去发改委打工,很多金融行业的愿意倒贴钱去证银监会干几年,因为从哪里辞职那出来的时候就是天价工资了。相应的,去民企,比如当初选了360,网易的,在2000年的时候可能是正确的,但现在看不如淘宝,不如QQ,百度,得看潜力。

我能理解国内这些人为什么往外跑,毕竟我就这样干了,来了也见了几个这样干了的原来同公司的,整体的一个重要考量点就是IT技术更新太快了,35岁后在那种强度的输出,感觉不值得了,钱也不是非常缺了对于过个普通生活来说,再努力坚持下去,说实话,工资能根本上改变你生活质量吗?简单说就是你有300万是个中产,你有500万还是个中产,你们真实的生活水平很大差别吗?无非你的房大点,车豪点,然后呢?又坚持那么久就为了这个?除非说你在坚持下,会变成2000万,3000万,那行,那生活质量开始本质区别于百万级别了,单纯靠工资的线性增加可能引起这样变化吗?可能性有单机会不多。再就是那些公司的人员对自己还是自信的,因为这些公司尤其是华为绝大部分员工是真的完全靠能力混的饭吃,大部分的出生非常平凡,没有复杂的社会背景,中国是个关系型社会,如果离开现有平台,虽有能力也不见得有什么用,所以宁愿出国,因为据说国外是自由竞争的社会,关系重要但和国内比影响小很多,那样的环境才是这类人的主场。

发表于 2014-11-27 13:2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hdandi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hdandi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大桥西 发表于 2014-11-26 18:59
中国的这个不能光看统计数据的,尤其是个人收入那个指标肯定是低估的,只不过越是低收入人群,他 ...

目前国内底层,也没什么追求,崇尚HAPPY就好

目测很适合来大凸凹呀
扯蛋专业术士研究僧

发表于 2014-11-27 13:2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dou1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dou1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大宗商品结束长牛周期,进入下跌期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4-11-27 20:4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大桥西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大桥西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hdanding 发表于 2014-11-27 13:22
目前国内底层,也没什么追求,崇尚HAPPY就好

目测很适合来大凸凹呀

        问点专业问题,做外汇的年收益大概有多少?也是1赢2平7负?如果盈利大概收益有多少20%-100%?就是一般人,大神就别说了。我说的是全部资金的年收益不是一次。
       没做过杠杆,只做个实盘,打了个平手。只知道可以做空做多,可以玩杠杆10倍?选择哪一个国家做多做空的标准是什么?有牛熊市吗?还是只抓大趋势还是找确定机会做一段小波动就行?因为杠杆的关系,不一定非找大趋势做?感觉这个就是期货的一种?我看k线感觉跟股市差不多,不过实际操作应该不一样,这个可不能捂着,如果做错了要补保证金吧?
穿越人生

发表于 2014-11-27 21:2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ughwa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ughwa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留印
长期是多久?

发表于 2014-11-28 17:5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hdandi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hdandi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大桥西 发表于 2014-11-27 21:42
问点专业问题,做外汇的年收益大概有多少?也是1赢2平7负?如果盈利大概收益有多少20%-100%?就 ...

一年大概赚多少,这我真的不清楚,我只能说不少新人要不了一年就输光离场。

你说的127是股市的比例,在带杠杆的交易市场中,稳定盈利的比例肯定远低于一成。个人觉得至少要一年甚至三年以上持续赚钱才符合我说的稳定盈利标准。

当然我只是业余水平,最好找专业的@猎梦人 再咨询下。

至于你后面问得那些问题,我怕我的回答会误导你,如果你真的想要交易的话,看书系统的学习会比较好点。

推荐你两本。magee的《股市趋势技术分析》,Murphy的《期货市场技术分析》,把这两本啃透应该能入门了。也仅仅是入门哦,之后会怎么样就看运气和悟性了。。。
扯蛋专业术士研究僧

发表于 2014-11-28 18:0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大桥西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大桥西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hdanding 发表于 2014-11-28 17:53
一年大概赚多少,这我真的不清楚,我只能说不少新人要不了一年就输光离场。

你说的127是股市的比例,在 ...

