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草莓搬家记(from Sydney to Melbourne) (2005-6-8) 草莓 · 顺便上几张人像 (2009-2-8) alextzj
· 听说猫本的同学们比较懒。。。 (2014-11-14) TTYL · 奔行塔斯马尼亚 ----走马观花三千里--11月22日更新游记到D6,并添加若干照片 (2008-11-13) 目光降落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2053|回复: 27

[医药资讯] 如果时间到了,大家会选择在家还是在医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9 10:5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孤云出岫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孤云出岫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如题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4-1-29 10:5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ll_Black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ll_Black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看情况

在家睡觉,无疾而终,或者身患疾病,在医院离开都可以

发表于 2024-1-29 11:0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illybab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illybab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其他我不知道,就说后续手续上,我爸爸去年去世,选择在家,有很多问题, 比如body的处理(七窍),在医院人家就给处理了,好在我们家人里面有医生,在家给处理的

然后死亡证明这些都要自己跑去开,但是在医院就服务好了,在家挺麻烦的。。。

发表于 2024-1-29 11:1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孤云出岫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孤云出岫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有同感……家有老人,早晚有那么一天,不得不考虑。

老人可能倾向在家,不确定是观念还是考虑医院的费用问题。只是我也很担心不能给她良好的护理,以减少痛苦。

去医院的话,也不知道对终末期的病人,是否还会接受? 国内的医院据我所知是不愿意接收的

发表于 2024-1-29 12:4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iss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iss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可以联系paliative care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Natio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4-1-29 14:2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zz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z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得看到时候的心情吧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4-1-29 14:2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oceanflow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oceanflow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孤云出岫 发表于 2024-1-29 12:11
有同感……家有老人,早晚有那么一天,不得不考虑。

老人可能倾向在家,不确定是观念还是考虑医院的费用问 ...

医院有专门的临终关怀部门,病到了一定的时候就转那里,病人维持最后的体面,亲人朋友可以过去告别,是个很平和安静有爱的地方。

退役斑竹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24-1-29 14:5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缓缓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缓缓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老人现在身体啥情况,签证啥情况?

如果没到临终,这话题讨论有点早

这不是送不送养老院的话题,有病,当然去医院啊。最后出院与否,要考虑很多问题,一大堆流程要走呢

发表于 2024-1-29 15:0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ipp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ipp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有钱人在家,普通人去医院比较方便

发表于 2024-1-30 21:0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格格巫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格格巫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婆婆从医院转回家里了,医疗已经没有任何办法,任何的药物都是加剧伤害,选择在家度过最后的日子,只用吗啡止痛

发表于 2024-1-31 10:5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ul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ul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格格巫 发表于 2024-1-30 22:08
我婆婆从医院转回家里了,医疗已经没有任何办法,任何的药物都是加剧伤害,选择在家度过最后的日子,只用吗 ...

在国内还是澳洲?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4-1-31 10:5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桔年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桔年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去临终关怀,不拖累家人。如果可以,就安乐死吧,少遭罪,走得不痛苦。

发表于 2024-1-31 11:1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格美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格美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多数人是没有选择的。

我爸被医院送到安息医院,临终关怀,我们天天贴身照顾的,但没有医疗,他挺过来,又活了三年。我们一直争取留他在家里,但最后一刻,他呼吸困难,状态很难受,我们还是喊救护车送医院,医院里有氧气,有镇静剂,走得很平静。

顺其自然吧,当时当下,哪里舒服在哪里。
加分欢迎通知,可以开心一小会,嘿嘿。

发表于 2024-1-31 11:2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igBlueTre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igBlueTre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ospital

发表于 2024-1-31 12:0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isk198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isk198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不想在医院。可以在家吸吸大麻什么的吗?

发表于 2024-1-31 12:1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孤云出岫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孤云出岫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缓缓 发表于 2024-1-29 14:53
老人现在身体啥情况,签证啥情况?

如果没到临终,这话题讨论有点早

我家是在等永居身份,目前还是用旅游医保。看条款,是包含临终关怀的。

我担心是在最后的阶段,不希望老人去一个语言不通的陌生场所,同时也担心由于医院的访问限制,不能一直陪她到最后一刻。

至于安乐,我想其实并不具备可行性。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退役斑竹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24-1-31 12:5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缓缓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缓缓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孤云出岫 发表于 2024-1-31 13:15
我家是在等永居身份,目前还是用旅游医保。看条款,是包含临终关怀的。

我担心是在最后的阶段,不希望老 ...

