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俺是个神经病 -应大胸妹文, 我也来篇 (2008-5-31) applenet · 巧用面包机之--------手把手教你做凉皮 (2008-10-27) y12345678
· 参加活动 我和那些馒头的故事(煮夫手记十八) (2011-4-1) amon54 · 出月子后做的第一餐饭! (2009-4-16) tinanakoo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mlstring

[史海钩沉] 边习边聊之 - 隋唐佚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31 10:5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Ocean3me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Ocean3me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大成若缺 于 2011-5-30 17:03 发表


我们的老祖宗更喜欢策略。讲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这里喝口凉茶,下盘棋的功夫基本就把你给灭了。要不就是驱虎吞狼这类借刀杀人的计策,所以中国古代君王似乎更看重用兵之道而不是兵器的研发。

非也非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做得最牛的当属诸葛亮了吧,他也免不了和敌人短兵相接,他的锦囊妙计无五虎上将之勇怕也是执行不了吧;驱虎吞狼自己没实力搞不好就是引狼入室了。还有:

一者:
为君王者不懂马,不爱利器,是很难了解士兵更重要的是将军的心理。若如此,就驾驭不了军队,还谈何谋略?

再者:在乱世中君王虽始终有重兵护卫,但百密一疏,也免不了独自面对死亡的威胁。秦王嬴政何等身份,秦兵何等精锐,但他要不是有几下身手加上兵器趁手PK干掉了荆轲也没机会统一六合。反观小霸王孙策战场上夹死一将喝死一将,即令勇将太史慈铁枪在手敢闯千军也耐何他不得,但因配剑是伪劣产品却冤死于鼠辈之手。

三者:虽经数百年统治阶级诛心为上的策略,常人不敢觊觎皇权,但群雄并起或是边患不止的时代君王不能上马管军下马管民是不成的。神兵利器往往是皇权的象征。

四者:兵器直接关系到军队的战斗力,虽然唯武器论太过绝对,不考虑武器上特点和差异,硬拼是不成的。僧王嫡系铁骑据说还是很精锐的,惨败之下几乎没给对手造成什么伤亡。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5-31 10:5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闲人甲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闲人甲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很多人害怕真相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janet668 + 2 好可爱啊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5-31 10:5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arysmit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arysmit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Ocean3mel 于 2011-5-31 10:53 发表

非也非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做得最牛的当属诸葛亮了吧,他也免不了和敌人短兵相接,他的锦囊妙计无五虎上将之勇怕也是执行不了吧;驱虎吞狼自己没实力搞不好就是引狼入室了。还有:

一者:
为君王者不懂马,不爱利器,是很难了 ...


中国人往往有弱点:总以为自己最聪明

发表于 2011-5-31 11:04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garysmith 33# 帖子

此文章由 Ocean3me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Ocean3me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看了清的无数正史野史,感觉末代清庭在谋略方面并不差,几乎把所有人都阴到了(包括自己)。没实力,没人心,还是没用。

发表于 2011-5-31 11:0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Ocean3me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Ocean3me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garysmith 于 2011-5-31 10:40 发表
有一次看到报纸上说一个美国白人教授声称自己是成吉思汗多少代孙,觉得挺好玩的。成吉思汗当初纵横欧亚征战万里,各类女人阅了无数,播下N多的种子,据说现在全球若干万人都有老成的血统呢,而且有黄种人,也有白种人。想想也真 ...

老兄看的这么透彻令人佩服,说的这么直白有点不上路:)

发表于 2011-5-31 11:2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arysmit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arysmit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Ocean3mel 于 2011-5-31 11:07 发表

老兄看的这么透彻令人佩服,说的这么直白有点不上路:)


那不是我写的,有连接。

不过欧洲有些老百姓见到我也和我拉一拉成吉思汗的家常,现在中国人阔了一点,也有人攀亲戚了,那时的我颇有阿Q的感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5-31 11:4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arysmit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arysmit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Ocean3mel 于 2011-5-31 11:04 发表
看了清的无数正史野史,感觉末代清庭在谋略方面并不差,几乎把所有人都阴到了(包括自己)。没实力,没人心,还是没用。


感觉满人比汉人聪明,从清初入主中原,平定三藩,收青海,西藏,灭准噶尔,收新疆,三国演义也没有这么精彩。

发表于 2011-5-31 13:0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上书房行走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上书房行走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你们不要老歪人家女孩子的贴子。太不合调调了,整天就是铁血权谋。

发表于 2011-5-31 13:4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1234567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1234567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Quliang 于 2011-5-31 07:37 发表


请问您不同意最后哪一段?关于人类的起源是不是在非洲?我之前也听说了一些这样的提法,并且似乎有大量的证据(主要是DNA多样性)证明“走出非洲”的理论。 然而,就算是认真去做学术研究,也要不单单只看一家之言。 连学术界都在争论的,在各阶段走出非洲的次数,还有是非洲现代人“取代”还是“杂交”亚欧原住民等问题。我们,作为一群科普对象,又怎么敢定论呢?