        那个期货的看过,股市的有看了几页看不下去,想来我更喜欢丁圣元翻译的,尤其是道氏理论,这部书写的简直就是经典,我觉得比波浪理论还好使。

       没打算做,只是好奇问问。我还打算多活几年,不想再逼自己了。
穿越人生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4-11-28 18:0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毛巴马主席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毛巴马主席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劝你们把炒汇当个桥接,不要当主业啊,炒汇是赚不了多少的,亏的多。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4-11-28 18:3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hdandi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hdandi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毛巴马主席 发表于 2014-11-28 19:08
劝你们把炒汇当个桥接,不要当主业啊,炒汇是赚不了多少的,亏的多。

根宝爷叔讲了,不搏不精彩
扯蛋专业术士研究僧

发表于 2014-11-28 18:4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aint_b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aint_b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同意楼主观点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14-11-28 20:3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猎梦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猎梦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猎梦人 于 2014-11-28 20:56 编辑
大桥西 发表于 2014-11-27 20:42
问点专业问题,做外汇的年收益大概有多少?也是1赢2平7负?如果盈利大概收益有多少20%-100%?就 ...


被点名了我就回答一下你吧……纯属个人观点。

外汇的年收益和个人能力以及市场情况都有关系。所谓的1赢2平7负是伪命题,实际上不可能有那么高。另外个人交易者和资金管理人的操作手法和盈利追求都很不一样。

杠杆最高可以1000倍,想要赚的多,不怕死的快,杠杆越大越好。做交易标准百花齐放,几句话说不明白。有牛熊市。抓大趋势和做小波动都能赚钱。跟杠杆没关系,在于能力。我自己体会做外汇比做股票容易很多,但是你听到的可能是身边的人都觉得股市安全外汇高风险。至于为什么会这样……长篇大论才能说的明白。追加保证金一般都是死抗型选手因为浮亏太大要被强制平仓但又不想,才会干的。

基本就这么多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shdanding + 3 实在不好意思:)

查看全部评分

醒着做梦

发表于 2014-11-29 10:2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o-summe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o-summe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发表于 2014-11-29 11:1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大桥西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大桥西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猎梦人 发表于 2014-11-28 20:36
被点名了我就回答一下你吧……纯属个人观点。

外汇的年收益和个人能力以及市场情况都有关系。所谓的1赢2 ...


也就是说第一是能力,第二是纪律,第三是心态,第四是要求收益率。主要是上杠杆觉得压力大,但是机会更多。
穿越人生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14-11-30 14:2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猎梦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猎梦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大桥西 发表于 2014-11-29 11:17
也就是说第一是能力,第二是纪律,第三是心态,第四是要求收益率。主要是上杠杆觉得压力大,但是机会更多 ...

前三个没有异议,不过这是放在任一个交易市场皆准的,不管是外汇市场还是股市或者其他。

收益率这个不知道怎么回……

杠杆越高压力也就越大,但这个可以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

机会更多我感觉挺难讲的,跟个人对交易的理论和使用的方法,交易的时间框架等因素都有关系。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shdanding + 4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醒着做梦

发表于 2014-12-6 15:2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大桥西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大桥西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12-6 澳元0.8311,兑人民币5.1134

发表于 2014-12-6 15:4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大桥西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大桥西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4-12-6 16:4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hdandi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hdandi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大桥西 发表于 2014-12-6 16:40



几个意思 ??
扯蛋专业术士研究僧

发表于 2014-12-7 11:5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大桥西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大桥西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hdanding 发表于 2014-12-6 16:49
几个意思 ??

穿越人生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4-12-13 19:2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何处惹尘埃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何处惹尘埃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个有点道理。

发表于 2014-12-25 11:3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大桥西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大桥西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其实大家认为人民币会崩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M2超发,既然研究就该研究的透一点,如果单纯比较M2可能就得出这个简单的结论了,如果仔细分析一国的货币构成,中国和美国的就知道不是这么回事,中国M2高,是因为中国企业直接投资少,全靠银行贷款,所以M2就高,美国的企业间接融资发达,自然M2就低,其实货币总供给差不多。只看M2就是外媒用了忽悠老百姓的,还一个佐证是世行对人民币的评价是均衡略低。