临终,都神志不清了。子女负责和医生护士沟通好就行。至于陪到最后一刻,要看怎么定义了。这事情就算在家也未必做到的。

当然,如果你有信心在家做好临终关怀,那自然是在家的好。

发表于 2024-1-31 13:1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ist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ist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到时候再说,医院会建议的

发表于 2024-1-31 13:3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iv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iv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看身体情况吧,如果需要医疗辅助,当然选择医院。
像我奶奶,没什么需要看医生的大病,每天量血压吃降压药,保证不摔倒出事。
最后三天还能躺床上跟我们视频,跟我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你也变老啦。
最最后,应该是机能衰退,自然走了。家人早晨确认的。
但问题是,能不能自然离开,不是我们自己能够选择的。身体不好,需要救助只能去医院,或者临终病房。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6 收起 理由
ann@2209 + 6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4-1-31 13:3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Nati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Nati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Missy 发表于 2024-1-29 13:49
可以联系paliative care

目前看来这是最好的安排。 既不会过度治疗折腾病人, 也让亲人放心。 我觉得能过够在paliactive care 去世就是所谓的善终了。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为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发表于 2024-1-31 16:1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孤云出岫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孤云出岫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iva 发表于 2024-1-31 13:37
看身体情况吧,如果需要医疗辅助,当然选择医院。
像我奶奶,没什么需要看医生的大病,每天量血压吃降压药 ...

谢谢……目前还没到那一步,只是年岁渐长,不由得我不去想,免得到时候惊慌失措。

他们老了,我们做子女的也老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6 收起 理由
ann@2209 + 6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4-1-31 16:2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臭脚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臭脚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医院比较好

发表于 2024-1-31 18:5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格格巫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格格巫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July 发表于 2024-1-31 11:54
在国内还是澳洲?

国内

发表于 2024-2-1 06:3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nn@2209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nn@2209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iva 发表于 2024-1-31 14:37
看身体情况吧,如果需要医疗辅助,当然选择医院。
像我奶奶,没什么需要看医生的大病,每天量血压吃降压药 ...

那自然走了,发现时有大小便失禁的情况吗?因为听说以前农村啊,或是老中医什么的,都有说法是人离开之际,或离开后,会排出大小便。

有说人走了之后不要马上去动身体的,等彻底走了,可能就是开始发硬了再动,不然逝者还有一定的感觉,会带来痛苦。可是要是真的排了屎尿,也不能不处理啊?

发表于 2024-2-1 06:5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吃貨一個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吃貨一個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楼主想多了。能在医院的,家里没法伺候。能在家的,医院不收。

发表于 2024-2-1 08:3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utoudem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utoudem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孤云出岫 发表于 2024-1-31 13:15
我家是在等永居身份,目前还是用旅游医保。看条款,是包含临终关怀的。

我担心是在最后的阶段,不希望老 ...

老人没在这边长期生活过的话对老人来说在家更舒服,在医院来来往往的各族裔人确实不如熟悉的环境待着舒服;但是对家人来说在医院更方便,病人的最后一段时间,医院允许24hr家人陪伴的,至少我们医院/病房允许~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孤云出岫 + 2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4-2-1 10:1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iv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iv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ann@2209 发表于 2024-2-1 07:34
那自然走了,发现时有大小便失禁的情况吗?因为听说以前农村啊,或是老中医什么的,都有说法是人离开之际 ...

当时没有在现场,我不了解这么细节的地方。但是再之前,我太奶奶的年代,那时候也没有医院可以去,大家基本都是在家里这样准备的吧?
实在没有经验,应该有那种一条龙服务的,可以提前准备,包括预约冰棺。
这就好比以前没有养老院,大家都是养儿防老,只能在家里度过最后几年。现在社会进步,有更多社会服务机构,更多选择。
可能老一辈的观念就是守旧的。我们这一代人已经习惯了有病找医院?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6 收起 理由
ann@2209 + 6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4-2-1 12:2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acebooknumbe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acebooknumbe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医院吧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