目前压倒性的证据证据表明现代智人(homo sapiens)起源于非洲

现在比较坚实的证据和研究资料有DNA线粒体研究结果、古代气候模拟、人类化石和考古遗迹等

至于持相反意见的,多是出于民族、宗教或是政治方面的因素,认为自己的民族自古以来就生活在自己的国土上。这种观念很普遍,中国的某些学者坚持中国人是本土直立人(Homo erectus,北京人蓝田人元谋人)的直系后裔,澳洲土著认为自己的民族自古就天然就生活在澳大利亚,犹太人阿拉伯人印第安人也有类似的看法。

至于这种看法的证据,少得可怜,多是出于宗教传说、历史故事等虚无缥缈的东西。中国方面做得研究多一点、相对科学一些,主要的证据也只不过基于北京人的头骨与现代中国人头骨的某种相似性而已,依然是弱势证据。

其实现代人类(homo sapiens)是一个大家庭,大家都是起源于非洲的观念,并不是什么难以启齿的事情。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Quliang + 3 谢谢奉献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5-31 13:4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闲人甲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闲人甲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看到那个川岛芳子和那个韩国末代公主就知道,满族是比较强一些,
汉族,真得难讲, 人太多了, 好的坏的都有, 说了就要被人骂, 所以人都不敢讲.
西方人讲龙是DRAGON, 有的人不服气,说DRAGON是比较野的,不是中国龙.
我分析龙是在自己的地盘上作威作福的, 到了别人的地盘就没了底气的. 平民百姓自古以来就没有龙的性子. 中国人这么多, 去掉90%,还有很多, 中国的资源还是很匮乏, 更何况现在人口还在增长. 哪一天,中国人都跟俄罗斯那样,人少地多了, 那么才会想着珍惜一下人, 强大一下自家的武器.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janet668 + 2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5-31 14:1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Quli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Quli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y12345678 于 2011-5-31 13 begin_of_the_skype_highlighting              2011-5-31 13      end_of_the_skype_highlighting:42 发表

目前压倒性的证据证据表明现代智人(homo sapiens)起源于非洲

现在比较坚实的证据和研究资料有DNA线粒体研究结果、古代气候模拟、人类化石和考古遗迹等

至于持相反意见的,多是出于民族、宗教或是政治方面的因素,认为自 ...


好像也不单单是那头盖骨比较,在DNA上也有比较
请看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1057/4111486.html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5-31 16:5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大成若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大成若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闲人甲 于 2011-5-31 13:45 发表
看到那个川岛芳子和那个韩国末代公主就知道,满族是比较强一些,
汉族,真得难讲, 人太多了, 好的坏的都有, 说了就要被人骂, 所以人都不敢讲.
西方人讲龙是DRAGON, 有的人不服气,说DRAGON是比较野的,不是中国龙.
我 ...


西方国家总是误读中国龙的含义。在他们眼里龙就该是嚣张跋扈,有着强大破坏力的一类。项羽其实更具备西方龙的气质,持才自傲,舍我其谁。那种“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气魄,不愧是一代西楚霸王。可是反观我们的汉高祖刘邦,完全是另一种秉性,能屈能伸,忍辱负重,韬光养晦,东山再起。如果项羽当年在鸿门宴上无视刘邦卑辞言和的请求而杀了刘邦,,,如果项羽当年重用范增的谋略,,那么我们的民族对龙的阐释又会是怎样呢?

发表于 2011-5-31 17:2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闲人甲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闲人甲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大成若缺 于 2011-5-31 16:51 发表


西方国家总是误读中国龙的含义。在他们眼里龙就该是嚣张跋扈,有着强大破坏力的一类。项羽其实更具备西方龙的气质,持才自傲,舍我其谁。那种“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气魄,不愧是一代西楚霸王。可是反观我们的汉高祖刘 ...

从个人的角度,我更欣赏相羽,不是刘邦. 刘邦的为人是一旦称王,那就是只有他是龙,别人都是王八了. 跟相羽可以讲点情义(某种程度上的),他能容忍一个心腹之患. 就像狮子能容忍一只猴子.

发表于 2011-5-31 17:5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大成若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大成若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闲人甲 于 2011-5-31 17:23 发表

从个人的角度,我更欣赏相羽,不是刘邦. 刘邦的为人是一旦称王,那就是只有他是龙,别人都是王八了. 跟相羽可以讲点情义(某种程度上的),他能容忍一个心腹之患. 就像狮子能容忍一只猴子.