        想起年初有人看到股市有缺口,就喊缺口必补,其实仔细研究2006年的大牛市有许多缺口都没补,所以经济学一点不懂不可怕,因为可以靠常识判断,就怕懂一点,又不较真,不肯去和实际去核实,就信口开河如牛刀之流,而且不论什么经济学规律都有一个适应和假说条件,在这个国家好使的在别国不一定就行的同,这也是为什么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持久的难以解决的经济问题,这是和这个国家体制,国情,民族,文化相结合产生的特有问题,根本不是换一两届政府就能解决的,当然各国的经济优势也是同样这样形成的,也不是能随便就模仿和超越的了得。
穿越人生

发表于 2015-1-4 20:5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qinghe12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qinghe12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澳洲经济体不大,波动性比较大,看美中经济

发表于 2015-1-4 23:1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igerBN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igerBN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大桥西 发表于 2014-9-17 15:53
小川要下,郭上。

       农民进城也没人逼你,愿来就来,不愿来就拉倒。倒是那些本来就在城 ...

人民币一直升值,这个政治问题!

发表于 2015-1-4 23:2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igerBN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igerBN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大桥西 发表于 2014-9-19 20:28
国内的污染是挺厉害,所以才力推新能源,我估计大概10年左右能治理好快的话6,7年吧。肯定有一批人不同意 ...

民主那段说的真好,打杀民主派,有矛盾不解决都是狗咬狗。(paopaobing(66))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5-1-5 13:5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hdandi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hdandi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转个帖子给你,看看有道理吗??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4082

发表于 2015-1-13 11:1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大桥西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大桥西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转发,看看不同角度的看法吧,还是那句话,有时候懂一点,比不懂还要命。而我们大家大多都是这个水平,唯一的办法就是多听不同的意见,才会好点。当然也可能我这就是先有论点,再一个找论据的行为。


中国货币 超发了吗 [原创 2015-1-12 22:51:11]    我顶 字号:大 中 小 中国货币超发了吗?



王福重



在经济学和金融学里,并无“货币超发”一词。也就是说,货币超发并不是一个严格、科学的概念,但自从“四万”刺激计划之后,关于中国货币超发,或者严重超发的声音,就没有停止过。不但公众,而且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大部分专家,也持此种看法。辨析这个问题,对于中国执行正确的货币政策,合理确定中国货币供应量,从而对中国经济的结构性改革和长期增长,都有重要意义。




有关中国货币超发的标准不成立



   既然货币超发,那首先就要说明超发或者不超发的标准是什么?综合一下货币超发论各方的观点,得出中国货币超发的几种主要标准如下:


中国广义货币M2规模超过美国和日本,所以货币超发。

大部分国家,用广义货币M2代表经济中的货币供给总量。截至2014年第一季度末,中国的M2为116万亿元。按照汇率换算后,中国的M2是美国的1.5倍、日本的1.7倍,以及英国的3.9倍等等。而美国经常被指责为滥发货币的国家,日本的宽松货币政策,也是世界知名的。既然中国的货币,比美国和日本还要多,当然就是超发。

确实,美国在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后,实行了数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美联储大力购买美国国债,简单说就是印钞票。但不能就说,美国滥发货币。因为根据著名的特里芬悖论。美元数量既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必须适当。因为美元过多,会诱发美国发生通货膨胀,美元对内贬值,则对外购买力下降,并且信誉受损,美元就不能作为国际货币;美元少了,不够全世界使用,也不能作为国际货币。因为全球大宗商品如石油、黄金等要用美元计价和交易、各国政府的储备货币中也几乎都有美元等等。

美国的货币政策,几乎是完全独立由美联储做出的,美国联邦政府对美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十分有限,尽管总统可以提名联储主席。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正确决定。因为次贷危机之后,美国银行业的流动性曾陷入短期接近干涸的状态,如果不释放流动性,美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事实已经证明,美国经济较快复苏,宽松货币政策,功不可没。。综合考虑以上各种因素,美国的货币供给量是适当的,也就是没有超发。否则,就无法解释,为什么美国至今没有完全退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并继续维持低利率的政策。

日本经济自从上世纪90年代房地产泡沫破裂以后,经历了所谓“失去的十年”,然后也没有多大起色。如果不是靠长期的极度的低利率维持消费和投资,日本经济会更差。同时,也很少有经济学家认为日本货币是超发的。也就是,说日本货币超发,没有依据。

那能不能说,美国和日本的货币供给是适当的,超过美国和日本,就是超发呢?也没有道理。

因为各国的发展阶段不同,货币流通速度不同,信用发达程度不同,不能用别国标准衡量本国的货币供应是否适当。中国人使用现金较多,信用卡较少,这些不能不影响中国的货币供给。更重要的是,中国至今还处在经济货币化的过程之中。改革前,中国的几乎所有生产要素和经济资源,都是没有价格或者人为压低的。改革的过程,是市场化和货币化,特别是生产要素价格市场化的过程。从放开消费品价格,到逐步放开要素市场价格,对货币的需求,就会大为增加。以住房为例,在住房制度改革之前,中国的住房,是一种消费品,而且是作为福利供给的。但住房其实是家庭购买的最大商品,在住房制度改革后,住房价格上升了十几倍甚至更多,这当然需要增加货币供给。此外,劳动力价格、石油、天然燃气、公用事业价格的逐步市场化,也增加了货币需求。这是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所没有的特殊过程。因此,即使中国比美国和日本的M2大,也不能就得出中国货币超发的结论。


中国M2/GDP 超过美国等国家,所以货币超发。

以货币供给量的绝对数字比较,确实不太准确。那如果以相对数,即M2/GDP为标准,是不是就可以呢?

以M2/GDP为标准衡量,目前中国这一比例接近200%,超过美国的70%,欧元区的100%,以及英国的约130%等。似乎中国货币又是超发。

但这个标准,并不比绝对数字更有说服力。因为M2作为某一时点上的国币供给量,是一个存量概念,GDP却是某一定时期内(入一年)的流量概念,存量与流量比,在此本身就没有多大意义(不同于物理学的速度概念)。因为M2是一国多年的货币累积量,它并不只是对应某一年的GDP,还要对应数年的GDP以及资本市场等。

况且,美国和欧元区以及英国的这一比例,也相差悬殊,如果美国货币供给量是适当的,那么,欧元区和英国就都处于超发的水平。但也不能说美国的标准,就是其他国家货币供给量合适与否的标准。但是,如果以英国为标准,美国货币就是少发了,与人们通常认为美国滥发货币正好相反。总之,这样的国际比较没有意义。

另外,各国的货币统计指标的含义,不尽相同。美国的M2、欧元区的M2、英国的M2和中国的M2,不是一回事。直接比较也是不妥当的。

日本的M2/GDP,在2011年是241%,超过中国,但我前边提及,议论日本货币超发的经济学家很少。照此说来,中国还少发了。

因此,M2/GDP这个指标,也不能作为判断中国货币是否超发的标准。

第三,中国通货膨胀严重,因此货币超发。

货币超发,即是货币供给量过大,超过了整个经济真正的货币需求,容易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而弗里德曼的名言是:通货膨胀,在任何事件和地点,都只是一种货币现象。则货币超发之后,价格总水平,会持续上涨,即发生通货膨胀。于是,很多人认为中国通货膨胀严重,就是由于货币超发严重。

但实际上,中国的通货膨胀并不严重。改革以来,中国发生较为明显的通货膨胀。主要是两个时期。一是1985年到1989年,另外一个是1993年到1995年。前者最严重的是1988年和1989年,1988年的通货膨胀率是18.8%,1989年是18.9%。这次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中国开始从农村改革,进入城市改革阶段,突然放开价格管制,公众不适应,货币管理部门即中央银行也不适应的结果,很难说是一次正规意义上的通货膨胀。

1993年到1995年的通货膨胀率分别是14.7%、24.1%、17.1%。这次通货膨胀过程,算是中国第一次严格意义上的通货膨胀。其性质是需求拉动型。因为经历了此前几年的经济低迷,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鼓舞之下,人们对未来充满乐观情绪,中国的总需求,特别是投资需求井喷。

但除了这两个时期外,中国并无明显通货膨胀,即使是在2008年所谓的四万亿(中央政府只投入了1.25万亿元,其余为地方配套资金)刺激计划之后,以CPI衡量的通货膨胀率最高也只有6%左右,基本维持在4%以下的水平。可以说没有通货膨胀。但这个时期正是所谓的超发最严重的时期。

值得指出的是,在1997年到2003年,中国还出现了较长时期的通货紧缩,通货膨胀率出现负数。现在看,需要重新反思当时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如果真的“超发”中国的经济的状况也许会好得多。