项羽其实知道刘邦是个英雄,但只当他是池中物。这和曹操看刘备,夫差看勾践都是一样的,最后证明必要时男人装孙子是多么的必要。歪楼了,LZ讲的是隋唐,我们怎么扯到秦汉去了。

退役斑竹 2011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1-5-31 18:1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老猫晒太阳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老猫晒太阳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Ocean3mel 于 2011-5-30 10:39 发表

冷兵器时代中国的军事理论和大规模战事频繁造就了无数伟大的统帅和能征惯战的军队,同时最先发现铁并装备在战马和士兵上。东西方没在西方工业革命前大规模接触是西方之福,

当然这也是人类之福。一种文明不可能永远独 ...


同意儿
埋头走我路,不问江湖事。

发表于 2011-5-31 19:4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lstri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lstri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项羽自视过高,又太刚愎自用。听不进去范增的话。不过两人个个性,便是一个在天上乱飞,一个倒是能沉在地上爬。见到秦始皇巡视的车队。刘邦会赞“好威风”。项羽会说“我要取而代之”。毕竟锋芒太露,容易得罪人。做大事嘛,还是要一群人一团和气才好,这样子才会劲往一处使呀。。。
俺也歪楼了。呵呵,下次一定改过来。。。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5-31 20:1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arysmit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arysmit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mlstring 于 2011-5-31 19:44 发表
项羽自视过高,又太刚愎自用。听不进去范增的话。不过两人个个性,便是一个在天上乱飞,一个倒是能沉在地上爬。见到秦始皇巡视的车队。刘邦会赞“好威风”。项羽会说“我要取而代之”。毕竟锋芒太露,容易得罪人。做大事嘛,还是要一群人一团和气才好,这样子才会劲往一处使呀。。。
俺也歪楼了。呵呵,下次一定改过来。。。


项羽是个图虚名的傻瓜,刘邦是个市井流氓

发表于 2011-5-31 21:0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闲人甲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闲人甲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隋唐的故事很好听,LZ请继续.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妖姬郁子 + 4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5-31 22:55 |显示全部楼层

之四 北虏也能作南诗

此文章由 mlstri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lstri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西晋经八王之乱,难不得元气大伤。而在此时已经迁入中原居住的匈奴、鲜卑、羯、羌、氐五族胡人,趁着晋朝军事力量的衰弱,纷纷起兵与朝廷作对。终而中原大乱,陷入了五胡乱华的割据局面。而这段混乱时间从西晋灭亡(公元316年)至北魏建立(公元386年),史学家常常称之为中原沦陷。随着晋室政权流亡到南方,大批世家子弟,知识分子也都纷纷衣冠南渡,商贾,手工艺者也随之南逃而下。而遗留在北方的汉人却遭到了惨酷的屠杀,真真是十室九空(至五胡乱华之末,中原汉人仅仅只有300万人了,如就人口数量来讲,此刻的中原已经完全有胡化了)。记得有书上说,要是不冉闵将军的灭胡令,兴许北方的汉人早被斩杀殆尽(对这位将军的事迹我知道不多,希望有高人能818他了)。所以,在小女子的眼里,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先人们用血炼作的生存史。而中国人不屈的精神便是在无论怎么极端困境下都生存下来,因为只有生存下来后,才有复兴强大的希望。感慨发完了,俺继续讲故事。

在西晋灭亡之后,由于大量的知识分子都随着晋室逃到了长江以南,所以他们都认为自己才是汉人的正宗。而滞留在北方的幸存下来的所谓的汉人都是北虏–胡化的汉人。其实这话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北朝中权高位重的关陇阀门差不多都是出自胡汉混血的家族。就连标榜自己是飞将军李广后代的李家(后来再扯,就到老子同学李聃身上去啦),在正统的汉学家眼里到底属于乱找亲戚瞎编家谱的暴发户。(言下之意嘛,就是其实俺们家滴小李应该是位混血大帅哥啦。。。自觉被踢飞。。。。)此家族真真发迹于李虎(李渊的爷爷,就因为他了,虎牢关改名叫作武牢关了。)。作为西魏(高欢与宇文泰两人分北魏为东西两魏。最终东魏成了北齐,而西魏归了北周。抓头ing,俺也知道这段时期朝代太多,很让人混乱抓狂)八柱国之一的李虎貌似还被赐姓了“大野”。虚惊一场,还好后来把姓改回来了。要不俺们滴文皇帝叫作大野世民滴话,真会让人大掉眼镜了。。。。

擦汗。。。俺都乱七糟八滴扯了些啥呀。。。赶快打住。说了半天,就是说南边滴世家子弟们觉得北边滴这些所谓汉人都是不入流滴,没啥文化修养。于是北虏也能作南诗故事大背景俺在上面就交代清楚啦(心虚滴望望周围,应该是吧。。。。)。Ok 下面故事就开始了。