因此,说中国货币一直超发并引发了严重的的通货膨胀,是草率的不正确的结论。

值得指出的是,中国城市房价近年一直处于上涨过程,这也被许多人士看作是货币超发的后果。因为直观上判断,票子多了房价就会上涨。其实,这是把原因和结果颠倒了的说法。房价高,核心原因是中国的富裕阶层缺乏安全可靠的投资渠道,以及土地供应和税收制度的缺陷共同造成的。住房主要是一种投资需求,投资需求引发了货币增多。是房价高需要更多的货币,而不是货币多房价才高,这个逻辑不要搞混了。因此,房价高不能证明货币超发。美国的房价金融危机之后出现了下跌,难道是货币少发?美国货币那几年发的最多。也需要强调,所谓房价高,也不是科学概念,而是情感和价值判断而已。

第四、金融不支持实体经济,所以货币超发

一种意见认为,货币或者金融的作用,就是支持实体经济。货币即使多发一点,甚至超发,只要是用于支持实体经济,也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空转,货币基本就是超发。这种意见,颇为流行。但也是似是而非的。

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所谓实体经济,主要就是制造业。那么,中国制造业,是不是需要金融进一步支持呢?

中国制造业的实力,与人们通常的印象不同,很多人以为中国制造业落后。正好相反,中国制造业,是中国在世界上最强大的部门。从产量看,主要工业产品,中国大多数的产量都是世界第一。中国产能过剩,一方面说明中国的投资结构有问题,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生产能力强大。不但产量,质量也是世界一流的,最好的手机、最好的笔记本,甚至最好的汽车(如奔驰、宝马),这些高科技产品,都是在中国境内制造的。不但能生产最好的产品,并且还拥有最大的生产能力,这样的部门能叫落后吗?

有人说中国制造业需要转型升级,因为中国基本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必须占领产业链的最高端才行。这样的说法,也是匪夷所思的。在全球化和国际分工的大格局之下,每个国家都只能占据产业链的某一段,而不可能占据全部,包括美国。这不符合比较优势原理,是得不偿失的。样样都做,国际分工就不复存在。每个国家当然都想占据高端,可实际能占据哪一段,却是由各国的不同的比较优势决定的。美国能占据产业链高端,是因为技术创新大多是美国公司做出的,如苹果。美国也能进行低端制造,但在制造这个环节美国没有比较优势,只有劣势,因为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劳动力成本。哪个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低最低,哪个国家才有制造的比较优势。中国正是在制造这个环节最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因为中国劳动力资源最丰富。在短期内,很难有国家能超超越中国的制造业。也不必担心美国会抢中国的“饭碗”。

而技术创新,中国至少目前没有比较优势,只能期待未来。因此,中国的制造业并不需要转型升级,或者说短期内也做不到,强行升级,只能是拔苗助长,丢了比较优势。

中国最需要升级的,不是制造业,而是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中国服务业的比重偏低,与中国最大的人口数量,是不匹配的。中国制造业的总体发展水平,已经超越了金融的发展水平。金融业不是没有支持实体经济,而是除了实体经济,金融业自身的发展太落后了,以至于没有发挥金融应有的作用。

在这个意义上,货币也没有超发。




中国经济和金融的特殊性需要较大的货币供给量



第一,中国经济主要靠投资拉动

最近,林毅夫教授有关中国主要依然必须靠投资拉动经济的观点,引起很多议论。但笔者支持林毅夫的观点。

改革以来,中国经济,主要是依靠投资拉动的。但在最近几年,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以及外部需求减少的新形势。因此,消费拉动经济逐渐成为主流的意见。

但无论经济学的理论还是从中国的实际观察,中国经济增长,还是应以投资为主。经济学的基本假定,是消费者追求效应的极大化。简单说,就是有钱不会不花出去。所以,消费是用不着拉动,也拉动不起来的。按照货币主义的逻辑,人们的消费,是由永久性收入(也叫恒久收入)决定的,消费的水平,或者消费占GDP的比重,是相当稳定的,基本不变的,政策刺激的作用非常有限。很多刺激消费的政策,是一种误解。比如长假制度,并不能拉动消费,因为假如把长假用于旅游,就必须减少其他消费,在总收入没有增加的条件下。

而刺激消费或者消费能拉动的理论基础,是凯恩斯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心理规律,这是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的三个依据之一。但凯恩斯的这个理论,也受到了很多的挑战。除了货币主义学派,理性预期学派也加入了反对派的阵营。凯恩斯着眼的是短期分析,解决是大萧条的特殊难题。但长期看,凯恩斯主义并不是有效的。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更有道理(以及卢卡斯批判等),更符合实际,这早已被美国等国家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滞胀”所证明。当然不同国家的情况有差别,这与税收,劳动力市场等因素相关。美国的消费占GDP的比重就高于中国,但也是基本稳定的,也难以靠政策拉动或者改变。

投资是总需求的一部分,投资形成的供给能力,也是总供给的决定因素之一,因为投资既影响总需求,也影响总供给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比消费更明显。美国也一样。

既然投资是中国经济的主要拉动力量,则中国货币供给量的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较大,就是合理的。

因为一个经济中的货币量。主要并不是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决定的,虽然基础货币的乘数更大。而是商业银行在贷款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存款货币。正是因为中国投资拉动为主,因此贷款规模始终很大,加上乘数效应,货币的供给总量较大是正常的。是投资多,对贷款的需求多,货币才多,而不是货币多投资才多!


中国实行外汇管理制度

尽管中国在1994年开始进行汇率制度改革,并在2005年进一步推进这一改革,外汇市场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作用不断加大,但人民币依然不是自由兑换的货币,经常项目的管制早就取消,但资本项目管制还继续有效。

从2005年到现在,除了今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下降了约3%,其他年份都是升值的。中国的贸易顺差,没有因为人民币升值而下降,反而持续增加。企业赚取的外汇收益,保留在企业内部,是有很大的机会成本的。因此企业赚的外汇,基本上都出售给了商业银行,商业银行除保留部分外,一律转售给了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买入这些外汇,就要按照当时的官方汇率,支付等价的人民币。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约为4万亿美元,假如按平均1美元兑换7元人民币计算,人民银行的购汇行为,将导致其向市场提供28万亿元的人民币供给。人民银行释放的货币,是基础货币,或者高能货币,这些货币,有乘数效应。假如实际乘数是2(理论值是10,但实际上没有那么大),经济中就要增加56万亿元的货币供给量。

外汇管理是一种制度规定,买入外汇必须支付人民币,这不是超发,而是刚刚好的程度。中国人民银行的被动发钞,是中国货币供应的主渠道。这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发行货币渠道,也是金融学理论中所没有的。这部分货币也不能叫超发。同时,这也是中国和其他国家货币供给量不具有可比性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把被动发行的货币供给量除去,中国的总的货币供给量,就几乎能减少一半。超发的说法,就大打折扣。


中国的资本市场正处于成长期

20年前,中国资本市场几乎还是空白。最近20多年,逐渐发展起来,特别是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基金和信托业,以及金融衍生品市场等。资本市场是资金的蓄水池,需要大量的货币。如果货币供给量不相应增加,资本市场是无法发展的。资本市场是市场经济和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发达完善的资本市场,资源特别是要素的配置,就没有效率。以美国为例,没有发达的资本市场,美国高科技的龙头企业,包括微软、谷歌、苹果、Facebook等可能都不会出现。这也是中国市场经济完善和货币化进程的一部分。是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已经经历过的,这是中国货币供给量应该较大,增加较快的内在因素之一。


接下文
穿越人生

发表于 2015-1-13 11:1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大桥西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大桥西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中国存款准备金率较高

存款准备金制度,起初是金融监管部门为维护商业银行系统的安全所设立,后来,纯粹只是一项法律规定。美联储基本不使用调整准备金率的手段,来改变货币供应量。但在中国,因为中央银行自身不成熟,准备率的调整不但是最重要的手段,调整颇为频繁,而且准备金率非常高,目前的水平平均为20%。也就是说,商业银行的存款(货币),1/5上交到了中央银行,不能用于贷款和存款创造,实际上已经不再具备货币的功能了。把这部分再除去,中国货币超发,就更站不住脚。所以,存款准备金率超高,也是中国货币没有超发的一个标志。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质、钱荒的例证和适度流动性