话说隋文帝时期,一次诗人薛道衡出使南陈。文人和文人见了面,难免会要斗斗文才,侃侃大山。更何况薛道衡少年成名,是北朝出了名的才子。于是在朝堂之上,薛道衡便吟出这句诗来“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刚听完这两句话,陈朝的人便讥笑他说“谁说这个家伙能作诗的”。薛道衡听后,却是不慌不忙,接着吟出了“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众人听完后不由得都赞道“盛名之下无虚士呀(名下固无虚士)。”

薛道衡应该隋代最富有才华,成就也是最高的一位诗人。不过往往天赋过人都会自视太高而不善谋身。而与此同时杨广自己也是一位极有才学的人。“千乘万旗动,饮马长城窟。”“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便是出自他笔下。不过呢,杨广却有个很大的毛病,便是半点容不得人超过他“要是别人更超过了我,那我还是天子吗?”。而薛道衡又过于“迂”而不知回旋,又常常对于朝廷事件加以评价,时时在言语之间得罪了这位早就嫉妒他才情的隋炀帝。终于以高颎事件,(高颎在杨勇杨广争太子时站在杨勇一边,并终为杨广杀死。而薛大诗人却又当着别人面大赞高颎的才能。这不是找死,是什么呀。)隋炀帝便以“悖逆”的罪名将诗人毒死在家里。还风凉地说:“更能作‘空梁落燕泥’否?”空梁落燕泥”是薛道衡所作的《昔昔盐》中的一句。当时隋炀帝以“泥”字为韵,便是想让臣下们出丑。结果不识情趣滴薛诗人却偏偏来了这一句“空梁落燕泥”。真真是把那个想要炫耀滴皇帝噎了个更呛。而到诗人死时,他还念念不忘。

[ 本帖最后由 mlstring 于 2011-6-2 19:57 编辑 ]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发表于 2011-6-1 09:2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Quli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Quli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隋最大的贡献,就是结束了南北朝的混乱局面。 我最不愿意读,记这段历史,太乱了。不知道生存在这样的时代,是不是生不如死啊。 楼主强人,竟能讲这段历史。

隋还喜欢大型工程

发表于 2011-6-1 11:00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Quliang 50# 帖子

此文章由 mlstri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lstri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aha. thanks for commenting (No chinese in the office sad ....).

Knowing bits and pits of the history for that particular period from different stories. Never try to read the whole story about that era. guess going to be really depressing.....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6-1 14:2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Quli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Quli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有很多方法可以在公司的电脑上用中文输入,即便是用linux. 但是如果你们的Admin不允许,那就算了。 good luck

发表于 2011-6-1 14:3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arysmit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arysmit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1-6-2 10:0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anet66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anet66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读史使人明智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mlstring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6-2 10:5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lstri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lstri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Thanks a lot for blog#52 and #53. Company's IT security is very strict. No chance to install chinese input at all . Thanks a lot any way...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1-6-2 13:5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anet66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anet66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历史上很多君王多才多艺的, 结果下场都不好.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6 收起 理由
mike@lu@mel + 4 补血啦
闲人甲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6-2 14:0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Ocean3me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Ocean3me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mlstring 于 2011-6-2 10:56 发表
Thanks a lot for blog#52 and #53. Company's IT security is very strict. No chance to install chinese input at all . Thanks a lot any way...

http://www.chinese-tools.com/tools/ime.html

发表于 2011-6-2 14:0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Ocean3me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Ocean3me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真是惭愧,隋唐我知道的那点事大都来自<<隋唐演义>>。感谢LZ扫盲。

发表于 2011-6-2 17:5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大成若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大成若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janet668 于 2011-6-2 10:08 发表
读史使人明智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们的先祖其实是非常睿智的,只可惜我们自己有些人却看轻自己。

发表于 2011-6-2 20:0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lstri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lstri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janet668 于 2011-6-2 13:52 发表
历史上很多君王多才多艺的, 结果下场都不好.

杨广有些自找了。要是当时他不是执意要去江都,一切兴许都还有得挽救,隋军队还在,关陇家族也都还向着他,国家的粮仓里粮食也足。不过,貌似经历在雁门关被突厥包围后,他的一切雄心斗志都没了。最后在江都简直就是醉生梦死,连自杀用滴毒酒都准备好了。不过宇文化及却没给他这个机会。先是把他最心爱滴小儿子当着他的面砍了两段,后来让杨广乖乖滴把自己滴腰带解下来交给待卫,将其勒死了。。。也拿是留了个全尸吧。其实,在杨广死去的消息传到长安后,李渊才一脚踹开了立的杨家滴傀儡小孩,登基成了唐高祖。

[ 本帖最后由 mlstring 于 2011-6-4 08:31 编辑 ]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