货币的内生属性

尽管凯恩斯和弗里德曼都主张,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不是内生变量。货币供给完全由中央银行决定,而企业、家庭等货币需求方因素都无法影响货币供给。弗里德曼为此还提出了货币供给量按照固定速度增加的货币规则。但新剑桥学派的经济学家等却认为,货币供给是内生的,至少要考虑经济中其他主体的反应,或者说,货币供给也要适应货币需求,主动求得与货币需求的平衡。中央银行不行自行其是。当然货币供给,不能既内生又外生,这不符合计量经济学对内生和外生的定义。

中国的货币供给量,也不是完全由中央银行决定的,而必须考虑货币需求,还要与其他政府宏观调控部门的协调和配合。如果中央银行超发货币,势必引起经济中的主体以及其他部门比如价格管理部门(发展和改革委)、劳动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的反对声音。这也是货币超发的抑制因素。

反复发生“钱荒”是货币没有超发的例证

2013年中国出现了银行间流动性紧张,也就是俗称的“钱荒”,还不止一次。最严重的是6月份的钱荒。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在6月20号,达到了13%,最高时更是达到30%!不止一家商业银行存在流动性不足,整个银行系统的资金缺口巨大。钱荒就是“钱少”的意思,钱多了,就不会荒。

钱荒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的信贷资源,主要流向国企和央企即国有经济系统,而国有经济系统的效益,总体偏低。在金融危机之后,本来倾斜的金融资源,进一步向国有经济系统倾斜。所以中国的利率水平,一直是偏低的,高的利率水平,国有经济无法承受。

问题在于,国企特别是央企本身,并不需要银行资金的支持,因为它们很容易上市、依靠垄断地位获取收益,往年的利润也基本能沉淀在企业内部,而不必上交中央财政(从1994年到2007年,央企全部税后利润留在了企业内部。)因此,国企和央企并不缺钱。

真正缺钱的是民营经济中的中小企业,特别是所谓的小微企业。但它们很难从正规渠道获得银行贷款。于是,就出现了包括国企和央企在内的影子银行的出现,以及民间高利贷的活跃,如温州地区和鄂尔多斯。民企系统需要从影子银行和高利贷获取盗取资金支持。

而商业银行因为贷款利率低,存款贷款的利差也有限,因此银行纷纷发放理财产品,把资金投给了风险和利润较高的房地产等行业,但理财产品的期限和存款的期限产生错配,部分银行出现头寸的短缺,只能向银行间市场融资。钱荒因此出现。

钱荒表明,在中国特殊的信贷结构下,中国的货币供给量,不能按照一般的标准估计,中国的货币供给量大一些,超出其他国家的水平,也是正常的。这也是中国金融业需要改革的方面。在这个意义上,中国也没有出现货币超发。

保持流动性非常重要

现代经济,是金融引领的经济,其他资源跟随货币流动而不是相反。如果出现流动性缺乏或者更严重的凝滞,整个经济就会出现停滞的局面。1929-1933年整个西方世界经济出现的大萧条,迁延过久,就是没有认识到流动性的重要。

弗里德曼与施瓦茨在他们合著的《美国货币史》中正确地指出,美联储在大萧条之后,错误地收缩货币闸门,导致流动性吃紧,才是美国经济危机拖延的核心原因。

在2007年的次贷危机爆发后,美联储吸取了历史教训,立即无条件地向经济注入大量的流动性,是正确的决策。

中国的情况也是一样,中国从总体上说,经济中的货币需求,依然超过现在的货币供给,民营经济部门、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创业投资,都处于资金的紧张和饥渴状态。在此情况下,货币政策,拘泥于货币超发的公众情绪,是不明智的。



四、结论

现在,可以给超发下一个比较可靠的定义。所谓货币超发,就是货币供给量超出一国经济制度和经济需要的货币发行行为。而中国的货币供给,均在中国经济制度和需要的框架之内,因此,没有超发。

无论是从金融学的理论,从经济增长的拉动因素,还从是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以及有关的制度性特征观察,不能认为,中国货币超发,更不能说中国货币严重超发。保持经济中适度的流动性,而不是担忧通胀从而限制流动性,才是中国货币政策的主基调。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 收起 理由
bepatient + 1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穿越人生

发表于 2015-1-23 08:2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大桥西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大桥西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大桥西 于 2015-1-23 16:45 编辑

标注一下,今天看见的4.97人民币汇1澳元.
不用高兴太早,马上人民币就会降准,也还会回到5以上。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TDI + 4 偶对你的景仰如滔滔江水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